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甘肃盐池湾自然保护区有蹄类动物资源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盐池湾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高山有蹄类动物。为了解这个保护区10多年有蹄类动物资源的消长变化,2002年7~8月对保护区的有蹄类动物和当地环境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记录到5种有蹄类动物:藏野驴(Equus kiang)、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鹅喉羚(Gazella subguturosa)、盘羊(Ovis ammon)和岩羊(Pseudois nayaur),其中岩羊的种群数量最高,0.894 6只/km2。与1987年相比,岩羊的数量明显下降,而鹅喉羚的数量明显增加,其它3种动物数量变化不大。水土流失、草场退化、虫鼠害猖獗、淘金与乱捕滥猎等是盐池湾自然保护区有蹄类动物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贺兰山的4种野生有蹄类动物——马麝、马鹿、岩羊、鹅喉羚的经济价值及目前的种群动态变化,对贺兰山野生有蹄类动物的种群致危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有蹄类动物为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分布的雪豹、狼和猞猁等捕食动物提供了重要的食物资源。为了掌握该地区主要野生有蹄类动物的种群密度,于2009年2~3月通过车行样线和步行样线2种调查方式,采用距离取样方法,对岩羊和北山羊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分析。车行样线调查获得的岩羊密度为1.791~6.751只/km~2,北山羊密度为0~0.140只/km~2。步行样线调查获得的密度较低,岩羊和北山羊分别为0.008~0.698只/km~2和0.023~0.252只/km~2。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岩羊和北山羊种群密度较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卡尔墩为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有蹄类动物野牦牛(Bos grunniens),藏野驴(Equushemionus)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的集中分布区域,面积为3550平方公里。这里水草丰茂,自然条件优越,是野生有蹄类动物的理想栖息繁殖地,具有高原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性。了解这个地区的有蹄类动物的分布和数量,对认识我国面积最大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的动物资源及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自然资源颇具意义。 1984年至1986年,笔者曾四次深入到这个人迹罕至的无人区,着重对有蹄类动物的分布与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现将三年来的  相似文献   

5.
岩羊(Pseudois nayaur)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研究岩羊的种群特性和生态特性对于维持高山生态系统稳定和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就国内岩羊的研究资料对岩羊的生态学与种群特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宁夏贺兰山岩羊种群的管理和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岩羊(Pseudois nayaur)一又名蓝羊、石羊、青羊、崖羊,属偶蹄目牛科羊亚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动物生存委员会(IUCN/SSC)收录为低危种。它是一种典型的晨昏性活动动物,栖息于高海拔的高原、高山裸  相似文献   

7.
低海拔地区笼养岩羊的饲养和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海拔地区笼养岩羊的饲养和繁殖李淑玲王进军郑玉娟黄守华刘景臣付宝军董淑云(哈尔滨动物园150080)岩羊(Pseudoisnayaur)产于我国西藏、青海、甘肃、陕西、内蒙等高山地带及中亚西亚高原。常年生活在海拔3600~5000m山草丰盛的地区,多...  相似文献   

8.
岩羊(Pseudois nayaur)系青藏高原特有品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原产于我国西北。大连森林动物园共有岩羊14只,与大羊驼共同饲养在2 500m2的场地内。由于园区围网条件和岩羊善于跳跃的特性,其可以自由出入园区周边山林进行采食和产仔,实际处于半散放条件下饲养。本文记录2009—2016年间岩羊种群数量、年繁殖数量、死亡数量,并分析岩羊种群扩大原因及主要致死原因。得出以下结论 :岩羊可以适应大连地区的气候条件;岩羊种群迅速扩大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岩羊个体可以采食树叶、青草,野生的食物为岩羊提供了饲料中缺少或不足的营养;岩羊活动范围增大,使得因意外致死的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季节岩羊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选取同一圈养条件下的5只岩羊作为实验对象,收集新鲜粪便,提取总DNA,PCR扩增后,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16S rRNA基因V3-V4区域序列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岩羊肠道中检测到的微生物共属于25个门,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72.73±5.84)%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6.61±4.37)%为优势菌门;岩羊肠道微生物中含有264个菌属,以Clostridium_XIVa(5.99±2.10)%、Bacteroides(2.62±0.96)%、Clostridium_IV(2.42±1.00)%和Alistipes(1.80±0.78)%为主;通过综合各种不同的多样性指数发现,夏季的肠道菌群丰富度高于其他季节;从不同季节岩羊肠道优势菌群的趋势图可知,夏秋两季岩羊肠道优势菌属变化最大。本研究结果表明,季节变化与岩羊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多样性及优势菌群组分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岩羊Pseudois Nayaur,别名崖羊、青羊、半羊,川西北的猎人习惯称共为“盘羊”(真正的盘羊Ouis ammon darvlni是另外一种),分布在我国西藏、四川、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内蒙古等地,是终年棲息高原一种草食性动物。一、形态毛色形态:岩羊的体型与普通山羊和斑羚相似,体重公羊约50—70公斤,母羊44.5—50公斤,公羊体长108.0—139.8厘米,母羊101.0—103.0厘米,  相似文献   

11.
3S技术是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基础,与其他高新技术有机地整合而形成一项新的有蹄类栖息地监测综合方法。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可以显著地提高RS识别地物的能力,为GIS提供数据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对有蹄类动物栖息地的状况进行评估,自动绘制有蹄类动物的分布图等。遥感(RS)是GIS数据库的数据源。3S技术在将来的野生动物栖息地监测研究中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哺乳动物的毛有保暖、保护身体、散热和感觉震动等功能。换毛是哺乳动物过冬的方式之一,岩羊(Pseudois nayaur)也具有换毛的现象。实验通过对冬、夏季节祁连山地区岩羊粗毛显微形态指标的测量,来对比祁连山地区岩羊不同部位粗毛在冬、夏季节的差异和共性。结果表明,岩羊粗毛髓质发达,除蹄部和腿部外,髓质指数保持在90%以上。此外,推测岩羊粗毛保温性能保持由躯干部向四肢端部递减的趋势,臀部保温性能最佳。腿部和蹄部皮质指数最大,利于提高耐磨性,强化保护功能。为应对寒冷环境,岩羊粗毛横向和纵向同时扩大,髓腔所占比例提高,体现了岩羊不同部位的粗毛对季节变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岩羊(Pseudois naynu)别名叫石羊,是我国的重要野生动物资源之一。岩羊常年生存在平均海拔3000~4000m的林线以上,可在碎石峭壁上灵活跳跃、攀登。喜群居.少则十几只,多者几十只.其至有几百只的大群。在干旱年份与牛羊有争食混群现象,据此推测,岩羊也有可能感染皮下蝇。因此,我们于2001年和2002年3~5月份对岩羊皮蝇感染情况作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人为干扰会对野生动物种间关系、个体适合度、群落结构和繁殖成功率等产生中长期的影响。因此,研究野生动物反干扰行为对于我们认识该物种对其生境的行为适应和进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11—12月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通过建立多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研究了岩羊(Pseudois nayaur)、马鹿(Cervus elaphus)的反干扰策略,本研究共设置33条样线,记录了10种在人为干扰下可能会影响岩羊、马鹿反应行为的变量,经模型分析发现影响岩羊反应行为的变量有5种,影响马鹿反应行为的变量有4种,共同影响因子分别是干扰源、性别、头的朝向和地形特征,而植被类型则只对岩羊产生影响。最后根据逻辑模型得出的数据计算发生比,从而了解各个分类变量与反应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姚启远 《野生动物》2013,(4):190-191
岩羊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和适应恶劣环境的本领,不怕寒冷,不畏风雪,耐干旱,多在海拔4 000~6 000 m雪线以上的不毛之地生活,喜群居。学者对岩羊的野外行为研究较多,但对岩羊圈养的研究文章不多。2009~2012年,在长春动植物公园岩羊馆内对6只成年岩羊进行观察,在非原产地的平原地区通过圈养的方式对岩羊的饲养、食物组成、防疫、繁殖进行分析总结,为以后岩羊在非原产地的饲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岩羊     
<正>岩羊(Pseudois nayaur),属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岩羊属(Pseudois),别名石羊、蓝羊、青羊、崖羊,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岩羊属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特有种,国外分布于克什米尔、锡金、尼泊尔、不丹和印度等。国内分布于新疆、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岩羊是典型的高山动物,栖息于海拔1 000~5 500 m的高山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9,(12):112-117
2018年2月,青海高原地区海北州刚察县伊克乌兰乡瓦彦山地区发现19只疑似小反刍兽疫感染致死的野生岩羊,另观察到7只岩羊表现出体态虚弱、觅食困难、长卧不起、腹泻等现象。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荧光RT-PCR检测,确诊为小反刍兽疫感染,然后用DNAstar软件和Mega软件对本次疫情的PPRV株的基因序列进行了比对和分析,并绘制了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此次岩羊感染的PPRV属于基因IV系,与新疆分离株亲缘较近。为控制疫情传播,保护好高原珍稀动物,当地兽医防疫部门采取疫情排查,构筑免疫屏障,尸体无害化处理,强化检疫监督等措施,有效防范了野生动物疫情扩散及向家畜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研究布鲁氏菌(布氏菌)菌株的分离和特性是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病学的课题之一。多年来我省在人、畜间获得了布氏菌的一些菌株,近年来又从野生的岩羊(石羊)和黄羊(包括藏原羚、鹅喉羚、蒲氏原羚)体内分离出布氏菌。本文就这些菌株的鉴定、分布及特点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山地的概念一般可以说,平地是地势平坦的土地,山地是起伏不平的坡地。但是,起伏不平的缓坡地又叫丘陵,海拔高而地势平坦的地又称为高原。这里所说的山地,情况很复杂,主要指海拔较高而又地形坡度较大的地区。那须高原、美克原高原、久住高原等,虽然海拔高,但上面地势平坦,相反,在海拔不太高的地方,起伏多、坡度大,则是我国地形的特征。过去。通常在畜牧领域所说的山地,多指坡度大的山林草地,考虑海拔高度以外的因素不多。所谓夏山冬营方式的这种山地,说的就是能够把舍饲和放牧、集约管理和粗放管理进行比较、区别的地  相似文献   

20.
以两组40个随机引物,筛选出16个重复性好的多态引物,对四川9个山羊品种(群体)和岩羊共计113只个体,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结果表明16个引物扩增出67条带,其中54条带呈现多态,多态率为80.60%.山羊各群体共有条带为23条,山羊和岩羊共有条带为13条,岩羊有4条特异带.不同引物所扩增出的片段在各群体中分布频率不同.山羊群体间相似系数为0.821 6~0.936 2,其中安哥拉山羊与建昌黑山羊杂交后代F2和F3之间相似系数最大,为0.936 2.山羊各群体与岩羊相似系数为0.499 6~0.506 4.山羊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63 8~0.178 4.山羊各群体与岩羊的遗传距离为0.493 6~0.540 3.高原型藏山羊与山谷型藏山羊间的遗传距离小(0.1005)、相似系数大(0.899 5),序列为TTCCGAACCC引物扩增出的片段为750bp,仅在高原型藏山羊中出现,可作为区分这两个生态类型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