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地早熟梨园成本构成及其降低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浙江省云和县山地早熟梨园生产成本构成分析,比较构成山地梨园生产成本的各因素及其之I"1的关系,探索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提出加强梨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3个降低成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株行距2 m×3 m的丰水梨园进行间伐,使株行距变为2 m×6 m,研究了间伐后丰水梨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伐后当年梨园产量降低,而单株产量提高,优质果率增加44%,果实品质提高,用工、肥料、农药等生产成本减少。  相似文献   

3.
通过引进适宜的农机装备,确定了张家港市梨园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并通过实际生产试验对比研究了该机械化技术模式的适用性和经济性.结果表明,该技术模式可节省作业成本17245.35元/hm2,经济效益显著.试验点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由原来的53.33%提升到78.33%,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总结山地梨园水土保持技术,包括梯田整理、树盘修整、深翻扩穴、生草、种绿肥、覆盖、除草等方面内容,以期提高水土保持效果,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山地繁育东方百合种球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浙江优越的山地气候资源,摸索和探讨东方百合种球的自繁技术。经过6年,在浙江省各山地建立了规模化的繁球基地,优化了各项种植参数,规范了栽培管理技术。自繁种球规格和品质均达到了同类进口产品水平,而生产成本则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泸西县降雨骤增,雨量集中,中枢镇、白水镇部分高原梨果园遭遇不同程度的危害,平整低洼果园已经成灾。为此,提出梨园雨水灾害管理方法,帮助果农提高管理水平,达到有效抗灾救灾的目的。1以防为主对地下水位较高或地势低洼的梨园,要采用深沟高畦栽培模式,利用梨园围沟、中沟和畦沟,做到沟沟相通,形成防涝体系。对平地果园,要加紧修整和加固排水沟渠系统,保证完善畅通。对山地梨园,要把梨园四周的防护沟修通,加深、加固,利用顶部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云和雪梨有机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云和雪梨有机化生产技术研究”项目的实施,在山地高标准有机梨园的建立和维护、土壤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旱育秧强化栽培技术解决了本田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提高了田间小气候的通风和光照,使有效分蘖增加,成穗率高。特别在广安地区多山地和丘陵的稻作区,其增产效果明显,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沿江地区一年四季分明,梨园多为丘陵山地,红黄壤土或麻砂砾土,年降水量在1 200~1 40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春末和夏初,易出现伏旱,立秋前后,常有台风和龙卷风.秋后又易受北方梨主产区的市场冲击.从1993年始,我场陆续淘汰老桃园、葡萄园定植梨树,已累计栽植70公顷,目前5~9年生梨园,每亩产量达1 500~3000千克.现将梨园早果、避灾、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湖北省砂梨主产区79个典型梨园的土壤进行取样和测试分析,根据土壤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分级。结果表明,梨园土壤pH值在4.70~7.71之间;94%的梨园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土壤全氮含量较高,但72%的梨园土壤中碱解氮含量低;88%的梨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在中等及丰富水平,29%的梨园土壤速效钾含量亏缺;钙镁含量丰富,微量元素中,35%的梨园有效铁含量低,大部分梨园土壤的有效锰、铜、锌含量处于中等及丰富水平,1/3梨园土壤中有效硼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不同树龄梨园中的微生物生态特征,研究了豫东地区不同树龄梨园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梨园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树龄和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蔗糖酶活性随树龄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0 a梨园较其他树龄梨园高6.42%~24.02%;梨园土壤微生物类群以细菌为主,各梨园细菌数量在3.26×10~7~33.96×10~7cfu/g,且随树龄的增加而减少,真菌表现为壮龄梨园(10、22 a)老龄梨园(53、89 a)幼龄梨园(3、5 a),各梨园土壤真菌数量在3.71×10~3~21.74×10~3cfu/g,放线菌数量分布则表现为老龄梨园最高,89 a梨园为13.27×10~4cfu/g,比其他梨园高2.64×10~4~9.49×10~4cfu/g,不同土层深度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相关性分析表明,树龄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细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脲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放线菌数量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梨园土壤微生物分布与树龄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欲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需合理地进行土壤调控管理。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云南山地农业景观的特征、山地农业景观的种植模式及其构建原则,并对山地区域发展的瓶颈,提出了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山地农业景观资源、统筹规划农业布局,以及探索了一些适合云南山地农业景观发展的种植模式,以提高山地农业效益和山地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云南山地农业景观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云南山地农业景观的特征、山地农业景观的种植模式及其构建原则,并对山地区域发展的瓶颈,提出了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山地农业景观资源、统筹规划农业布局,以及探索了一些适合云南山地农业景观发展的种植模式,以提高山地农业效益和山地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沙地梨园间作香矢车菊、香薄荷、香荆芥、藿香蓟和柠檬罗勒为处理,自然生草为对照,分别于梨树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测定分析不同土层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梨园间作香矢车菊和柠檬罗勒较对照显著提高各个发育时期和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真菌、细菌、放线菌的比例。和对照相比,其它处理对各发育时期和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比例的影响呈现出多态效应。不同处理条件下梨树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各土层中微生物数量都高于幼果期,而且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比例优于幼果期;不同处理条件下梨园0—20 cm土层内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各处理和对照相比对土壤养分的效果呈现多种差异;随着梨树发育时期变化,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和梨园不同土层中的变化趋势不同。相关分析表明,在沙地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条件下,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养分诸元素间也存在着多种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间作芳香植物对于沙地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群落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比例与土壤中有效态养分含量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其中柠檬罗勒对提高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含量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农家致富》2013,(12):32-33
二、梨棚架栽培技术1.水平棚架、拱形棚架梨园构建(1)水平棚架梨园。棚架高度1.8米左右,角柱、边柱、支柱配套。角柱立于梨园的四角,长、宽、高规格为15厘米×15厘米×340厘米;边柱立于梨园四周,长、宽、高为12厘米×12厘米×  相似文献   

16.
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沙地梨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沙地黄金梨园设置间作薄荷(Tr1)、孔雀草(Tr2)、罗勒(Tr3)和自然生草(Tr4)为处理,清耕区(Tr5,CK)为对照,对梨树年生长周期中各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梨园不同芳香植物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不同:各间作区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科数无明显差别;而个体数以Tr2、Tr1Tr3Tr4Tr5(CK)(P0.01)顺序依次增加。不同芳香植物间作区节肢动物各功能群的结构特征存在不同差异: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条件下,节肢动物群落中各功能群的科数总和、个体数总和以及益害比(天敌/害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类群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科数在各间作区无显著差异,而个体数、优势度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在各间作区间呈现多样性差异。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条件下,各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在梨树各生长阶段表现不同;梨园间作芳香植物能有效降低梨树花期以后的节肢动物数量,尤其以梨果实膨大期效果最为明显。【结论】梨园间作芳香植物对控制梨园害虫数量的发生,增加天敌数量,调控梨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梨大国,但不同产区的梨品质差异较大.文章从梨园土壤营养、土壤对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梨园土壤管理等3个方面综述了梨园土壤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梨园土壤pH值、有机质及钙含量与梨品质的关系,指出土壤覆盖和施肥是改善梨园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梨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今后应加强对梨园土壤的系统研究,建立梨园生态平衡施肥技术体系,为促进我国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河北鸭梨产区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集的方法,调查了河北鸭梨产区套袋鸭梨园与不套袋鸭梨园的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不套袋梨园的梨小食心虫数量明显>套袋梨园,且各梨园梨小食心虫均世代交替现象严重。在套袋鸭梨园,虫果发生率较稳定;但在不套袋鸭梨园,虫果率迅速增长,至采收期高达91.7%。由此明确了鸭梨园套袋栽培模式对梨小食心虫生活史及其种群消长的影响,并提出了环保实用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云南山地农业开发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转变观念,加强投入;加快土地流转,壮大优势产业;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科学开发山地农业;对提高云南山地农业生产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梨大国,但不同产区的梨品质差异较大.文章从梨园土壤营养、土壤对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梨园土壤管理等3个方面综述了梨园土壤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梨园土壤pH值、有机质及钙含量与梨品质的关系,指出土壤覆盖和施肥是改善梨园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梨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今后应加强对梨园土壤的系统研究,建立梨园生态平衡施肥技术体系,为促进我国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