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生叶点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生叶点霉(PhyllostictaoryzicolaHara)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器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5℃,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器形成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均为6~7,但分生孢子萌发的pH范围很广,为1~14。持续光照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光暗交替有些刺激效应。菌丝生长以查彼及马铃薯稻叶培养基为最好,但查彼等合成培养基上不形成分生孢子器。在麦粒和稻粒培养基上分生孢子器大量产生。在加有番茄汁、桔子汁、土壤浸出液及1%蔗糖液、1%葡萄糖液中,分生孢子萌发率一般达80%以上,而在加有V8液和灭菌水中孢子萌发较差。病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其中以果糖、甘露糖、乳糖、蔗糖、淀粉、葡萄糖、麦芽糖为最好。5种氮源中,酪蛋白水解物和硝酸钾较好,而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硫酸铵较差。  相似文献   

2.
胡萝卜类腊肠茎点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胡萝卜类腊肠茎点霉(Allantophomoides carotae)是作者在国内首次报道的新种。该病原引起胡萝卜斑枯病(新病害),生产损失巨大。本研究旨在探索该病原生物学特性。【方法】研究温度、酸碱度、光照、碳源、氮源对该病原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35℃,最适温度25℃;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是10~30℃,最适温度25℃;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是45℃ 30 min或50℃ 10 min;菌丝的致死温度是65℃ 30 min。该菌在pH 4~12范围内均能生长、产生分生孢子并萌发,菌丝生长的最适pH 8~10,孢子萌发的最适pH 7~9;该菌不能在以尿素和天门冬酰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但以麦芽糖、葡萄糖、乳糖、淀粉、甘氨酸、组氨酸和蛋白胨为碳源和氮源时,菌丝生长快、产孢量大;光照处理对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结论】初步掌握了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防治该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球孢白僵菌对黄斑星天牛幼虫侵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斑星天牛幼虫僵尸上分离到的球孢白僵菌经生物学特性的测定,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3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4~27℃;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相对湿度为100%。温度偏高和湿度较低的条件下有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利用该菌的分生孢子的悬浮液浸染黄斑星天牛幼虫,其侵染过程为分生孢子萌发入侵,形成筒形孢子,简形孢子萌发菌丝,菌丝向体表生长和形成分生孢子5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枇杷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碳源、氮源和光照对枇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生长、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35℃,最适28℃;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5℃;在pH 3~10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为pH 6,分生孢子萌发最适为pH 5;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或水滴中萌发较好,相对湿度小于85;时不能萌发.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性影响.在供试的5种碳源中,菌丝生长速率以甘露醇、乳糖为最快;在供试的5种氮源中,菌丝生长速率以胱氨酸、尿素、甘氨酸为最快.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 min或55℃、5 min.  相似文献   

5.
番木瓜炭疽病菌在 PDA 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在 PmDA 培养基上产孢最多。菌丝生长适温16~32℃,最适温度24~28℃。适宜菌丝生长的 pH 值4~6。对碳源的利用以葡萄糖、蔗糖最佳,在含蔗糖、半乳糖和可溶性淀粉的培养基中产孢较多;氮源以蛋白胨最适宜菌丝生长,天门冬酰胺有利于孢子形成。分生孢子萌发适温16~28℃,附着胞形成最适温度20~24℃。在 pH 值2.5~8之间,分生孢子可萌发,最适pH 值4~5;pH3~5最适宜附着胞形成。在三种营养液中0.05%的蛋白胨最适合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  相似文献   

6.
对紫草白霉病病原菌--紫草柱隔孢(Ramularia lithospermi Petr.)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存在差异,以紫草叶煎汁 PDA培养基为最适;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0℃,最适25℃:病菌菌丝致死温度为48℃,10min;氮源对菌丝生长影响明显,蛋白胨为最适;病菌菌丝在pH值3~11范围均可生长,以pH 5~6为最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0~30℃,最适20℃;碳源对孢子萌发影响不大,氮源除蛋白胨外均使萌发率下降;病菌分生孢子在pH值2~11范围内均可萌发,pH值4~5为最适;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6℃,10min.  相似文献   

7.
香荚兰尖孢镰刀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azysporum Schlf.sp.vanillae Grdon]是香荚兰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本实验从温度、pH值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找出孢子致死温度,及光照对菌落生长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在5~37℃间均能生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孢子萌发温度范围5~36℃,最适温度为27℃;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8℃(10min),菌丝生长最适pH为6.5,孢子萌发最适pH为4;该实验还表明全光照对菌丝生长有抑制的作用,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8.
大豆豆荚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研究了光照、温度、pH值、湿度、碳氮源等因素对大豆豆荚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该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30℃;在pH 3~12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范围为5~7.分生孢子在15~30℃都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是25℃;在pH 3~10范围内都能萌发,最适萌发pH为6~8.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60℃和56℃(在15 min内).在相对湿度低于97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该菌可以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在供试碳氮源中,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粉,而孢子萌发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酵母粉.  相似文献   

9.
稻生叶点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生叶点霉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器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5℃,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菌丝生长,分子孢子器形成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均为6 ̄7,但分生孢子萌发的PH范围很广,为1 ̄14。持续光照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光暗交替有些刺激效应。菌丝生长以查彼及马铃薯稻叶培养基为最好,但查彼等合成培养基上不形成分生孢子器。在麦粒和稻粒培养基上分生孢子器大量产生。在加有番茄汁、桔  相似文献   

10.
对棉铃黑果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棉黑果病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8℃,以24.5~30℃为最适;pH值范围为3~14,以pH4~6为最适。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0~42℃,以24~30℃为最适;pH值范围为1~13,以pH3.7~5为最适。黑暗有利于孢子萌发,光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紫外光,在RH90%~100%情况下萌发率较高,棉组织的汁液能显著地促进其萌发  相似文献   

11.
为给石楠褐斑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对影响石楠褐斑病菌菌株CE08菌丝生长和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CE08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SA,最适温度为25℃,最适宜pH值7~8;菌丝对葡萄糖和硝酸钾利用效果最好;最适合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30℃,最适pH值6~7,...  相似文献   

12.
金瓜贮藏期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和湿腐病。炭疽病菌和湿腐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均为28℃;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炭疽菌为20~30℃,湿腐菌为25~35℃,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炭疽菌为52℃,湿腐菌为53℃。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宜pH值,炭疽菌分别为7~8和5~6,湿腐菌分别为8~10和4左右。以10%的寄主汁液最能刺激孢子萌发。化学药剂以多菌灵1000倍和噻菌灵1000倍对炭疽菌菌丝抑菌作用明显,施保功1000倍对湿腐菌菌丝有效。  相似文献   

13.
山茶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湿度、碳源对山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Mass)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25~30℃,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25℃;孢子萌发需要较高的湿度,相对湿度85%以上萌发率高,低于75%不能萌发;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 10 min或55℃ 5 min;在pH 3~10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pH均为5~6.光照处理对该菌菌丝的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该菌对多种碳源都能利用,其中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作为碳源,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  相似文献   

14.
对芝麻镰孢茎枯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供试10种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在查氏琼脂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30℃,最适温度25℃;最适pH值为7;光照抑制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64%10min.病原菌在VBC培养基上易于产孢,产生的孢子多为大型分生孢子,而在CA培养基上产生小型分生孢子较多;产孢温度范围10~30℃,最适30℃,最适pH值为9.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碳源为1%木糖溶液,适宜氮源为0.01%脲溶液;分生孢子在10~30%温度问均能萌发,最适25℃;萌发最适pH值为8,光照抑制孢子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52℃10min.  相似文献   

15.
芦笋茎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芦笋茎枯病病株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明确其病原菌为天门冬拟茎点菌[Phomopsis asparagi(Sacc.)Bubak].对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温度、pH等条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病菌菌丝的生长以PSA培养基为最适;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0,光照对菌丝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丝致死温度为60℃10min.病菌分生孢子在加番茄汁的培养液中的萌发率明显优于其他培养液.其中以麦芽糖番茄汁中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20℃;最适pH值为9~10,光照对孢子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10min.  相似文献   

16.
水稻黑粒病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形态观测、梯度温度菌丝生长量试验和孢子萌发试验对稻黑粒病病菌———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lu nata)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分生孢子的大小为18.7~25.5μm×7.1~10.9μm,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5℃,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35℃,与以往的报道相比,分生孢子较小,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偏高。  相似文献   

17.
辣椒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辣椒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马铃薯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丝在10~3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为25℃;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3~12,最适pH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菌丝致死温度为64℃、10min。病菌在马铃薯斜面上易于产孢,且产生的大多为大型分生孢子,而在PSA斜面上产生的以小型分生孢子为主;在其他测试培养基上不易产孢。病菌分生孢子在各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30℃;pH值3~12间病菌孢子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7;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8℃、10min。  相似文献   

18.
番木瓜胶孢炭疽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引起番木瓜(Carica papaya)炭疽病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 Penz.)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28℃,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0~40℃,最适温度为28~30℃;该菌在pH 3~11的范围内均可生长,菌丝生长的最适pH为6,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为5;分生孢子萌发对相对湿度要求严格,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该菌在完全黑暗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葡萄糖、乳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能促进分生孢子的萌发和形成;该菌的致死温度为55℃10 min.  相似文献   

19.
白术白绢病病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术白绢病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产生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在pH值3~9范围内均能生长,pH为4.0~6.0时生长最快,pH值为5时菌核产生量最大,菌核在pH值为4.0~9.0均能萌发,pH值为5~7时菌核萌发最适;白术白绢病菌菌丝生长、菌核产生和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30cC;明确了其对不同碳源、氮源的利用情况。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min,菌核的致死温度为60℃,10min,试验表明甲基立枯灵等9种药剂对白术白绢病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20%甲基立枯灵、50%甲托在田间对白术白绢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明确了该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态及着生方式,得出了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范围为6-7,最适萌发温度为28-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才可萌发。分生孢子在适合条件下,经2h即可萌发,4h即可达到最高萌发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30-32℃,最适pH范围为5-6,最适碳源为6碳糖,氮源以NH^+4形态为好。碳氮源逍度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