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对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都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核算农用地产能以及根据自然增长法对未来20a预测出的人口数,测算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为未来土地利用的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用地集约利用是缓解当前土地供需矛盾、保障新时期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以山东省潍坊市12个市区县为评价单元,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率3个层面构建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计算2009年潍坊市各市区县农用地集约度,分析农用地集约利用情况,以期为潍坊市农用地集约利用和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依据。结果表明:土地投入水平对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最大,各市区县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地震破坏农用地和采矿破坏农用地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地震破坏农用地的整理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综合分析法和比较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震破坏农用地和矿山开采破坏农用地的破坏土地原因、机理、规模、类型和破坏土地整理工作思路都有异同,可根据异同借鉴已成熟的土地整理理论和方法,对地震破坏农用地进行整理,以便更快捷地为地震后土地整理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济南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等建立起综合评价模型,对济南市农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的10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济南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在不断提高。在各准则层中,对农用地集约利用影响最大的是土地投入强度,其次是土地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土地利用强度影响最小。济南市农用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今后在增加投入,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率的同时,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陈恋  李巧云  关欣 《湖南农机》2012,(5):98-100
文章根据远安县农用地的特点,从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等方面对其农用地的可持续利用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从碳源、碳汇两方面对其农用地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进而依据综合评价结果阐明了该县基于低碳经济的农用地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水平,并探讨低碳经济对农用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这种经济形式为我国县域土地低碳经济提供新的思路与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农用地分等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的综合评定.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是农用地等别计算中两个重要参数,它们的计算与确定直接影响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和农用地等指数.为此,以惠州市惠城区为例,探讨了两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对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和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的划分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保定市22个县(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模型,对农用地进行土地集约利用定量化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农用地集约化水平的对策和建议.采用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对保定市各县(市)农用地集约度进行了评价,根据得分结果将其划分为4个集约等级.评价结果表明:保定市农用地呈现出东部集约度较高,西部区域集约度相对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为农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以粮食-人口-土地关系为基础,采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模型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指数模型,从市、区、县三个空间尺度去研究宜宾市2005~2016年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结果表明:宜宾市2005~2016年期间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波动较大,2005~2012年,宜宾市一直处于人口和粮食平衡的状态,2013~2016呈现出人口严重超载的情况,2014年后土地承载力呈现稍微好转的趋势,但变化不大,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总体情况呈现出从中间向四周发展的趋势。宜宾市各县(区)中,翠屏区和珙县人口超载量最为严重,土地压力最大,人地关系紧张,宜宾县、长宁县、高县和兴文县的人地关系较为和谐,土地承载力最高,区域发展空间大,其余各县(区)状况良好,但也需要时刻关注。因此,建议通过提高单产、开发梯田和合理规划土地来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用地为人类提供的多元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农业生态景观进行科学合理设计是提升农用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占据一定面积的附属农用地在现有的农用地生态景观设计中常被忽略。为了有效发挥附属农用地的生态景观效应,增加农用地物种丰富度和相关生态系统服务,以生态系统服务作为切入点,对田坎、田间道路、沟渠和护坡等附属农用地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研究,重点研究附属农用地生态景观的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提出了5大类10种景观设计模块,并对其生态和景观效应、适用场地和组合应用进行了分析。该设计方法可以在满足农业生产辅助功能的基础上,构建能够提升生物多样性水平,改善农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又能体现地域性特色的农业土地景观。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结构反映了土地利用方式。选取与农用地利用结构相关的影响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农用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求影响农用地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农业增产和增收提供依据。影响农用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有四个:经济发展,人口发展,消费能力以及农业科技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耕地单产实现程度、播种面积实现程度和耕地总产实现程度3个方面来表征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的计算方法。区域尺度上的小麦、玉米可实现单产是采用前沿生产函数、区试产量和近5 a高产水平等多种方法进行确定,地块尺度的小麦和玉米的可实现单产依据农业生态区法(agricultural ecological zone,AEZ)进行修正得到。乡镇尺度上的小麦和玉米的可实现单产分别采用尺度下移和尺度上移的方法将地块尺度的小麦玉米可实现单产转化为乡镇尺度的可实现单产。应用此核算方法对北京市大兴区1982、2000和2006年3个时期的乡镇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区区域尺度的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实现程度在1982年出现最高值,并在1983-1998年的较长时期呈现小幅摆动但基本保持在35%~45%之间,而在1998年以后则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并在2004年以后出现一定幅度上升;大兴区乡镇尺度1982年实现程度最高;与1982年相比,2000年所有乡镇都大幅降低,2006年比2000年有所增加,但仍低于1982年;乡镇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大兴区区域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与乡镇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该文构建的乡镇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的分析方法为从宏观尺度研究耕地生产能力差异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占补平衡项目对千阳县新增耕地等别和粮食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对渭北台塬区粮食产能的影响。本文以春玉米和冬小麦为量化标准,对典型的台塬区千阳县2016—2018年连续3年的占补平衡新增耕地等别及粮食产能变化情况以及粮食产能空间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2018年占补平衡项目新增耕地平均等别范围在10~12等之间,项目的实施使新增耕地等别较千阳县耕地平均水平提高了1~3个等别,且水浇地面积占比与新增耕地等别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粮食产能与新增耕地面积及新增耕地平均等别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水浇地以占总新增耕地80.29%的面积,创造了占比为86.44%的总粮食产能。粮食产能受耕地所处位置、自然条件、水利设施以及道路状况等影响较大,2016—2018年间,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条件较好,且水利设施及道路条件较为完善的草碧镇、张家塬镇及城关镇实现新增耕地和粮食产能分别占全县的90.16%和90.49%,而相对位置越偏远、地形条件较差的南寨镇、水沟镇及崔家头镇新增耕地数量仅占总规模的10.17%,粮食产能仅占总产能的9.50%。从2016—2018年3年内,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实施,以24.89%的新增耕地占有量创造了30.82%的新增粮食产能,说明通过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实施能显著提高耕地粮食产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足迹的德州市土地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德州市土地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2002~2006年,德州市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493 7 hm2增长为0.560 2 hm2,年均增长2.69%;人均生态赤字由1.174 hm2增加到3.067 hm2,年均增长32.25%,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当地生态承载力的限度,人地关系趋于紧张。最后对生态足迹应用与土地承载力评价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在典型岩溶流域产生的水文响应,构建了倒天河流域的SWAT模型,利用该模型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流域流量的变化规律和子流域产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调蓄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参数率定后的SWAT模型在模拟倒天河流域月流量过程中表现良好,模型适用于该研究区;草地转为耕地会导致流域流量增加,调蓄能力减弱;林地向耕地、草地向耕地转化易改变子流域产水量,草地向林地的转化不易改变子流域产水量;林地向耕地、草地向耕地、草地向林地的土地利用转化均会导致子流域调蓄能力变弱,草地向耕地的转化对调蓄能力的改变尤为显著。研究成果对减轻岩溶区旱涝灾害,防治石漠化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宁夏中西部干旱地带,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通过对压沙地生产力自然条件评价和社会经济指标评价综合评价压沙地的生产力,得出宁夏中卫压沙地评价区的综合评价指数SI模型,即SI=0.8PI+0.2TI。其中自然生产力的评价从土壤化学条件、土壤物理条件、土壤生态条件3方面,应用FAO提出的PI模型进行评价;社会经济条件评价从压沙地年限、水利化水平、化学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和耕地现有人口承载量5个方面,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个指标的影响权重,最后应用TI模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紫鹊界梯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压力仪和盘式入渗仪测定了紫鹊界梯田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水分入渗特征并应用多种计算理论推算其水分运移参数。结果表明,林地和退耕地土壤持水能力比旱田和水田强,在相同吸力条件下林地和退耕地的含水率平均比旱田和水田分别高28%和5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土壤吸渗率和导水率有着较大的影响,其值均按照林地、退耕地、水田、旱地的顺序依次增大;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紫鹊界土地利用类型对梯田区土壤水分运移机理影响。  相似文献   

17.
Over the next decades mankind will demand more food from fewer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This study quantifies the food production impacts of four alternative development scenarios from 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and the 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 Scenarios. Partially and jointly considered are land and water supply impacts from population growth, and technical change, as well as forest and agricultural commodity demand shifts from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income impacts on food demand are computed with dynamic elasticities. Simulations with a global, partial equilibrium model of the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sectors show that per capita food levels increase in all examined development scenarios with minor impacts on food prices. Global agricultural land increases by up to 14% between 2010 and 2030. Deforestation restrictions strongly impact the price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but have little consequences for the global level of food production and food prices. While projected income changes have the highest partial impact on per capita food consumption levels, population growth leads to the highest increase in total food production. The impact of technical change is amplified or mitigated by adaptations of land management intensiti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查明成都市土壤酸碱性及酸缓冲性能,防止土壤酸化,实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研究了成都地区4种土壤类型的16个土壤样品的pH值、酸缓冲曲线、酸害容量以及酸害强度。【结果】①土壤样品pH值的变化范围为4.19~7.96,平均值为7.11,土壤总体呈中性~碱性,只有少量耕作区的黄壤和灰壤为酸性;②不同类型土壤的酸缓冲曲线和酸害容量不同。紫色土的酸缓冲曲线最平缓,酸害容量最大;灰棕壤和灰壤次之,黄壤的酸缓冲曲线最为陡峭,酸害容量最小;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酸缓冲能力与没有明显影响,耕作区的土壤的酸害容量最小。【结论】成都地区土壤酸化程度较轻,不同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土壤缓冲曲线和酸害容量不同,反映其酸缓冲能力也不同,其中紫色土的酸缓冲能力最强,灰棕壤、灰壤和黄壤的酸缓冲能力均较弱。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区域耕地质量变化的动因和影响程度,将耕地按质量变化原因划分为新增、减少、项目建设和渐变4种变化类型区进行分析,并用农用地分等因素法对郑州市耕地质量进行更新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在研究期内耕地质量略有上升,由于耕地数量减少,产能呈下降态势;不同类型耕地变化对区域耕地质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渐变>减少>新增>项目建设;郑州市通过新增耕地和项目建设能够维持区域耕地质量平衡,但是未能维持产能平衡。通过类型区分析区域耕地质量变化的机理,能准确分析各类型区质量变化和整体质量变化的关系,也能够为管理者制定耕地质量与产能保护提供政策建议,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