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种鸭、蛋鸭免疫。雏鸭14~21日龄时使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初免,间隔3~4周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加强免疫1次。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1次(避开产蛋高峰期)。2)农村散养禽免疫。在集中免疫时对7日龄以上的鸭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全面免疫,此外每月应定期对新增家禽补免。  相似文献   

2.
1.种鸡、蛋鸡免疫:雏鸡7~14日龄时,用H3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初免,也可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3)进行初免。在3~4周后可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开产前再用H2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强化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用H、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免疫1次。  相似文献   

3.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高死亡性传染病,目前对该病尚无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就必须扑杀,易感动物紧急免疫。对家禽进行疫苗免疫是预防禽流感病毒感染的最有效途径。我们采用血清学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的方法,对家禽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从而全面了解禽流感的免疫状况。该实验为评估本县禽流感的发病几率提供科学依据,为以后的免疫方案制定及补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禽流感(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的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禽类烈性传染病,对养禽业造成巨大危害,加强家禽禽流感免疫是有效的预防措施。由于山区农村散养家禽禽流感免疫主要通过春秋防突击免疫月进行一次免疫,绝大部分家禽都没有进行二次免疫。为了了解使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和禽流感一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株)各自对鸡只进行一免后所产生的免疫抗体效果,而进行本次监测。  相似文献   

5.
《中国动物检疫》2006,23(10):42-42
国家农业部尹成杰副部长通报了近期全球禽流感疫情,指出当前全球禽流感疫情仍在扩散和蔓延,我国有的地方防控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秋冬季禽流感防控任务仍相当繁重,必须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当前我国有些地方防疫机构不健全、队伍薄弱,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仍存在发生禽流感疫情的隐患。对此,尹成杰副部长要求各级兽医部门要做好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按照免疫技术规范和要求,提高免疫密度,制订当地免疫实施方案,乡、村、户均要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对漏免、新补栏或已到免疫期家禽及时进行补免或强化免疫,提高免疫密度,定期进行免疫抗…  相似文献   

6.
为了摸清H5亚型禽流感(Re-4+Re-5株)疫苗对不同禽群的免疫效果,以及时发现、分析免疫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免疫不合格的及时进行补免,确保山东省不发生疫情,本研究使用H5亚型禽流感(Re-4+Re-5株)灭活疫苗免疫鸡、鸭、鹅等不同家禽,测定其免疫抗体合格率。结果表明,加强免疫H5亚型禽流感(Re-4+Re-5株)灭活疫苗可使鸡群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但鸭群的免疫抗体合格率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高致病性禽流感对鸡群的危害巨大,我国规定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实行强制免疫的政策。为了摸清山东省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的效果,以及时发现、分析免疫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免疫不合格的及时进行补免,确保我省不发生疫情,本实验应用血凝抑制方法(HI)对山东省17个市禽的1792份血清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结果显示: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re-4和H5N1re-5的抗体免疫合格率分别为84.93%和84.20%。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对火鸡、乌鸡进行了禽流感H5亚型母源抗体、免疫抗体消长规律以及保护性HI抗体滴度的研究,配合血清学监测及攻毒试验制定了禽流感免疫程序。火鸡免疫程序:首免,15~20日龄,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禽流感H5亚型疫苗,0.5mL/只,肌肉注射;二免,45~50日龄,0.5mL/只,肌肉注射;三免,120~125日龄,1mL/只,肌肉注射;三免后5个月加免1次至淘汰。乌鸡免疫程序:首免,10~15日龄,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禽流感H5亚型疫苗,0.3mL/只,肌肉注射;二免,45~50日龄,0.5mL/只,肌肉注射;三免,120~125日龄,0.5mL/只,肌肉注射;三免后根据检测结果再适时免疫。通过特禽生产应用表明,本研究制定的免疫程序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禽业导刊》2007,24(3):47-47
一免疫程序根据家禽饲养周期短、出栏补栏快的特点,实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常年免疫、每月定期补针的免疫程序。规模养殖场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对散养家禽实施集中免疫,对新补栏的家禽要及时补针。  相似文献   

10.
针对供港活鸡饲养周期长(85日龄~105日龄),禽流感抗体滴度要求高(21/28检测样品抗体滴度需≥4 log2)的特点,在原有H5N2疫苗对供港活禽免疫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对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进行了免疫效果评估.结果显示,H5N1疫苗免疫效果明显高于原有的H5N2疫苗,初步推荐该禽流感灭活疫苗对供港鸡场的免疫程序为:首免7日龄~10日龄,0.3 mL/只,皮下注射;二免45日龄,0.5 mL/只,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建瓯市2011-2013三年春秋防采集的规模禽场、活禽市场、散养家禽的血清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抗体监测结果分析对比,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春防为91.7%,秋防为91.6%,一免鸭场为81.1%,二免鸭场为93.9%,规模禽场为94.5%,家禽市场为76%,散养户为91.4%,鸡为93.3%,鸭为88.8%。我市家禽不同免疫次数、不同饲养方式、不同家禽品种高致病性禽流感抗体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12.
笔者用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对10日龄蛋鸡进行初免,21 d后加强免疫1次,同时做非免疫组试验。利用血凝抑制(HI)试验跟踪监测其抗体水平,根据禽流感母源抗体及免疫后抗体的产生及消长规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从而为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 冬春季节是禽流感的高发期,要预防禽流感的发生,关键还要做好家禽的免疫接种工作,而且要做到适时免疫才有效果。适时免疫就是根据家禽体内母源抗体或自身抗体的消长情况来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提倡对种禽场和珍禽场的家禽先进行免疫监测,再制订适合本场家禽的免疫程序。现将各类家禽禽流感的免疫程序介绍如下,供广大家禽养殖户参考:1 种鸡、蛋鸡:接种 H5亚型禽流感疫苗14日龄每只接种0.3~0.4毫升,35~40日龄每只接种0.5~0.6毫升,以后每4个月加强免疫一次,每只0.6~0.8毫升。  相似文献   

14.
研究和实践表明,对饲养家禽进行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是一项切实有效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措施。为做好禽流感防控,2004年起,深圳市开始实施对家禽免费强制免疫的政策。在这项政策支持下,龙岗区一直坚持对辖区内的饲养家禽实行禽流感H5疫苗强制免疫,并对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持续监测。同时,为防止疫源从外地传入,亦持续对辖区内的三鸟批发市场的家禽进行免疫抽样检测。  相似文献   

15.
禽流感(AI)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的烈性传染病,是一类动物疫病.对家禽进行禽流感疫苗的预防接种是我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余姚市各番鸭养殖场的免疫程序各不相同,免疫后的抗体效价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本试验针对雏番鸭母源抗体的消长及不同首免日龄抗体效价的变化进行检测,旨在探讨番鸭最佳的首免时间.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禽流感原疫点及周围地区H5亚型禽流感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省8个曾发生禽流感疫情的原疫点及周围地区,在强制免疫后21~28天采集家禽血清和咽喉、泄殖腔及环境样品拭子,进行H5亚型禽流感血清学监测和病原学调查。结果表明:发生禽流感疫情的地区,在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后21~28天,受威胁区大部分禽只产生H5亚型禽流感保护性抗体,在环境样品拭子和家禽拭子中未监测到H5亚型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针对国内外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严峻形势,绿春县严格按照中央、省、州的部署,采取了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相结合的免疫制度,确保边境村寨、养殖密度区、城镇附近和公路沿线家禽免疫密度达100%,建立了稳固的免疫保护屏障,为准确掌握防疫质量和免疫效果,科学制定免疫程序,使家禽长期保持有效的免疫状态,绿春县从2004年起每年2次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  相似文献   

18.
为监测已免疫家禽H5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对安徽省某地45个规模化养禽场进行了随机抽样,抽检合格家禽血清样品1 262份(其中鸡384份,鸭766份,鹅112份)。通过血凝抑制(HI)试验,对H5亚型禽流感免疫血清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免疫2次及以上的抗体效价水平明显高于免疫1次的抗体效价水平,鸡的免疫效果明显好于鸭与鹅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临床上使用加强免疫可以有效地提高家禽对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同时提示鸡源的禽流感病毒疫苗对鸭与鹅免疫效果可能不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林芝地区市售家禽禽流感免疫状况,于2008年10~12月间采集了5种家禽的249份血清样本,采用HA和HI试验进行了禽流感血清抗体的检测,发现在5种家禽的249份血清中检出了179份AIV阳性抗体,其中H5阳性数32份,阳性率为12.9%;H9阳性数43份,阳性率为17.3%;H1阳性数19份,阳性率为7.6%;H3阳性数85份,阳性率为34.7%。表明林芝地区市售家禽禽流感免疫状况仍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0.
李莹  吴秀山  张成林  刘燕  闫鹤  杨明海  原蕾 《野生动物》2011,32(1):22-25,33
家禽对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多有报道,但现有的禽流感疫苗对野生禽类的有效性尚所知甚少。本文以白冠长尾雉、蓝鹇、红腹锦鸡、白腹锦鸡4组野生雉鸡类为研究对象,以家鸡为对照,进行禽流感H5N1亚型疫苗免疫。利用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实验,分别在首免日、免后10 d、20 d、40 d、60 d、90 d及120 d监测禽类免疫后抗体水平变化。结果显示,4组野生雉鸡类均在疫苗接种后产生禽流感抗体,且达到具保护力的抗体水平。通过免疫后抗体水平的跟踪研究,证明商品化禽流感疫苗对野生雉鸡类动物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