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据调查目前福建蔗区为害甘蔗的蚜虫种类有绵蚜、黄蚜和刺根蚜,以甘蔗绵蚜发生最普遍,为害较严重。绵蚜田间发生消长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本文简要分析影响绵蚜发生的主要因素及蚜虫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甘蔗绵蚜虫属同翅目,蚜虫科,俗称蔗。学名CeratovacunalanigeraZehatner。甘蔗绵蚜虫除为害甘蔗外,还为害野生大芒草、芦苇等植物。在雷州半岛蔗区终年发生,普遍分布。绵蚜虫主要以成、若虫群集叶片中脉两侧,吸食蔗叶内汁液为害,并分泌蜜露,招致煤烟病,影响光合作用,致使甘蔗生长萎缩,影响甘蔗生长,产量降低,糖分减少,糖质变劣,甚至不能制成片糖。如作种苗或留作宿根,发芽率低。绵蚜虫多严重发生于下半年,是甘蔗中后期的重要害虫之一。一般受害后损失5%-10%,严重的达30%-40%。1形态特征绵蚜虫成虫分有翅和无翅二种。…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地方标准甘蔗主要病虫发生时期及防治措施1主体内容及适应范围:甘蔗主要病虫发生时期和防治方法,适用于全省各蔗区。21、2月份是害虫的越冬期,重点防治粉蚧、绵蚜、蔗螟及地下害虫。2.1条螟、大螟:剥除叶鞘,清除残叶烧毁,杀死在甘蔗梢头和叶鞘内越冬的...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5%杀单·毒死蜱在粤糖60号配套栽培上的总体防虫效应、速效性、持效期等,为其在粤糖60号大田生产上配套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粤糖60号为供试甘蔗品种,设5%杀单·毒死蜱药剂处理,与常规农药3%呋喃丹及空白对照处理进行比较,采用沟施、撒施覆土方法进行杀单·毒死蜱防治粤糖60号易遭受的害虫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各处理间的枯心率、虫节率、蔗茎产量、含糖量差异极显著或显著。在粤糖60号种植时和大培土时每667m2各施用低毒农药5%杀单·毒死蜱6kg,对甘蔗螟虫、绵蚜虫、蓟马和地下害虫金龟子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能减少品种遭受虫蛀茎为害,有效提高甘蔗蔗糖分,对粤糖60号增产、增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建议在粤糖60号配套栽培中注意因虫选药、科学合理用药,尤其是螟虫、绵蚜虫、蓟马、金龟子等为害严重的地块种植该品种推荐配套使用5%杀单·毒死蜱进行防治,以达到增产、增糖和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1品种来源广西甘蔗研究所利用赣蔗76-65×崖城71-374选育,原名:桂糖94/119。2试验示范情况2009年1月22日从勐海县引进种苗4t,试种2668m2。2009年11月14日砍种种冬蔗,通过2年的新植和一年的宿根试验,新宿平均蔗茎产量一般都在6t以上,高的亩产可达8t。目前已示范推广9.87hm2。3特征植株直立,株型紧凑,植株较高大;蔗茎中至中大茎,节间圆筒形,叶鞘脱落前茎呈浅黄色,白色蜡粉厚,叶鞘脱粉呈  相似文献   

6.
5%蔗来茎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6年进行5%蔗来茎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蔗来茎对甘蔗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每667 m2施用5 kg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最佳,药后60 d内的药效达到94.2%~96.0%,与对照药剂5%特丁磷颗粒剂相比差异显著,能够有效控制螟虫危害,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甘蔗异背长蝽是甘蔗的重要害虫,在江西泰和县一年发生完整的二代,部分三代,主要以卵在蔗蔸、土表层、枯鞘残茎和蔗种叶鞘内越冬,尚有少部分成虫在宿根蔗蔸和枯鞘叶中过冬。全年有两个为害严重期,第一次在五六月甘蔗苗期,第二次在八九月甘蔗伸长期。一代若虫孵化较整齐,且低龄若虫集中在心叶内吸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成虫多群集在蔗株下部枯鞘与蔗茎间隙内栖息、取食和交配。卵成块产于叶鞘边缘内侧,以叶鞘抱茎松紧度适中的叶位分布最多,二代成虫9月间产的卵,当年可以孵化并发育为三代成虫越冬;10月初以后产的卵,当年不再孵化而滞育越冬。  相似文献   

8.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在我国蔗区普遍发生,研究其防治方法十分必要。应用50℃2 h热水处理严重感染RSD的粤糖00-236,新台糖22号种茎,用斑点酶标记免疫试验(Dot blot en-zyme immunoassays,DB-EIA)检测RSD病原菌(Leifsonia xylisubsp.xyli,Lxx),研究热水处理脱菌效果;并以粤糖00-236热水处理种茎与未处理种茎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热水处理对种茎再生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50℃2 h热水处理种茎可极显著的杀死感病种茎中的RSD病原细菌Lxx,对RSD有较好的防效,但不能彻底去除感病种茎中的Lxx。与未经热水处理种茎再生植株相比,经热水处理的粤糖00-236感病种茎再生植株的茎长、节间长度、一茎重显著增加,有效茎数极显著增多,生长速度加快,蔗茎产量增加23.2%,但成熟期甘蔗品质几乎无差异。另外,热水处理对种茎蔗芽有损伤,降低了种茎萌芽率。结果表明:50℃2 h热水处理甘蔗种茎能有效的防治甘蔗RSD,促进甘蔗生长,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9.
川糖 8 9/10 3是优良糖蔗果蔗皆用型的“双料”甘蔗新品系。其突出特点是中大茎径 ,蔗糖产量高 ,纤维含量适中。多年多点 (次 )试验表明 :川糖 89/10 3在攀西蔗区比主栽品种川蔗 13号增产8.9% ,增糖 2 1.8% ,纤维含量 10 .9% (与对照种相当 ) ;在资内蔗区比川蔗 17号增产 2 5.3% ,增糖15.8% ,纤维含量 8.9% (比对照种 11.2 %低 2 .3% ) ,加上其适口性好 ,蔗茎基部粗大 ,抗倒伏力强 ,茎型美观 ,从而受到甘蔗种植者、城镇居民和制糖企业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在甘蔗伸长期进行不同的水分处理试验,通过测定甘蔗株高、绿叶数、+2叶叶绿素含量、叶片水分饱和亏、蔗茎节数、茎径、蔗茎重量等,研究土壤水分对甘蔗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以上才能保证廿蔗正常伸长生长,当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0%以下,甘蔗伸长生长明显受阻.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证实 ,2 0 %好年冬乳油防治甘蔗绵蚜虫高效 ,3种不同剂量药后 1天的防效都达98.2 %以上 ,与 50 %抗蚜威 ( 60 0 g/ hm2 )相当 ,并能兼防蓟马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红尾白螟在广西甘蔗主产区的分布及危害程度,掌握其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为制定甘蔗红尾白螟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年调查红尾白螟在广西甘蔗主产区(百色、来宾、北海、崇左、南宁、河池、柳州)的分布,并定时定点调查甘蔗苗期、伸长期和成熟期红尾白螟发生程度.[结果]红尾白螟主要分布在百色、来宾、北海、崇左和南宁蔗区,其中以百色蔗区危害最重,年平均为害率为(9.00±2.797)%,其次为来宾、北海、崇左、南宁,为害率分别为(2.66±1.094)%、(1.94±0.923)%、(1.44±0.383)%和(0.80±0.283)%,各蔗区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甘蔗成熟期较苗期受红尾白螟危害重,百色蔗区苗期的红尾白螟为害率为(1.72±0.367)%,而成熟期达(20.00±5.088)%,极显著高于其他蔗区(P<0.01).[结论]甘蔗红尾白螟在广西百色、来宾、北海、崇左、南宁等蔗区均有分布,其中为害最重的是百色蔗区,且甘蔗成熟期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13.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在我国蔗区普遍发生,研究其防治方法十分必要。应用50 ℃ 2 h热水处理严重感染RSD的粤糖00-236,新台糖22号种茎,用斑点酶标记免疫试验(Dot blot enzyme immunoassays,DB-EIA)检测RSD病原菌(Leifsonia xyli subsp. xyli,Lxx),研究热水处理脱菌效果;并以粤糖00-236热水处理种茎与未处理种茎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热水处理对种茎再生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50 ℃ 2 h热水处理种茎可极显著的杀死感病种茎中的RSD病原细菌Lxx,对RSD有较好的防效,但不能彻底去除感病种茎中的Lxx。与未经热水处理种茎再生植株相比,经热水处理的粤糖00-236感病种茎再生植株的茎长、节间长度、一茎重显著增加,有效茎数极显著增多,生长速度加快,蔗茎产量增加23.2%,但成熟期甘蔗品质几乎无差异。另外,热水处理对种茎蔗芽有损伤,降低了种茎萌芽率。结果表明:50 ℃ 2 h热水处理甘蔗种茎能有效的防治甘蔗RSD,促进甘蔗生长,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实用技术》2013,(2):39-41
甘蔗地下害虫是严重危害云南甘蔗生产的一类重要害虫,主要有:蔗龟、蔗头象虫、蛀茎象虫、甘蔗白蚁、甘蔗刺根蚜等,其中又以蔗龟、蔗头象虫、蛀茎象虫发生最为普遍,危害也最为严重,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蔗龟1)主要种类及危害主要种类是:大等鳃金龟、突背蔗金龟和光背蔗金龟。大等鳃金龟多分布在肥沃的砂壤土地带,主要以幼虫危害根部。虫体大、食量  相似文献   

15.
华南地区甘蔗黄叶病发生及甘蔗绵蚜传毒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华南多个蔗区发生由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 SCYLV)引起的甘蔗黄叶病。田间调查显示,华南地区果蔗和糖蔗均已受到该病毒的侵染,被侵染的品种有黑皮果蔗、黄皮果蔗、ROC16、ROC22、ROC25、粤糖93-159、127Q、Q174、粤糖8388和HOCP91-555等。大多田块病株零星分布,病株率0.5%~10%,但少数田块病株率超过80%。RT-PCR扩增及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揭示,华南地区大多数SCYLV分离物 CP基因核苷酸序列(591bp)与SCYLV巴西分离物(SCYLV-B1)相应基因同一率为100%,仅少数分离物与SCBV-B1存在1至3个核苷酸的差异。本文还首次证实华南地区甘蔗上普遍发生的甘蔗绵蚜为SCYLV传毒媒介。建立了能够检出单头蚜虫及侵染早期未现症植株体内SCYLV的巢式RT-PCR技术,在超过80%的饲毒2周以上的甘蔗绵蚜无翅成虫体内检测到病毒的存在。甘蔗绵蚜除能在甘蔗植株间高效地传播SCYLV外,还可将SCYLV传至高粱、水稻及玉米幼苗,每株接种15头饲毒甘蔗绵蚜,传毒成功率分别为100%(9/9)、75%(6/8)和50%(4/8);本试验中,甘蔗绵蚜未能将SCYLV传至小麦和香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大田试验探索甘蔗—花生间套种的最佳模式,为当地生产中甘蔗—花生的合理间套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糖29号甘蔗品种和桂花22号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常规甘蔗种植行距(1.0m)和宽行距(1.2和1.4 m)下间种不同行数(0、1、2行)的花生,分析不同处理对甘蔗生长、蔗茎产量及蔗地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与常规甘蔗种植行距相比,宽行距种植时甘蔗萌芽率、有效茎数及产量有所下降,甘蔗分蘖率、茎径有所提高.在相同甘蔗种植行距下,间种花生时甘蔗萌芽率、株高整体上相对提高,分蘖率和有效茎数整体上相对减少.与不间种花生相比,1.0和1.2m行距下间种花生时甘蔗产量显著下降(P<0.05,下同),1.4m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甘蔗显著增产2.4 t/ha.宽行距下不间种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下降,间种花生后经济效益增加,且在1.4 m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最高,达3.132万元ha.[结论]适当的甘蔗—花生间套种方式可增加蔗地经济效益,且以1.4 m甘蔗种植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甘蔗有机—无机配方肥对甘蔗产量、糖分及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于2010—2012年开展甘蔗施用有机—无机配方肥与等量氮磷钾化肥的小区定位对比试验研究(1年新植2年宿根)。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丘陵旱地每年每667m2施商品有机肥500kg、有机—无机配方肥(15—6—9,有机质20%)200kg和氯化钾10kg的处理,获得较佳的综合性状:平均蔗茎产量7419kg,蔗茎含糖分16.61%,三年后耕层土壤有机质增0.11g/kg、全氮增0.045g/kg、有效磷增2.74mg/kg、速效钾增2.3mg/kg、酸性土壤pH值增0.09。表明"有机肥+有机—无机配方肥"对甘蔗生产兼有营养作物和培肥地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广西甘蔗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评价甘蔗新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筛选出适合广西蔗区种植的甘蔗新品种。[方法]以广西主栽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CK_1)和新台糖16号(CK_2)为对照,于2009—2010年对10个参试甘蔗品种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贺州、来宾、龙州和合浦8个区试点进行2年新植1年宿根甘蔗新材料的比较试验,对其综合性状进行评价。[结果]10个参试品种中,桂糖02-281和桂糖03-2357的蔗茎产量表现突出,分别比对照CK_1增产18.76%和7.46%,比对照CK_2增产26.17%和14.16%;蔗糖分表现最佳的为桂糖03-1403,分别比CK_1和CK_2高1.15%和1.10%;桂糖02-281、桂糖03-2357、桂糖03-1403、桂糖02-1156的含糖量均比对照高5.00%以上。参试材料中,柳城04-12的产量分别比CK_1和CK_2减产10.85%和5.29%,含糖量分别比CK_1和CK_2减少10.70%和3.10%,表现较差。[结论]桂糖02-281在2009—2010年区域试验中综合表现最优,具有高产、稳产、宿根性好、有效茎数多等特性,适宜在广西不同蔗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甘蔗地下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实用技术》2009,(4):39-41
甘蔗地下害虫是严重危害云南甘蔗生产的一类重要害虫,主要有蔗龟、蔗头象虫、蛀茎象虫、甘蔗白蚁、甘蔗刺根蚜等,其中又以蔗龟、蔗头象虫、蛀茎象虫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现将甘蔗虫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07年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甘蔗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 m2甘蔗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100 kg和过磷酸钙100 kg作基肥,甘蔗萌芽快,萌芽率高,达88.9%,每667 m2蔗茎产量7 102 kg,蔗糖分含量18.27%,每667 m2产糖1 298 kg,与常规施肥相比蔗茎增产8.6%、糖分含量提高2.53%、产糖量增加26%,初步说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在湛江地区甘蔗生产上适宜作基肥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