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柞蚕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目前,柞蚕主要的常见病害有脓病、软化病、微粒子病和蝇蛆病、线虫病。对这些病害,已经研究和推广了科学的防治方法,防治效果都可以达到90%以上。 1.柞蚕脓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柞蚕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寄生柞蚕后而引发的一种病害,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空胴病、细菌性中毒软化病和败血病三种病害对柞蚕危害性极为严重.在放养柞蚕生产中,为防止此病的发生,笔者就此病的病原、病症、传染规律及预防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柞蚕是在野外放养,因受外界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非常容易发生病害。影响柞蚕幼虫期的主要病害有:病毒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和原虫寄生性病害。在放养期间一旦发生病害,将造成大量减产,严重时可达绝产程度。因此,在放养柞蚕时,要抓好生产中的每个技术环节,尤其是做到彻底消毒,消灭病源,这是保证丰产丰收的先决条件之一。为了养好柞蚕,杜绝或减少幼虫期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陈云萍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1):131-132
简要介绍了柞蚕主要病害的发生为害情况,着重提出了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空胴病、微粒子病、饰腹寄蝇病、线虫病等5种柞蚕病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柞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生物资源,柞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柞蚕茧及其副产物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资源。因此,柞蚕生产对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蚕业技术防治措施主要是在放养中创造蚕体正常生长发育条件,使蚕健壮,提高柞蚕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6.
柞蚕微粒子病俗称锈病、渣子病,是由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蚕的各个发育阶段都有该病的发生,而且分布范围广,全国各柞蚕产区都有发生,是柞蚕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对柞蚕生产危害很大,特别是给柞蚕繁种带来很大麻烦和造成巨大损失。近年,随着气候变暖和蚕期降雨过多,柞蚕场柞蚕微粒子病源污染严重,加上防病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7.
根据目前黑龙江省宾县柞蚕二化一放生产的现状,从加强柞蚕场地建设与管理、饲养柞蚕关键技术、加强柞蚕场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柞蚕商品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措施,进而提高柞蚕商品茧的优质率,达到科学养蚕,确保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8.
田应书  詹永发  王庆忠 《农技服务》2011,28(10):1494-1495
术脓病是贵州柞蚕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对贵州柞蚕生产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对贵州柞蚕脓病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脓病的几种主要病征,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贵州柞蚕脓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柞蚕病害是影响柞蚕养殖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要做好蚕病防控工作,首先需掌握各种病害发生的条件和规律,生产中做到趋利避害,才能达到预防的目的,并要对发生的病害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分析找出真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柞蚕场是饲养柞蚕的基地,其建设和管理的好坏,对柞蚕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一、饲料场地建设饲料场地是柞蚕幼虫生活的场所,其建设和管理优劣,直接影响茧的质量和产量。1、选择柞树品种黑龙江省主要有蒙古柞、槲柞及少量的辽东柞。其共同特征是树皮多为灰色,叶子较大,叶缘波状缺刻或粗锯齿  相似文献   

11.
白僵病是柞蚕病害之一,在通常情况下自然发病率很低,不是柞蚕主要病害。近年来,进行生物防治使用白僵菌的数量有所增加,这对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保护天敌、防止环境和食品污染等起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是否会给柞蚕生产带来影响,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白僵菌对柞蚕幼蚕寄生力的测定试验。一、试验材料1.供试菌粉由金县三十里堡生物农药厂提供,每克菌粉含孢子100亿。2.供试柞蚕春季取盖县生防站柞蚕茧,置于5℃冰箱中贮存,试验前取出蚕茧放于室内,使其自然羽化、交尾、产卵,并孵出幼蚕。二、试验方法将初孵柞蚕幼蚕在虫笼内放养,饲以鲜苹果叶,两天后选健壮个体用于试验。把白僵菌粉加无菌水配制成孢子含量为0.4265亿/毫升  相似文献   

12.
刘洪丽 《新农业》2010,(4):50-50
<正>柞蚕核型多角体病和柞蚕细菌病是目前危害较重的病害。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柞蚕又称脓病,半蜕皮、黄烂病、水眠子、老虎病、里倒山、  相似文献   

13.
<正>河南地处亚热带气候区,柞蚕场主要分布在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等山脉,主要饲料植物是麻栎、栓皮栎,是典型的一化性柞蚕生产区。为了提高柞林利用效率,增加蚕农养蚕收益,近些年,河南积极推广一化二放秋柞蚕生产收到了良好效果,但产量不稳定,影响了广大蚕农饲养秋柞蚕的生产积极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秋柞蚕收蚁日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最早利用柞蚕和放养柞蚕的国家。柞蚕卵在室内加温孵化,幼虫则通过人工管护下放在野外柞树上任其自行觅食生长、吐丝结茧。同时加强管理,防止鸟、兽危害,并及时采茧。柞蚕的主要病害有: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柞蚕脓病)、柞蚕微粒子病、空胴病、柞蚕寄蝇病(蝇蛆病)和线虫病等。应通过严格检验,及时淘汰病蚕、病蛹、病蛾。进行卵面和蚕室柞蚕生活史蚕具消毒,施用化学药剂和选育抗病品种等方法防治。一、采种  相似文献   

15.
马静 《河南农业》2014,(21):18-18
<正>柞蚕因野外放养,其产量和质量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生产上影响柞蚕的主要气象因子有温度、湿度、光线、风、降雨、霜冻等。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和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剧,柞蚕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更加明显,导致灾害性天气频发,蚕农放养产茧量和经济效益不稳定,使河南省柞坡放养利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对柞蚕生产的保护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一、影响柞蚕生产的因素在柞蚕饲养过程中,柞蚕的生产不仅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了  相似文献   

16.
秦利  王世富  张涛 《新农业》2001,(8):48-49
中国饲养柞蚕已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人们从养蚕中得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柞蚕是人类最宝贵的生物资源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史的杰出贡献之一。它为柞蚕产区的人民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源泉,也为中国经济尤其是辽宁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柞蚕生产是发展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对柞蚕需求的不断增加,强调柞蚕蚕场管理与软化病防治等措施,能有效解决如何提高良种繁育中的选择培育,降低种茧蛹期病毒率,防止品种退化、病害等影响柞蚕蚕种质量的问题。一、柞蚕场的管理目前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需坚持补植柞树,借以逐年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和单位蚕场面积产茧量,同  相似文献   

18.
正现行的养蚕模式是多投种,广种薄收。这既浪费树叶,又收茧不多,想收好茧就更少,因此造成收入低甚至赔钱,更重要的是把树叶吃个净光,严重影响蚕场生态。为了改变现行的养蚕模式,充分利用一切科学技术,努力建造集约化、生态型柞蚕饲养模式,达到投入少、产出多、产量高,从而维护柞蚕场的生态平衡。一、建设生态型柞蚕场柞蚕场是饲养柞蚕的基地,又是山区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蚕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将蚕场的空闲地补栽柞树,  相似文献   

19.
正在柞蚕饲养过程中,由于野外放养,经常遭受各种害虫的危害,为了解不同地域昆虫种类及分布数量,特别是各种昆虫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及时有效地控制主要害虫,对次要害虫的潜在危机提出准确的虫情测报。2015年5~7月,我们重点对宾县庆华柞蚕饲养场、九龙山蚕种场柞蚕饲养基地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实地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柞蚕脓病是一种由核型多角体病毒浸染而引起的暴发性传染病,是危害柞蚕生产3大病害之一。该病在吉林省发病较为普遍,一般年份由该病造成的减产在20%左右,重的年份减产50%以上。卵面消毒技术在全省推广后,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促进了柞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