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华东蚕区5个栽培桑品种叶片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药用价值较高的桑叶原料,对华东地区的5个主栽桑品种不同采摘季节、不同叶位桑叶中的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等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这些活性物质含量在品种之间以及不同季节、不同叶位间的变化规律。测定供试桑品种桑叶样品中的总黄酮质量比在1.94~3.34 mg/g之间;总生物碱质量比在4.23~6.85 mg/g之间,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质量比在1.89~3.06 mg/g之间。同一品种不同叶位桑叶中活性物质的总含量存在明显梯度,即上位叶中的含量中位叶中的含量下位叶中的含量。同一品种在不同季节采摘桑叶中的活性物质含量也存在差异:春季上、中位桑叶中的DNJ和总黄酮含量略高于秋季桑叶;总生物碱含量则是秋季桑叶高于春季桑叶。综合评价不同采样方式桑叶活性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认为,春季桑叶样品中,桑品种湖桑32号的上、中位叶及金10的下位叶中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秋季桑叶样品中,桑品种新一之上、中位叶及金10的下位叶中活性物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叶位桑叶及发酵温度对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升采用红茶加工工艺制作桑红茶的品质和保健功能,以桑红茶中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1-脱氧野尻霉素(DNJ)、氨基酸等活性成分的含量为考核指标,分析不同叶位桑叶原料及加工制作发酵温度2个重要因素对成品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第1叶位的桑叶作原料,制备桑红茶的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DNJ和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含量最高,质量比分别为38.497、1.215、1.127、21.510、1.522、1.043、37.660 mg/g;在32℃下发酵,有利于桑红茶中各种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和定向积累。依据试验结果并综合其他工艺因素认为,以第1叶位的桑叶为原料,25℃下萎凋4 h,在32℃及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发酵8 h,可以得到富含各种活性成分的桑红茶。  相似文献   

3.
桑叶提取物对小鼠血糖的影响及有效成分测定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探讨了桑叶提取物(mu lberry leaves extract,MLE)对小鼠血糖的影响,并测定了MLE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黄酮、多酚和多糖等4种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MLE有抑制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升高的作用。不同桑品种的MLE降血糖效果和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在供试的5个桑品种中,以陕桑305最佳;桑叶的叶位以上位嫩叶优于中下部叶。MLE的降血糖效果与DNJ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不同叶位、不同老嫩程度的桑叶对加工的桑叶茶的功效成分和品质的影响,我们以粤椹大10桑树品种为对象测定了4种采用不同叶位桑叶加工的桑叶茶样品的多酚、总黄酮、总多糖含量,并对其感官品质进行了审评。结果表明:不同叶位桑叶加工的桑叶茶的活性物质含量有很大差异,以第1~3位桑叶制成的桑叶茶(以下简称1~3位叶茶)的多酚、总黄酮含量最高,总多糖含量排在第2位,仅次于以第4~6位桑叶制成的桑叶茶(以下简称4~6位叶茶),并且感官审评得分最高。桑芽茶(以桑芽制成的桑叶茶)的多酚、总黄酮、总多糖含量都仅次于1~3位叶茶,感官审评得分排在第2位。4~6位叶茶总多糖含量最高,但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不及1~3位叶茶和桑芽茶,感官审评得分排在第3位。综合分析认为,第1~3位叶为加工桑叶茶的最佳原料,桑芽和第4~6位叶亦为比较理想的桑叶茶制茶原料,第7~9位叶不适合作为桑叶茶的原料。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明确不同叶位、不同老嫩程度的桑叶对桑叶茶的活性成分的影响,以茶桑品种桂桑6号制备的桑茶为对象,测定了 6种桑叶茶样品的总糖、还原糖、水溶性糖、多糖、总黄酮、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叶位桑叶加工的桑叶茶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随着桑叶叶位的增加,桑叶茶的多糖、黄酮和DNJ含量整体呈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和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了不同时期、不同品种桑叶中多酚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并依这两个指标对桑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期的新一之濑中含有较多的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同一品种,嫩叶中的多酚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调查粤椹大10、桑特优2号、桂桑优12、桂桑优62、农桑14、强桑1号6个广西常见桑树品种制作的桑叶茶的感官品质和活性成分。结果表明:6个桑树品种制成的桑叶茶在感官品质和活性物质含量上都有显著性差异,以粤椹大10和桑特优2号感官品质评价得分最高,且活性物质含量较高,较适宜加工桑叶茶。  相似文献   

8.
桑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也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种与逆境胁迫有关的非蛋白氨基酸。研究表明,用AlCl3有效地去除桑叶中的水溶性色素后,采用分光光度法可以准确测定桑叶中GABA的含量。探讨了影响桑树叶片中GABA含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种中GABA的含量不同,陕桑305最高,育71-1次之,湖桑32号和农桑14号含量稍低;相同叶位桑叶中GABA的含量为早期叶片高于后期叶片;同一时期不同叶位桑叶中GABA的含量随叶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桑叶中GABA的含量在一天中以5:30时含量最低,17:00时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茶用桑叶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和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了不同时期、不同品种桑叶中多酚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 ,并依这两个指标对桑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同期的新一之濑中含有较多的多酚和黄酮类物质 ;同一品种中嫩叶中的多酚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桑叶磷脂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叶品质与桑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有密切关系,其中研究最多的是糖类和蛋白质,而对磷脂研究甚少,为此测定了不同桑品种和不同叶位的磷脂含量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