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 1986年我省调整了夏秋蚕布局,全省范围逐步由“三秋”改“两秋”,不养早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夏蚕的出库时间为6月10~25日,一秋蚕出库时间为7月20日~8月20日,二秋蚕出库时间为8月20日~9月20日。一秋蚕与二秋蚕各地的出库时间跨度都长达一个月之久,变化范围过大,在  相似文献   

2.
一般年份两秋蚕发种量是春蚕的1·6倍,蚕茧产量是春蚕1·4倍,因此,稳定秋蚕生产,提高秋蚕茧质量,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1秋蚕茧质下降的原因1·1养蚕布局是影响秋蚕生产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县农村秋蚕主要以晚秋为主,中秋为辅,中秋出库时间是8月10日左右,饲养量是春蚕的0·3倍。晚秋蚕出库时间在9月10日左右,饲养量是春蚕1·2倍。这种布局存在着蚕期间隔时间短、大小蚕套养、无法彻底消毒、小蚕共育无适熟叶,桑园治虫难度大等问题,也是导致秋蚕产量不高茧质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1·2饲养管理粗放引发蚕病而影响茧质。秋蚕农村…  相似文献   

3.
<正> 夏秋期养蚕布局包括时间布局、品种布局和数量布局三方面,江苏省夏秋期养蚕时间布局是以夏蚕6月20~25日,一秋蚕7月28日~8月10日,二秋蚕8月底—9月10日为合理出库区间。本文在时间合理布局的前提下,通过对夏秋期有关因素的综合分析,就江苏省夏秋期养蚕品种、数量布局的合理化,提出一点初步的见解。一、江苏省夏秋期养蚕品种与数量布局的现状1988年江苏省夏蚕出库约29万张,一秋蚕出库约103万张,二秋蚕出库约60万张。  相似文献   

4.
射阳县在2005年秋蚕饲养期大面积发生僵病,发病率达85%,部分农户损失达10%,少数农户颗粒无收。通过调查,笔者就僵病发生的情况、原因及防治措施小结如下:1僵病发生情况射阳县2005年秋蚕期饲养蚕种52 440张,其中一秋蚕15 570张,于8月22日发种。二秋蚕36 870张,于9月22日发种。一  相似文献   

5.
杨官成  丁会勇 《蚕学通讯》2006,26(1):16-16,18
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许多农民进城打工,养蚕劳力特别紧张,为了避开正秋大蚕饲养与农村秋收农忙冲突,各用种单位纷纷将正秋蚕出库时间提前,由原来的7月25日以后出库提前到7月16-20日。而我区春季由于前期气温较低,桑叶生长缓慢,原种出库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即浸种4月1  相似文献   

6.
潘健梅 《蚕桑通报》2006,37(1):57-58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然而,在养蚕业中,春蚕固然重要,但秋蚕也不容忽视。秋蚕的饲养量要占全年的五分之三左右,其饲养的结果如何直接影响整个养蚕业的经济效益。根据秋蚕期的气候、饲养条件及桑树生长发育情况,秋蚕在8月中旬~10月中旬饲养,此时的气温随着蚕龄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2003年秋蚕期,蚕种于9月1日出库,10月6日开始陆续上山,10月7日本站接到夏集镇三洋河村报告,反映该村出现大面积上山不结茧情况。该村是全县蚕桑重点村,现有桑园42hm^2,2003年秋蚕饲养蚕种620张。对此,笔者于10月8-9日赴实地进行调查和指导,现对事情成因和预防对策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8.
1 前言 合川市位于重庆市北部,东经105°58′-106°40′,北纬29°51′-30°22′,正秋蚕常遇高温伏旱的影响,单产极不稳定。为提高正秋蚕的单产,有关气象条件对正秋蚕单产的影响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但主要气象因子指标值达到多大时对正秋蚕单产影响最大的探讨还未见报道过。本文利用合川市1972年以来正秋蚕单产(以收购数计)资料和气象资料,对此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是:正秋蚕种催青后,发种至上蔟期间出现连续3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30℃或高于30℃,对正秋蚕单产影响最大,其次是正秋蚕出库前开始的伏旱…  相似文献   

9.
<正> 病害蔓延、温湿激变、农药中毒和叶质老化是影响秋茧质量的主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秋茧质量,这已成为蚕桑技术推广部门的重要工作。近两年来,我县在提高秋茧质量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调整养蚕布局,选用优良品种1986年,我县调整了夏秋蚕饲养布局,实行了“三秋改两秋”,提出了养足中秋蚕,适养晚秋蚕的思路,并提前中秋蚕出库时间,秋茧张单产由原来的15公斤,增加到25公斤左右。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这种养蚕布局虽然对提高张产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已不能适应提高秋茧质量的要求。为此,我县从1991年起对养蚕布局和品种结构再次进行  相似文献   

10.
张闯  张华东 《广西蚕业》2003,40(4):52-53
养中晚秋蚕,一般蚕病病原积累多,致病力强;桑树虫害严重,桑叶老化快,叶质差,加上农业用药频繁,养蚕很难获高产,怎样才能获得秋蚕高产丰收呢?应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1、养蚕前追肥灭虫 8月20日前,每亩追施粪肥1000公斤,硫酸铵20公斤。9月上旬用0.5%尿素溶液喷施两次,使桑叶转嫩变绿,提高桑叶质量。秋季桑蓟马、红蜘蛛、桑毛虫等危害较重,在养蚕前10天左右用20%灭多威乳剂加水2000倍喷洒,隔7天再防治一次。同时做好桑园抗旱工作,促进桑树旺盛生长,推迟桑叶老化,秋蚕1~3龄期,由上而下选采适熟叶,4龄期及5龄初期采摘枝条中部适熟叶,5龄中后期由…  相似文献   

11.
浅析秋蚕僵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阳县在2005年秋蚕饲养期大面积发生僵病,面上发病率达85%,部分农户损失达10%。极少数农户颗粒无收。此次僵病发生在本地养蚕史上属罕见,笔者就僵病发生的情况、原因及防治措施小结如下:1僵病发生情况射阳县2005年秋蚕期饲养蚕种52440张,其中一秋蚕15570张,于8月22日发种。二秋蚕36870张,于9月22日发种。一秋蚕在三眠起开始发生黑尾病,在四眠眠中和5龄的第2、3天发病加重,最严重的农户损失率达40%。二秋蚕在二眠眠中开始发生僵病,全县重点镇面上发病率达80%。通过调查分析及时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僵病的蔓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僵病…  相似文献   

12.
我县秋蚕饲养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它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蚕茧质量低 ,秋蚕单产低 ,经济效益下滑。如何提高秋蚕单产和秋茧质量 ,增强蚕农对饲养秋蚕的信心 ,是摆在洛浦政府和蚕桑科技人员的重大课题。1 洛浦县秋蚕生产发展的历史回顾我县秋蚕生产总体来说经历了三个大阶段。第一阶段是迅速发展阶段。从 196 4年开始饲养秋蚕 ,当年 8月 1日发秋种 14 8盒 ,单产达 17 8kg ,到 196 7年秋蚕发种量达 2 2 6 0盒 ,而单产连续三年均为 14kg左右 ,单产下降了 3 8kg。第二阶段是稳步发展 ,提高单产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一张早秋蚕产繭120斤14兩 于潛县农业水利局干部去年搞的“秋蚕試驗”,一張华八交沄翰秋蚕收获蚕茧120斤14兩。这張秋蚕的特点有二个方面: 一、茧子質量好,平均一斤茧子是188顆,最大的茧子,161颗就有一斤。茧层率为19.2%。这些茧子差不多顆顆是好茧,上茧112斤6兩占总产量的93%;双宮茧4斤8兩占3.7%;柴印、黃斑、穿头茧3斤8兩占2.9%;爛茧、薄皮、印头茧8兩仅占0.4%。二、蟻蚕結茧率高,收蟻量为10公分,7月24日牧1.9公分,25日牧8.1公分,另称1公分蟻蚕烘死后数过为2,348头,計蟻蚕为23,480头,实际結茧的蚕达22,724头结茧率达96.78%。基本无蚕病,无遺失。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吴江市秋蚕低产原因探讨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5年秋蚕期,江浙蚕茧主产区均发生了大面积减产,一般减幅在35%左右,严重的几乎绝收,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吴江市秋蚕在9月5日发种,与2004年同期, 共发34 450张蚕种。这次秋蚕因遭受罕见的灾害, 减产减收涉及8个养蚕镇30 000余户蚕农。尽管吴江市蚕桑部门及时采取了有力的针对性综合措施, 把损失降低到了较低程度,平均张产达23.8公斤,  相似文献   

15.
<正> 前言秋蚕是我市的主要蚕季之一。养好秋蚕,对于实现全年蚕茧增产关系极大。但秋蚕饲养多受高温之害,如何安排蚕季,实现秋蚕增产,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就荣县的资料,对该县秋蚕出库时间与产量的关系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6.
秋蚕期气候异变、病虫害多、农药污染严重,难于饲养。因此,应根据秋蚕期的特点,掌握秋蚕期饲养的关键技术。1控制好蚕室温湿度必须尽量使蚕室保持好目的温湿度。小蚕最好控制在27~28℃的范围内饲养,尽量不超过29℃。日中遇高温时应以通风为主,如室外无风,蚕室中温度比气温高,为  相似文献   

17.
一、秋后霖前种对路适时出库,把蚕期安排在高温之末与阴雨低温之前这段时间来进行.秋蚕出库或迟或早三、五天都可能遭遇到前期高温或后期霖雨低温多湿的恶劣环境,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二、共育收蚁选好户要坚持集中收蚁推广共育.杜绝发卵现象.共育收蚁本是减少小蚕损失和养好小蚕的唯  相似文献   

18.
僵病是秋蚕的主要病害,不少养蚕户因蚕期发生僵病而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分析其原因,一是由于僵病的分生孢子量大质轻,随风飘移,分布广泛,而且具有较强的存活能力和致病性。二是为避开秋季农作物治虫用药高峰,秋蚕一般集中在8月中旬到10月中旬饲养,造成了三季秋蚕重叠饲养。小蚕、大蚕同室共养,蚕室、蚕具、簇具没有严格消毒而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19.
湖州市菱湖区地处湖州市东南,农业生产格局为粮、桑、渔“三三制”,全区共有桑地4396hm2,是湖州市蚕茧的重点产区之一.20世纪60年代开始秋期采用三秋饲养布局,即早秋蚕8月初发种,8月下旬上蔟;中秋蚕在9月初发种,9月底至10月初上蔟;晚秋蚕在9月下旬看叶适当饲养.应该说,三秋布局有较大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历史上为我区蚕业生产的发展和辉煌作出过巨大贡献.1989年和1992年全区秋蚕饲养总量分别为12.65万张和12.37万张,秋茧产量达到3935.5t和4057.6t,达到了我区历史上秋蚕和全年生产的鼎盛时期.但进入90年代中后期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劳动力大量转移,加上农户蚕业经营规模偏小,三秋布局显得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变化,导致秋期饲养蚕种大量减少,产量大幅下降.为此,我区于1997年,在市站的指导和区、乡镇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认真听取广大蚕农意见的基础上,经全区业务技术干部反复调查和充分商讨,大胆进行秋蚕布局调整,改三秋为早中秋(8月中旬)、迟中秋(9月中旬)的两秋布局.  相似文献   

20.
2003年秋蚕期,蚕种于9月1日出库,l0月6日开始陆续上山,10月7日本站接到夏集镇三洋河村报告,反映该村出现大面积上山不结茧情况.该村是全县蚕桑重点村,现有桑园42hm2,2003年秋蚕饲养蚕种620张.对此,笔者于10月8~9日赴实地进行调查和指导,现对事情成因和预防对策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