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萍 《当代农业》2009,(16):13-13
山华农业科技发展(兴化)有限公司在江苏省兴化市荻垛镇租用耕地800亩,搞“稻鸭萍共作”,这些稻田不打药、不施肥.预计亩单产稻米280公斤。地里养殖的鸭子抵算生产成本.每亩稻田纯收入4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农业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稻田养鱼已从传统模式逐渐向多元化的现代综合种养殖模式转变。“稻-渔-菜”综合种养模式是在“稻-渔”共作基础上发展而来,可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整体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保证整个生产环节不对外排放污染物,实现污染物的自我消纳。“稻-渔-菜”综合种养模式充分利用了传统稻渔模式中水稻收割后的闲置稻田,在闲置稻田上进行空心菜、生菜和鱼腥草等浮板蔬菜种植,以提高稻田利用率,使整体经济效益更高。这种模式在水稻稳定产出的前提下,还能产出水产品和蔬菜,对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家致富》2006,(17):21-21
安徽省长丰县下塘镇田少人多.农户每年只种一季水稻。1994年,村民汪仁翱听说稻田养殖龙虾成本低、效益好.于是开始摸索稻虾轮作养殖。当年,汪仁翱的4亩稻田在产出2500公斤稻子、1500公斤龙虾.总收入达到6000元。初试成功坚定了老汪稻虾轮养的决心,这些年来.他一直采用这种生态养殖模式.收入逐年提高。今年,他采用了龙虾自繁自养技术.4亩稻田出售虾苗600公斤,收入1.44万元。出售种虾750公斤,收入1.5万元。  相似文献   

4.
我叫陈青山.家住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陡星村。村内地势地洼.低湖田多.稻田只种植一季中稻.我们村水资源丰富,水源、水质很好。是发展水产养殖的好地方。1999年.我开始搞水产养殖.到现在已有十余年.主要养殖河蟹、黄鳝、小龙虾.面积从小到大.收益可观。  相似文献   

5.
“烟后稻田养鱼”,是指在稻田中早季种烟、晚季种稻兼养鱼的一种稻鱼兼作经营模式。我县烤烟种植面积大,利用烟后稻田养鱼,提高水产品总量,对于内陆山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其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6.
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是最主要的养殖模式,一年双季养殖模式是指在1年内获得2季商品虾的成功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7.
利用冬闲田养鱼,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值得很好推广的养殖模式.其优势在于:第一.利用从10月中上旬收割完水稻后到翌年5-6月的稻田冬闲时间.将地势低洼、常年积水、不适宜冬季种植作物的稻田蓄水养鱼.可以生长商品鱼.也可培育大规格鱼种。第二,冬闲田养鱼,可以充分利用田间的天然饲料.提高稻田利用率,发挥水田的水资源优势,提高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第三,鱼类摄食稻田里的杂草、害虫、沉渣及有机碎屑等.可以减少水稻的病虫害.提高下年度水稻的产量和稻谷质量。鱼类游动.可起到松土作用.鱼类排泄物是优质肥料.可以肥田.增加稻田有机质含量,提高稻田肥力。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殖罗氏沼虾,可以收到稻虾双丰收的效果,做到一水两用,一季两收,提高稻田的生产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迅猛,养殖面积和产量不断创新高。小龙虾的养殖主要以稻田养殖为主,典型模式就是稻虾共作。但传统的稻虾共作模式普遍需要开挖一定面积的环沟,减少了部分水稻种植面积。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改进了一种无需开沟的新型稻虾轮作模式,上半年利用冬闲稻田养殖一季小龙虾,小龙虾养殖结束后下半年正常种植一季晚稻。本文主要结合这几年的生产经验,对该模式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系统介绍,并分析了该模式的成本投入、养殖效益情况以及发展前景,以期为浙江省稻虾综合种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稻田稻草覆盖免耕种植秋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稻草覆盖免耕种植秋马铃著栽培技术是利用水稻收获后、小春播(栽)种前80~90天左右的空闲时间和一季马铃薯。因其时间短、投资较少、产量高、收入高、操作简单,深受广大农户欢迎,同时,由于实施了桔秆还田和水旱轮怍,具有增加稻田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通气状况等优点.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稻田养殖优质鲫鱼,可促进渔业养殖结构的优化调整。通过永嘉县“湘云鲫”生态养殖试验,养鱼稻田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王德生 《新农业》2005,(6):13-13
稻田养蟹就是在同一块稻田同一生长季节里,既种水稻又养河蟹。这是一项无风险.见效快、效益高的种植与养殖巧妙结合的新模式。稻田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和生物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喷洒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因而减轻了农业污染.稻蟹能在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共生互利.获得稻丰蟹肥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一稻一鱼”是指在稻田中种植一季水稻后,再养一季鱼的经营模式。采用“一稻一鱼”模式养鱼,养殖时间短,成本低,技术简单;养鱼后的底泥富含有机质,可为来年的水稻节约肥料;同时还能有效地解决了常规稻田养鱼中施用农药、化肥以及浅灌晒田与养鱼之间的“三大”矛盾;在不增加用地的情况下,既稳定了粮食生产,又通过养鱼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综合效益显著。目前,我省内陆山区的一些农村,已开始推广“一稻一鱼”生产。  相似文献   

14.
圩区低洼冷浸稻田养殖模式及水稻优质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容市赤山湖周边镇有低洼冷浸稻田5~6万亩,因其具有冷、烂、酸、瘦、毒特点,一年只种一季水稻,产量低而不稳。近年通过土地流转,吸引外地养殖大户对低洼冷浸田进行了稻田养殖示范,取得显著成效,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升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市把提水养殖特别是稻田立体养殖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稻田立体种养面积达18万亩,一般每亩产鱼50公斤、虾10公斤、蟹30公斤、稻400公斤,收益较高。现就有关稻田养殖中水稻稀植化生态栽培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畜禽种业》2008,4(16):69-69
“稻鸭共育就是在稻田里养鸭,以田养鸭.以鸭护稻.这样既可以防治水稻病虫害,提高水稻产量,鸭子长成后,又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这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生态农业。”自去年紫阳县农业局在双安乡示范推广稻鸭共育技术以来.使该乡的100多户农民尝到了甜头。双河口村的50多户农民在自家的稻田里发展了80余亩稻田养鸭,共喂养鸭子800余只。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殖在水稻生产中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不仅在于经济效益,更有利于生态效益。“稻鸭共作”技术是稻田养殖中比较容易掌握也是综合效益较高的一项技术,正在被优质米生产广泛利用,尤其在北方的盐碱地,稻田养鸭效益更是明显。  相似文献   

18.
陈东 《当代农业》2013,(21):20-20
“利用沼稻鳅共作模式.不用农药化肥.种植的稻米晶莹剔透、软筋香甜、营养丰富,养殖的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还都是纯天然有机食品!”10月11日.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杨集乡乡长吴晓东指着一片稻田对记者说。这片稻田共1068亩.是该乡的刘会卷等人在李桥村、灵奶奶庙村、曹庄村等地流转土地合作种植的。  相似文献   

19.
动态·简讯     
广东耕作制改革新进展———稻田123种植模式近年来广东省在珠江三角洲的南海区、增城市和东莞市开展稻、菜田耕作制改革试点,以示范推广一季中晚稻配套的“菜-稻-菜”耕作制(稻田123种植模式)为突破口,以提高稻田综合生产能力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在连续种植蔬菜等经济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开阳县城关镇顶方村33.13hm^2稻田生态渔业新模式推广中两块主养云斑Hui与单养鲤鱼稻田的养殖产量,稻鱼工程投入,鱼种费及其养鱼生产投入与养殖经济效益分析,证实采取稻鱼工程的稻田生态渔业新模式,不论养殖何种鱼类品种,均可大幅度提高稻田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带动以休闲渔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是山区调整农业结构、农民增收脱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