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验研究施用腐植酸复合肥对小麦抗旱、防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浓度为25~50mg/L时对小麦根系伸展与活力的促进作用最强,根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麦苗长势最佳且生物量最大。土培条件下腐植酸复合肥比等养分量化肥更显著提高小麦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脯氨酸含量,降低质膜透性,有效提高小麦抗旱与防衰能力,增加干物质量累积。施肥量与各生理指标间呈二次曲线相关,峰值施肥量为2.9~4.3g/盆。  相似文献   

2.
腐植酸能够显著提高养分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本试验以葡萄为供试作物,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含量腐植酸复合肥对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含15%腐植酸复合肥的葡萄比常规施入化肥增产62%,能明显改善葡萄果实品质。含20%腐植酸的复合肥处理的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的,达50.01 mg kg~(-1);当腐植酸含量为15%时,葡萄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为15.47%,与对照相比,增加3.7%;腐植酸含量为10%~15%时,葡萄果实中Vc含量最高,达1.35 mg kg~(-1),是对照的1.5倍;以15%含量腐植酸的复合肥处理的葡萄果实的总酸度含量最低,其葡萄果实的总酸度含量为0.8%,总酸度降低22.5%。综上,以腐植酸含量10~15%的复合肥对葡萄产量和品质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控释氮肥对水稻秧苗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种肥接触水稻育苗试验,比较秧苗叶片中几种酶活性和激素含量,探明接触性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应和机理,以确定控释肥在水稻育苗上的最佳施用量和施用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种子与大量控释氮肥接触的条件下仍能安全萌发,且用量为800 g/盘和1000 g/盘时能够明显促进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在同等施肥量的条件下,肥料在种子下方接触施用的方法最有利于秧苗的生长;控释氮肥用量为800 g/盘和1000 g/盘时,秧苗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高于常规尿素处理,而丙二醛(MDA)含量则低于常规尿素处理,这有利于促进水稻秧苗的生长;控释氮肥用量为1200 g/盘时,会导致叶片内的SOD、CAT和AsA-POD活性明显降低和MDA含量的相对增加;随控释氮肥用量的增加,秧苗叶片生长素(IAA)逐渐增加,但当达到1200 g/盘时,IAA含量突然增加;另外,氮素缺乏和过多都会诱导秧苗体内脱落酸(ABA)含量明显增加而不利于秧苗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组分的腐植酸复合肥对辣椒生长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以筛选出适于辣椒生长的最佳肥料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组分腐植酸复合肥处理与等养分无机复合肥及对照相比,产量均有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8.1%~23.5%和165.0%~195.1%。其中以HAzn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对辣椒生理活性的影响,也是以HAZn总体表现效果最佳,它可提高辣椒体内NR、SOD、POD的活性,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代谢。此外,微量元素锌、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拮抗作用,在一个施肥方案中,二者不宜同时施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通过对花生各生育期土壤养分含量与酶活性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养分含量以控释掺混肥处理最高,在整个生育期内都能满足花生对养分的需求,普通复合肥在土壤中养分释放迅速,后期出现脱肥现象;土壤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以控释掺混肥处理最高,纯控释肥处理其次,均明显高于普通复肥和对照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受肥料类型的影响较小,变化范围在2.68~6.26ml/g之间;3种土壤酶活性与速效P含量的相关性最好,其中脲酶活性与土壤速效P含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速效P含量为极显著负相关,脲酶活性与碱解N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碱解N同样存在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速效K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呈密切的相关性,可将其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活化腐植酸肥料的颗粒形态和用量对苹果幼树生长、土壤理化性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通过苹果幼树盆栽试验,共设计了 8个处理,包括不施肥(CK)、普通习惯施肥(CCF)、100%施用量的大颗粒活化腐植酸肥(SAF1)、80%施用量的大颗粒活化腐植酸肥(SAF2)、50%施用量的大颗粒活化腐植酸肥(SAF3)、100%施用量的粉末状活化腐植酸肥(PAF1)、80%施用量的粉末状活化腐植酸肥(PAF2)、50%施用量的粉末状活化腐植酸肥(PAF3)。考察了不同处理苹果幼树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生物量、肥料利用率和土壤的速效养分等。结果表明,与 CCF处理相比,SAF1、SAF2和 PAF1处理的株高、茎粗、新梢长度、干物重、光合强度和土壤的速效养分显著增加,SAF3和 PAF3处理的叶绿素、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植株干重、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差异不显著。此外,SAF1处理的氮、磷和钾养分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0.7%、20.6%和46.2%,相比 PAF1处理分别提高了12.7%、32%和38.7%。在减少肥料用量的条件下,SAF2处理促进苹果幼树生长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最佳,且显著优于普通肥料。因此,大颗粒活化腐植酸肥料在肥料减施、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苹果幼树生长和增加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显著,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风化煤腐植酸含有多种活性官能团,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将风化煤腐植酸施用于基质,并研究不同用量风化煤腐植酸对苹果幼苗生长发育及生长环境的影响机制,可为风化煤腐植酸资源在苹果栽培种植中高效利用和促进苹果幼树生长提供理论依据。温室条件下,以6叶的M9T337苹果幼苗为试材,外源添加不同添加量(0、0.1、0.5、1.0、1.5和2.0 g/kg)的腐植酸到基质中,平衡一周后,将长势一致的6叶苹果幼苗移栽至盆中,研究腐植酸对苹果幼苗生物量、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基质酶活性、基质养分及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发现:(1)不同用量的腐植酸均可增加苹果幼苗的株高、干重和鲜重,其中1.5 g/kg处理的效果最明显,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8.5%、70.6%和53.3%;(2)腐植酸可提高叶片中抗氧化酶的含量并且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1.5 g/kg处理苹果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19.9%、63.0%、361.4%,MDA的含量下降了54.4%;(3)添加腐植酸可增加基质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含量,1.5 g/kg腐植酸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37.0%、94.8%、46.5%和17.0%;(4)随腐植酸添加量的增加,对苹果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以添加量为1.5 g/kg腐植酸对苹果幼苗的作用效果最明显。添加腐植酸可明显增加苹果幼苗的鲜重、干重和株高,促进根系的生长,并且有效提高幼苗的叶片酶活以及叶绿素含量,基质土壤中的酶活性也有一定的提高。本试验条件下,添加1.5 g/kg的腐植酸对苹果幼苗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设施菜地施肥量大、肥料利用率低、果实品质变差、土壤环境劣质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无机肥配施不同土壤调理措施对设施黄瓜产量、品质、养分利用及土壤改良的影响,为实现蔬菜安全生产和保护土壤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推荐无机肥配施生物菌肥、中微量养分、沸石处理的氮磷钾无机肥用量均减少40%左右,黄瓜产量却提高6.3%~8.7%,纯收入增加18 663~19 958元/hm2,其中推荐无机肥配施生物菌肥的整株植物氮、钾积累量分别增加13.3%和22.7%,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和细菌/真菌比值分别增加3.2,1.7,7.7倍;推荐无机肥配施沸石的整株磷积累量增加31.7%,表层土壤NH4+—N提升31.6%;配施生物菌肥和中微量养分处理的VC、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14.0%~18.6%,22.2%~34.6%,7.8%~10.0%,硝酸盐降低15.8%~21.7%。与推荐施肥比较,3种土壤调理措施氮磷钾肥生产效率提高6.2%~8.5%,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增加26.1%~35.9%。说明3种土壤调理剂均促进黄瓜养分吸收,增加产量,改善其果实品质,降低土壤氮素残留,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其中以推荐无机肥配施生物菌肥既稳产提质,生物和土壤环境效益又较佳,值得在生产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9.
腐植酸复合肥对苹果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苹果大田试验,以普通复合肥为对照,研究了添加不同量活化和未活化腐植酸复合肥对苹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活化腐植酸150kg/t(AF150)处理苹果产量较普通复合肥处理(CK)提高12.33%,较添加未活化腐植酸150kg/t(NAF150)处理提高5.85%,活化腐植酸复合肥增产效果明显。综合分析各处理土壤供应氮磷钾水平及果树吸收量,腐植酸复合肥处理优于对照,且以添加活化腐植酸150kg/t(AF150)处理表现最好。各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施用腐植酸复合肥可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但对氮素影响不显著。腐植酸复合肥能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增加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氮素的转化,可将添加150kg/t活化腐植酸的复合肥应用于本地区苹果生产。  相似文献   

10.
控释复合肥配施保水剂的盆栽月季节水保肥效果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该文旨在探究肥料配施保水剂对土壤节水保肥能力的影响及其在盆栽月季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其科学施用提供依据。采用土柱模拟和盆栽月季试验,研究普通复合肥与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搭配0、0.25‰和0.5‰土壤质量的保水剂对土壤水、氮、钾淋失率及月季生长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柱淋溶条件下,与普通复合肥配施等量保水剂处理相比,控释复合肥处理的氮、钾淋失率分别降低了72.4%~75.6%和81.5%~84.2%;普通复合肥两处理间的氮淋失量无差异,但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钾淋失量显著减少11.6%~26.3%;月季盆栽试验中,与普通复合肥配施等量保水剂处理相比,控释复合肥配施保水剂的处理使月季初花期提前5~7 d,盛花期延长5~10 d,株高增加12.8%~36.0%,茎粗增加5.4%~15.2%,分别提高了月季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POD活性12.6%~33.0%和14.5%~31.1%。控释复合肥配施0.25‰土壤质量保水剂能显著提高土壤节水、保肥能力和盆栽月季观赏价值,更能满足盆栽月季的生长及生理需求。  相似文献   

11.
腐植酸复混肥对葡萄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不同腐植酸复混肥施用量,对葡萄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采取以二年生葡萄幼树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等养分无机化肥相比,腐植酸复合肥明显提高了葡萄植株对N、P、K肥的利用率,使土壤中的N素释放减缓,P的移动性和K的含量有较明显提高,并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种植翻压二月兰配施化肥对春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研究了华北地区种植翻压冬绿肥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后,在当地习惯施肥基础上玉米减量施肥措施对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F0)、 习惯施肥(F100)、 单施绿肥(F0+G)以及绿肥与不同比例的化肥配施(化肥习惯用量的70%、 85%、 100%)(F70+G、 F85+G、 F100+G)6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用化肥和化肥绿肥配施均能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增加地上部总养分量和不同器官养分的累积量,改善养分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与F0比较, F100、 F70+G、 F100+G 和F85+G处理的春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01.4、 108.4、 115.5和130.4 g/plant,增幅达120.9%、 129.2%、 137.6%和155.3%。翻压绿肥后,化肥减量15%的处理(F85+G)春玉米子粒产量增加29.0 g/plant、 地上部吸氮量增加0.65 g/plant,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F100;绿肥配施100%的化肥和化肥减量30%的处理(F100+G、 F70+G)玉米生物量、 养分吸收量与习惯施肥(F100)无明显差异。翻压绿肥配施不同比例化肥的 3个处理与F100相比玉米子粒养分累积量及分配比例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肥料与石膏配施对滨海盐土油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肥料与石膏配合施用对滨海盐土油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探讨了滨海盐土适宜的肥料品种。结果表明,肥料与石膏配合施用对滨海油菜生长有显著影响,在油菜干物质累积、油菜产量上均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配合无机复混肥配施石膏效果最好。供试肥料品种间,油菜生长中后期在干物质累积、产量上均表现出有机无机复混肥(F2)、生物有机肥配合无机复混肥(F4)>无机复混肥(F1)>生物有机肥(F3)>对照,各肥料较对照分别增产195.6%、190.9%、117.0%和53.4%。在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配合无机复混肥的基础上增加石膏的施用量可明显改善油菜生长状况和产量,但在无机复混肥基础上增加石膏施用量会导致油菜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明显降低。肥料与石膏配合施用影响油菜对N、P、K养分的吸收,在油菜苗期养分吸收上,N、K以无机复混肥(F1)较高,P以有机无机复混肥(F2)较高,施用石膏可促进油菜对N、K的吸收,但会显著降低对P的吸收量。滨海盐土地区油菜栽培以有机无机复混肥(F2)、生物有机肥配合无机复混肥(F4)配合石膏(B2)施用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腐植酸复合肥对油菜氮素利用与后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区试验研究不同用量腐植酸复合肥对油菜产量、N素利用与后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复合肥可提高油菜产量,施肥量与产量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后效产量体现了腐植酸复合肥具有缓释、长效、利用率较高的优势;油菜硝酸还原酶活性呈“S”型变化,峰值为施肥600kg/hm2处,而NO3--N含量的峰值为1200kg/hm2;施用腐植酸复合肥可促进油菜对N的吸收,提高N素利用率,改善土壤的N营养。  相似文献   

15.
不同腐殖酸复合肥施用量对辣椒产量及其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试验研究不同腐殖酸复合肥施用量对辣椒产量及其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施肥量的增加而辣椒叶片N、P、K累积量逐渐增大 ,果实N、P、K累积量呈二次抛物线趋势变化 ,且施肥量过大时不利于营养元素向果实中的转移。肥料生产效率及N、P、K养分利用率均随施肥量的增大而降低 ,肥料对辣椒产量的贡献率以及辣椒产量随施肥量的变化与辣椒果实营养元素累积量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钾素对烤烟成熟生理变化及成熟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钾营养水平下,烤烟烟叶成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并探讨了在不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状况。结果表明,钾营养水平对烟叶的成熟过程影响特别显著。表现为增施钾肥能促进烟叶成熟,延迟衰老;提高干物质含量,促进烟叶内有机物的转化;糖/ 烟碱比值适中;降低下部叶片假熟比例,促进上部叶片的充分成熟,从而提高了采收叶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团粒法工艺,利用味精厂玉米淀粉制糖形成的糖渣(A)作为有机原料,与磷酸一铵复混制成有机无机复混磷肥,运用土柱栽培试验研究等磷(设置低、中、高3个施磷水平)投入条件下不同有机无机比例的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对玉米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主要结果为, 1)低、中、高磷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单株玉米籽粒产量平均比化肥磷(P)处理分别提高19.14 %、11.29 %和37.83 %。低磷、中磷和高磷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磷肥比对应有机物料处理的增产幅度大于化肥磷(P)处理比对应的不施磷肥CK处理的增产幅度,有机物料与化学磷肥复混,明显提高了化学磷肥的增产效果。2)无论是施用化学磷肥还是有机无机复混磷肥,玉米植株的含磷量大都在一定程度上低于不施磷肥的CK处理,可能是施用磷肥大幅度增产引起的稀释效应所致;但施用磷肥处理的植株吸磷量却明显高于不施磷肥的CK处理。3)有机物料与化学磷肥复混具有优化化肥养分利用和提高化学磷肥利用率的效果。低磷、中磷和高磷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处理平均玉米植株吸磷量比化肥磷(P)处理分别提高12.58 %、2.82 %和33.42%;低磷、中磷和高磷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处理平均其化肥磷的表观利用率分别比化肥磷处理提高了14.85、1.22和16.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团粒法工艺,利用味精厂制糖形成的糖渣(A)作为有机原料,与尿素复混制成有机无机复混氮肥,运用土柱栽培试验研究等尿素氮投入条件下(设置低、中、高3个施氮水平)不同有机无机比例的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主要结果为, 1)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平均玉米子粒产量比单施尿素处理的分别提高12.4%、4.8%和5.4%;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比对应的有机物料处理的增产幅度均大于尿素处理比对应的不施氮肥(CK)处理的增产幅度,有机物料与尿素复混,明显提高了尿素的增产效果。2)有机物料与化学氮肥复混具有优化化学肥料养分利用和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效果。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量比尿素处理的分别提高29.0%、21.6%和18.9%;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化肥氮(尿素N)的表观利用率比尿素处理(尿素N)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3.5、11.6和1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