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育成的葡萄新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959—2015年间我国育成的葡萄新品种,分析其亲本的类型和来源,揭示亲本选配的规律与特点,为今后我国葡萄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我国育成的316个葡萄新品种的系谱资料,研究其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组成,计算它们的遗传贡献值。【结果】1959—2015年间我国共育成葡萄新品种316个,其中7个品种遗传背景不详,因此仅对剩余309个亲本来源清楚的品种进行统计分析。309个葡萄新品种来源于118个祖先亲本和164个直接亲本。‘玫瑰香’和‘巨峰’作为直接亲本使用频数最多,共选育出90个育成品种,遗传贡献率为17.8%。所有的祖先亲本中,‘小白玫瑰’和‘黑普特罗’衍生出的品种数量最多,共衍生了473个品种,遗传贡献率共为13.4%。【结论】我国最主要的葡萄骨干亲本为‘玫瑰香’和‘巨峰’,同时发现,抗病、大粒、具有玫瑰香味等是我国葡萄育种产业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甘蓝育成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总结了1982-2012 年中国育成的结球甘蓝品种,对这些品种的系谱资料、亲本组成及 亲本选配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82-2012 年中国共报道育成甘蓝品种219 个,其中杂交种 183 个,占83.56%,尤其是近10 年来育成品种中杂交种占96.74%;扁球形品种最多,为108 个。对目前 亲本来源清楚的176 个杂交种的亲本组成进一步分析表明,176 个杂交种来自261 个直接亲本,可以追溯 到67 个中国地方品种和104 个国外引进品种。其中‘黑叶小平头’衍生品种最多(38 个),其次是‘北 京早熟’(27 个)。系谱分析发现亲本选配时不同地理来源或者植物学性状差异较大的两个亲本组配能够 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并结合国内育成的几个重要甘蓝主栽品种的亲本组配特点,探讨出在甘蓝品种育 种过程中亲本选择、配置组合上的规律和特点。绘制了‘黑叶小平头21-3’和‘北京早熟01-20’两个骨 干亲本的系谱图。  相似文献   

3.
中国育成草莓品种的系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统计1953—2016年我国培育的草莓品种,分析其亲本的类型和来源,归纳出草莓育种亲本选配规律。【方法】利用我国育成的108个草莓品种的系谱资料,探究其直接亲本和原始亲本组成,计算亲本的遗传贡献值。【结果】1953—2016年我国共育成草莓品种108个,其中3个品种遗传背景不详,因此仅对剩余105个亲本来源清楚的品种进行统计分析。105个草莓品种涉及直接亲本85个、原始亲本68个。‘红颜’和‘甜查理’作为原始亲本,使用频数最高,分别衍生出17个和15个品种,遗传贡献值分别为8.1%和7.7%。【结论】杂交选育是我国草莓育种的主要途径,利用欧美品种与日韩品种杂交育成品种的比例占58.9%。我国草莓育种中衍生品种数较多的亲本为‘红颜’和‘甜查理’,早熟、品质优、抗病是我国草莓领域主要的育种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436个马铃薯审定品种的系谱分析发现,马铃薯祖先亲本中‘疫不加’、‘竹板’、‘工业’、‘兰芽’和‘早玫瑰’应为第1代亲本,而其衍生系如‘男爵’、‘胜利’、‘燕子’、‘白头翁’、‘米拉’、‘多子白’、‘卡它丁’和‘小叶子’应为第2代亲本。在审定的436个品种中,自行选育的379个品种涉及423个亲本,分别来源于国内品种、国内品系、地方品种、新型栽培种、北美资源、欧洲资源、CIP资源和其他,共8类,且其相应的核遗传贡献分别为97.5、107、10.5、16、27.5、71、33和16.5,表明国内品种和国内品系一直是贡献最大的类型,而地方品种主要以母本为主,外来资源如新型栽培种、欧洲资源和北美资源多以父本为主。为进一步验证其准确性,利用多重引物系统,对278份国内育成品种(品系)和330份国外育成品种(品系)进行了细胞质分型。结果表明,T型和D型为主要细胞质类型,所占数量和比例分别为303个(49.8%)和243个(40%),其次为W、A、M和P型,分别为39(6.4%)、15(2.5%)、6(1%)和2(0.3%),但也发现部分育成品种的细胞质类型与其祖先母本不一致,未发现6种类型以外的其他细胞质类型。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了解我国猕猴桃的育种成果,系统收集并分析了1978—2018年中国报道育成的191个猕猴桃品种(含品系,下同),并绘制了以主要品种为亲本育成品种的系谱关系图。育成的猕猴桃品种中,实生选种的147个(占76.96%),其他依次是杂交品种34个(17.80%)、芽变选种8个(4.19%)和诱变品种2个(1.05%)。根据育成品种的种类分类,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101个(占52.88%),其次为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54个(28.27%);雌性品种180个,黄肉、绿肉和红肉品种分别占46.67%、40.55%和12.78%;雄性授粉品种11个,占5.76%。果实成熟期明确的169个品种中,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分别占24.26%、43.20%和32.54%。191个育成品种共涉及直接亲本181个,其中野生种116个(占64.09%),遗传贡献值为60.73%。通过对其亲本的统计和分析,发现"红阳"和"海沃德"的衍生品种最多,分别为18个和13个,为我国猕猴桃育种中最主要的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6.
利用网络数据库,对1984年以来我国育成的梨品种进行检索,对这些梨品种的育种方法、亲本来源、亲本选择和选配等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统计的126个梨品种中,74.60%的品种是通过杂交育种选育而成的;我国优良梨品种、地方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是杂交亲本的主要来源,其中,双亲或亲本之一为我国优良梨品种和地方品种的梨品种占90.43%,双亲或亲本之一为国外引进品种的梨品种占38.30%;根据杂交双亲的来源不同,将杂交亲本的选配方式分为10种,其中50.00%梨品种的双亲均为国内优良品种或地方品种,21.28%梨品种亲本选配方式为"国外品种×国内品种",9.57%梨品种亲本选配方式为"国内品种×国外品种",通过其他选配方式育成的梨品种较少,仅占19.15%;筛选出"早酥""苹果梨""幸水""新世纪""雪花""砀山酥梨""库尔勒香梨"和"火把梨"等8个梨品种为梨育种中的骨干亲本,在生产和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可以为梨育种工作中亲本的选择、选配提供理论依据,为提高育种效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0年以来,以‘黄金梨’、‘圆黄梨’、‘莱阳梨’、‘砀山酥梨’及‘新梨7号’等品种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研究,先后将10余个杂交组合的5000余株杂种实生苗定植于选种圃,育成新品系6个,其中原代号为‘2002-6’的品系,亲本组合为‘黄金梨’ב圆黄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品种来源及选育单位、植物学特征特性、生长结果特性、果实经济性状、物候期和抗逆性几方面,介绍7个适宜在新疆库尔勒地区发展的梨新优品种。7个梨品种分别为早熟品种‘甘梨早6’、中晚熟品种‘早冠’、‘黄金梨’、‘中梨2号’、‘黄冠’及晚熟品种‘红酥脆’、‘玉露香’。  相似文献   

9.
梨是我国栽培和出口较多的传统水果之一,我国目前生产上栽培的梨大多为晚熟品种,成熟期较为集中,品种结构不太合理,缺乏早中熟良种,而早中熟梨无论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都比较短缺,售价较高,发展前景广阔,为加快我国早熟梨的发展,本文特向广大果农介绍我所最新育成的早熟梨优良品种‘绿宝石’,以供发展栽种时参考。1品种来源‘绿宝石’原代号82-1-328,又叫中梨一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亲本为新世纪梨×早酥梨,于1982年进行杂交,经过连续20年的栽培研究、区域试验、反复筛选培育出的优良早熟新品种。2果实经济性状绿宝石平均…  相似文献   

10.
应用SSR标记进行部分黄肉桃种质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6份黄肉桃种质和19份其它桃或桃近缘种种质为试材,利用定位于李属参考图谱上的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及亲缘关系分析。SSR扩增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8对SSR引物共扩增出206个等位基因,其中多态性等位基因159个(占76.56%)。聚类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82时,黄肉桃资源在聚类图上呈两组:美洲、欧洲和亚洲育成黄桃品种聚为一组(Ⅰ),中国地方黄桃品种中唯‘西安杏瓤桃’和‘天津黄肉’出现在这一组;来源于云南、华北、西北地区的中国地方黄桃品种聚为另一组(Ⅱ)。在相似系数为0.87时,育成黄桃品种(Ⅰ)分为8个亚组,美洲育成品种分布在所有8个亚组中,欧洲育成品种分布在Ⅰ-2、Ⅰ-3和Ⅰ-4亚组,而亚洲育成品种仅分布在Ⅰ-3和Ⅰ-4亚组;亲本相同的育成品种在聚类图中临接或出现在较近的位置,育成品种的聚类结果与品种的系谱关系基本吻合。在相似系数为0.87时,中国地方黄桃品种分为7个亚组,西南黄桃和西北黄桃存在一定的组群界限,来自西南的黄桃地方资源主要分布在Ⅱ-1和Ⅱ-5亚组,而来自西北的黄桃地方品种主要出现在Ⅱ-2、Ⅱ-4和Ⅱ-7亚组。品种群的聚类结果表明,亚洲育成品种与美洲育成品种间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欧洲育成品种;中国地方黄桃品种与育成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1.
‘京和油2号’是新育成的中晚熟油桃新品种。1992年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自育的油桃选系‘25-17’(‘京玉’×NJN76‘)与’2—2—94‘(亲本不详)杂交,当年8月采集杂交果100枚,并将种子进行无菌层积。  相似文献   

12.
日本梨优良品种资源在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梨品种是典型的砂梨,近一个世纪以来,日本学者持续开展新品种的选育研究,育成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品种,既有生产上主栽品种,也有梨杂交育种广为运用的亲本材料。笔者在收集日本及我国的有关日本梨在梨育种上应用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梨杂交育种上的应用特点,以期  相似文献   

13.
‘初夏绿’(原代号420)梨品种由浙江省园艺所育成,它是以‘西子绿’为母本、‘翠冠’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砂梨品种。200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建宁于2004年引入进行高位枝接。经过8年的观察,该品种表现出树势旺、早熟、丰产、抗逆性强、果个大、品质优、较耐贮远等特点,适宜在建宁县栽培。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湖南优异地方辣椒品种资源‘伏地尖’的挖掘、评价及其衍生骨干亲本‘5901’的 选育过程和主要特征特性,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利用‘5901’和衍生亲本选育的品种和推广应用进 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地方品种和骨干亲本材料具极早熟、耐低温弱光、前期产量高、配合力及制种产 量高等特性。中国1988—2014 年直接或间接利用‘5901’选育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辣椒品种共31 个。绘制了辣椒骨干亲本‘5901’系谱图,为辣椒骨干亲本的创制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建立梨品种资源炭疽病抗性离体鉴定体系并筛选出抗病品种资源。【方法】利用培养4 d的炭疽病PDA菌饼接种于刺破的叶片和果皮上,保湿并放于28℃培养箱培养4 d,测量病斑直径以区分抗病性。【结果】对121份梨品种资源的叶片和123份梨品种资源的果实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梨品种间抗性差异较大。在叶片上,筛选出抗性品种2个,占比1.65%;中抗品种35个,占比28.93%;中感品种40个,占比33.06%;感品种44个,占比36.36%。其中‘金川野生梨2号’‘火把梨’‘甘谷香水’‘红霄-1’‘天堂’等品种抗病性较强。在果实上,筛选出抗性品种1个,占比0.81%;中抗品种24个,占比19.51%;中感品种50个,占比40.65%;感品种48个,占比39.03%。其中‘杭青’‘桂冠’‘今村秋’‘崇化大梨’‘绿云’等品种抗病性较强。【结论】不同栽培品种的抗病性研究表明属于抗性级别的品种都来自砂梨,因此在炭疽病抗性资源的筛选中,可以将砂梨品种作为重点筛选对象。  相似文献   

16.
李(plum)是重要的核果类果树之一,属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我国是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的起源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广泛的地区分布。中国李也是世界范围内商业化栽培的种之一,主要供鲜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我国李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是世界李生产第一大国。原产我国的李地方品种类型多样,果实口感佳、香味浓郁,深受消费者青睐,在悠久的栽培过程中保留、筛选了大批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李品种,对我国李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满足果树生产中对李新品种的需求,我国育种工作者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了以抗寒、丰产、优质、观赏为目标的李育种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国李育种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我国自主育成、通过品种审定并正式发表的李品种有64个,东北三省科研单位育成品种37个,占总数的57.81%,是我国李育种的主要育种单位。纵观我国历年育成的李品种,主要是通过实生和杂交方式获得,以地方品种实生和中国李杂交为主,芽变品种占少数,近几年通过地方品种与国外品种杂交培育出一批优良新品种。笔者整理绘制了一张我国历年育成的李品种系谱图,发现目前我国选育的李品种中,多数亲本是具有我国地域特点的地方优良品种,且直接或间接来自少数几个亲本。‘福摩萨’‘六号李’‘绥棱红’和‘绥李3号’是骨干亲本,在我国李鲜食和随后的观赏品种选育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反映出我国育成的品种之间亲缘关系近,存在亲本选择有局限、遗传基础较狭窄的突出问题。除此之外,我国李育种还存在重要性状遗传规律研究缺乏、砧木育种进展缓慢、抗病育种尤其抗李痘病育种意识淡薄等问题。综上所述,笔者旨在对我国李育种的进展、成果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查阅中国知网、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中国果树志·柑桔卷》等资料,收集1985—2020年我国柚品种(系)选育信息,共统计出在文献中介绍较详细的柚品种(系)163个,其中完成品种审定(认定、鉴定等)的品种62个。分析这62个品种的审定(认定、鉴定等)年份、成熟期、选育方法等,发现我国柚品种的选育自1985年以来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后数量明显增多;选育方法以芽变(33.3%)和实生选育(15.7%)为主;选育品种的成熟期主要集中在9—11月;选育品种的果肉颜色主要为白肉品种,其次为红肉品种,黄肉品种数量最少;品种选育有3个骨干亲本"沙田柚""琯溪蜜柚""安江香柚",分别衍生形成了不同规模和特点的品种系谱。  相似文献   

18.
4个无核鲜食葡萄品种及其亲本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以母本‘瑰宝’和父本‘无核白鸡心’杂交选育出的无核葡萄新品种‘早康宝’、‘无核翠宝’、‘无核丽红宝’和‘晶红宝’果实的芳香化合物组分,为了解其品质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这4个无核葡萄及其亲本果实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研究4个无核葡萄及其亲本成熟果实芳香物质差异。【结果】6个葡萄品种果实的芳香物质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醛类物质是6个葡萄品种果实中主要的芳香物质,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具有绿叶清香和果香的2-己烯醛,在35.88%~50.04%,‘早康宝’中含量最低,‘丽红宝’最高;其次是具有绿叶清香和果香的己醛,相对含量在16.91%~30.41%,‘瑰宝’最低。‘瑰宝’、‘无核白鸡心’及其具有香味的杂交后代‘早康宝’和‘无核翠宝’中含有相对含量较高的萜烯醇(11.21%~25.39%),特别是里那醇,其中‘瑰宝’含量最高为25.20%,‘无核白鸡心’含量最低(0.18%),而‘丽红宝’和‘晶红宝’中含量甚微或无;其次是香叶醇,‘早康宝’中最高14.58%,‘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翠宝’分别占8.20%、4.42%。【结论】里那醇+香叶醇+橙花醇+香茅醇之和对4个玫瑰香味葡萄品种(‘瑰宝’、‘无核白鸡心’、‘早康宝’和‘无核翠宝’)果实玫瑰香气贡献最大。C6化合物中的2-己烯醛是6个葡萄品种果实芳香物质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9.
‘津轻’是日本1973年育成的苹果中熟品种,其果实风味、品质上等,生理落果较少,但成熟期不一致,采前落果较重,多年来,国内外以该品种为亲本选育出新品种30多个。主要介绍了津轻芽变系品种及其作父母本、其子代作亲本育成的苹果品种,同时初步分析了其作为较好的品种改良材料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湖南优异地方辣椒品种资源‘伏地尖'的挖掘、评价及其衍生骨干亲本‘5901'的选育过程和主要特征特性,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利用‘5901'和衍生亲本选育的品种和推广应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地方品种和骨干亲本材料具极早熟、耐低温弱光、前期产量高、配合力及制种产量高等特性。中国1988-2014年直接或间接利用‘5901'选育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辣椒品种共31个。绘制了辣椒骨干亲本‘5901'系谱图,为辣椒骨干亲本的创制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