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es(PEDV),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猪流行性腹泻病(PED)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主要原因就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传播途径多样化。文章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空气、运输车辆、饲料生产设备、精液的传播途径和经鼻黏膜感染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猪蓝耳病本病曾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蓝耳病"、"猪瘟疫"等,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猪蓝耳病舍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而舍外病原的侵袭多为空气传播,因此切断空气传播渠道以及在舍内采取降低空气微生物浓度以及物理灭活空气微生物  相似文献   

3.
在封闭的环境中,饲养密度过大,容易导致由空气传播的病原在猪群中及猪群之间传播。造成猪群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低下、死亡率升高。通常以鼻炎、肺炎多见,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为共同症状,易感猪群不分品种、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4.
猪群疫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而猪舍是病原微生物理想的栖息场所,存在于养猪生产的各个角落,如空地、舍内、空气等,因此如何防治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及传播是保护猪群健康的关键。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及传播即不给其提供繁殖场所、传播途径,给猪群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降低猪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为猪群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5.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饲喂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吸血昆虫传播,经呼吸道和消化道途径侵入猪体。在临床实践中,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通过空气传播的案例已有多个报道,具备空气净化过滤系统的养殖场在抗击ASF疫情时也相对表现得更为优秀。鉴于国内养殖企业对ASFV能否通过空气传播的高度关注,本文就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学界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Flugge(1897)认为任何传染性疾病都可经空气传播,某些疾病更易通过空气传播。本文综述气溶胶研究技术和对猪传染怀疾病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美国猪流行性腹泻返饲技术调查总结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13年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开始肆虐美国猪群以来,关于PEDV已产生了各种知识:包括病毒的传播方式、免疫持续期、扩增率、免疫反应、环境稳定性及PEDV感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等.控制流行性腹泻的最初方法是在另外一个已在美国流行的冠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控制经验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PEDV在美国养猪业传播很迅速,美国兽医都曾有机会尝试新的PEDV的防控方案.为了调查美国兽医在处理感染PEDV母猪群时所采用的方案,在2014年12月进行了一场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8.
在封闭的环境中,饲养密度过大,容易导致由空气传播的病原在猪群中及猪群之间传播。造成猪群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低下、死亡率升高。通常以鼻炎、肺炎多见,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为共  相似文献   

9.
1空气空气传播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口蹄疫病毒在其适宜的条件下可传播至少100千米,猪肺炎支原体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可传播数千米。然而,其他病原通过空气传播并不是那么容易。如蓝耳病病原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能够经空气传播到1千米以外。通常情况下这种病原经空气传播的距离都在1千米以内。对于密闭猪舍,在进气口安装合适的空气过滤系统可防止病原的空气传播。对于人工授精的公猪  相似文献   

10.
猪口蹄疫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15个A类动物疾病之首,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的第一位,是国家要求强制免疫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因此,掌握该病的预防措施意义重大。一、流行病学猪口蹄疫具有发病快、危害大、传染广、发病率高等特点,家畜中以牛最易感染,其次是猪。传染源包括隐形感染动物排泄物、发病动物排泄物及其口腔、蹄部水疱液。传播途径以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为主,接触传播中的直接接触包括圈舍、牧场、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部分家畜病原微生物在非接触性传播中是可以通过空气途径进行传播的以及形成气源性传播的主要方式。同时论述了在实验条件下,温度、电解质、相对湿度、非电离辐射、气源性污染物等各种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对各种空气传播微生物的影响,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经空气途径传播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本研究采取了不同的生物安全措施利用可控的试验条件来评估由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来减少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传播的有效性,这些结果表明,通过污染的个人防护用品导致的PEDV间接传播较为迅速,在养猪生产体系实施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猪群之间PEDV传播的风险。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virus,PED)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可导致猪严重腹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可以在已  相似文献   

13.
猪副嗜血杆菌病(Haemophilus parasuis,HPS)在国外称为猪格拉译氏病(Glassersdisease),病原为猪副嗜血杆菌,主要引起断奶猪和保育猪的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金世界均有发生。猪副嗜血杆菌是猪鼻粘膜常在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猪群(尤其是青年猪)受应激会零星发生本病。现将一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在美国的猪群中肆虐。在此同时,加拿大人可以从中汲取一些关于如何避免PEDV危害本国畜群的经验。生物安全是良好的第一步。——加拿大亚伯达省康比镇猪肉产业链顾问Bernie Peet随着2013年下半年美国猪场中猪群感染PEDV比率的飙升,加拿大兽医、行业组织及省级政府都已经开始制订相应的计划来应对这种疾病。既然在安大略省的农场已经确认PEDV病例,现在的重点则是实施这些应对计划和减少该疾病的传  相似文献   

15.
猪流行性腹泻简称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导致的猪呕吐、脱水以及腹泻等症状的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秋冬两季是PED高发季节,从2010年PEDV变异毒株在我国爆发以后,造成了大量养殖场猪群腹泻以及仔猪的大量死亡,不仅仅损害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PED危害性极大,传播较广,且极易发生变异,所以针对PED的防治是一大难题。在PED治疗过程中,在使用常用的西药以外,搭配中药进行救治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大大缓解PEDV给猪群带来的伤害,让猪群得到更好的恢复。基于此,详细介绍PED的中西医治疗方案,解决当下猪养殖业所面临的困境,促进猪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封闭的环境中,饲养密度过大,容易导致由空气传播的病原在猪群中及猪群之间传播.造成猪群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低下、死亡率升高、治疗费用增加等严重经济损失.通常以鼻炎、肺炎多见,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为共同症状,易感猪群不分品种、性别、年龄.目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已成为影响全球养猪业经济效益的头号疾病.类似这种由多种病原、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混合感染,将是今后养猪业面临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是在荷兰免疫良好的母猪群进行伪狂犬病病毒(PRV)传播的定量研究。在3个猪群,对母猪经常进行了PRV的gE(即gI)抗体检测(试验A)另外99个猪群,每年对母猪同时检测抗体1~2次(试验B),试验A曾有6次PRV引进,试验B曾有53次PRV引进,都没有导致明显的病毒传播,再生率R(由一头感染性母猪引起继发感染的平均数)明显小于1,我们得出结论,在母猪群中PRV可通过预防接种被清除。  相似文献   

18.
1流行病学 一般饲养环境下的猪群普遍存在肠道病毒,虽然病毒普遍存在,但通常无明显临床表现或仅呈少数散发状态,很少出现群体性暴发。猪是猪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在普通猪群中可以同时流行几个血清型的肠道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其次是气溶胶和飞沫传播,也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仔猪食入初乳后可获得被动免疫,而断奶后或乳中抗体量低时,就增大了被肠道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断奶猪合并混群更增加了传播和感染的几率,排毒至少能持续数星期。成年猪血清抗体效价和抗体阳性率很高,极少排出病毒。  相似文献   

19.
猪气喘病(猪支原体肺炎MPS,猪地方性肺炎EPs)是猪的一种直接接触、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据我国部分省、市规模化养猪场的血清学检验结果,阳性率30%~50%,多呈慢性经过。病猪生长发育不良,生长率降低15%左右,饲料利用率降低20%,有的成为僵猪或继发感染死亡。主要通过鼻腔接触和空气传播,在猪群密集、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有利于本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猪流行性腹泻横扫美国,与此同时,加拿大则通过这次疾病的爆发总结了经验教训。如何避免疾病影响猪群的生长发育?当然,生物安全是保证猪群健康的第一步。2013年下半年,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在美国猪场爆发时,加拿大兽医行业机构和省级政府就开始着手计划,以应对这种疾病。猪流行性腹泻病例已被证实在安大略省的农场出现,现在重点是落实防疫计划,并尽量减少该病的传播。通过总结美国在疾病爆发时的知识经验,对加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