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紫花苜蓿的最佳播种时间,设定了8个不同播种时期播种紫花苜蓿。结果表明,播种较晚可以提高种子的出苗率,但播种太晚则不利于提高越冬率。综合试验结果,发现以7月25日播种的出苗情况、生长情况和越冬情况最好,因此建议在该阶段播种紫花苜蓿。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播期下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交叉混播效果及该种植模式对垂穗披碱草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垂穗披碱草与紫花苜蓿为材料在国家牧草体系张家口试验站开展试验研究。试验先机播垂穗披碱草,同时在其播种行人工开沟交叉播种紫花苜蓿,设15 d为1个紫花苜蓿播期,共4个播期处理,在垂穗披碱草抽穗期测定植物盖度、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播种后15 d混播紫花苜蓿及与紫花苜蓿同期交叉混播会影响垂穗披碱草的生长,但这两播期处理在草地建植当年可以显著提高植被盖度、产量和品质;垂穗披碱草播种30 d后与紫花苜蓿交叉混播,混播组合中垂穗披碱草占优势且牧草总产量及饲草品质下降。建议在张家口坝上地区建立人工草地时,先播种垂穗披碱草,30天内补播紫花苜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1 紫花苜蓿的播种 播种是紫花苜蓿生产中的关键一环,受季节、天气、土壤等条件的影响很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决策。在播种的各项环节中,播种技术成为决定种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规范河北省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生产,针对河北省各个农业生态区域紫花苜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对河北省各个农业生态区域中紫花苜蓿生产的环境条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贮存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尤其是针对河北省的气候条件,将紫花苜蓿播种时期划分为顶凌播种、春播、夏播和秋播4个播种时期,并对各个播种时期做出了具体要求.针对河北省坝上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对其紫花苜蓿生产中的品种选择、播种时期和收获时期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该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对河北省紫花苜蓿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将大幅度提高紫花苜蓿种植区农民的收入,促进河北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播种密度对草产量及其他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甘肃河西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中播种密度过大导致出苗率低、保苗困难等问题,本研究探索紫花苜蓿在河西地区的适宜播种密度。结果表明,在河西地区紫花苜蓿的适宜播种密度为600万粒/hm2,在此密度下草产量和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最高,分别为24 776.66 kg/hm2和4 924.5 kg/hm2;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呈现出返青提前而开花推迟,同期株高增加,耐旱能力下降,干物质含量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是饲料之王,具有高产、高蛋白特性。本文从选种播种、田间管理、刈割时间、紫花苜蓿干燥、紫花苜蓿保存、紫花苜蓿打捆等方面,介绍了紫花苜蓿的生产和加工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沿淮地区季节性栽培紫花苜蓿的适宜播种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小燕  沈益新 《草业科学》2012,29(11):1743-1748
为研究播种时间对季节性栽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产量及其影响因子的影响,以紫花苜蓿“维多利亚”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9―2011年在阜南、淮安两地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秋播、春季刈割2茬的栽培模式下,随播期推迟,紫花苜蓿的各生长性状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淮安试验点9月6日播种的紫花苜蓿第1茬初花期平均株高达到91.91 cm,比10月24日播种高出1.14倍;相应地,9月6日播种的紫花苜蓿鲜、干物质产量也最高,第1茬分别达到4.37和1.05 kg·m-2。对产量影响因子的分析发现,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分别与株高、分枝数和单株干质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通径分析发现,株高和单株干质量是紫花苜蓿产量的最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早播主要通过促进株高生长、增加单株干质量来提高饲草的干物质产量。综合2年试验结果可以认为,季节性栽培紫花苜蓿在沿淮地区的适宜播种时间在9月至10月上旬。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土壤盐浓度条件下播种深度对亮苜二号紫花苜蓿植物学特征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深度通过影响亮苜二号的出苗率、存活率和越冬率来影响其植物学特征和生产性能,而土壤盐浓度则通过影响种子渗透和根系吸收能力影响其植物学特征和生产性能。紫花苜蓿越冬率、地上生物量、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和茎叶比均随土壤盐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随播种深度增加,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逐渐降低,根系体积和根系生物量逐渐增大,茎叶比先降低后升高。不同土壤盐浓度条件下紫花苜蓿适宜播种深度不同,土壤盐浓度小于0.5%,播种深度为2cm的紫花苜蓿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越冬率和地上生物量最大,而茎叶比最低;土壤盐浓度大于0.7%,播种深度为2.5cm的紫花苜蓿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越冬率和地上生物量最大,而茎叶比最低;当土壤盐浓度为0.9%时,各种播种深度下紫花苜蓿越冬率均小于50%,产量均小于3500kg/hm2,已经不适合建植高产紫花苜蓿栽培草地。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播种时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 L.)根颈抗氧化特性变化规律及其与越冬的关系,本试验选择3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每5天播种一期,播种至8月15日。2017年10月11日(土壤冻融交替期)、11月11日(土壤封冻期)取样测定紫花苜蓿根颈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翌年春季调查越冬率。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3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均明显下降,紫花苜蓿根颈中CAT,POD,SOD酶活均呈下降趋势;越冬率与10月11日紫花苜蓿根颈的SOD酶活性及11月11日根颈的POD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10月11日和11月11日根颈的MDA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认为,紫花苜蓿根颈中SOD,POD,CAT 3种抗氧化酶是其适应低温的关键酶,在阿鲁科尔沁地区,7月21日之前播种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越冬率。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是一种可以广泛种植的牧草,其栽培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改善当地牧草的种植结构.紫花苜蓿产草量高,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介绍了紫花苜蓿的生物学和植物学特性,并对紫花苜蓿从选地、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的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是一种可以广泛种植的牧草,其栽培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改善当地牧草的种植结构。紫花苜蓿产草量高,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介绍了紫花苜蓿的生物学和植物学特性,并对紫花苜蓿从选地、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的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决甘肃临夏州高寒二阴地区牧草品种单一、蛋白质饲草严重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方法]临夏县二阴地区开展了不同播种模式对紫花苜蓿与红豆草生产性能影响试验。[结果]混播第二年产干草12136kg/hm2,分别比单播红豆草和紫花苜蓿提高14.5%和42.0%,差异极显著(P0.01);混播第三年产干草13 286kg/hm2,比单播红豆草和紫花苜蓿高分别提高22.8%和71.0%,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在甘肃临夏州二阴地区红豆草和紫花苜蓿混播是建立优质多年生豆科人工草地的最佳技术模式,其次为红豆草单播,紫花苜蓿单播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最差。  相似文献   

13.
在川西北高寒牧区通过对3个紫花苜蓿品种播种后连续7年(2003~2009年)的刈割利用,对其年度产草量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在该地区种植利用,播种当年产草量较低,次年可形成生产能力,第4~5年产量达到高峰,随之开始下降,第7年下降至播种后第2年的产量水平.因此,3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川西北建立人工刈割草地时,播...  相似文献   

14.
紫花苜蓿是一种很有饲有价值的优良豆科牧草,在我国北方栽培面积很大,生产中很受广大群众欢迎,但是,生产实践中,往往由于忽视播种技术,复土过深造成缺苗断垄,抓不住苗,影响产量,以致改种,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因此,研究紫花苜蓿的播种技术,对于苜蓿的大面积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紫花苜蓿是一种分布广产量高的优质豆科牧草,其本身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抗寒、抗旱、耐盐碱,而且其牧草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一次播种多可年使用,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近年来,随着我省草原禁牧的开始,牧草产业化迅速发展,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的浪潮越来越高,建立优质高产的紫花苜蓿草地,急需掌握紫花苜蓿的科学种植方法和越冬管理技术。1紫花苜蓿草地的建植1.1地块选择紫花苜蓿的植物学特性是喜水不耐水,其根系发达,可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的适应性很广,在海拔高、气温低、热量贫乏的宁夏南部高寒易旱区已经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但在该地区的产量和越冬率还比较低。本文通过对不同播种深度对紫花苜蓿产量和越冬率影响的分析,确定一个最适合于该地区播种的深度,达到发挥紫花苜蓿最大生产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退耕坡地栽培紫花苜蓿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播种方式结合不同坡度对比试验,认为播种方式与坡度两项因素中,播种方式对紫花苜蓿各项生长指标影响明显,而坡度因素次之。采用晚秋沟播覆土技术对紫花苜蓿当年生长及次年春季返青具有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1紫花苜蓿紫花苜蓿为豆科多年生牧草,是全世界种植面积最大的牧草品种之一,被誉为"牧草之王"。我国西北、华北及其他一些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紫花苜蓿喜欢温暖、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抗旱、耐寒性较强,耐盐碱,改良土壤效果明显,最适宜在年降水量500~800mm的地区生长。紫花苜蓿种子较小,苗期生长缓慢,播种前要精细整地,要求深耕、细耙、达到地平、土碎、无杂草。播种前每亩(1亩=667m2)施有机肥2500kg,  相似文献   

19.
王广军 《猪业科学》2002,19(9):63-64
紫花苜蓿属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寿命长,一次播种可利用多年.  相似文献   

20.
紫花苜蓿一次播种可利用多年。紫花苜蓿根系极发达,入土可达5米,具有很强抗寒性和抗旱性。它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等特点,是优质的牧草品种之一。我地区低洼盐碱,属硫酸盐氯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