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濒危植物大花杓兰胚与珠被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濒危兰科植物大花杓兰(Cypripedium macranthos Sw. ) 的胚与珠被的发育过程, 采集北京地区大花杓兰野生居群不同发育阶段的蒴果, 在显微镜下观察石蜡切片。发现大花杓兰的种胚在授粉后第6周就发育至球形胚阶段, 后期发育中不再有进一步的分化, 直至种子成熟仍保留球形胚形态。与一些产自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兰科植物不同, 大花杓兰在受精后胚的整个发育进程中内珠被一直存在, 并在种子成熟时发育成为一层致密的内种皮包围胚体, 这应该是大花杓兰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进行自我保护的适应性进化表现, 在人工无菌萌发时却可能因为阻止了水分和营养物质进入胚体而导致发育成熟的种子萌发困难。  相似文献   

2.
以长白山区分布的大花杓兰、斑花杓兰、杓兰、山西杓兰、东北杓兰、大白花杓兰6种杓兰属植物为试材,对其进行叶片表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6种杓兰的叶片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波状,不同种类的波形不同,气孔均在下表皮随机分布,山西杓兰的气孔呈椭圆形,其余为圆形或近圆形;叶片表皮均有柔毛,大花杓兰与大白花杓兰的柔毛有4节,其余为3节,斑花杓兰的叶片纹饰为波浪状,其余种类为沟纹状.不同杓兰属植物的叶片表皮特征差异可以作为该属内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毓  王苗苗  张雪  赵世伟 《园艺学报》2013,40(5):933-942
 在对华北和东北地区杓兰属(Cypripedium L.)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基础上,应用数量分类学 中的Q 型聚类分析法对38 份杓兰代表样本进行分类研究,并对20 个形态性状进行R 型聚类分析和主成 分分析。Q 型聚类分析将这38 份样品在Lq1 = 0.25 水平分为山西杓兰群和其他杓兰群两个类群,在Lq2 = 0.155 水平将其他杓兰群分为3 个亚群,结果显示大花杓兰(C. macranthos Sw.)与山西杓兰(C. shanxience S. C. Chen)亲缘关系最远,中间过度类型多为大花杓兰与黄囊杓兰(C. calceolus L.)之间的天然杂交后 代。R 型聚类分析树系图显示各性状分布较为分散,相互独立。主成分分析表明20 个性状特征综合成的 9 个主成分中前5 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高达80.81%,结合其与性状间的相关性,筛选出影响力大的13 个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观察了厚壳红瘤果茶果实和种子的形态,进行了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果实球形,果皮厚可达16mm,子房3~4室。坚硬的种皮对厚壳红瘤果茶种子的萌发影响明显,人工去除种皮对新鲜种子萌发有利;厚壳红瘤果茶种子不耐脱水,新鲜种子含水量高达51.28%,萌发率为100%,干种子含量为14.74%,萌发率为零;基质对厚壳红瘤果茶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种子含水量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5.
以黄瑞香种子为试材,通过对黄瑞香种子形态和萌发特性的研究,寻找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萌发率的适宜条件。观察种子外部形态,对黄瑞香种子千粒质量、饱满度、含水量、生活力和吸水率等多项指标进行测定,对黄瑞香种子分别进行化学物质处理、低温层积和热水处理,分析不同层积时间、不同质量浓度化学物质、不同萌发介质处理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瑞香种子含水量为7.12%,带外种皮的种子吸水率为33.4%,去除外种皮的种子吸水率为60.3%;化学物质处理和热水处理不能完全打破黄瑞香种子休眠;化学物质结合低温层积处理70d种子萌发率为64.93%;平纸床和皱纸床介质上的发芽率分别为65.8%和53.2%。种皮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用200mg/L GA3和25mg/L 6-BA混合溶液浸种10h后结合70d低温层积处理可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种子萌发最佳发芽介质为平纸床。  相似文献   

6.
引种条件下八种新疆野生蔷薇种子自然萌发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逢玉  杨帆  郭润华 《北方园艺》2017,(13):108-112
以引种条件下8种新疆野生蔷薇种子为试材,采用低温层积处理和打磨种子的方法,研究了种皮厚度和低温层积处理对新疆野生蔷薇种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厚度为0.408~0.665mm,发芽率均超过50%的由高到低依次是弯刺蔷薇、疏花蔷薇、伊犁蔷薇和宽刺蔷薇,发芽率分别为87.17%、72.17%、75.44%和68.97%,与这4种蔷薇种子种皮打磨处理相比,无明显差异。而蔷薇种子种皮厚度0.665mm,正常种皮厚度下,尖刺蔷薇、刺蔷薇、大果蔷薇和大花密刺蔷薇发芽率均较低,其中大花密刺蔷薇的发芽率为0.00%,与种皮打磨处理相比,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这4种蔷薇种子的发芽率。弯刺蔷薇、伊犁蔷薇、疏花蔷薇和宽刺蔷薇种子发芽高峰基本集中于将种子进行低温层积处理后7~9d。  相似文献   

7.
以象鼻兰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浸泡法,研究了秋水仙素处理对蝴蝶兰种子染色体加倍的影响,以期获得诱导多倍体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浸泡法诱导种子染色体加倍时,种子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d,再采用0.20%秋水仙素处理1d的处理效果最好,萌发率达到6.41%,高于1.96%的自然萌发率,四倍体、嵌合体诱导率分别达到了27.75%、34.84%;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形态与气孔特征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态特征表现为,植株粗壮、根系发达且粗壮、植株生长较快等;气孔特征表现为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气孔增大,长宽分别增长25.19%和26.19%。该研究得到了秋水仙素浸泡象鼻兰种子诱导染色体加倍的适宜条件且提高了象鼻兰种子的萌发率,获得了四倍体植株和嵌合体植株,为把象鼻兰优异基因高效导入栽培品种奠定了基础,为蝴蝶兰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百合4个品种花粉生活力及3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花粉离体染色法、培养法测定‘白天堂’、‘爱莱尔’、‘晚安’、‘仙女宁芙’等4个百合品种花粉离体染色率和萌发率。结果表明,4个百合品种的花粉离体染色率平均为57.13%,花粉离体萌发率平均为58.63%,其中‘白天堂’染色率、萌发率最高,为68%和75%。对相对生活力最高的品种‘白天堂’的花粉采用I-KI染色法、TTC染色法2种方法测定花粉生活力,以蔗糖硼酸培养法为对照。经研究花粉活力衰减规律表明,I-KI染色法测定花粉与蔗糖硼酸培养法不一致,不适用于百合花粉生活力的测定;TTC染色法测定值与蔗糖硼酸培养法规律一致,是一种快速测定百合花粉力活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花粉离体染色法、培养法测定‘白天堂’、‘爱莱尔’、‘晚安’、‘仙女宁芙’等4个百合品种花粉离体染色率和萌发率。结果表明,4个百合品种的花粉离体染色率平均为57.13%,花粉离体萌发率平均为58.63%,其中‘白天堂’染色率、萌发率最高,为68%和75%。对相对生活力最高的品种‘白天堂’的花粉采用I-KI染色法、TTC染色法2种方法测定花粉生活力,以蔗糖硼酸培养法为对照。经研究花粉活力衰减规律表明,I-KI染色法测定花粉与蔗糖硼酸培养法不一致,不适用于百合花粉生活力的测定;TTC染色法测定值与蔗糖硼酸培养法规律一致,是一种快速测定百合花粉力活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影响野生杏种子萌发的相关因素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新疆野生杏的单株种子为材料,通过低温层积、机械去壳、去种皮及赤霉素处理等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野生杏种子休眠及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杏种子经过低温层积处理后,在一定时间内,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发芽率也随之提高;低温层积处理40 d后野生杏种子开始萌发,100 d后发芽率可达90%;野生杏种子的种壳和种皮不同程度的抑制了种子萌发,去除种壳可使种子萌发提前,同时提高其发芽率;未层积的种子在去除种皮后用清水处理24 h,在25℃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达到80%以上,说明去除种皮能基本解除种子的休眠;一定浓度的GA3对野生杏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6号带壳种子与去壳种子的最适GA3浓度均为100mg/L,发芽率分别为86.7%、100%.而7号带壳种子的最适GA3浓度为300 mg/L,发芽率为70%.  相似文献   

11.
华文 《花卉》2012,(8):29-29
暖地杓兰(Cypripedium subtropicum)它原产于中国西藏墨脱的亚热带地区,外形和中南美洲的南美杓兰属(Selenipedium)相似,只是一些形态上的差别而放置在杓兰属中。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改良的TTC染色法,测定花生种子生活力。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度下染色,TTC浓度越高染色效果越好。在相同的浓度下,温度越高,染色效果越好。随着染色时间越长,浓度越高,不同温度下所染色的种子差异越小。此方法可推广应用到红皮花生种植的生产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3.
以红毛五加为试材,观察红毛五加种子形态,测定千粒重、种皮透水性,研究果实各部分水浸物对油菜种子发芽和胚根生长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毛五加种子较小,种皮较薄,种皮透水性良好,对发芽率没有影响;红毛五加种子成熟度极不均匀,种胚细小,不具备萌发能力,需经过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才能萌发;红毛五加果实各部浸提液,对油菜种子发芽、胚根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浸泡量的增加,对油菜种子发芽抑制活性越强,胚根长度越短;红毛五加果实各部分水浸物对油菜种子发芽抑制活性,果肉最强,种皮次之,种仁最弱。  相似文献   

14.
菱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菱花粉生活力的最佳测定方法,以孝感红菱花粉为试材,利用无机盐培养法、MTF(四甲基噻唑蓝)染色法和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对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低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对菱花粉的萌发有促进作用,菱花粉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10%蔗糖+0.005%硼酸,萌发率达65.9%:用MTT染色法和TTC染色法测定菱花粉生活力,染色率仅为36.9%和27.1%,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脱落酸与种皮对杜梨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当年新采收杜梨种子和自然贮藏1 a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皮和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对诱导杜梨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杜梨种皮和脱落酸均能够抑制杜梨种子的萌发,种皮的抑制萌发效应显著大于ABA的作用,杜梨种子去除种皮后,休眠性可被部分解除.脱落酸对杜梨种子抑制萌发的效应在去皮和不去皮种子中表现明显差异,5 mg/L ABA浓度对未去皮种子产生明显抑制效应,20 mg/L ABA浓度对去皮种子产生明显抑制效应,说明未去皮种子对ABA的敏感性大于去皮种子.种皮与ABA的双重抑制效应,使种子对ABA浓度水平差异的敏感性增强.不同激素组合试验说明了GA3、6-BA和ABA在杜梨种子休眠与萌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当年生野生山杏成熟种子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法,研究了种皮、不同浓度赤霉素(GA_3)以及光照条件对山杏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16h、黑暗8h条件下,MS培养基中添加0.16mg/L GA_3能有效促进去种皮山杏种子的萌发,未去除种皮的山杏种子均未萌发;在遮光条件下,去种皮种子在添加了0.16mg/L与0.50mg/L GA_3的MS培养基中发芽率均为100%,幼苗比光照16h、黑暗8h培养条件下的高且生长速度快,但黄化现象严重;将幼苗移至土壤中,能够正常生长,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17.
以茗葱种子为试材,对其种子萌发生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茗葱种子含水量达7.97%;四唑(TTC 0.1%)染色测种子的生活力为(80.8±2.3324)%;不同温度下茗葱种子发芽进程缓慢,20℃为发芽最适温度,发芽率达(84.00±6.00)%,与其它温度差异显著;光照与否对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不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山葵(Wasabi japonica)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山葵种子的发芽特性及不同植物激素和化学药剂处理对其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葵种子在15 ℃下发芽率最高,20 ℃次之。6-BA、GA3、BR处理可提高山葵种子发芽率,其中以6-BA处理效果最好。去除种皮可使山葵种子发芽率提高到98%,表明种皮对山葵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秋萍 《西南园艺》2002,30(4):34-34
1 目测法 凡种子饱满 ,子粒较重 ,无病害侵染 ,无虫蛀 ,2 比重法 又叫浸水鉴定法。就是把种子放在水中 ,看漂浮的有多少 ,下沉水底的有多少 ,来辨别种子的好坏。如板栗的种子放在水里后 ,下沉的是好种子 ,上浮的是坏种子。3 染色法 把种子浸入水中 1 2~ 2 4h(小时 ) ,使种皮柔软 (核桃、毛桃、山杏等硬核种子需轻轻砸碎外壳 ) ,剥出种仁 ,放入 5%红墨水中 ,染色 2~ 4h ,取出种仁 ,用清水冲洗。凡种仁全部染色或胚着色的 ,是没有生活力的种子 ;如果种仁染色而胚未染色 ,是生活力较差的种子。4 发芽试验法 是最可靠的鉴定方法。在…  相似文献   

20.
以6个产地的刺五加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唑染色法(TTC法)、红墨水染色法、溴麝香草酚蓝法(BTB法)、炒种法及纸上荧光法测定种子生活力,筛选最佳的刺五加种子生活力测定方法。结果显示:溴麝香草酚蓝法是测定刺五加种子生活力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