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股市泡沫是股票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其市场价格高于基础价值的经济现象。本文通过使用自回归方法、单位根方法检验了我国股票市场泡沫的水平与性质。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长期存在泡沫,泡沫水平在近两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较高;泡沫水平通常随着股价指数的上涨而上升。  相似文献   

2.
以啤酒中的蛋白质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啤酒中浑浊活性蛋白、泡沫蛋白的生化性质、结构特点,并初步分析了浑浊活性蛋白与泡沫蛋白之间的相关性,为提高啤酒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庆油田某区块形成泡沫油与邻近未形成泡沫油的区块开展了原油族组成、原油碳族成、地层水矿化度和油气界面张力测定对比研究。通过泡沫油岩心流动试验研究了不同溶解气油比、含水率、岩心渗透率、驱替压差对泡沫油体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形成泡沫油与邻近未形成泡沫油的区块相比饱和烃含量高、轻质碳同位素含量高、地层水矿化度低、油气界面张力低。通过岩心后泡沫油体积随着原油中溶解气油比增大、含水率减小而增大。该研究条件(1.23~15.98mD)下岩心渗透率越小泡沫油稳定存在的时间越长。驱替压差越大,泡沫油稳定存在时间越长,但影响程度较弱。该研究思路及成果对生产过程中出现泡沫油区块的原因分析及高效开发具有借鉴意义和工程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饮料生产过程中泡沫的产生及其对产品生产及品质的影响,从饮料调配、UHT杀菌及灌装等环节分析产生大量泡沫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能够减少泡沫生成量、及时消除已产生泡沫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振国 《油气储运》2008,27(1):51-54
目前大型油罐泡沫液储备量主要根据《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或依据浮顶油罐泡沫发生器保护周长来确定,而在扑救大型油罐火灾的实际过程中发现,两种计算方法都过于理想化,仅适用于油罐罐壁与泡沫堰板成矩型的设计,讨论了大型油罐泡沫液储备量的计算方法,并针对如何提高灭火效率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郑学志 《油气储运》1989,8(5):45-46
国内油罐的灭火方法,主要采用液上泡沫喷射灭火和液下泡沫喷射灭火系统。这两种灭火方法各有优缺点。为了克服其缺点,国外对油罐灭火首先采用了半液下泡沫喷射灭火装置。 1.半液下泡沫喷射灭火装置(见图1)  相似文献   

7.
改性PVC泡沫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改性PVC泡沫材料的不同改性方法,以及改性PVC泡沫材料的制备工艺、性能,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气田集输管道易发的积液问题,将井筒中常用的泡沫排液技术创造性地应用至集输管道。通过环道测试、高速摄像、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发现,泡沫排液技术在起伏管道内表现出排液和减阻两种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了入口条件、管道起伏角度及发泡剂加注浓度等因素对上述效果的影响。试验发现:相比井筒,管道的起伏坡度更小,会影响管内泡沫的发泡程度,使流体的泡沫质量处于泡沫分散区或泡沫干扰区,而促使泡沫流体进入稳定泡沫区是保证泡沫排液技术在地面起伏管道内有效应用的前提。当工况为低含液率、大倾角起伏管道以及高于临界胶束浓度的加注浓度时,泡沫排液技术表现出更好的排液和减阻效果。建议现场作业改变原有的加注方式,提高发泡剂注入量,并采用有效手段提高地面起伏管道内流体的泡沫质量。  相似文献   

9.
稳定泡沫钻井流体抑制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泥页岩地层进行稳定泡沫钻井施工时,为防止地层坍塌和卡钻,通常在循环流体中要加入抑制剂。对各种类型用于泥浆钻井液的抑制剂进行了试验评价。评选出适合泡沫钻井与发泡剂 FP-2相匹配的抑制剂,在此基础上对泡沫流体的结构、与井壁的相互作用及其抑制性机理进行分析,为今后泡沫钻井流体的抑制剂选择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泡沫经济研究中,房地产泡沫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以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为背景,以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为基础,从泡沫存在的效应出发,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预期程度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通过两种方法的分析,得出我国现阶段房地产泡沫预期程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核桃蛋白功能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核桃蛋白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粘度、热稳定性、持水力等功能性质和它们在一定的温度、加热时间、pH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当pH=5.0时,核桃蛋白的持水力、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最弱;当NaC l浓度为0.6 mol.l-1,温度为40℃时,核桃蛋白的持水力最强;NaC l能提高发泡力,但会使泡沫的稳定性降低;蔗糖对核桃蛋白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有抑制作用。核桃蛋白的热稳定性较差,pH值、温度、加热时间均对其有影响。在40℃时,核桃蛋白的粘度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沙柳液化产物和异氰酸酯混合发泡制备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的最佳发泡工艺,以沙柳液化产物和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纳米有机蒙脱土(OMMT)为形核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水为发泡剂进行发泡试验。探讨异氰酸酯、OMMT、辛酸亚锡和水的用量对泡沫材料表观密度和压缩强度的影响,并应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泡沫材料的结构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影响发泡试验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催化剂、发泡剂、异氰酸酯、成核剂;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泡沫材料的表观密度为0.094 g/cm3、压缩强度为0.416 MPa;适量的OMMT能够以插层和剥离态分散在泡沫材料中,显著提高其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3.
大豆分离蛋白乙酰化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表明:随着乙酸酐添加量的增加,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程度提高,并且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和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鱼蛋白水解物功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研究了 p H值和蛋白浓度对鱼蛋白水解物的溶解性、稳定性、粘性、发泡性及泡沫稳定性等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解产物具有很好的溶解性 ,在 p H2 .0 0~ 10 .0 0的范围内溶解性均大于 94 % ;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冷藏稳定性 ;水解产物的粘性较母本蛋白急剧下降 ,水解产物较原蛋白具有更好的起泡性 ,为初始体积的 3 .4 0~ 4 .3 0倍 ;水解产物无苦味、无鱼腥味  相似文献   

15.
竹粉苯酚液化物制备酚醛泡沫塑料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萍  杜孟浩  王敬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10-15713
[目的]以苯酚为液化剂,3%浓硫酸作催化剂,对竹粉进行液化,获得的液化产物树脂化后用于制备酚醛泡沫塑料。[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吐温-80、混合固化剂对甲苯磺酸和磷酸、发泡剂正戊烷以及发泡温度对酚醛泡沫塑料性能的影响。[结果]吐温-80为树脂用量的2%~8%,对甲苯磺酸为树脂用量的12%~28%,磷酸为树脂用量的12%~28%,正戊烷为树脂用量的10%~20%时,黏度为2000~4000MPa·s,在70℃发泡可以达到发泡和固化同步的效果。竹粉液化产物制备的酚醛泡沫塑料密度为20.78~81.51kg/m3,压缩强度为18~57N/cm2,并对液化物树脂和酚醛泡沫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论]自制的发泡酚醛树脂可为酚醛泡沫塑料的制备提供新的基础原料。  相似文献   

16.
刘坚  江波  李艳红  张涛  沐万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9012-9013
研究超高压(100~600 MPa)对鹰嘴豆分离蛋白起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酸盐和Tris-HCl缓冲体系中,超高压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鹰嘴豆分离蛋白的起泡能力。在磷酸盐缓冲体系和Tris-HCl缓冲体系pH范围内(pH值为6.0~8.0),升高处理压力(大于300MPa)和延长保压时间(大于5 min)都会使鹰嘴豆分离蛋白起泡能力显著提高。在起泡能力提高的同时,磷酸盐缓冲体系中CPI泡沫稳定性下降,而在Tris-HCl缓冲体系中泡沫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7.
热效应对小麦醇溶蛋白起泡性与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来源于小麦面筋的醇溶蛋白由于具有较强的表面疏水性能,其通过乙醇-水溶液反溶剂制备的胶体粒子展现突出的起泡能力和稳定性。然而,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在热效应作用下的泡沫特性表现还未得到揭示。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在真实食品体系中的应用,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起泡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小麦醇溶蛋白在不同温度下(50、70和90℃)分别处理15、30和60 min后,通过反溶剂法制备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测定其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通过测定热处理后胶体粒子的尺寸、表面电势、蛋白溶解度的变化,借助原子力显微镜、SDS凝胶电泳、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紫外光谱、DSC及小角X光散射分析热处理后的小麦醇溶蛋白表面形态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经热处理后的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分别提高了25%和85%。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发生了部分聚集,粒子尺寸增加,颗粒尺寸主要分布在105—122 nm,ζ-电位降低,90℃时聚集程度更高;加热温度对蛋白溶解度无明显影响,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蛋白的溶解度有了显著的提高;热效应使蛋白分子内部的疏水氨基酸暴露,导致了表面疏水性的增加;二硫键含量减少,游离巯基含量并无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醇溶蛋白在受热过程中发生了SH/SS交换反应。高温处理改变了小麦醇溶蛋白二级结构,90℃下的蛋白荧光强度降低,β-折叠含量减少,无规则卷曲含量增加,蛋白结构高度伸展,并伴随着部分去折叠。DSC结果显示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的最高能量从54.33 mW降低到3 mW左右,加热后的谱图比较平缓,蛋白质的构象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趋向于无定形态。【结论】热效应使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发生聚集,蛋白内部疏水基团的暴露使粒子表面疏水性增强;热处理改善了小麦醇溶蛋白的结构柔性(尤其是90℃的处理),这更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界面膜从而更好地稳定泡沫,能够有效改善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的泡沫特性,对于增强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具有突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祁小丹  周丽丽  周迟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90-4791,4815
[目的]利用微波改性方法对起泡性能进行研究,以改善污泥提取蛋白的功能特性。[方法]以啤酒厂经过脱水压滤后的泥饼为剩余污泥样品,采用微波技术对污泥提取蛋白进行物理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和蛋白质量分数对污泥蛋白起泡性的影响,得出最佳影响范围,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得出微波提高污泥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正交试验方差分析表明,各因素对污泥蛋白起泡性的影响依次为蛋白质量分数>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微波提高污泥蛋白的最佳条件为:微波时间3 min、微波功率540 W、蛋白质量分数5%。在此条件下,污泥提取蛋白的起泡性能和起泡稳定性分别提高53.8%和76%。[结论]改性后的污泥蛋白液在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方面均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单宁/呋喃泡沫塑料的性能,选取硼酸、磷酸和甲基磷酸二甲酯3种试剂对以粉末状杨梅单宁和糠醇为主要原料制备成的生物质硬质泡沫塑料进行改性研究,阐述了其制备工艺,分析了3种改性剂对泡沫基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改性剂的加入明显改善了泡沫的阻燃性、易脆性、保温性和尺寸稳定性。综合分析得出,磷酸溶液对泡沫的改性效果最佳,少量磷酸加入后,泡沫氧指数为38.59%,提高了11%;粉末化程度降低了24%;发泡时间从210 s缩短至127 s,大大提升了发泡速率。DMMP改性后,泡沫导热系数从0.029 6 W·m-1·K-1降低至0.024 4 W·m-1·K-1,降低了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