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古莲花池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典园林之一。据考证它始建于元代,起初为私家园林,后成为衙署园林,清代又辟为皇家园林,成为京南第一行宫,此时的古莲花也达到了造园的鼎盛时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古莲花池又以其高超的造园艺术被评为国内十大名园。本文对其建园艺术进行了剖析,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北宋时期的都城东京在园林艺术发展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其皇家园林更是当时造园艺术的精华,对后世园林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阐述东京皇家园林分布、组成,对其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其造园艺术具有文人化、写意化、精致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封建统治年代里,最早的如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圃,可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此后代代帝王,沿习相依,不断发展.直到清代康熙以后,所有清帝都有园居习惯.到乾隆年间,在北京西郊一带,仅大型御苑就有5座之多.如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光绪十四年重建,改名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号称“三山五国”,形成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高峰.在皇家园林发展的同时,我国私家园林代代都在不断发展,虽然规模不大,但风格各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避暑山庄和法国的凡尔赛宫共同修建于十七世纪,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渊源以及不同的造园方法使得它们有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但都代表了当时东西方园林的最高水平,是东西方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本文从两座皇家园林的相地选址、规划布局、造园意境、园林布局以及修建目的等几个方面比较一下东西方皇家园林的不同,意在推动园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受自然及人文环境差异的影响,并同时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北方私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各具特色又颇有共性,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一法多式"的造园思想.以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清代私家园林为例,通过对造园要素的调查分析,对两者造园艺术的不同点进行对比,并从形式手法、意境追求和细节处理等方面探讨总结了两者造园艺术的相同之处,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地域差异及历史文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隋唐洛阳皇家园林理水艺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隋唐时期是中国传统园林发展的全盛期,其园林中建筑、山石、理水、植物四大要素的熟练运用,反映出隋唐园林在园林史上的重要性。选取隋唐时期洛阳皇家园林西苑、上阳宫、九州池为研究对象,对比总结出其在传统思想、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产生出的尊重自然、人与天调等园林理水艺术理念及手法,旨在探讨隋唐时期皇家园林理水艺术与皇家园林之间的关系,并为现代水景设计和建设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秦朝便开始了以山水为园林造景主题的造园法,二千多年以来,我国的造园艺术一直围绕这个主题发展。从山水主题出发,我国历代造园家特别重视“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原则,无疑这是中国造园艺术的一大长处,但是,实际上“因地制宜”这一原则有很大局限性。从中国古代园林的内容上看,不论是帝王、官僚苑囿,或  相似文献   

8.
中国园林古称“造园”。在旧社会,园林虽美,但只归少数统治阶级所有,广大劳动人民是享受不到的。奴隶社会的苑囿,封建社会的皇家园林和宅第园林,都是帝王和富豪们据为私有,园林虽为劳动者所创造,由于政治经济权利被剥夺而一切劳动成果也被剥夺了。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虽然有少数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古都,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以北京皇家园林为重要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集园林、建筑、书法、绘画等各类艺术于一体,在"天人合一"思想的统领下,创造出一个个宜居而又诗意的空间,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其中所蕴含的哲学理念和人文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历久弥新,深厚中国传统文化的北京皇家园林及其文化越来越多的得到重视。本文以第三届绿化博览会的北京园建造为例,对北京皇家园的艺术特点和造园技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行宫御苑是皇家园林的主要类型之一。清代行宫御苑吸收了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在中国古典造园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康熙与乾隆多次南巡,沿途修建了40余座行宫。《南巡盛典》记录了清乾隆前4次的南巡情况,其中收录了27幅南巡行宫御苑的版刻图像。从《南巡盛典》中描绘的行宫图像入手,从空间格局的角度进行分析,提炼出南巡行宫御苑的空间布局特征,并对其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与研究意义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正松树是古老的树种,在中国栽培的历史已有上千年,许多松树在历史中幸存下来,成为今天的古松,是因为它们被种植在古典园林中得到更为妥善的保护。颐和园是古老的皇家园林,它的前身是清代三山五园之一的清漪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匠心独运的园林设计,让这里成为京城观赏古松的最佳地点  相似文献   

12.
北海静心斋     
<正>经过三年的封闭修缮,北海静心斋又重新开放喜迎游客参观。静心斋位于北海北岸,东枕青山,西倚寺院,南面沧波,堪称我国古代皇家园林中造园艺术最高的"园中之园"。静心斋原为明代普通官房,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7年)在扩建"西天梵境"时修建,静心斋与清漪园(颐和园)前后时期建造,是乾隆皇帝仿造江南园林的经典之作,既气势恢弘,又婉约多姿。乾隆在位时称  相似文献   

13.
何二洁 《绿色科技》2013,(6):131-134
指出了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以"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为主旨,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境界,皇家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特殊的服务群体,常采用轴线对称的造园手法以彰显皇家的气派和皇权的至尊。沿着中国皇家园林的发展脉络,梳理并分析了空间轴线与中国皇家园林的历史流变,进而探讨了轴线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林业实用技术》2021,(7):19-22
北海公园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典皇家园林,其古典造园艺术在古典园林中首屈一指。永安寺景区的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在寺庙园林中比较具有代表性。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永安寺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对佛教文化景区进行了概述,对永安寺景区的植物选择、景区植物的作用、景区布局及植物配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宇峰 《绿色科技》2011,(4):113-116
分析了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园的上海豫园、苏州留园、苏州拙政园和无锡寄畅园的建筑风格,探讨了其体现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手法灵活、做工精巧、寓情于景、注重自然与人工的协调的特点,指出了掌握江南园林造园艺术的特点有助于我国新一代园林设计者在实践中传承古代造园师的精湛技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展现华夏文明的风采.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新江南园林的造园范式,丰富新江南园林造园理论和方法,增强新时期风景园林文化自信,以无锡市尚林苑为例,对其造景艺术特色、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新江南园林造景理念、方法和创新手段,认为无锡尚林苑以江南园林造园艺术理论为指导,运用新材料、新格局,满足园林新功能,做到了对传统园林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圆明园盛期的桥涵盖了中国传统园林里的大多数桥梁类型,有平桥、拱桥、亭桥和廊桥等多种类型。造型优美的桥两侧有建筑、雕塑、山石、花木配置,进一步丰富了桥的整体景观,与两岸的环境融为一体,更好地表现造园意境。圆明园的桥代表了清代官式石桥的精湛工艺,其优美的造型,精美的雕刻,彩绘的廊亭无不反映了清代皇家园林的造园水平和时代风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经过历代皇帝的营建圆明园的桥也在不断地变化,最终毁于1860年的大火和逐步的破坏。近年来复建了一些桥梁,工艺水平与历史相比还有一些差距,未来受到公园功能定位和研究水平、施工工艺的影响,能否按原貌恢复三园内的其他历史桥梁,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8.
汤涓  孟醒 《广东园林》2021,43(5):52-58
鱼虽然作为园林中次要的动物造景要素,但它具有悠久历史、丰厚文化并促进了造园活动。以“鱼”元素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演变,将其表现形式划分为“以鱼生产”“以鱼成景”“以鱼装饰”“以鱼写意”四类,并总结了鱼元素景观启蒙、转折、深化、停滞 4 个发展时期的演变特征,进而探究不同时期造园理念的变化及造园理念与鱼元素景观之间互为促进的关系。从园林规划设计的角度对景观形式进行解析,探究不同形式背后所蕴含的造园理念,丰富鱼元素景观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意大利、法国、英国的园林为例,论述了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特征,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相似文献   

20.
浅论园林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园林的艺术来源,艺术组成、园林各组成要素以及园林空间的布局和处理的艺术性等方面具体详细地阐述了园林的文化内涵,分析了园林的艺术性内质。强调应该文化造园,艺术造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