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采用盆栽称重法,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针叶树种樟子松(P inus sy lvestris var.m ong olica)及阔叶树种新疆杨(P opu lus a lba var.py ram id a lisa Bunge)和紫穗槐(Am orpha f ruticos)的耗水量和耗水速率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树种苗木的耗水量和耗水速率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均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12:00~14:00;不同树种苗木的最大耗水量和耗水速率差异较大,新疆杨的最大耗水量最高,其次为紫穗槐,樟子松最低,在12:00~14:00时间段,新疆杨、紫穗槐和樟子松平均耗水量分别是59.53,39.25和29.54 g/h,最大耗水速率分别为(247.26±7.18),(145.92±8.19),(56.76±9.75)g/(m2.h);在轻度水分胁迫条件下,3树种耗水量和耗水速率(除新疆杨外)均呈不明显的“单峰型”变化,峰值不在同一时间段出现;在中度和严重水分胁迫条件下,3树种日耗水量和耗水速率相差极小,没有明显的日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蒸腾耗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70,自引:7,他引:70  
采用Lico-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仪和BP3400精密天平等仪器研究了9个野外造林树种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及实际蒸腾耗水状况,并对9个树种的日平均蒸腾速率及实际的耗水速率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各树种的蒸腾耗水量及蒸腾耗水速率.对不同天气情况下及昼夜不同时间段各树种的耗水特性进行了比较.日蒸腾速率从小到大依次为油松、侧柏、黄栌、柠条、臭椿、火炬树、沙棘、毛白杨、枸杞.5年生油松和侧柏晴天的日耗水量分别为(61.7±9.6)g和(39.8±6.8)g;1年生毛白杨、臭椿、火炬树和黄栌的日耗水量分别为(44.8±8.1)g,(53.4±8.8)g,(63.1±14.4)g和(38.4±17.0)g;枸杞、沙棘和柠条的日耗水量分别为(18.8±5.6)g,(4.8±1.1)g和(33.1±5.0)g.阔叶树中毛白杨的耗水速率((1.512±0.767)mmol/(m2*s))最大,枸杞((1.319±0.291)mmol/(m2*s))、沙棘((1.266±0.229)mmol/(m2*s))、柠条((1.337±0.290)mmol/(m2*s))次之,黄栌(0.733±0.199mmol/(m2*s))、臭椿((0.692±0.378)mmol/(m2*s))、火炬树((0.561±0.186)mmol/(m2*s))较小,针叶树油松((0.122±0.018)mmol/(m2*s))和侧柏((0.111±0.029)mmol/(m2*s))耗水速率最小.结果表明,油松和侧柏是耗水较少树种,枸杞和毛白杨是耗水较多的树种,其它树种的耗水居中.通过研究苗木的耗水特性和蒸腾耗水量,为在水量有限的情况下,选择蒸腾耗水量较低的树种进行有效的林木培育和植被恢复重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退耕区主要树种苗木耗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条件下采用盆栽方法,用LI-1600和SL20K天平对8种苗木的瞬时蒸腾速率和实际耗水速率进行了比较测定。结果发现火炬树耗水速率峰值最大为56.5g.h-1,杏最小只有30.5 g.h-1,日耗水量的大小顺序为火炬树>绿宝石>婆枣>冬枣>核桃>花椒>黄冠梨>杏,白天耗水量占日总耗水量的93.8%-98.0%;8种苗木的蒸腾速率大小顺序虽然与耗水速率结果基本一致,但它们之间数值差别较大,如黄冠梨的耗水速率测定结果是蒸腾速率测定结果的3.77倍,最小的也达到1.65倍(火炬树);除花椒外,7个树种的蒸腾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均达到了0.01水平或0.05水平的显著相关,除花椒和冬枣外,各树种的回归效果较好,特别是火炬树、杏、核桃,R2均在80%以上;但耗水速率与各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稍差,回归效果也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对3种桉树苗木耗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3种桉树Eucalyptus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耗水特征及能力差异,为苗木高效定向培育打下基础.【方法】以2种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无性系(DH33-27和DH32-29)和巨桉E.grandis无性系(H1)为对象,在不同土壤体积含水量情况下,通过盆栽试验测定3种苗木的耗水量和耗水速率,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分析系统测定相应时期各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WUE).【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在水分充足条件下,尾巨桉DH33-27具有较高的耗水量[(162.56±8.71)g·株-1],但受到干旱胁迫时,其耗水量大幅下降,严重干旱胁迫时期,耗水量降至(10.83±1.01)g·株-1,为3个品系中最低;耗水速率与耗水量的变化趋势相近,表现为在水分充足条件下,尾巨桉2种无性系具有较高的耗水速率,当受到干旱胁迫时,耗水速率大幅下降,此时巨桉H1的白天平均耗水速率仍保持较高的水平.不同时期,3种桉树品系的耗水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变化,水分利用效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尾巨桉DH33-27尾巨桉DH32-29巨桉H1.综上所述,相比尾巨桉DH33-29和巨桉H1,尾巨桉DH33-27是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品系,不仅适宜在水分条件好的地区大面积推广,也适宜在水分严重亏缺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土壤水分对油茶苗木气体交换及耗水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控水试验,采用Li-6400 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采用称重法测定耗水量,同步测定 气象因子,对比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梯度对油茶苗木气体交换及耗水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W1(田间持水量 (FC)的95%~100%)、W2(FC 的80% ~ 85%)、W3(FC 的65% ~ 70%)梯度下,试验期间晴天苗木的光合速率 (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耗水量(Wc)日变化都呈单峰曲线,Pn和Gs的峰值出现在10:0012:00 间,大 小排序为W2 W1 W3,而Tr和Wc的峰值出现在12:0014:00 间,大小排序为W1 W2 W3;W4(FC 的45% ~ 55%)的Pn、Tr、Gs、Wc大幅降低且日变化较平缓,土壤水分限制其正常生长;苗木潜在水分利用效率在W4 条件下 显著降低。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W2 为适宜油茶生长的水分条件,而W3 条件下苗木的生产力已有下降;在水分 充足条件下苗木的最大耗水速率为153.7 g/(m2h),日平均耗水速率85.3 g/(m2h);苗木的耗水受天气条件和土 壤含水量共同影响,土壤含水量从高到低渐变中,苗木的气体交换、耗水指标并没有均匀降低,应是受到土壤水分 有效性降低或生长阻滞湿度拐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嫩江沙地4种针叶树光合特性及生态适应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对嫩江沙地4种针叶树(红皮云杉、长白松、长白落叶松、樟子松)进行了盆栽模拟试验,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其主要光合参数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0~1800μmol·m-2·s-1光照强度范围内,4种针叶树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平均值大小位次一致,为樟子松长白松红皮云杉长白落叶松;平均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位次相同,为红皮云杉长白松樟子松长白落叶松。说明樟子松和长白松较红皮云杉和长白落叶松蒸腾耗水性大,属耗水类型,红皮云杉与长白落叶松属节水类型,且红皮云杉水分利用效率高于长白落叶松。  相似文献   

7.
毛白杨不同无性系苗木耗水量及其昼夜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苗木生长旺盛时期对19个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无性系当年生苗木耗水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了无性系间耗水量、耗水速率差异及昼夜分配关系.结果表明:毛白杨不同无性系间耗水量差异极显著,耗水速率差异显著.无性系26、46、BL5、BL8和S86的日耗水量较大,最高的无性系26达(268.1±20.3)g.d-1,无性系30、81、87、1316和TG34的耗水量较小,最低的无性系1316仅(92.0±12.5)g.d-1.总叶面积是引起毛白杨无性系间耗水量差异的重要原因,两者相关系数达0.78,因此在对毛白杨进行速生丰产林营造时应针对无性系确立合理的栽植密度和灌溉量.毛白杨白天耗水速率为112.1~218.8 g.m-2.h-1,其中,无性系26、46、B331和BL2的耗水速率较高,高于181.1 g.m-2.h-1,无性系20、30和87的耗水速率较低,低于119.5 g.m-2.h-1.毛白杨无性系间昼夜耗水量分配稳定,苗木白天耗水量占全天的88.4%~92.6%(平均约90%),白天平均耗水速率与日平均耗水速率比值为1.8.  相似文献   

8.
两种载体生物膜中异养细菌数量动态及其氨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微生物学方法测定了淹没式生物滤器中两种载体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异养细菌数量动态及熟化后细菌的氨化作用。结果表明,载体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异养细菌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生物滤器运行前期异养细菌数量高(107~108CFU/g),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105~106CFU/g);沸石载体生物膜细菌的氨化速率前24h平均为17 45μg/(cm3·h)和26μg/(g·h),无纺布载体生物膜细菌的氨化速率前24h平均为17 41μg/(cm3·h)和59 9μg/(g·h)。  相似文献   

9.
8种湿地植物根部泌氧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对8种湿地植物美人蕉、马蹄莲、茭草、菖蒲、香蒲、旱芦苇、矮茨菇和水芹菜进行了缺氧营养液培养,并对其根系泌氧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为30μmol/(m2.s),温度为25℃,湿度为50%时,缺氧营养液培养的湿地植物中,菖蒲的根系泌氧速率最大,为6.736μmol/(h.g.root),旱芦苇根系泌氧速率最小,为1.208μmol/(h.g.root),泌氧速率大小为:菖蒲矮茨菇马蹄莲茭草香蒲水芹菜美人蕉旱芦苇。相同光照条件下,在黑暗中植物根部泌氧速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矮茨菇、菖蒲、马蹄莲和水芹菜变幅较大,其根系泌氧速率降低0.9~4.8μmol/(h.g.root),其他4种湿地植物根系泌氧速率降低0.01~0.26μmol/(h.g.root)。  相似文献   

10.
小黑麦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3个小黑麦品种在高寒牧区不同生育时期生理指标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品种83P–91的综合性状最优,具有丰产栽培推广价值。其最大生长速率为2.34 cm/d,茎叶比为1.2~8,分蘖数为3.3,单穗重量1.48 g,鲜草产量4 642 g/m2,抽穗期上、中下部叶片平均光合速率(Pn)为9.4CO2 mg/(dm2·h),蒸腾速率(Tr)158 H2O mg/(dm2·h),水分利用率67.3 mg/g,气孔阻抗(SR)为2.0 cm/s。  相似文献   

11.
京西山区人工林水分参数的研究(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应用PV技术研究了京西山区油松、侧柏、白皮松、栓皮栎、元宝枫、刺槐及火炬树等7个树种人工林水分参数RWC ̄(tlp)、ROWC ̄(tlp),Vs,Va,Va/Vs,V_0/DW和Ns/DW的季节变化。研究表明:①3个针叶树种的RWC ̄(tlp)和ROWC ̄(tlp)季节变化不明显,而4个阔叶树种的RWC ̄(tlp)和ROWC ̄(tlp)则均具有随季节和枝叶生长发育进程而变化的趋势;②7个供试树种的Vs及Va/Vs均表现出不同的季节变化规律,表明不同树种之间细胞原生质的亲水性有较大的差异;③在V_0/DW和Ns/DW的季节变化中,供试阔叶树种较供试针叶树种更为明显,其中栓皮栎和元宝枫、刺槐和火炬树、油松和白皮松的变化趋势分别基本一致;④依据供试树种各种水分参数的变化,应用Fuzzy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方法,综合评判树种的耐旱能力的结果由强至弱为:侧柏、白皮松、油松、栓皮栎、元宝枫、火炬树和刺槐,这一结果与其苗木的研究结果及野外的观察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对苗木蒸腾耗水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采用BP340 0精密电子天平 ,于 2 0 0 2年夏季研究了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 ,4种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日蒸腾耗水速率及实际耗水量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在正常水分条件下 ,各苗木的日最大耗水速率出现在 10 :0 0— 14 :0 0之间 ,阔叶树种的蒸腾耗水速率远远大于针叶树种 ,是针叶树种的 5~ 7倍 ,苗木的耗水速率排序为 :黄栌 >火炬树 >侧柏 >油松 ;1年生的黄栌和火炬树与 5年生侧柏的日耗水量相差不大 ,是油松的 1倍 .当苗木受到干旱胁迫后 ,苗木的日最大耗水速率会提前 ,蒸腾速率迅速下降 ,但下降幅度不同 ,耗水速率排序为 :火炬树 >黄栌 >油松 >侧柏 .在中等干旱胁迫下 ,油松、火炬树、侧柏、黄栌的日平均耗水速率分别下降了 5 4 0 %、6 8 6 %、87 2 %和 90 2 % ;侧柏和黄栌之间 ,油松和火炬树之间的日耗水量基本相同 ,但侧柏和黄栌只有油松和火炬树的一半 ;干旱胁迫继续加重后 ,油松、火炬树、侧柏、黄栌的日平均耗水速率只有水分正常条件下的 15 7%、12 1%、4 3%和 9 2 % ,日耗水总量下降到 5 %~10 % ,4个树种间相差不大 .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几种林下枯落物的水文作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该文通过对三峡库区 3种森林类型 (松栎混交林、栓皮栎纯林、马尾松纯林 )林下枯落物储量调查分析及其持水特性试验 ,得到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储量、最大持水量、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 .结果表明 ,栓皮栎纯林林下枯落物储量最大 (10 7t hm2 ) ,其后依次为松栎混交林 (10 1t hm2 )、马尾松纯林 (5 8t hm2 ) .松栎混交林林下枯落物未分解层最大持水量为 3 0 9mm ,栓皮栎纯林为 2 95mm ,马尾松纯林为 1 4 6mm .松栎混交林林下枯落物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为 3 0 3mm ,栓皮栎纯林为 2 37mm ,马尾松纯林为 0 99mm .研究结果还表明 ,在同为中龄林条件下 ,三峡库区针阔混交林林下枯落物持水能力大于阔叶树纯林或针叶树纯林林下枯落物持水能力 .在只有林下枯落物覆盖情况下 ,不同森林类型林内不产生水分下渗和地表径流时的最大降雨量和最大雨强分别为 :松栎混交林林地 6 12mm ,7 0 0 0mm h ;马尾松纯林林地 2 4 5mm ,1 76 0mm h ;栓皮栎纯林林地 5 32mm ,6 2 0 0mm h .  相似文献   

14.
采用BP3400精密天平等仪器对喷施不同浓度(10、20、40 mg/L)“施丰乐”溶液(对照喷施清水)的当年生盐肤木和火炬树的实际蒸腾耗水状况进行研究,得出不同处理苗木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及干旱胁迫过程中的日蒸腾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和轻度干旱胁迫时期,各处理苗木耗水量和耗水速率日变化规律呈明显的“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2:00—14:00之间;进入中度和严重干旱胁迫时期,各处理苗木的耗水量和耗水速率的日变化幅度十分平缓.“施丰乐”对两种苗木的作用效果不一致,对盐肤木,40 mg/L处理的作用较大,对火炬树则是20 mg/L处理的作用较为明显. 通过研究不同处理苗木在不同水势梯度下的耗水特性和蒸腾耗水量,得出植物生长调节剂“施丰乐”的喷施对减少苗木耗水,延缓苗木干旱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为水量缺乏情况下进行林木培育和植被恢复重建提供新的有效途 径.   相似文献   

15.
四种城区绿化树种生理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延安市区常见的绿化树种元宝枫、白桦、火炬树、新疆杨的光响应曲线、光合速率、蒸腾强度、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特性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表明:新疆杨、火炬树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明显高于元宝枫和白桦,4个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明显.因此,考虑到该地区有限的水资源,宜选择低蒸腾速率的元宝枫、白桦作为延安市的主要造林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6.
京西山区人工林水分参数的研究(Ⅰ)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应用PV技术研究了京西山区油松、侧柏、白皮松、栓皮栎、元宝枫、刺槐及火炬树等7个树种人工林水分参数ψw ̄(tlP)(膨压为零时的渗透势)、ψs ̄(sat)(饱和含水量时的最大渗透势)及ψw(叶水势)的季节变化。研究表明:①在自然条件下,树木叶水势的季节变化主要决定于土壤水分状况的好坏,因而它是反映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规律及树木受旱程度的良好指标,②供试树种的水分参数ψw ̄(tlP)和ψs ̄(sat)都有其季节性变化规律,这种变化规律主要与树木的物候特点有关,而与土壤水分状况没有明显的关系,②在一个生长期内,树木展叶和嫩枝生长的春季和夏初,是树木耐旱能力最弱的时期,重点研究这一时期树木的耐旱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④在维持膨压的能力方面树种之间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其中针叶树种明显强于阔叶树种。依据ψw ̄(tlP)的年均值来比较树种耐旱能力的大小,其顺序由强至弱为侧柏、白皮松、油松、栓皮栎、元宝枫、火炬树、刺槐,这一结果与野外的实际观察相吻合,也与苗木耐旱性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北京3个园林观赏树种苗木耗水特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舍仪和BP-3400天平等仪器。对北京市常用园林观赏乔木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的蒸腾耗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的蒸腾速率大于夏季和秋季,3个树种日平均蒸腾速率分别为春季2.32,2.23和1.85mmol·m^-2.s^-1,夏季1.61,1.58和1.46mmol·m^-2.s^-1.秋季1.67,1.66和1.47mmol·m^-2·s^-1;3个树种均为春季耗水型,日平均耗水率分剐为春季2.2846,1.9529和1.1237kg·m^-2·d^-1,夏季1.0668,0.9658和0.3007kg·m^-2·s^-1,秋季1.1300,0.7837和0.4466kg·m^-2·s^-1;3个树种年平均日耗水率分别为1.4938,1.2341和0.6236kg·m^-2·s^-1,由年平均日耗水率可见,3个树种耗水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白玉兰、鹅掌楸和刺槐。图4表1参19  相似文献   

18.
晋西黄土区不同树种配置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晋西黄土区的油松林、刺槐林和油松刺槐混交林3种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表植被调查,分析了不同树种配置对林下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晋西黄土区,针阔叶树种的配置更有利于林下层植被多物种的共存;油松和刺槐的搭配种植显著提高了森林土壤的养分质量分数和林下植物群落的生物量,这些生态因子的改善又有利于其林下植被物种...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温度下,分别采用流水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雷氏七鳃鳗变态前后及以规格为标准分类的大规格成年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成鳗大)、小规格成年雷氏七鳃鳗(成鳗小)、大规格幼年雷氏七鳃鳗(幼鳗大)和小规格幼年雷氏七鳃鳗(幼鳗小)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成鳗大(8.59g±0.20 g)、成鳗小(5.42 g±0.10 g)和幼鳗小(5.27 g±0.17 g)的耗氧率存在昼夜变化;其中成鳗大的最高耗氧率(0.167 mg/g.h±0.022 mg/g.h)、最低耗氧率(0.035 mg/g.h±0.003 mg/g.h)与成鳗小的最高耗氧率(0.192 mg/g.h±0.036 mg/g.h)、最低耗氧率(0.051 mg/g.h±0.016 mg/g.h)均出现在8:00和16:00;幼鳗小的最高耗氧率(0.119 mg/g.h±0.027 mg/g.h)和最低耗氧率(0.038mg/g.h±0.013 mg/g.h)分别出现在18:00和14:00。在1~20℃时,雷氏七鳃鳗的耗氧率与水温呈正相关,成鳗大(10.45 g±0.13 g)的关系式为Y大=0.0254X0.9115(R2=0.8516),成鳗小(4.65 g±0.07 g)的关系式为Y小=0.0272X0.9406(R2=0.8840);而幼鳗小(5.92 g±0.05 g)的耗氧量、耗氧率随着水温的升高,呈波浪式上升。在1~15℃时,成鳗大(10.67 g±0.18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降低,其关系式为Y大=0.2224X-0.3945(R2=0.9710),在15~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上移,窒息点曲线呈"V"字型;在1~10℃时,成鳗小(5.46 g±0.12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上升而降低,关系式为Y小=0.4427X-0.6561(R2=0.8866),在10~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1~15℃时,幼鳗小(5.74±0.83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降低,在15~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升高而上升,关系式为Y幼=0.3008X-0.4003(R2=0.8581)(P〈0.05)。体质量不同的成鳗大(10.10 g±0.13 g)与成鳗小(4.79 g±0.08 g)的耗氧量差异显著(P〈0.05),而耗氧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体质量不同的幼鳗大(7.60 g±0.15 g)与幼鳗小(4.79 g±0.09 g)的耗氧量和耗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