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发病的原因1.1甜瓜种子本身带菌甜瓜枯萎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它可以以菌丝体的形式存在于种子表面或内部。这就说明在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消毒,如不消毒或消毒不彻底,枯萎病病菌都可侵入植株体内,并在其内潜伏,遇到合适的温度、湿度都会使病菌萌发,造成枯萎病的发生,生产上可用药剂进行浸种消毒,有效的控制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2.
一、养鸡场发病的根源 鸡在家畜禽中发病率最高,发病原因很多,一般为:种蛋不合格、购进小鸡检疫不合格,带病入场;场地消毒灭菌不彻底,环境卫生差;禽舍选址、结构设施有缺陷;免疫方式、程序不科学,免疫无效;养殖场管理不规范,人、物随意进出,病菌相互传播;部分鸡场的饮水、空气、光照、温度、营养要求不达标、不到位等。  相似文献   

3.
一、发病原因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每批商品鸡间隔的时间比较短,消毒不彻底,致使病毒残留于鸡舍内,病菌在一定的温度及湿度条件下感染给雏鸡。若大小鸡在同一地方混养,一旦某一鸡群发病,就会传染给另一鸡群。鸡舍内温度过低或鸡舍内温度变化幅度过大也会诱发此病。另外鸡舍的鸡粪堆积过多,氨气过浓,鸡受到惊吓也易感染呼吸道疾病。二、临床症状1.呼吸型病鸡食欲废绝,羽毛松乱、体温上升,怕冷扎堆。主要表现为:张口呼吸、咳嗽、气管罗音,常见流鼻液,流泪甩头。  相似文献   

4.
1.苗期病害1.1水稻立枯病病菌为真菌,来自土壤,病原菌有四种:镰刀菌、胡麻斑病菌、茄丝核菌、病霉菌。发病时期主要在秧田,当稻苗2.5~3片叶时,即5月1日~5月10日左右发生,此时如遇低温多雨、土壤缺氧、土壤消毒不彻底,pH  相似文献   

5.
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密闭闲置的蔬菜大棚,利用太阳热的高温和药物熏蒸进行大棚内消毒,虽不能对大棚进行彻底灭菌,却能大幅度降低田间的病菌密度,大大减少作物发病的机会,其消毒效果能持续2年(对大棚可以2年消毒1次);消毒成本低,污染小,操作简单,效果好,群众容易学会,定能使菜农在冬春季节时有好的收获.  相似文献   

6.
误区一、空舍消毒之前不做彻底有效的清洗 许多养殖场在鸡出栏清扫后简单用清水一冲就开始消毒,甚至不清扫就直接开始消毒,鸡舍或多或少存在不易被烧碱清除的有机物,如羽毛、粪便等等,这些有机物中藏匿着大量病原微生物,消毒药是难以渗透其中发挥作用的.这样,在鸡舍中上批鸡遗留下来的病原又给下批鸡带来安全隐患.同时,消毒药物与有机物,尤其是与蛋白质有不同程度的亲和力,可结合成为不溶性的化合物,并阻碍消毒药物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密闭闲置的蔬菜大棚,利用太阳热的高温和药物熏蒸进行大棚内消毒,虽不能对大棚进行彻底灭菌,却能大幅度降低田间的病菌密度,大大减少作物发病的机会,其消毒效果能持续2年(对大棚可以2年消毒1次);消毒成本低,污染小,操作简单,效果好,群众容易学会,定能使菜农在冬春季节时有好的收获.  相似文献   

8.
白粉病是日光温室草莓生产中常见病害,在草莓的果实和植株上都能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嫩尖、果实。即使选用草莓品种的抗性强,管理水平高,也只能使白粉病发生的迟缓,很难彻底杜绝其危害。一、影响白粉病发生的因素1.重茬连作致使病菌积累由于日光温室不能移动的建筑特殊性,草莓主产区的重茬连作问题不可避免。很多农户在自家的棚前育苗,土壤消毒不彻底或根本不消毒处理,土壤及周边环境中存在大量白粉病菌。温室作物很难进行水旱轮作,是促使  相似文献   

9.
于千桂 《北京农业》2012,(10):33-34
本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即30%~70%的健康家兔的鼻腔黏膜和扁桃体内带有这种病菌,平时不发病,当条件恶化时或家兔的抵抗力下降时发病.  相似文献   

10.
一、消毒前应彻底消除圈舍内猪只的分泌物及排泄物1.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临床患病猪只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虫卵等),即使健康猪只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中也存在大量的条件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等)。消毒前经过彻底清扫,可以  相似文献   

11.
入春后,天气逐渐回暖,正是养猪的好时节。但这段时间天气变化异常,是各种病菌、病毒大量繁殖生长时期,若消毒不彻底、管理不当、饲喂不善等,容易引起猪发病死亡。因此,春季要养好猪,重在6注意。1.修好猪舍猪喜欢干燥温暖的环境,尤其是仔猪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体表脂肪沉积少,抗寒能力差。因此,创造一个有利于猪生长发育的舒适环境尤为重要。要修好猪舍地板、猪床、墙壁、天棚等设施,堵塞好猪舍内各种漏洞,挂好窗帘,保持猪舍内清洁干爽、空气流通、温暖。2.彻底消毒猪舍为防止病菌病毒繁殖生长,生猪出栏后要消除扫净猪栏粪尿,并对栏舍…  相似文献   

12.
根结线虫与烟草黑胫病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烟草黑胫病的发生,不需依赖根结线虫浸染.在消毒土壤中,单独接种黑胫病菌照样发病.然而,黑胫病和根结线虫同时混合接种时.发病较重.表明根结线虫的存在,有加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夏秋蚕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1.1消毒不彻底 病原体存在是蚕儿发病的主要原因.由于经历春蚕之后,饲养环境留存新鲜的病原体多,因此容易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14.
在夏季的7月上旬至8月下旬,密闭闲置的蔬菜大棚,利用太阳热的高温和药物熏蒸进行大棚内消毒,虽不能对大棚进行彻底灭菌,却能大幅度降低田间的病菌密度,大大减少蔬菜发病的机会,其消毒效果能持续2年(对大棚可以2年消毒1次);消毒成本低,污染少,操作简单,效果好,群众容易学会,能使菜农在冬春季节有好的收获。  相似文献   

15.
赵浩 《新农村》2012,(4):26
1.饲养前期主要控制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死亡率一般为2%~3%,约占全期死亡总数的15%。(1)发病原因种鸡带菌造成的垂直传播;孵化条件不良,消毒不彻底;育雏条件较差,温度忽高忽低,通风不良等。(2)防控措施引进苗鸡  相似文献   

16.
新技术预防稻苗立枯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立枯病发生的原因。育苗播种前进行的床土消毒不彻底,棚室内温度高、湿度大,存活的病菌得到迅速繁殖,侵染稻苗幼根引起发病,这就是真菌性立枯病。因为温度高、湿度大,透光又差,稻苗茎叶长得快,根系长得差,吸水能力弱,遇到通风不当,失水过多,稻苗体内水分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2000,(4)
雏鸡白痢是育雏期最先遇到的传染病,3周龄以内雏鸡发病死亡率较高,对养鸡造成的危害性很大,所以,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以防本病的发生。 1.不进带菌雏鸡引种应向信誉好、无鸡白痢种鸡场进雏,严把进雏质量关。 2.重视环境消毒健全场内消毒制度,鸡场环境每周用10%~20%石灰水或3%碱水喷洒消毒1次;育雏室在进雏前必须经彻底清扫、刷洗和消毒。设备、器具上的残留物清除后再用3%火碱水、0.2%过氧乙酸或抗  相似文献   

18.
正冬季养鸡,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鸡的经济效益好坏。所以要加强管理,给鸡提供一个舒适、安全、防疫合格的环境条件,以达到降低鸡群发病风险、提高鸡群生产性能、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目的。1.做好鸡场的卫生消毒(1)做好空栏期的卫生消毒工作。肉鸡出栏后,彻底清理鸡舍内的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阴冷潮湿季节.该病主要与病鸡接触或吸入被病菌污染的飞沫而迅速传播开采.另外,该病还可以通过被病菌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传染给健康鸡.鸡发病初期表现打喷嚏、流稀薄水样鼻液等症状,稍后鼻液变得浓稠并带有难闻的臭味,干燥后在鼻孔周围凝固成黄色的结痴并影响呼吸,病鸡常甩头,有时出现结膜是和面部肿胀等症状,严重时上下眼皮黏合在一起,甚至失明.后期病鸡的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困难、消瘦、下痢、产蛋量下降,如能及时治疗,多数病鸡可以康复.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2001,(7)
近年来,农村养鸡户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由于饲养过程中技术力量不足,疾病不断暴发,严重制约着养鸡业的发展,影响经济效益。1.存在问题主要是防疫意识淡薄,大多数养鸡户在鸡舍门前不设消毒池;外人未经消毒即可进出鸡舍; 有的鸡舍在出鸡后和进鸡前只清洗不消毒;有的鸡舍空栏时间过短,仅2—3天。其次是用药盲目:(1)一些养鸡户每次鸡群发病,不加诊断即用抗菌药物,甚至认为用药总比不用好;(2)使用剂量掌握不当,有的养鸡户认为剂量越大越好,盲目加大剂量,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引起中毒、胃肠菌比例失调等疾病。(3)疗程不当,有的疗程太短,治疗不彻底,复发现象十分普遍。(4)联合用药,忽略配伍禁忌。认为品种越多效果越好,将几种药物混合使用。如青霉素和土霉素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