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7个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产主栽品种香白糯为对照,对7个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等性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西星白糯13号、广糯5号、珠玉糯1号和粤白糯均表现较优,值得进一步试验和示范.其中以西星白糯13号表现最优,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江南花糯等12个糯玉米品种的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表现,并用灰色关联度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西星糯玉1号居综合品质第1位,湘农白糯2号居第2位,且产量明显高于中糯1号;湘农白糯2号是值得进一步示范推广的优质、高产新组合。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宜漳平市种植的高产、抗病、商品品质优良的鲜食糯玉米品种,2016年承担了福建省种子总站鲜食糯玉米品种区试(漳平点试验),通过对鲜食糯玉米品种抗性、产量及商品品质相关的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天贵糯919、甜糯133、彩糯17322等3个品种农艺性状及商品品质表现优良,综合表现好,每667 m~2产量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82~156 kg,产量差异极显著,对主要病害达到抗或中抗水平,建议继续参试或同时生产示范;黔糯601、珍珍糯95、翠糯2号比对照苏玉糯5号减产,田间综合表现较差,建议停止试验。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适合汉中市气候特点与土壤条件的鲜食糯玉米品种,于2019年选择5个糯玉米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排名前3位的品种分别为浙糯玉10号、彩甜糯6号、万糯2000。其中,京科糯2000和万糯2000的产量虽高,但空秆率也较高,产量有不稳定的因素,建议降低种植密度继续试种;彩甜糯6号产量较高,在商品品质及相关农艺性状方面也表现优良,综合表现较好,建议继续参试并进行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5.
罗群  潘德怀  周从福 《农技服务》2011,28(11):1545+1555-1545,1555
为筛选适宜我县种植的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了8个鲜食糯玉米品种的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等特性。结果表明:丰糯八号和渝糯13号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建议作为三都县的主要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6.
春播糯玉米品种(组合)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部分糯玉米新组合与引进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香糯九号、2245产量最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广州地区种植,其中香糯九号抗病、抗倒、高产,后期保绿度高,可作青贮饲料,且较早熟能赶早上市,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可以进一步示范种植;金莲雪糯8号、广花糯4号、金莲花糯5号、2244、金莲雪糯6号产量中等,部分性状表现较好,可续试观察,其中金莲雪糯5号(脆甜糯)同一果穗由甜粒和糯粒均匀分布,粒色紫白相间、有光泽,食味糯中带甜,兼具糯玉米和甜玉米风味,是一种新型的鲜食玉米,是目前鲜食玉米中的佳品;广糯1号较早熟,由于拔节期茎秆脆弱时遭受台风暴雨侵袭,重复倒折严重,产量比常年下降明显;2243、2246植株整齐度欠佳,各方面表现较差,建议淘汰。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合在上海市崇明区东滩种植的优质、高产水果玉米新品种,于2018年进行了水果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果玉米新品种"申科糯5号""申科糯601"的产量较高,生育期、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可扩大种植面积;"申科糯602""申科糯6号""申科糯8号"的生育期、农艺性状表现一般,建议继续试种观察;"申科糯1号"的农艺性状表现较差,不适合在崇明东滩盐碱地上种植。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苏玉糯5号为对照品种,在福建惠安开展11个糯玉米新品种的区域种植试验,调查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与产量。结果表明,华耐甜糯101、花甜糯251、华耐彩甜糯102、珍甜糯108、闽甜糯818表现优异,建议参加生产试验;富甜糯2号、焦点糯517、荟甜糯1号、荟甜糯139、甜糯2022综合性状较好,产量增幅较大,建议继续参加翌年区试;福恩糯1号产量低于对照品种,建议退出区试。  相似文献   

9.
优质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在阳江市的引进表现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17年秋季引进美玉甜002、美玉糯16号、华金甜1号、夏蜜甜玉米、粤甜28号、粤彩糯2号、珠玉糯1号、珠玉甜1号、京科糯609、京科糯2016等10个优质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对其进行比较试验,并调查了各参试品种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抗逆性等,结果表明:粤甜28号、华金甜1号、夏蜜甜玉米、珠玉糯1号、京科糯2016、美玉糯16号的综合表现较突出,适合在阳江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合蚌埠市中粳糯稻新品种,在蚌埠市怀远县淮西农业示范区内开展中粳糯水稻新品种展示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恒祥糯9号、丰糯1246、恒祥糯10号、连糯1号、绍糯9714产量高,综合性状较好,适合在蚌埠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3个甜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圣园花甜糯、圣园甜彩糯、金莲花糯5号3个甜糯玉米引进试种研究,结果表明:其鲜食果穗上的甜粒∶糯粒均为1∶3均匀分布,粒色紫白相间、有光泽,食味糯中带甜,甜味优于一般糯玉米,兼具糯玉米和甜玉米风味,是一种新型的鲜食糯玉米中佳品。金莲花糯5号产量较高、品质较优、后期保绿度高、田间某些性状表现优良,可以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圣园甜彩糯产量排第二、抗逆性好,但品质稍差、生育期较长,且秃尖明显,可继续试验观察;圣园花甜糯产量最低,但品质较优,部分性状表现较好,可以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明溪县农科所承担福建省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以苏玉糯5号为对照,从产量、抗性、农艺等性状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天香彩玉、南粤花糯和天香糯8号3个品种各性状表现较突出,可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3.
1.选用良种。根据气候特点和人们的饮食习惯,选用表现优良、产量高、糯性好、质地柔嫩、果穗均匀、出籽粒高、抗病性强的优良甜糯玉米品种,最好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以延长供给时问,充分满足市场要求。重庆市主要选用渝糯7号、12号、18号品种。2,隔离种植。糯质玉米属于胚乳性状的隐性突变体。当甜糯玉米和普通玉米或其他类型玉米杂交时,  相似文献   

14.
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引进6个优质、特种鲜食玉米品种与当地主栽鲜食玉米闽糯1号(CK)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闽甜107表现突出,每667 m2鲜穗产量1269.1 kg、收益2 538.20元,分别比CK增产18.3%、增收392.20元,建议扩大示范推广;福甜5号、万甜糯1号、彩糯2号综合表现优于CK,建议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5.
《农技服务》2017,(15):21-22
为进一步引进筛选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鲜食玉米品种,开展了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对参试品种的植株性状、抗性、品质、产量进行了分析:对照京科糯2000综合表现突出,仍可作为当家主推糯玉米品种,金甜糯828、川玉白糯1号,其感官品质、蒸煮品质均优于其它品种,可推广。黔糯768、卓糯王子、京科糯928生产势好,植株性状好,后期不早衰,适应本地区栽培它品种,可扩大示范推广。筑糯7号长势好,较抗病,品质较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钱江糯1号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大棚穴盘育苗发芽率、田间成苗率、生育期、经济性状及产量各项指标都较好,小拱棚育苗及双膜覆盖育苗可以应用在钱江糯1号玉米上,不建议使用露天育苗。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茶陵县酿造型高粱品种缺乏、酿造企业优质原料不足的问题,从贵州引入红缨子1号、红茅6号、大红粮等11个高梁新品种在茶陵县进行品种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红茅6号产量最高,为549.55 kg/667m~2,是平均产量2.33倍;其次为川糯1号,产量为461.15 kg/667m~2,是平均产量的1.95倍;这2个品种具有良好的产量性状和适宜的栽培性状,是高粱增产的优质良种,主要优良性状表现为穗粒数多,植株生长较整齐,生育期、千粒重、抗性都比较适中,适宜在茶陵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对供试材料主要性状的分析,评价了黑糯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结果表明:黑色糯、CBM2、黑糯4号在多数性状中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高,就产量性状而言,黑色糯×CBM2、YBM981634×黑糯4号、黑色糯×CBM1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并在配合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新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黑色糯×CBM2产量达7 641.0 kg/hm2,比对照增产17.2%;YBM981634×黑糯4号产量达6 690.0 kg/hm2,比对照增产2.6%,其他性状表现也较好,其利用价值和应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桐城市中粳稻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桐城市2008年中粳稻品种对比试验表明:镇稻7号产量较高,达8977.5kg/hm2,抗性较强,综合性状表现好,可示范推广种植:太湖糯产量表现较好,但稻曲痛发生严重.需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20.
对引种到西藏拉萨的6个鲜食玉米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个品种基本都能正常成熟,其中中糯304表现突出,具有优良品质性状,每667 m2果穗产量1 020.5 kg,可扩大示范推广。其余5个品种建议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