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泗优9022是由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与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合作育成的杂交中粳新组合,1997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经过和产量表现淮阴农科所1992年引进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育成的恢复系早C9022与当地的泗稻8号A配组,199...  相似文献   

2.
轮回422S(简称N422S)是从7001S×轮回422的后代中系选而成的光敏核不育系。在北京、长沙以及连云港多年的观察表明,在长日低温条件下该不育系育性稳定,并且在北方具有30d以上的稳定不育期,由于该不育系在分类上属于粳亚种下的爪哇类型[2],具有较理想的产量配合力,且杂种不落粒,在北方正在逐步替代偏籼的温敏不育系培矮64S。  相似文献   

3.
粳型杂交水稻育种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利用“籼粳架桥”人工制恢技术,于1975年首次育成粳型强恢复复系C57,为BT型,滇型粳三系应用于北方奠定了基础。黎优57是我国生产上第一个推广的粳型杂交组合。1980年后,南方也开始了粳型杂交稻的应用,近年利用广亲和基因。杂交粳稻又进入到粳爪交次亚种间和粳籼交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稻优势生态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孙传清  陈亮 《杂交水稻》1999,14(2):34-38
研究了培矮64S和N422S与粳亚种中的东北粳、华北粳、日韩粳、云贵粳、非洲粳、美国稻及籼亚种中的云贵籼、太湖籼、华中籼和Aus稻的杂种F1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初步确定美国稻、非洲粳、云贵粳以及华北粳中的改良品种是粳稻的优势生态型,太湖籼与云贵籼是籼稻的优势生态型。对籼粳优势生态型的产量优势进行比较发现,N422S/太湖籼低于N422S/美国稻,但与N422S/非洲粳和N422S/云贵粳相当;培矮64S与粳稻优势生态型的优势强于与籼稻优势生态型的优势。两个不育系的优势比较表明,培矮64S与各生态型的杂种优势强于N422S与各生态型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
水稻广亲和系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广亲和基因的发现及其遗传研究 ,揭开了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一代半不育现象的遗传本质 ,为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指明了方向。但是 ,已知的广亲和材料 ,绝大多数为古老的农家品种 ,农艺性状不良 ,如植株太高 ,株叶形披散和生育期很长等 ;不能直接作为选配优良组合的亲本加以利用。因此 ,培育具有优良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可供实用的水稻广亲和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是开展亚种间杂种优势育种的首要任务之一。普通栽培稻有籼稻、粳稻和爪哇稻三个亚种 ,所以亚种间的杂交可分为籼粳交、籼爪交和粳爪交三种形式。初步研究表明 ,水稻杂种优势强弱的程度 ,具有籼粳交 >籼爪交 >粳爪交 >籼籼交 >粳粳交的一般趋势。也就是说 ,亚种间的杂种优势一般要强于品种间的。为了能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亚种间杂种优势 ,提高育成强优组合的几率 ,就有必要建立籼、粳、爪三个亚种类型的优良广亲和系。我们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 ,近年来开展了水稻广亲和系选育的研究 ,已取得一些进展和结果 ,育成了粳型广亲和系培C3 11,爪哇型广亲和系轮回 4 2 2 ,籼型广亲和系培矮 64以及广亲和光敏核不育系培矮 64S。  相似文献   

6.
泗优422     
泗优422是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用新育成的中粳不育系泗稻8号A引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粳稻恢复系轮回422测配选育而成。1993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列入江苏省晚粳地区重点推广新组合。1产量表现1991~1992年江苏省杂交晚粳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1.12kg,比对照武育粳2号和秀水04,分别增产8.2%和9.6%、在南方稻区杂交粳稻(单季组)区试中,6个点两年平均亩产534.01kg,比对照秀水04增产12.3%。1992年在江苏省杂交晚粳生产试验结果,3个点平均亩产52…  相似文献   

7.
以香型粳稻光温敏不育系0259S为母本,与香型粳稻父本gr75测交,育成了全香型两系杂交晚粳稻新组合粳两优5975.该组合在2006-2007年湖北省晚稻区试中,2 a平均单产7.30 t/hm<'2>,比对照鄂粳杂1号增产5.16%;稻米品质达国标1级优质稻谷标准;耐肥抗倒性较强,抗寒性好,于2010年3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六优3—2     
六优3—2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于1982年用粳稻不育系六千辛A与恢复系宁恢3—2配组育成。其母本六千辛A是以BT型矮秆黄A为母本,中粳品系691/千重浪/Zenith(简称六千辛)为父本,回交转育成的中粳不育系,1981年定型,不育性稳定,可恢复性好。恢复系宁恢3—2为几内亚的模型陆稻粘利作母本,选用籼粳交后代偏粳型恢复系粳7623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的中便恢复系。该组合1989年4月经江苏省第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通过。1产量表现该组合1987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粳稻(中熟组)区试,7个点平均…  相似文献   

9.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的主要原因在于育性位点上等位基因互作,因此,在籼粳交主要的育性位点上的片段置换,及把籼粳片段相互置换克服生殖障碍进行育种成为可能。本研究将籼稻轮回422S的光温敏不育基因以及籼稻249黄的黄叶形态标记通过回交方法导入到粳稻镇稻88中,同时在S5、S7、S8和S9育性位点上,分别利用4个与育性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M276、RM455、RM141和RM185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最终成功选育出粳稻光温敏不育系509S。该不育系株叶形态表现为粳稻特征,与大量籼稻品种杂交结实率正常,与粳稻杂交结实率反而偏低。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标记对509S的遗传背景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不育系509S遗传背景92%为粳稻遗传背景。不育系509S在4个置换的育性位点都为籼稻片段,正是这些籼稻片段的置换使不育系509S与籼稻杂交可育,而与粳稻杂交表现低育,且在不育系与籼稻配制的杂交组合中表现强大的籼粳交杂种优势。该实验结果为籼粳交杂种优势的育种实践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光温敏不育基因的遗传及等位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光敏核不育系M901S,F151S,HS-1,HS-2和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5460S1、5460S2材料杂交配组。通过对这些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杂交组合的育性观察,研究光温敏核不育基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光敏核不育系与温敏核不育系之间及各温敏核不育系之间的不育基因不等位。HS-1与培矮64S,HS-2与5460S1,M901S与5460S1,分别存在着1对、2对、3对基因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729是嘉南粳/KetanNangka/02428/明恢72杂交选育而成的灿粳交广亲和恢复系。与籼稻测交,平均结实率为87.7%,变幅为84.3%~90.8%与粳稻测验种杂交,平均结实率为82.1%,与稻型不三系不育系配组,平均结实率为83.0%。  相似文献   

12.
利用轮回选择法创造粳稻三系恢复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8份光温敏核不育粳稻材料及28份北方寒冷稻作区优良粳稻品种(系)作为原始亲本开展轮回选择育种,育成了吉粳85、吉524、E180和E385等4个具有三系恢复基因的粳型恢复系。这些恢复系性状稳定,恢复度好,测交F1代产量优势明显,表明轮回选择为粳稻恢复系选育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并使三系杂交稻在北方寒冷稻作区的大面积推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70优9号     
70优9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两系法品种间杂交晚粳组合。1994年4月1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定名为皖稻24。母本7001S是1984年用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与常规品系917(沪选19/IR661//C57),经一次杂交多代选育而成的粳型光敏不育系。光敏适宜温度范围为22~23℃。1989年通过省级鉴定。父本皖恢9号系用粳7623—9/C57杂交育成的粳型恢复系。70优9号适宜在安徽作瓜茬稻或双季晚稻种植,1993年全省试种5万亩,1994年种植面积8~10万亩。…  相似文献   

14.
香型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闵优香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优香粳是利用自育粳型光温敏不育系261S与香粳新品系W香99075配组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香型杂交粳稻新组合,2003年9月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介绍了闵优香粳的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制种要点.  相似文献   

15.
光温敏不育系 10 8S是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用N42 2S与C90 2 2杂交 ,经系谱选择法选育出的光温互作型早粳型不育系。它具有起点温度低、米质优、制繁种产量高、配合力强、适应性广等优点。它的育成 ,对北方两系法的应用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76优312     
76优312(76—27A/培C212)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配制的迟熟晚粳组合。1985年参加湘北8个试点的品比试验,平均亩产421.3kg,比对照矮粳23增产11.32%;1986年全省晚粳区试中,该组合平均亩产457.74kg,居5个品种(组合)之首,比对照矮粳23增产27.23%(差异达极显著);1987年续试,平均亩产422.47kg,仍居本组9个品种(组合)之首,比对照鄂宜105增产7.8%(差异达显著水平)。且日产量均高于对照。1主要特征特性该组合在湘北粳稻地区适应性强,湘中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寒地特有生态条件对水稻育种的要求,分析了寒地杂交粳稻育种的主要途径,强调了发展寒地粳型反温敏不育系的重要意义,根据携带反温敏不育基因rtms的雁农S在黑龙江省的育性表现,提出了培育粳型反温敏不育系的技术策略,建立了寒地杂交粳稻设计参数,为寒地杂交粳稻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粳型光敏核不育系选育与应用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年以农垦58S为光敏核不育基因供体,与国内外粳稻品种(系)杂交,经多代连续选择,育成一批具有不育性稳定、育性转换明显、开花习性好、易繁殖制种、抗病性较强、配组优势明显的模型光敏核不育系。用其配制的组合N5047S/R9-1和N5088S/R9-1等,1992年示范面积达3万余亩,并获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9.
滇型籼粳杂交水稻育种实践与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籼、粳亚种杂交,杂种优势强。为了选育出竞争优势很强的籼粳杂交稻,首先应用籼、粳亚种的品种或材料进行杂交,以选育出籼粳交的保持系、恢复系或材料;其次用籼粳交的保持系或材料转育成不育系或材料;第三用籼、粳稻不育系或材料与籼粳交的恢复系或材料测交;第四用籼粳交的不育系或材料与籼、粳稻品种或材料测交;第五用籼粳交的不育系或材料与籼粳交的恢复系或材料进行广泛测交,再从中选出竞争优势强的籼粳杂交组合;第六,经过试种、鉴定,选出竞争优势极强的籼粳杂交稻。  相似文献   

20.
高产抗病杂交粳稻组合榆杂34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云南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滇Ⅰ型不育系滇榆1号A与籼粳交偏粳型恢复系南34配组育成杂交粳稻新组合榆杂34,该组合中熟,株型紧凑,产量高,耐肥、耐寒,抗病性好,米质较优,2004年12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