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为了研究湖北白猪的综合经济性能和潜力,我们设计将繁殖性状,肥育性状、胴体质量综合成母猪年产肉猪总重量和瘦肉总重量两项综合指标;用以评定湖北白猪年为母本品种的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试验从母猪配种妊娠开始,经过产仔,哺乳及育肥、屠宰的全过程,测定湖北白猪母猪年生产能力,以及达到这一生产能力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长梅”母猪年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国安  李志明 《养猪》1995,(2):26-27
本试验以15头“长梅”经产母锗与杜洛猪杂交,于1992年春、秋连续两胎的60日龄育成仔猪361头,经61-181.5日龄育肥,育成率100%,平均每头猪年出栏肉猪24、07头,商品活重2447.44千克,胴体重1783.01千克,瘦肉1057.68千克,饲料转化率3.52千克(包括母猪、仔猪和肥育期耗料)。表明“长梅”母猪有高度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朱明显 《养猪》1991,(2):17-18
本试验以25头“长本”和“大本”经产母猪与杜洛克公猪杂交,于1987年秋和1988年春连续两胎共产健康断奶(60日龄)仔猪498头,经60—180日龄肥育育成率达98.55%,平均每头母猪年育成19.63头,商品活重2121.78千克,瘦肉量857.56千克,饲料转化率3.44(包括母猪吃料)。表明“长本”、“大本”母猪有较大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4.
<正>遗传改良真的起作用了吗?我们以英国全国猪只性能表现的改变的进行说明。在1962年英国每头母猪年产14头仔猪,那时的料肉比是4.1:1,每头猪消耗410千克饲料,每头猪产34公斤瘦肉。到了2002年,每头母猪每年产21头仔猪,料肉比2,7:1,每头猪消耗273千克饲料,每头猪产45千克瘦肉。这多产出50%的猪只每头多赚20美元,降  相似文献   

5.
2002年5月26日,冀合白猪配套系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猪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审定,成为国内培育的第一个含地方猪血统的配套系。冀合白猪配套系的商品代与国外配套系相比,由于母系突出的繁殖性能和仔猪成活率高,每头母猪年产1146千克瘦肉的指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冀合白猪配套系为三系配套。母本系列有A系和B系:A系由大约克、定县猪、深县猪杂交选育而成;B系由长白猪、太湖猪的二花脸品系和汉沽黑猪杂交选育而成。父本C系由纯种汉普夏猪通过继代选育而成。配套方式为A、B两系正反交产生的杂合母猪,再用C系公猪交配…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母猪哺乳期大都为40日左右,1头母猪1年产2胎,空怀时间较长,利用效率较低。而1头母猪每年约要消耗500千克饲料,故每头母猪的年产仔猪数越少,成本就越高。实行仔猪早期断奶,是提高母猪繁殖力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提高仔猪育成率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可兵 《养猪》2002,(2):17-18
问题的提出 :死亡 1头仔猪的损失有多大 ?一头体重 1 5 0千克的母猪年产两窝共产活仔 2 0头 ,计需ME3 1 76兆卡 ,折合 1 1 3 4千克饲料 ,每头仔猪初生时即分摊 1 60兆卡 ,折合 5 6 7千克饲料。所以 ,死亡 1头 (或少生 1头 )初生仔猪即损失 5 6 7千克饲料 ,60日龄内死亡 1头平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68头妊娠母猪、138头泌乳母猪以及60头肥育猪进行试验,研究了日粮中粗蛋白和赖氨酸水平对这些猪的生产力和饲料报酬的影响.第一次试验,将68头人工授精的相似的杂交母猪(兰德瑞斯×大白猪)分为四组,每头平均活重120千克.第一、二组母猪饲喂含13.5%粗蛋白质的配合饲料,第三、四组母猪饲喂含11.5%粗蛋白质的配合饲料.一、三组为对照组.母猪所饲喂的配合饲  相似文献   

9.
我家原来根本不会养猪,由于我担任乡畜牧助理工作上的要求和家庭生活的需要,从1984年底开始搞养猪,近二年时间分三批共养肉猪51头,出栏交售51头。出栏总重5227千克,平均每头102.49千克,平均饲养期191.7天,日增重531克,总消耗混合料14459千克(包括母猪、仔猪用料),肉猪料肉  相似文献   

10.
91年三甲区和食品三甲良种场对近千头母猪和2000胎的仔猪实行45日龄断乳,获得了理想的效益。经实施的1000头母猪,其中食品三甲良种场,按每头母猪仔猪原60日龄断乳,年产仔1.81胎,窝产仔猪平均10.3头的测算相比,1000头母猪,推广45日龄断  相似文献   

11.
母猪是养猪业的基础。提高母猪生产性能是促进养猪业稳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几年来,我们依靠科技措施,为提高母猪生产力,采取了一系列提高母猪生产水平的综合技术配套措施。推广公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提早开食;提早断奶,补铁;补硒等实用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九十年代国内外母猪生产水平是:欧洲每头母猪年产仔猪是20头,全国每头母猪年产仔猪12头;浙江省每头母猪年产仔猪猪17  相似文献   

12.
每头母猪理论推算,每年分娩2.5窝。但实际上对各农场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农场每头母猪年产2.2窝以下,所以本着年产2.3窝以上,年育成头数23头以上,出售肉猪22头以上的目标,我们对母猪的饲养管理做以下探讨。1 对母猪的选择1.1 选择繁殖能力高的猪 首先应考虑其父母的繁殖能力。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国目前养猪业的状况,每头母猪每年可以平均提供肉猪14头,美国是27头。中国每头母猪的平均费用4000元,摊到每头仔猪上是285元,如果每头母猪每年可以提供20头肉猪上市的话,则每头仔猪的成本就是200元。同样的母猪成本则等于多赚了1000多元。对于目前处于猪价低迷的猪场来说这一问题尤为重要。因此当前猪场的核心问题依然是母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肉猪的生长规律在猪的培育和肥育中,人们期望用最低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多的瘦肉。肉猪在体重30千克以内每日瘦肉增加量呈增加趋势(加速期)。之后,增加量几乎平衡,即每日瘦肉增加量大致一定(恒速期)。为提高瘦肉产量而进行改良的肉猪,这一加速期略长(例如到体重35千克),其结果每日瘦肉量增加较多,随后进入恒速期。不去势公猪这种倾向强,母猪稍差,去势公猪最差。  相似文献   

15.
母猪作为多胎高产家畜,年产活仔猪在我国多数猪场已达到16~18头,但与先进水平年产仔猪22~24头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特别是国外,年产29头仔猪已成为可能,说明我们还有很大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其中提高母猪饲养技术、强化管理,使其生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是提高养猪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l.后备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后备母猪在体重60~90千克阶段采用限制饲养,以期体成熟与性成熟时间相近,也避免后备母猪形成多余的脂肪,同时使之充分运动。体重100千克后,实行饲喂量减少、饲喂次数不变、与公猪同舍异圈…  相似文献   

16.
刘声  张永泰 《养猪》1990,(4):8-10
采取综合攻关措施,使87窝仔猪60日龄窝重平均达到236.92千克,包括母猪哺乳期吃料在内仔猪每增重1千克耗料2.04千克,窝均盈利764.75元,产投比为2.1644;15窝194头全窝肥育试验,180日龄窝均活重达到1170.25千克,料肉比3.70,窝均盖利1372.95元,产投比1.6422,窝均产瘦肉468.80千克。  相似文献   

17.
一、改革的内容和目标实行“一推五改”。一推:推广饲料添加剂应用,按营养标准进行饲养。五改:一改仔猪45~60日龄断奶为35日龄早期断奶。二改空怀母猪、怀孕母猪单养为集约化群养。三改哺乳母猪单圈单养为单圈双养.四改养猪传统流程为连续流水式流程.五改季节性产仔为常年产仔.经上述改革,达到每头母猪年产2.2胎以上,每头母猪年产26头商品仔猪,料肉比为3.1:1以下,一名劳动力饲养怀孕猪75~120头,一名肉猪饲养员年生产肉猪600头以上,提高劳动生产率30%左右.  相似文献   

18.
目前制约我国养猪效益的关键指标是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上市猪数,决定此指标的关键是每头母猪年产窝数和每年生产的断奶仔猪数。养殖发达国家已实现母猪年产30头断奶仔猪,而我国能实现18~20头左右已属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仔猪3周龄断奶与母猪繁殖利用强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母猪由年产不足2胎提高到年产2.5胎左右,同时在不增加总饲料量和总费用的前提下,有效地增殖仔猪头数,自1980年开始,连续进行了两年母猪繁殖力的小群对比试验,试验组仔猪于3周(21日)龄断奶,对照组仔猪于6周(42日)龄断奶。1983年进行了仔猪3周龄断奶生产示范性的中间试验。 试验证明,在不用任何乳制品及油脂类饲料的条件下,母猪每胎的产仔数、仔猪成活数及生长速度等各项指标,均不受哺乳期长短的影响,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仔猪于3周龄断奶时,母猪可年产2.5胎,每头母猪年产体重20千克的仔猪数,试验组约为22头,对照组约为16头,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此外,3周龄断奶的每头母猪比年产2胎的母猪每年还可增加经济收益90元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为减轻肉猪的过密应激反应,日本霞惠史等科研人员在市售的肉猪饲料中添加维生素 E,研究对肉猪发育、肉质、饲料利用率以及经济性的影响。试验设每头占床面积1.04m~2(以4头为一群)和0.69m~2(以6头为一群)两个水平。试验组添加维生素 E100IU。饲养时间从体重50千克开始至105千克结束。自由采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