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甘肃省灵台县为例,通过对样本农户多年的连续监测,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对退耕农民收入和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不仅改善了广大退耕农户的生活条件,而且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还带动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阶段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城、黎平、望谟、关岭、麻江、黔西、龙里、习水、开阳、铜仁10个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监测重点县107个固定样地户主共91户退耕农户进行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同时结合10个县面上统计数的分析及其典型县204户退耕农户的典型调查,对监测区退耕还林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退耕还林工程区环境效益经济值明显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工程区退耕农户收入增加,粮食总产量稳定;退耕还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不同贫困程度农户退耕还林的收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剖析退耕还林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探究退耕还林工程能否有效提高不同贫困程度退耕农户收入以及缓解退耕地区农村贫困状况,明确该工程对退耕农户收入效应的影响机制,为探索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减贫长效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剔除城镇住户、流动人口样本以及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省份后保留7 150户农村住户样本,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分别估计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的平均处理效应,用以检验退耕还林工程能否有效提升退耕农户收入水平,基于收入类型进一步剖析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以明确工程对退耕农户收入效应的影响机制。【结果】基于反事实假设,从家庭整体收入水平来看,参与退耕显著增加了一般贫困退耕农户和重度贫困退耕农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且重度贫困退耕农户的增收效应更明显;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直接效应表现为,与未参与退耕的反事实相比,参与退耕的重度贫困农户的人均转移性收入和人均经营性收入分别增加15.9%和18.6%;退耕还林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的间接效应表现为,非贫困农户、一般贫困农户和重度贫困农户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提高了4.0%、7.9%和24.6%。【结论】退耕还林工程可增加一般贫困农户和重度贫困农户收入水平。其中,通过人均转移性收入和人均经营性收入对重度贫困农户收入有直接影响;通过人均工资性收入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均有正向间接影响,且随着贫困程度的加深,间接效应越大。因此,对不同贫困程度退耕农户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和非农生产就业的知识技能培训能更有效利用工程资金,可为实现工程增收和减贫目标及建立减贫长效机制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对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整体实施情况及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退耕区退耕农户退耕还林前后收入、粮食产量、劳动力转移等变化情况以及补助到期后退耕农户收入的可能变化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完善退耕还林现行政策及制定补助到期后续政策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退耕还林工程对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米脂县综合效益的影响,采用生态经济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修正的Bossel定位理论方法,2009年10~11月,对米脂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自1998~2009年,退耕造林地土壤有机质(0~20 cm)平均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比临近(﹤30 m)的坡耕地高出0.478%和0.574 kg/m2;(2)退耕还林经济净效益主要体现在退耕造林后劳动力转移劳务创收。即:69%的被调查农户家庭纯收入上涨了2~5倍,56%被调查农户种植业纯收入上涨0~1倍,44.5%的农户劳务收入占了家庭纯收入的50%以上,36.6%农户劳务收入超过了家庭纯收入的10%~20%,87.5%农户的退耕补贴占家庭纯收入的10%以下;(3)退耕还林提高了社会整体协调性0.81。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初步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整体提高了农户经济收入,优化了经济收入结构,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6.
鹤庆县2000年被列为全国和云南省退耕还林试点县,工程实施以来,实行“五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退耕还林与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相结合。为加快退耕地区经济发展,增加退耕农户收入,使退耕农户的陡坡耕地退耕后收入不减,在退耕还林还草的坝区发展蚕桑养殖业,新增丰产桑园114259亩,每亩桑园养蚕收入600元以上,每年可创产值855.54万元。在冷凉半山区重点发展青梅,干热河谷区选择市场前景好的石榴、台湾青枣等优质经济林果,使植被迅速得到恢复,降低水土流失,退耕农户获得很大经济效益。二是退耕还林与小流域治理相结合。2002年在金沙江一级支…  相似文献   

7.
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62,自引:3,他引:62  
以会泽县和清镇市为例 ,通过 1 0个乡镇 ,2 9个村委会 ,2 0 0多个农户 ,1 6 0多个非农户的调查 ,取得第一手资料 ,分析退耕还林对退耕农户的影响 ,结果表明 :第一 ,在接受补偿的这 5~ 8a里 ,退耕农户的收入将明显提高 ,激发了农民退耕的积极性。但受比较经济利益的影响 ,大部分退耕户重补偿政策的优惠 ,轻管护林子的义务 ;第二 ,退耕后绝大部分农民并无兴趣提高土地的集约化水平 ,他们对国家的补贴依赖性强 ,一旦停止钱粮补助 ,林地还未到效益期 ,将失去生活来源。因此 ,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 ,对进一步调动农民和相关部门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持续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及运行进行了初步探讨 ,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工程不仅涉及全民的长远利益,也直接影响着退耕农户的当前及预期利益,解决好退耕农户的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国家生态目标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掌握农户在退耕还林后收入水平、劳动力从业结构和生活状况等方面的变化,我们在退耕还林重点地区张家口、承德两市的沽源、尚义、怀安、平泉和围场五县,选取农村住户调查500个农户中2002年开始退耕还林的108个农户,利用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对其跟踪监测,同时开展了问卷访问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9.
在调查咸阳市退耕还林和生态脱贫现状基础上,分析了森林植被增加、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为野生动物给拱了更大更好的栖息环境等生态效益,带动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改善退耕区农民生产生活状况等社会效益,通过退耕还林国家政策补助直接增加农户收入、带动经济林果业发展促进农户增收、改变退耕农户收入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经济效益,以及新一轮退耕还林补贴标准过低,林业结构单一、林产品开发处于初级阶段,管护力度不够、工程成效下降等问题,提出了提高退耕还林的补贴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助推区域经济、持续加大管护力度、加强保护生态环境和惩治毁林复耕宣传力度等增强退耕还林与生态脱贫能力与持续性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张承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及政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退耕还林工程不仅涉及全民的长远利益,也直接影响着退耕农户的当前及预期利益,解决好退耕农户的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国家生态目标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掌握农户在退耕还林后收入水平、劳动力从业结构和生活状况等方面的变化,在退耕还林重点地区张家口、承德2市的沽源、尚义、怀安、平泉和围场5县,选取农村住户,调查500个农户中2002年开始退耕还林的108个农户,利用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对其跟踪监测,同时开展了问卷访问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间在埃塞俄比亚高原调查房屋建筑木材消费和树种偏好情况,以及森林产品建设的策略和未来利用的可能性。对36座农家住户其中包括24座铁皮屋顶的房子和28座茅草盖顶的房子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建筑木材的种类、材积和来源。结果表明,平均一座房屋的每57m^2地面空间面积需消耗木材13.7m^3。地面空间面积和木材消耗量的变化随房屋种类而变化。平均一座铁皮屋顶的房屋的每51.9m^2地面空间面积需消耗木材16.8m^3,平均一座茅草盖顶的屋顶每286m2地面空间面积需消耗木材3.2m^3。家庭和地面空间面积的大小是影响建筑木材消耗的主要因素。平均一座住房需消耗木材种类分别为,9.3%非洲铅笔柏(Juniperus procera)、5.6%墨西哥落羽杉(Cupressus Iusitanica)、29.2%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和26%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由非洲铅笔柏(Juniperus procera),墨西哥落羽杉和蓝桉来源的木材被限制。因此,目前木材短缺大约为59.5%。建议改进树木的种植方法来提高木材量,同时可研制土壤砖当作建筑材料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空中抽样的大尺度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监测大尺度宏观性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以SPOT5和ALOS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为源数据,辅以相关调查资料,在GIS支持下,采用空中抽样的方法,在遥感图像上布设样地,通过目视判读方法确定样地的土地类型、优势树种(组)等,据此计算森林面积和构造土地类型转移矩阵。根据历史调查资料分析得到森林类型单位面积蓄积量,并以此来计算各类林木蓄积量,从而实现研究区域森林面积、蓄积的动态监测。应用结果表明,在具备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以及历史调查资料较丰富的情况下,该方法具有工作量小、精度高,且易于进行动态分析的特点,不但适用于大尺度宏观性森林资源监测,也适用于中尺度(如县级行政区域)的森林资源动态宏观监测。  相似文献   

13.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节省采购开支,同时有利于发挥政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推进保护国内产业,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措施的实施,从而,有效的抑制腐败。  相似文献   

14.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中对不平衡报价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新田  叶巧云 《森林工程》2003,19(2):30-31,4
承包商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中采用不平衡报价法,这给业主的工程投资带来额外支出。本文就业主在这种计价模式中,如何应对承包商的不平衡报价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按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要求,结合造林工程特点,设计了造林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该体系评价某造林工程财政支出绩效,综合分析其评价结果后认为:该绩效评价可以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项目情况,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比较科学、合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编制林分形高表估测林分蓄积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利用建立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的样地数据资料和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样地数据资料计算林分形高,编制林分形高表估测林分蓄积量的方法,通过林分形高模型自检和实践检验,表明编制现实林分形高表是非常必要的,且编表方法是可行的,认为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连续清查中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单木生物量模型误差分析与定权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久以来.在林业上人们总是习惯于从已直接观测到的数据的拟合情况来选择生物量数学模型、讨论模型的精度,而缺乏对生物量数据本身的误差分析,因而很容易导致生物量数学模型在参数估计上产生偏差。因此,文章从生物量数据的获取着手,引入误差理论,详细地分析了生物量测定的误差来源,并由此详细讨论了在单木生物量模型建立过程中生物量测定误差和生物量数学模型误差的影响。同时引入了误差传播定律、协方差传播定律,从而在理论上证明了生物量拟合误差随自变量增大而增大的异方差性分布特点:根据生物量异方差性的误差分布特点,对生物量模型解算过程中的合理选权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退耕还林研究进展与基本途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我国退耕还林实施现状,从思路与方略、封山育林、模式与技术、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进展综述,对国外退耕还林实践进行了借鉴性分析,并在试验研究、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的思路和“以封山育林为主,辅之以人工措施”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平面曲线详测新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兰晓辉 《森林工程》2002,18(1):59-60
在地形复杂的平面曲线施测中,运用几何原理提出了分角法。解决了平面曲线起、终点不能直接安置仪器的施测难题,并通过实例给出了曲线详测时插点及整桩号的推算方法。施测证明分角法简便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