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外源激素对奶牛产后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晓波  封元  马甫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63-3063,3071
选择1~5胎次、健康、正常分娩的荷斯坦奶牛60头,通过分别使用HCG、LH-RH A3、PGF2α外源性激素诱导奶牛产后早期发情。结果显示,第Ⅲ组的首次配种天数为64.4 d,与对照组79.8 d差异显著,说明产后4 d子宫注入10%NaCl 500 ml+金霉素51g,发情配种时肌注HCG 500单位可明显缩短奶牛产后首次配种天数;Ⅰ组的第1情期受胎率为66.67%、空怀天数为79.6 d,与对照组的54%和99 d差异显著,说明产后3~5 d肌注PGF20.2 mg可显著提高第1情期受胎率和降低奶牛产后的空怀天数。  相似文献   

2.
针对狐配种时间性强,每年配种受胎期只有1次,误时就空怀的特点,必须抓住时机,搞好狐的配种,根据大连10个专业大户的调查,他们饲养的银、蓝、白母狐受胎率达95%以上,平均窝产8只,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3.
选择妊娠后期杂交母牛105头,按相似配对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3个组,研究放牧饲养条件下补饲微量元素、维生素复合预混料对提高肉牛繁殖性能及预防产后疾病的影响。结果表明:补饲微量元素、维生素复合预混料可显著缩短母牛产犊后初次发情时间和空怀天数13.40、12.09 d(P<0.01),1个情期受胎率和2个情期受胎率相应提高了12.86%、18.58%,产后瘫痪、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发病率大幅降低,每头牛妊娠需要的输精次数显著减少(P<0.05)。  相似文献   

4.
母山羊体成熟后达到繁殖年龄或分娩后经过一定时间仍不能正常受胎的称为不孕症。具体表现为:性周期不规则,即发情周期少于14天或超过30天仍不发情;经产母羊空怀天数超过90天;处女母羊配种5个以上情期不能怀孕,或空怀年龄超过20.5月龄,30月龄后仍不能投产。  相似文献   

5.
一、繁殖母羊饲养技术 1.空怀期。指从羔羊断奶到母羊再次配种前的时期,也为恢复期,大约3个月。这时期母羊饲养的重点是抓膘复壮,体况恢复到中等以上,以利配种。中等体况第一情期受胎率可达80%~85%,体况差的只达到65%~75%。加强母羊配种前一个半月的饲  相似文献   

6.
一、营养需要 保证种公猪体质健壮,每次采精精液量达200-300毫升,畸形精子率在10%以下,并能保证与母猪一次情期受胎率达85%以上,且平均窝产仔数应达到该品种公猪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7.
不同因素对初产奶牛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只有经过妊娠、分娩等生殖活动后才能产犊和泌乳,奶牛场的繁殖力水平是影响奶牛场核心群稳定增长和产奶量持续提高的重要因素。本试验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双城市、七台河市、绥化市的奶牛场随机选取参配的育成牛,对影响初产奶牛繁殖力水平和繁殖疾病发病率的因素进行详细的记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输精人员对牛的第1情期受胎率、情期受胎率、怀孕所需配种次数、产后空怀时间、淘汰率影响显著;不同的饲料组成对牛的第1情期受胎率、情期受胎率、怀孕所需配种次数、卵巢疾病发病率影响显著;运动场面积对牛的产后第1次配种时间、空怀时间、流产率影响显著;牛舍环境对牛配种后流产率、淘汰率、产后子宫炎、乳房炎的影响显著。表明输精人员的技术水平、饲料组成、不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不同的运动量是奶牛生产中影响奶牛繁殖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统计106只次(情期)配种记录,受胎99只次,返情17只次,情期受胎率93.4%,其中小尾寒羊x陶塞特组合情期受胎率77.8%,小尾寒羊x藏系欧拉羊组合情期受胎率92.9%,小尾寒羊x保德代羊组合情期受胎率78.6%。  相似文献   

9.
一、山羊不孕症的类型 山羊体成熟后达到繁殖年龄或分娩后经过一定时间不能正常受胎者称为不孕症.具体表现为: 1、性周期不规则,即发情周期少于14天或超过30天以上仍缺乏发情的; 2、经产母羊空怀天数超过90天; 3、处女母羊配种5个以上情期不能怀孕或空怀年龄超过20.5月龄,30月龄后仍不能投产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研究定期输精技术对牛受胎率的效果,构建完善的品种改良推广程序,于2015年在一个西门塔尔牛养殖场开展定点试验,根据发情鉴定,西门塔尔牛进入配种关键期后集中进行输精,观察母牛配种后第一情期的受胎率。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西门塔尔牛第1个情期的受胎率高达83.90%以上,自然发情常规配种处理组别的第1情期受胎率为66.10%左右,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7.80%,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由此可以看出,定时输精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牛的受胎率,值得在今后品种改良工作开展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笔者经多年实践得知,奶牛配种后洗治能够提高患有子宫疾病牛的情期受胎率,减少配种次数,节省精液开支,缩短空怀期,提高生产效益,并摸索出奶牛配种后洗治的几种方法,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隋开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31-6132
[目的]为了解决奶牛的繁殖障碍,特别是高产奶牛产后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的问题。[方法]介绍以牛欢氟孕酮阴道海绵栓为核心组合的“二次发情配种法”,综述氟孕酮在提高奶牛受孕率上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结果]结果表明:奶牛第一情期受胎率达到65%左右,其余牛经1个情期后自然发情配种,2次总发情率95%,受胎率90%,效果明显。[结论]该技术值得推广,解决了奶牛的繁殖障碍问题,促进了奶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甘肃马鹿繁殖特性观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肃南鹿场的实地观察与统计分析,甘肃马鹿的发情季节主要在 10~11 月份,有明显发情特征,发情持续期多为 18h 左右,发情周期平均为(18.22±2.26)d,情期受胎率 65.52 %,总受胎率 63.83 %;分娩盛期在 6月下旬至 7 月上旬,妊娠天数 237~267 d,产仔率 59.57 %,繁殖成活率 51.77 %。  相似文献   

14.
猪的繁殖率是指本年度内出生的仔猪数占上年度终繁殖母猪数的百分比。可以反映出猪群的增殖效率,它与猪繁殖力的其他指标关系密切.与配种率、受胎率、年产仔窝数、窝产仔数呈正相关,与空怀率、空怀期呈负相关,配种率、受胎率高,年产仔窝数、窝产仔数多,繁殖率就高,空怀率低,空怀期短.繁殖率才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颗粒精液逐渐被细管精液所取代,细管精液携带方便,解冻操作简单,便于上门服务,故我们用70℃、90℃、40℃和体温不同温度的解冻细管精液对母牛情期受胎率作了试验,试验表明,体温解冻受胎率为34%,40℃解冻受胎率为44%,70℃与90℃解冻差异不大,但比40℃解冻受胎率提高34%和36%,比体温解冻提高44%和46%,差异极显著,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母山羊体成熟后达到繁殖年龄或分娩后经过一定时间仍不能正常受胎的称为不孕症。具体表现为:性周期不规则,即发情周期少于14天或超过30天仍不发情;经产母羊空怀天数超过90天;处女母羊配种5个以上情期不能怀孕,或空怀年龄超过20.5月龄,30月龄后仍不能投产。临床上根据不孕症的发生原因,可将其分为先天性不孕、老年性不孕、症状性不孕、营养性不孕、人为性不孕、气候性不孕、利用性不孕。  相似文献   

17.
选择健康、繁殖功能正常、膘情中等及以上的西门塔尔青年母牛150头,按照G-6-G法、GPE法和GPA法3种不同定时输精方案进行处理,测定其同期发情率、情期受胎率、体况评分等指标,评价不同定时输精方案和体况评分对输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G-6-G组同期发情率最高为100%,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牛体况评分均以6分或7分居多,试验1组情期受胎率最高为56.52%,显著高于GPE组的50.00%和GPA组的49.02%;体况评分5分试验组的同期发情率最低为92.31%,显著低于体况评分6分、7分试验组,体况评分5分试验组的情期受胎率最低为37.50%,极显著低于体况评分6分试验组,显著低于体况评分7分试验组。说明G-6-G组定时输精方案最好,体况评分为6—7分时,同期发情率和情期受胎率均较高,其同期发情率与情期受胎率呈正比。  相似文献   

18.
<正>奶牛养殖技术日新月异,性控精液是继性控胚胎后的一项最新技术,同时也是奶牛繁育史上的一次革命,大大加快了良种奶牛的培育步伐。在短时间内较快的提高了奶牛的繁殖率,而且性控精液配种情期受胎率较高,生产成本低,授配技术易掌握,便于推广应用于奶牛生产,是提高奶牛情期受胎率的有效方式。1性控精液各项技术指标国内外生产的性控精液均为0.25/im细管精液,母犊率指标均在90%以上。具体指标如下:  相似文献   

19.
应用腹腔镜技术,通过微创手术用专业输精设备将冷冻精液输入到母羊子宫角中,使精子避开宫颈屏障并缩短精卵相遇时间,从而提高受胎率,接近自然配种。生产应用结果表明,母羊情期受胎率为75%以上,繁殖率高的湖羊比纯肉羊品种受胎率高5%~10%。  相似文献   

20.
空怀母猪指已达配种适龄尚未配上种的后备母猪,或者仔猪断奶后直至发情配上种的哺乳母猪,包括断奶母猪、流产母猪、返情母猪、长期不发情母猪。在养猪生产中合理饲养空怀母猪,使其正常发情并多排健壮的卵子,提高其配种后的配种率和受胎率,让每头母猪一年之中多产仔猪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