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玉米自交系纹枯病抗性鉴定及抗病资源筛选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连续 2年以土壤接菌的方式对 45个玉米自交系进行田间纹枯病抗病性鉴定 ,同时对自交系R15和R0 9盆栽于玉米第 6叶鞘接种纹枯病菌进行抗病性比较。结果表明 :自交系间抗感性存在明显差异 ,抗感性在两年度间的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 ,但单个自交系在两年度的抗感性表现具有相对稳定性 ,自交系R15的抗性强于R0 9。 45份材料中没有发现对纹枯病菌表现免疫的自交系 ,其中 ,高抗材料占所鉴定总数的2.2% ,中抗占 17.8% ,中感占55.6% ,高感24.4%。依相对抗病性指数 ,从中选出最抗的和最感的自交系各 3个 ,以利于今后做玉米抗纹枯病基因的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玉米生产品种和部分自交系对纹枯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两年对山东省72份玉米生产品种和30份自交系材料在田间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采用被病原菌侵染的高粱粒作为接种物,在玉米拔节中后期接种,按照国家玉米区域试验抗性鉴定标准进行病害分级评定和抗性评价。在102份材料中抗性级别为高抗、抗、中抗、感、高感的比例分别为1.96%、20.59%、24.51%、33.33%、19.61%,生产品种‘登海3号’和‘聊玉22号’对纹枯病表现高抗。  相似文献   

3.
水稻抗纹枯病苗期快速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以抗感反应不同的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控温室中进行水稻苗期抗纹枯病接种试验,并与田间相应的成株期抗性试验进行比较,研究水稻苗期快速鉴定技术。结果表明:85%的相对湿度为纹枯病菌侵染危害水稻苗期植株的适宜湿度;苗期5个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差异极显著,可将其分为相对感病(Lemont、武育粳3号)和相对抗病(YSBR1、Jasmine85、特青)2大类;接种叶龄对发病程度有显著的影响,5个品种在四叶期接种时的平均病级显著高于五叶期接种的平均病级;苗期水稻品种间抗感差异小于田间鉴定试验结果,但两者间品种抗感趋势基本一致。苗期快速鉴定技术可用于大规模水稻品种(组合)的抗性筛选或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4.
香石竹不同品种对镰刀菌枯萎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连续2年以土壤接种方法对30个香石竹品种进行田间镰刀菌枯萎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品种间抗性存在明显差异。30个品种中没有发现免疫品种,其中高抗品种占所鉴定总数的16.7%,中抗占40.0%,中感占13.3%,高感占30.0%。在所有鉴定的品种中,红色品种抗性较低,70%属感病品种;复色品种抗性较高,89%为抗病品种。依相对抗性指数,两个年度间的相对抗性无显著差异,鉴定结果可靠,建议将此方法作为我国香石竹对镰刀菌枯萎病田间抗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麦品种(系)对纹枯病抗性鉴定及抗病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室内苗期采用菌落上直播催芽麦粒法和田间连续 2年采用小麦粒砂土壤接菌法对25个小麦品种进行了抗纹枯病性鉴定。结果表明 ,品种间抗感性存在明显差异 ,室内和田间抗感性表现基本一致 ,田间两个年度间抗感性表现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品种南阳82505、S048、荆麦66等 7个品种室内病级为1.03~1.50 ,田间相对抗病性指数为 0.40~0.79,两个年度均表现为中抗。 1998~2000年度共鉴定品种材料5.48份 ,抗性材料占17.9% ,其中湖北省94-5036、96-951等 11份区预试材料表现为中抗 ,占区预试鉴定材料总数的 20.8%。  相似文献   

6.
为初步探究鲜食玉米对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抗性水平, 在田间草地贪夜蛾自然发生条件下对28个不同类型(甜玉米10个、甜糯玉米8个、糯玉米10个)的鲜食玉米品种进行了心叶期抗虫性鉴定, 研究了不同抗性水平及不同类型鲜食玉米的产量损失; 在室内研究了取食不同品种玉米苗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历期的影响。经鉴定, 28个品种中无高抗及抗虫品种, 中抗品种12个, 感虫品种15个, 高感品种1个, 分别占鉴定资源总数的42.86%、53.57%和3.57%。28个品种的产量损失为8.30%~40.93%, 室内喂饲后幼虫的发育历期为11.29~15.31 d。不同类型鲜食玉米的叶部受害级别、产量损失和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甜玉米、糯玉米的叶部受害级别与产量损失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0.61和0.79, 甜糯玉米的叶部受害级别与产量损失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鲜食甜、糯玉米纹枯病发生现状及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2015年,作者连续6年对浙江省主要甜、糯玉米品种纹枯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抗病品种和防治药剂进行了筛选。调查发现,浙江省春播甜、糯玉米纹枯病发生严重。相同年份甜玉米和糯玉米纹枯病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但年际间有显著差异。抗性筛选试验发现了13个甜玉米品种和8个糯玉米品种抗性水平在中抗与抗之间,无高抗品种。药剂筛选试验发现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25%嘧菌酯悬浮剂和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对纹枯病防效较好,在玉米拔节期使用可有效控制后期纹枯病为害,显著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8.
于2016—2019年通过田间人工接种鉴定,对参加山西省品比试验的818个玉米杂交种进行了大斑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加试验的玉米品种在大斑病抗性上整体水平较稳定,中抗以上材料占72.38%,高抗材料总体上相对匮乏,仅占0.37%,分别为Q9785、美硕816、周玉1。对不同熟期杂交种的抗病性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晚熟品种的大斑病抗性明显高于早熟品种与特早熟品种。其中,中抗以上比例分别达76.75%、60.36%、50%。3种不同类型的玉米杂交种中,其抗性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普通玉米、糯玉米、甜玉米。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品种对枯萎病菌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接种试验与田间接种试验,调查评价供试马铃薯品种对枯萎病菌的抗性。结果显示,供试的马铃薯品种中没有免疫品种,脱毒组培苗接种病原菌测定的19个品种中,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有2个,占供试品种的10.53%;表现为中感的品种有10个,占供试品种的52.63%;表现为高感的品种7个,占供试品种的36.84%。田间接种病原菌测定的20个品种中,中抗及以上品种有9个,占供试品种的45%,中感及高感品种11个,占供试品种的55%。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大麦条纹病菌Pyrenophora graminea的致病性差异,鉴定筛选抗病大麦种质材料,将15株大麦条纹病菌菌株通过三明治法种子幼芽接种至5个鉴别品种,分析菌株的致病性分化情况;通过在田间孢子喷雾穗部接种和三明治法种子幼芽接种对145个田间种植表现抗病品种进行抗条纹病精细鉴定。结果显示,15株菌株对5个鉴别品种致病性有一定差异,可划分为9个致病类型,其中致病类型Ⅱ、Ⅲ和Ⅳ为优势致病类型,每个致病类型菌株数均占总菌株数的20.0%,其它致病类型的菌株均占总菌株数的6.7%;致病类型Ⅰ菌株致病力最强,对5个鉴别品种表现高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田间试验结果显示,90个大麦品种表现为抗病,占总数的62.1%,其中表现免疫的品种12个、高抗品种26个、中抗品种52个,分别占总数的8.3%、17.9%、35.9%。种子幼芽接种温室条件下发病鉴定结果显示,90个抗病品种接种致病类型ⅢP05菌株,对其表现抗病的品种有28个,占供试品种总数的31.1%,表现免疫的品种10个、高抗品种7个、中抗品种11个,分别占供试品种总数的11.1%、7.8%、12.2%;接种致病类型ⅠP01菌株,对其表现抗病的品种14个,占总数的15.6%,其中表现免疫的品种4个、中抗品种10个,分别占总数的4.4%和11.1%。说明强毒性菌株P01可作为大麦条纹病抗性鉴定接种的常用菌株。  相似文献   

11.
粳稻品种抗纹枯病性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190份粳稻品种进行抗纹枯病性鉴定与筛选,其结果无一免疫品种,抗病材料6份,占供鉴总数的3.2%,中感、感病及高度感病品种150份,占供鉴总数的78.9%。研究表明粳稻品种抗纹枯病性与抗稻瘟病性互不相关,与品种成熟期关系密切,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易感纹枯病。  相似文献   

12.
粳稻品种抗纹枯病性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0份粳稻品种进行抗纹枯病性鉴定与筛选,其结果无一免疫品种,抗病材料6份,占供鉴总数的3.2%,中感、感病及高度感病品种150份,占供鉴总数的78.9%。研究表明粳稻品种抗纹枯病性与抗稻瘟病性互不相关,与品种成熟期关系密切,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易感纹枯病。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重庆281份玉米杂交种(组合)及自交系进行主要病虫害人工接种鉴定,抗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纹枯病、茎腐病、玉米螟、矮花叶病的鉴定结果表明,多数材料对各病害均有一定的抗性。兼抗3种病害以上的材料占鉴定总数的70%以上。各年抗性表现的总趋势是叶斑病类轻于其他类型病害。经多年来的鉴定与重复鉴定,具有多抗和兼抗的杂交种(组合)及自交系占总参试品种的30%。其中有渝单8号、11号、16号,万单13,万单14,48—2×M212,渝糯7号、8号等近30余个,正在大面积生产上广泛推广及应用,为重庆市玉米生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不同小麦品种资源苗期和成株期麦长管蚜抗性鉴定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小麦苗期和成株期与麦长管蚜抗性的关系,2010—2012年采用蚜量比值法对94个小麦品种进行了温室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成株期自然感蚜麦长管蚜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3个品种连续3年在成株期对麦长管蚜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高抗品种2个,中抗品种8个,低抗品种33个;45个品种在苗期对麦长管蚜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高抗品种5个,中抗品种16个,低抗品种24个;30个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同时表现抗蚜,占供试品种的31.91%,其中C273和兰麦(陕西柞水)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为高抗;小麦品种在温室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成株期自然感蚜的蚜量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苗期和成株期麦长管蚜抗性表现一致的共有66个品种,占供试材料的70.21%。研究表明温室苗期人工接种是快速鉴定小麦品种麦长管蚜抗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30个水稻品种抗稻曲病的田间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自然诱发与人工辅助接种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30个湖南省主栽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田间抗病性。结果表明,30个品种中,没有高抗品种,抗性品种有7个,占23.3%,中抗品种8个,占26.7%,中感品种11个,占36.7%,感病品种3个,占10%,高感品种1个,占3.3%。  相似文献   

16.
1982年在美国路州大学水稻试验站进行本试验。流行学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抗病性、接种体数量是影响纹枯病发展的重要因素。Mars、Melrose 等品种具有中等抗病性,Lebonnet、Belmont 和 Labelle 等品种最感病,Saturn、Le-ah 和 Brazos 则属中等感病。从品种抗病性和接种量的相互作用关系中看出,品种抗病性在决定病害严重度上作用更大。病害系统观察发现,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感病率与成熟期病害严重度呈高度正相关。据此建立了不同抗病水平品种的病害严重度预测模式。纹枯病对不同抗病水平品种的为害损失测定结果表明,感病品种损失率为29%,中等感病种为22%,中等抗痫种为9%。试验发现,水稻拔节期及孕穗期的稻秆感病率与产量损失有中度至高度正相关。据此,亦建立了产量损失预测模式。结论认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根本途径是选育和推广抗病高产品种;中抗以上的品种能满足生产防治需要,不必施行其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东北地区玉米主推品种对禾谷镰孢根腐病的抗性水平,探究根腐病发生与苗势、产量损失间的关系,采用人工接种方法鉴定东北地区117个玉米主推品种对禾谷镰孢根腐病的抗性水平,应用室内盆栽试验分析自交系LN810在施用氮、磷、钾及复合肥后对禾谷镰孢根腐病发生和苗势的影响,在田间对先玉335接种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后探究根腐病发生程度对其苗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17个玉米品种对禾谷镰孢根腐病的抗性差异明显,鉴定出高抗品种14个,抗病品种44个,中抗品种47个,感病品种12个,其中表现中抗以上的品种占89.74%,且中早熟材料均表现为抗性。与未施肥相比,施用磷钾肥后玉米禾谷镰孢根腐病发生率最低,为22.03%。按照禾谷镰孢根腐病发生程度从轻到重将先玉335群体划分为一、二、三类苗,级别越高苗势越弱,产量测定发现二、三类苗的平均产量较一类苗的平均产量分别下降了39.97%和76.39%。表明东北地区主推玉米品种大部分对禾谷镰孢根腐病表现出抗性,但仍有部分品种存在较大感病风险,且该病害的发生程度与幼苗长势和产量呈负相关,施用磷钾肥可降低该病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于2016—2017年对山西地区358个玉米栽培品种开展了玉米矮花叶病抗性鉴定。综合2年的结果发现,在鉴定的358个玉米栽培品种中,表现为高抗(HR)、抗病(R)、中抗(MR)、感病(S)和高感(HS)玉米矮花叶病的玉米栽培品种分别有213、31、17、59和38个,分别占鉴定总数的59.50%、8.66%、4.75%、16.48%、10.61%。参试品种中主栽品种83个,全部表现出对矮花叶病具较好的抗性。其中,60个品种表现高抗,且已在山西大面积推广。275个拟推广的新品种中,有35.27%的品种表现为感或高感玉米矮花叶病,在综合评价及品种选择时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品种抗病性水平,对2011年以来河南省审定的302个小麦品种进行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5种病害的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具有抗病性的品种数量比例较小,未发现对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表现高抗的品种;65%以上的品种对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表现中感,95%以上的品种对赤霉病表现高感;2个品种兼抗3种病害,35个品种兼抗2种病害,兼抗多种病害的品种比例少。今后河南省小麦育种中应加大抗病育种的研发力度。同时,做好小麦主要病害的防控。  相似文献   

20.
康胜华  侯璐 《植物保护》2024,50(1):286-294
条纹病是青藏高原青稞生产上的重要种传病害之一, 常采用药剂拌种防治,但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发掘抗条纹病的优良青稞种质资源, 本研究以田间鉴定和利用2个菌株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 对231份青稞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条纹病评价, 获得免疫性遗传资源材料20份, 高抗类型材料18份, 中抗类型材料44份, 分别占鉴定总资源数的8.7%、7.8%、19.1%;其他149份青稞资源材料对条纹病表现为感病, 其中36份材料为中度感病类型, 113份材料为高度感病类型, 感病材料占总鉴定材料的6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