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酒精的危害,可是中国人信奉无酒不成席.当不可避免地需要饮酒时,应利用餐桌上的饮料和食物来降低其对肝脏的损害.以下这些饮料和食物可以说是功效不错的"酒精伴侣". 1.运动型饮料.其构成成分接近于人的体液,易被人体吸收.除了可以补充水分,稀释体内酒精外,所含的无机盐和糖分有消除体内酒精的作用.因此在饮酒时如果同时喝运动型饮料,可以防止酩酊大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荞麦蜜对酒精引起的肝损伤和肠道菌群紊乱的改善效果,对酒精诱导形成的肝损伤小鼠饲喂荞麦蜜予以干预后,测定肝脏指数、血清转氨酶活力以及分析对肝脏脂代谢、氧化应激、肝脏组织的影响,并结合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的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显示,与酒精模型组相比,荞麦蜜能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P<0.05),缓解肝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升高,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明显减少了酒精引起的肝脏脂滴现象,脂肪变性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而且,相比于酒精模型组,荞麦蜜的摄入改善了酒精摄入引起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变化,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升高7.18%,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15.59%,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降低21.25%,恢复到空白对照组水平;进一步在属水平上分析了相对丰度排前36的微生物,发现荞麦蜜摄入明显改善了酒精引起的16种菌属的变化。结果表明荞麦蜜能改善酒精引起的小鼠肝损伤以及肠道菌群的失衡,可以作为一种保肝护肝产品的原料加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食物的数量和组成与动物老化和寿命的关系了解甚少,本文就美国宾州大学动物资源中心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食物摄入量高的大鼠(不论营养组成)寿命较短,高食量大鼠比低食量大鼠每日摄取量多1克,则生命期缩短4周,但在性成熟后,摄入量与寿命无关。短寿鼠在生命早期相对喜爱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而在生命晚期相对喜爱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食物。长寿鼠在生命大部份期间保持着适当高蛋白和低碳水化合物水平。而在生命晚期降低蛋白质摄入量。体重高的鼠寿命较短。少食有抑止肿瘤生长的倾向,适当限制小鼠食量能够显著减少恶性肿瘸的发病牢。饲给啮齿类动物高脂肪食物能增加自发性和化学物质诱发性乳腺肿瘤。必需氨基酸对老化有控制作用。仅有20%的胆固醇来自食物,余80%是在肝脏和小肠内合成。将胆固醇由细胞通过血液运送到肝脏的工作,主要由高密度脂蛋白进行的,体内胆固酵增加,则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反之亦然。食物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没有明显相关性。酒精影响脂肪的代谢并能防治冠心病,但过量饮酒则对大多数组织均有害。食物中纤维素有益于健康。  相似文献   

4.
喝酒学问多     
最好的下酒菜是动物肝脏,其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矿物质和蛋白质,它们能分解酒精。还应多吃豆类食品、鱼肉、绿色和黄色蔬菜,多吃坚果、芝麻、紫菜。如果酒桌上有水果,就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的水果,这些水果有解酒功效。喝酒时,必须补充糖分。否则喝酒时会打颤、目眩,有可能引发低血糖。因此,应多吃点米饭等含糖食物。喝白酒多喝白开水,这样可加速酒精代谢;喝啤酒时,要勤上厕所;喝烈酒时,应加点冰块。喝酒不宜过快过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花椰菜水提物中莱菔硫烷的含量;以C57BL/6小鼠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检测莱菔硫烷对小鼠肝脏病理学的影响;采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莱菔硫烷对肝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的影响,以探讨绿花椰菜中的活性成分莱菔硫烷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绿花椰菜水提物中莱菔硫烷的含量为1.26mg/片;莱菔硫烷各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酒精所致的肝质量增加,肝/体比值较酒精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莱菔硫烷各剂量组均能减轻酒精对肝脏的病理学损伤,其中,高剂量莱菔硫烷组(80mg/kg)的作用尤为明显;莱菔硫烷能明显抑制酒精对肝脏ALT、AST和ALP等特征性酶的诱导作用,其中40和80mg/kg中、高剂量莱菔硫烷的保护作用更明显.说明莱菔硫烷能保护酒精对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岩藻黄素、灵芝孢子粉和黑枸杞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方法]建立NIAAA小鼠酒精肝模型。将10周龄C57BL/6小鼠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分为5组,对照组喂食正常液体饲料,模型组和试验组喂食5%酒精液体饲料,试验组在饲料中分别添加100 mg/(kg·d)岩藻黄素、500 mg/(kg·d)灵芝孢子粉和500 mg/(kg·d)黑枸杞。取肝脏组织称重,比较各组小鼠的肝脏系数,取部分肝脏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形态,采用商业试剂盒对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肝脏中TG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岩藻黄素抑制了酒精造成的脂肪变性,降低了血清中ALT、AST、TG和肝脏中TG含量;灵芝孢子粉有效地缓解了血清中ALT、AST含量的升高,但没有有效抑制酒精造成的脂肪变性;而黑枸杞减轻了酒精造成的脂肪变性,但没有显著缓解血清中ALT、AST的升高。[结论]相较于灵芝孢子粉和黑枸杞,岩藻黄素可以对酒精造成的肝损伤和脂肪变性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酒对肝脏来说是一种毒品。饮酒后酒在胃肠道内很快被吸收,约90%以上的酒精成分(乙醇)在肝脏内代谢,肝细胞的脑浆乙醇脱氢酶催化乙醇而生成乙醛。乙醇和乙醛都有直接刺激、损害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可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大量饮酒者常有饮食不足、呕吐等酒精急性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鼠灌胃的方法,研究了红葡萄酒和酒精对大鼠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葡萄酒能提高大鼠肝脏SOD活性,且SOD活性与灌胃时间、剂量有一定关系;灌胃30 d时,红葡萄酒5 mL/kg剂量处理的CAT酶活性较对照显著升高(P<0.05),60 d时酒精组10 mL/kg剂量处理的CAT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90 d时酒精组及红葡萄酒10和15 mL/kg剂量处理的CAT活性较对照极显著升高(P <0.01);与对照组相比,灌胃60 d时红葡萄酒组5 mL/kg剂量处理的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90d 时红葡萄酒组、酒精组5和10 mL/kg剂量处理的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酒精组15mL/kg剂量处理的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灌胃30 时红葡萄酒组15 mL/kg剂量处理的MDA含量显著减少(P<0.05),60 d时红葡萄酒组15 mL/kg剂量处理及酒精组10 mL/kg剂量处理的MDA含量减少, 90 d时红葡萄酒组15 mL/kg剂量处理、酒精组10和15 mL/kg剂量处理的大鼠肝脏MDA含量显著增加(P< 0.05)。从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来看,与酒精组相比,在相同饮用量条件下,红葡萄酒对肝脏的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9.
《福建农业》2011,(3):40-40
晚上尽量不要吃水果、甜点、油炸食物,尽量不要喝酒。不少人有晚餐时喝酒的习惯,这种习惯并不利于健康,过多的酒精在夜间会阻碍新陈代谢,因酒精的刺激使胃得不到休息,导致睡眠不好。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云芝五味子浸膏(CSE)对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以ICR小鼠为试验动物建立急性酒精肝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并且分别以血清中ALT、AST、MDA、TG、T-CHO、LDL-C及HDL-C水平,肝组织中SOD、CAT、GSH-Px及MDA水平变化,来研究CSE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表明:CSE能够显著改善酒精造成的肝脏细胞脱落、脂肪变性,能够有效改善氧化应激,降低血清ALT、AST活力及MDA、TG、T-CHO和LDL-C含量,提高HDL-C含量;同时,降低肝组织MDA含量,提高SOD、GSH-Px、CAT活力.这说明CSE可以缓解酒精造成的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且中剂量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1.
宴会聚餐总免不了要喝几杯。但酒精摄入过多会对胃肠及肝脏造成损伤,特别是空腹喝酒。喝酒前先吃点东两“垫底”可以降低酒精对人体的伤害,减少脂肪肝的发生;但吃什么也有讲究。  相似文献   

12.
宴会聚餐总免不了要喝几杯。但酒精摄入过多会对胃肠及肝脏造成损伤,特别是空腹喝酒。喝酒前先吃点东两“垫底”可以降低酒精对人体的伤害,减少脂肪肝的发生;但吃什么也有讲究。  相似文献   

13.
科学研究发现:在稻米、麦类、玉米和花生等发霉的粮油食物中,常含有黄曲霉毒素,人和禽畜摄入后,进人肝脏,富集到一定的量以后,就会引起肝脏病变,导致肝癌。  相似文献   

14.
肝脏内的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湿重)的5%,即称为脂肪肝。近几年来,其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病。专家指出:以下6种人最容易患脂肪肝。1、嗜酒、酗酒者。由于酒精对肝细胞有较强的直接损害作用,可使脂库转运到肝脏的脂肪增加,并减少脂肪肝内脂肪运出,使肝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讨酒精对滇西亚种树鼩肝脏的影响。【方法】试验将40只滇西亚种树鼩随机分为酒精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试验树鼩灌服15 d时,灌服供试品后1 h、2 h、3 h、12 h时心脏采血EDTA-K2抗凝后测定血液中乙醇浓度。分别在灌服30 d、60 d和90 d时,禁食12 h心脏采血分离血清后测定肝功能生化指标,数据采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树鼩灌服供试品后30 d、60 d、90 d时分别取肝脏使用分析天平称量、计算肝指数并作HE染色、Masson染色镜检和电镜观察。【结果】酒精组树鼩灌服酒精后1 h、2 h、3 h、12 h血液中乙醇质量浓度分别为153.94±11.25、165.84±7.10、153.81±5.15、0 mg/d L,对照组树鼩血液中乙醇浓度均为0 mg/d L。酒精组树鼩30 d和90 d时测定的ALT(181.65±39.86 U/L和124.15±31.24 U/L)显著高于对照组(79.73±10.71 U/L)(P0.05),酒精组树鼩90 d测定的AST(234.92±13.76 U/L)显著高于对照组(200.10±20.08 U/L)(P0.05)。酒精组树鼩30 d、60 d、90 d肝指数(0.045 2±0.015 4、0.045 5±0.019 8、0.042 3±0.007 4)与对照组(0.042 7±0.008 9)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HE染色镜检和电镜观察到酒精组树鼩60 d和90 d时肝细胞出现了病理变化。【结论】酒精对树鼩的肝脏能够产生毒性损伤作用,树鼩灌服酒精后血液中乙醇浓度出现高峰时间点与人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酒精肝模型组、饮用酒精+质量分数5% KGM组、饮用酒精+质量分数10% KGM组、饮用酒精+质量分数10%谷胱甘肽(GSH)组,进行为期12周的饲养试验,期间观察大鼠被毛、活动、饮食等一般情况,试验结束时称体质量,并采集血清及肝脏样品,测定其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的活性;同时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进行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评分。【结果】12周试验结束后,KGM预防组大鼠的一般状态比酒精肝模型组好,毛色更光滑,体质量增长更快,差异显著(P<0.05);与酒精肝模型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及3个干预组ALT、AST、γ-GT活性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与酒精肝模型组比较,KGM干预组肝脏脂肪性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评分极显著降低(P<0.01),而与GSH预防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结论】由血清肝脏酶学及肝脏组织学分析结果可知,KGM对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鲜食木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原产美洲,是传统的早地高产经济作物.在南美和非洲地区用来做主粮,南亚地区主要用作食物和饲料原料,而我国则主要用来加工生产淀粉和酒精及其衍生物.  相似文献   

18.
亲友相会,家庭聚餐,离不开酒。为了能在酒桌上随和一些,酒量小者往往苦练酒量,但收效甚微。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现代医学科学证明,酒量大小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而不是后天所能练出来的。我们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饮酒后酒精由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作用变成乙醛,乙醛再被  相似文献   

19.
《福建农业》2009,(5):39-39
有些海鲜与部分水果配搭会引起腹泻。应尽量避免。 1.酒与胡萝卜同食:胡萝卜中丰富的胡萝卜素与酒精一同进入人体。在肝脏中会产生毒素,对人体不利。  相似文献   

20.
<正>脸红除了和个人的体质有关系之外,也有可能与疾病有关。以下这些脸红因素潜藏危机:1.喝酒脸红。有些人一喝酒脸上身上的皮肤就变红,这是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在体内堆积的结果。酒精在人体内会通过各种酶分解成各种物质,如果人体内缺乏某种酶,就容易分解产生乙醛。乙醛会和细胞内的蛋白质结合而影响到肝脏细胞运作,进而刺激身体免疫反应攻击肝细胞,造成肝脏细胞发炎。所以,一旦喝酒时出现脸红症状,不管有没有醉,都不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