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增加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切花的弹性、韧性和质感,用20 g ? L-1壳聚糖与5%柠檬酸(1︰1)复合涂剂,采用高压电动喷涂工艺处理切花,在对真空度、喷嘴孔径和喷涂距离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并通过响应面回归分析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牡丹切花高压电动喷涂的最佳工艺为:真空度72.5 kPa,喷嘴孔径1.1 mm,喷涂距离51.2 cm。在此条件下对牡丹切花进行复合涂剂喷涂处理,其在常温下贮藏一周后花瓣的拉伸强度为14.40 MPa,穿刺强度为8.13 MPa,与对照相比该工艺可保持牡丹切花原有的组织结构,并使其抗磨、抗压、抗震等物理性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复合涂膜结合紫外线照射对牡丹切花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延长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鲜切花的保鲜时间,利用聚乙烯醇、壳聚糖、柠檬酸、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纳他霉素制成复合涂膜保鲜剂,在20 ~ 25 ℃及相对湿度68% ~ 86%条件下采用高压电动喷涂工艺并结合紫外线照射技术处理‘洛阳红’牡丹切花,考察对切花品质及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显著增强切花的弹性和坚韧性,较好地保持切花色泽,减少水分损失,同时抑制霉菌和酵母菌的增长。通过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建立各因素与瓶插寿命之间的数学方程,并得到最佳复合涂膜配方与紫外处理参数为:聚乙烯醇35 mg · mL-1,壳聚糖21 mg · mL-1,纳他霉素1.0 mg · mL-1,SDS 2.1 mg · mL-1,柠檬酸5.4 mg · mL-1,在紫外线强度为90 μW · cm-2、波长为253.7 nm时处理20 min。本处理方法可使牡丹鲜切花的瓶插寿命保持12 d。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涂膜保鲜剂对牡丹切花保鲜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欣  张战  王婷  孙芳莉 《北方园艺》2011,(2):168-170
通过对牡丹切花瓶插寿命、水分平衡值、花瓣可溶性蛋白含量、花瓣细胞膜透性的测定,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涂膜保鲜液对壳聚糖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液可明显抑制牡丹切花水分的蒸腾,减缓花瓣中可溶性蛋白的降解和细胞质膜的损伤,延长瓶插寿命。其中,以4g/L的壳聚糖处理对牡丹切花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以"黄中黄"切花菊为试材,通过调查瓶插寿命、最大花径、鲜质量变化率和叶绿素含量,分别采用表面涂膜和瓶插液保鲜2种方法,探讨了羧甲基壳聚糖对切花菊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高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如20.0g·L-1)不利于切花菊的保鲜,适当的低浓度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切花菊的保鲜效果。如1.0g·L-1的喷涂处理或0.5g·L-1的瓶插液处理可以延长切花菊的瓶插寿命1.0~2.3d;4.0g·L-1喷涂处理和0.1g·L-1瓶插液处理均能增加切花菊花径。并且羧甲基壳聚糖还能减缓切花菊叶片中叶绿素的分解和切花失水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翟芳芳  朱文学  于斌  黄敬 《园艺学报》2016,43(4):796-806
为延长牡丹切花的观赏时间和提高观赏品质,在对水性丙烯酸树脂和茶树精油喷涂处理浓度和喷涂时间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并通过响应面回归分析优化牡丹切花喷涂处理条件。结果表明,牡丹切花喷涂处理的最佳条件为水性丙烯酸82.95 g ? L-1、茶树精油0.65 mL ? L-1,持续喷涂10.28 min。按此条件进行验证,测得牡丹切花常温贮藏5 d后的花瓣总色差值为2.15,对照组色差为6.64;该处理能增加切花的观赏时间,降低失水率和最大花径皱缩率,明显改善花瓣的物理特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花瓣腐烂指数。  相似文献   

6.
高树林  张超  杜丹妮  刘爱青  董丽 《园艺学报》2015,42(7):1356-1366
以‘洛阳红’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Luoyanghong’)切花为试材,研究10 μL ? L-1乙烯处理、1 μL ? L-1乙烯抑制剂1-MCP处理、90 g ? L-1葡萄糖处理、90 g ? L-1葡萄糖 + 10 μL ? L-1乙烯复合处理对切花花色和花青素苷含量的影响,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乙烯处理的切花花色明度增加,红度和彩度下降,花瓣花青素苷含量下降;1-MCP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葡萄糖处理花色明度下降,红度和彩度增加,花瓣花青素苷含量增加;葡萄糖乙烯复合处理对切花花色及花青素苷积累也有明显改善与促进作用。对花青素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乙烯处理对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而葡萄糖处理有显著的正调控作用,葡萄糖乙烯复合处理则显著缓解了单独乙烯处理对基因表达的负调控作用。葡萄糖信号和乙烯信号之间一定程度上存在互作,葡萄糖缓解了乙烯对牡丹切花花青素苷合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2个牡丹品种"锦袍红"和"建始粉"的鲜切花进行9种保鲜剂处理,以瓶插寿命、鲜重及平衡水分为指标,比较各种保鲜剂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保鲜剂可以不同程度地延长切花的瓶插寿命。对"锦袍红"和"建始粉"保鲜寿命最长的配方分别是1 L水+10 g蔗糖+10 mL酒精和1 L水+200 mg/L 8-羟基喹啉+30 g蔗糖。不同保鲜剂处理的切花水分平衡和鲜重的变化趋势不一,与切花寿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水分平衡值的变化趋势与鲜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后者出现变化的时间迟于前者。  相似文献   

8.
不同保鲜配方对瓶插百合切花保鲜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浓度的1-MCP(1-甲基环丙烯)、6-BA(6-苄基腺嘌呤)、GA3(赤霉素)、蔗糖为主要保鲜剂成分,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金百合切花进行配方保鲜,研究各成分及不同浓度水平对金百合切花的保鲜效应.结果表明:配方中各因子对金百合切花瓶插寿命影响效应的大小次序为蔗糖>1-MCP>6-BA>GA3,各因子对花朵盛开天数影响与花径变化率的影响效应一致,即大小次序都为1-MCP>蔗糖>GA3>6-BA;试验配方中各主要因子不同浓度水平间对保鲜效果影响的方差分析显示,30 g·L-1.蔗糖在延长瓶插寿命方面效果较显著(P<0.05),1-MCP在百合切花盛开期的效应比瓶插至盛开前这段时间要强,1 000 nL·L-1的1-MCP比30 nL·L-1的浓度水平显著增大花径变化19.45 9%6(P<0.01),促进花朵的开放程度,提高其观赏效果.  相似文献   

9.
不同保鲜剂对香石竹切花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5种保鲜剂对香石竹切花进行了处理,测定其瓶插寿命、鲜重变化和花径等综合指标。结果表明:配方为50 g/L蔗糖+150 mg/L柠檬酸+50 mg/L硝酸银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对“西伯利亚”百合切花保鲜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自来水、蔗糖、8-羟基喹啉(8-HQ)和柠檬酸不添加量为保鲜液的基本配方,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CMCS)制成鲜切花保鲜剂,对“西伯利亚”百合切花进行瓶插试验.通过观察测量瓶插百合鲜切花外观品质、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膜透性等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以期明确壳聚糖对百合鲜切花的保鲜效应.结果表明:添加了不同浓度.CMCS的各处理都能明显延长百合鲜切花的瓶插寿命,尤其以添加0.10 g/L CMCS的处理3保鲜效果最好,能明显延迟花朵开放、保持切花水分平衡、抑制呼吸高峰、平衡细胞膜相对透性,使百合鲜切花瓶插寿命长达15 d,比基本配方瓶插寿命延长7d,比自来水对照延长8d.  相似文献   

11.
不同保鲜液对龙船花切花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陆銮眉  林金水  谢志明 《园艺学报》2010,37(8):1351-1356
以龙船花(Ixora chinensis)切花为试材,通过测定瓶插寿命、鲜样质量、花瓣质膜透性和花瓣蛋白质含量,研究不同浓度配比的蔗糖、KH2PO4、8–羟基喹啉(8-HQ)和柠檬酸(CA)保鲜液对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蔗糖 + 150 mg · L-1 KH2PO4 + 120 mg · L-1 8-HQ + 30 mg · L-1 CA保鲜液处理比蒸馏水对照明显延长瓶插寿命6 d,使切花鲜样质量、蛋白质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变化比较慢,适于龙船花瓶插保鲜。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雷帕霉素靶标激酶TOR在牡丹开花衰老过程中的生理作用,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洛阳红’切花为试材,用0.01 μmol • L-1雷帕霉素预处理2 h后瓶插,并测定瓶插寿命、能量物质含量、糖分含量、乙烯释放速率、呼吸速率、MDA含量以及PsTOR、PsSnRK1和PsHXK1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雷帕霉素预处理可延长该牡丹切花的瓶插最佳观赏期和增大花朵的最大花径;另外,雷帕霉素预处理还可提高花瓣可溶性糖含量和能荷积累,降低呼吸耗能和MDA含量,并下调瓶插初期PsSnRK1和PsHXK1的表达水平,上调瓶插后期PsTOR和PsSnRK1的表达水平。说明雷帕霉素可通过TOR途径调控能量感知,延缓牡丹切花的开放和衰老进程,进而提高瓶插品质。  相似文献   

13.
牡丹NCED 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庆  张超  王彦杰  董丽 《园艺学报》2012,39(10):2033-2044
 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中编码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加双氧酶蛋白(NCED)的一条cDNA基因全长(暂命名为Ps-NCED1)。进化树分析显示Ps-NCED1的氨基酸序列与葡萄、马铃薯、胡萝卜等植物中的NCED一致性均达到了70%以上。通过与拟南芥中CCD(类胡萝卜素分解加双氧酶)家族氨基酸序列比对后发现,Ps-NCED1与调控ABA合成的At-NCED3一致性最高。对花朵中内源ABA的研究发现,ABA在花朵蕾期及衰老期含量较高,盛开期时含量较低,表明ABA对于植物的开放衰老具有促进作用。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在花朵完全开放的牡丹植株中,Ps-NCED1在根、茎、叶、花托、萼片、花瓣、心皮、雄蕊中的表达量以在根和雄蕊中较高,在叶和萼片中最低。在外源ABA处理的牡丹花瓣中,Ps-NCED1表达量变化与内源ABA含量变化具有相同的趋势,推测该基因是调控内源ABA含量的主要基因。  相似文献   

14.
牡丹切花ERF转录因子基因的分离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凡  张超  郭加  刘爱青  董丽 《园艺学报》2016,43(1):109-120
利用已获得的‘洛阳红’牡丹花瓣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得到3个与植物乙烯响应因子ERF蛋白同源性较高的Unigene序列,利用RACE及RT-PCR技术,设计特异性引物对3个ERF基因最大阅读框进行扩增并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sERF1、PsERF2和PsERF3分别含有长为1 158、747和60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83、248和202个氨基酸残基,且均含有1个典型的AP2结构域。进化分析表明3个牡丹ERF转录因子分别属于ERF亚家族的B2组、B1组和B3组。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了3个ERF基因在牡丹乙烯敏感型品种‘洛阳红’和乙烯不敏感型品种‘雪映桃花’不同花器官(花瓣、雄蕊、雌蕊和萼片)以及不同发育级别切花花瓣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sERF1在2个品种花瓣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花器官,其表达量在‘洛阳红’切花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加,而在‘雪映桃花’切花发育过程中逐渐降低,推测PsERF1可能对牡丹切花的乙烯响应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PsERF2和PsERF3则可能同时参与了多种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不同化学药剂诱导西瓜抗病毒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出能够诱导西瓜对病毒病产生一定抗性的化学诱抗剂,在西瓜团棵期开始用硼酸、草酸、水杨酸、壳聚糖、硫酸亚铁、磷酸氢二钾、硅酸钠等7种化学药剂在西瓜作物上进行对病毒病的诱导抗性试验。结果表明,1 g·L-1壳聚糖、5 g·L-1硫酸亚铁和1 g·L-1草酸处理均可使西瓜对病毒病产生一定抗性,能降低病毒病的发生,病情指数较低;其中1 g·L-1壳聚糖处理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69.7%。不同的化学药剂具有不同的诱抗效果,其持续效果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以姜黄(Curcuma longa L.)组培苗为试材,在继代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水杨酸(SA)和硝普钠(SNP,NO供体),研究SA和NO对姜黄生长、次生代谢和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A和NO均能调节姜黄的生长,促进姜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成;SA 10 μmol ? L-1或SNP 200 μmol ? L-1处理时,姜黄叶片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姜黄生长处于最佳状态。SA和NO均能激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和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促进姜黄次生代谢途径中咖啡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和肉桂酸的生成,提高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含量;因此,SA 10 μmol ? L-1或SNP 200 μmol ? L-1最有利于姜黄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SA和NO对姜黄次生代谢生理调控具有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