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掌握柳江区土壤硒资源状况,为当地利用农业硒资源,开发富硒农产品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对柳江区撤县设区前的12个镇的耕地土壤(水田、旱地)开展调查布点、采样检测及结果评价。以硒资源普查数据为依据,按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格式建立柳江区硒资源普查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制作柳江区土壤硒含量分区图,直观地展示柳江区土壤硒资源普查成果。结果:柳江区耕地土壤1601个普查点位硒含量在0.09~5.99mg/kg,其中,中位值为0.54mg/kg,平均值达0.59mg/kg,是全国土壤平均硒含量0.29mg/kg[1]的2.0倍,是广西耕地土壤平均硒含量0.49mg/kg[2]的1.2倍。柳江区12个镇耕地土壤平均硒含量在0.36~0.91mg/kg,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全国耕地土壤平均硒含量的1.2~3.1倍;与广西平均水平相比,有高有低。柳江区耕地土壤普查点位土壤全硒含量分级相对集中在富硒和足硒等级,占普查总点位的98.9%,缺硒和过硒等级点位占普查总点位的1.1%,其中缺硒点位8个,占普查总点位的0.5%;足硒点位544个,占普查总点位的34.0%;富硒点位1040个,占普查总点位的65.0%;过硒点位9个,占普查总点位的0.6%。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掌握当前富硒农产品开发现状,为寻找农艺技术措施,有针对性地因土开发生产富硒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自然富硒率,促进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及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及其取样化验和资料分析,富硒农产品开发现状;针对广西富硒农产品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广西是的我国少有的富硒土壤地区,具有生产富硒农产品优势条件;经多年探索,初步形成多个富硒农产品牌,但同时存在土壤硒资源基础信息不够详细、有机质含量总体不高、影响土壤硒有效性的元素含量偏高、土壤酸性面积大、土壤硒资源保护尚未引起重视、防控有害元素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相关技术滞后、根外补硒技术有待完善提高等问题。【建议】加快土壤硒资源基础信息建设,积极探索硒资源有效利用模式,强化土壤硒资源保护意识,补上防控有害元素对农产品品质影响的短板和做好相关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3.
广西鹿寨水稻及其种植土壤中硒含量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广西鹿寨水稻及其种植土壤硒含量的分布特征,为广西富硒有机稻的产业化、规模化和科学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广西鹿寨具有代表性的28套水稻植株及其对应的根系土样品,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水稻植株各部位的硒含量,并与其对应根系土中的硒含量进行对比,考查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富硒能力。【结果】28个水稻根系土样品的足硒率、富硒率及硒中毒率分别占样品总数的3.57%、92.86%和3.57%;28个水稻籽实样品中有26个样品达富硒标准值,富硒率达92.86%,剩余的2个样品硒含量低于标准值(占7.14%)。水稻植株不同部位及对应根系土硒含量的分布规律为:根系土>根须>茎叶>籽实;水稻籽实、茎叶、根须硒含量与对应根系土硒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随着根须、茎叶、籽实与对应根系土距离的增加,其相关性随之依次减弱。【结论】广西鹿寨水稻田土壤富硒率高,其平均值(1.002 mg/kg)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9 mg/kg),产出的水稻有92.86%达国家富硒水稻标准,具备生产天然富硒水稻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菜用黄麻不同生育期各部位有机硒的分布特性,为富硒菜用黄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方法】以圆果种菜用黄麻品种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为试验材料,种植于中硒土壤(pH 6.02,总硒含量0.221 mg/kg),分别于采收期(苗期、打顶期、开花期)和蒴果期测定根、茎、叶及蒴果的蛋白硒、硒代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含量及采收期叶的总硒含量。【结果】2个品种各部位蛋白硒、硒代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含量分别为0.034~0.173 mg/kg、2.857~16.053 μg/kg和26.076~135.235 μg/kg;采收期各部位有机硒含量依次为叶>根>茎,蒴果期依次为叶>根>蒴果>茎,且叶的含量显著高于茎(P<0.05,下同)。随生育期延长,2个品种根和叶的有机硒含量在蒴果期达最高值,且显著高于苗期;茎的有机硒含量在打顶期达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开花期和蒴果期。采收期2个品种叶的总硒含量分别为96.739~106.023 μg/kg和113.778~137.841 μg/kg,硒代氨基酸占总硒含量的74.351%~80.098%,均达到广西富硒农产品标准(>65%)的要求。【结论】菜用黄麻有机硒分布的主要部位是叶,蒴果期是叶和根吸收硒的关键时期。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种植于中硒土壤时,采收期其可食用部位均可达富硒农产品要求,可作为富硒蔬菜在中硒土壤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重庆江津区土壤-稻米系统中硒和重金属的含量及迁移特征,明确土壤硒与重金属元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江津区水稻生产规模较大4个镇,于水稻收获季节布点采集水稻及根系表层土壤,测定土壤-稻米中硒和重金属的含量。【结果】江津区受试区域88.9%土壤硒含量达足硒和富硒水平,59.3%稻米达到富硒大米的标准。土壤与稻米中的Se和重金属Cd、Pb、Cr、As、Hg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45、-0.118、0.132、0.102、0.371~(**)(P0.01)、0.102,土壤中As与稻米中As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稻米对硒和重金属富集能力为:Cd SeHgAs CrPb。【结论】江津区具有开发富硒稻米的潜力,但研究区内水稻对Cd和Se的富集能力较强,存在潜在重金属污染,要充分利用研究区土壤硒资源,生产安全且富硒的稻米,需要解决Cd超标的问题,同时要密切关注土壤As的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6.
广西富硒区土壤耐硒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广西富硒区土壤中分离出多株耐硒菌株,为土壤硒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主要富硒区永福、巴马、玉林寒山、桂平、藤县等地采集田间土样,利用稀释平板法并通过加硒培养对耐硒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结果】筛选得到8株耐硒能力较强的菌株,其在固体培养基中对硒的耐受浓度均在10 000μg/m L以上。8株耐硒菌株中,YLB1-33耐硒能力最强,其在含硒量为29000μg/m L的固体培养基中仍能微弱生长。经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结果表明,YLB1-6为蜡质芽孢杆菌、BMB2-1和TXB1-8为短小芽孢杆菌、GPB2-5为苏云金芽孢杆菌、YLB1-26和YLB1-33为地衣芽孢杆菌、YLB1-2和YFB1-8为粘质沙雷氏菌。【结论】耐硒菌株的发现对广西土壤硒资源利用、富硒农产品开发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湖北省长阳县11个乡镇155个土样及农副产品的硒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027~4.192 mg/kg,平均为0.381 mg/kg,高于全国富硒地区0.3 mg/kg的标准,高硒、富硒、适硒土壤分布在不同的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和海拔高度。农副产品天然硒含量丰富,抽检的62份样品中,含硒产品49个,占79.0%;高硒、富硒产品26个,占41.9%;其中清江鱼、茶叶、水稻等硒含量均达到或接近富硒标准。因此,可以对长阳县硒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防城港市农产品产地土壤硒资源进行调查,经采集分析相关样品检测结果表明,采集样品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为0.342mg·kg-1,采集样品土壤中硒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为防城区0.542mg·kg-1,富硒、足硒土壤成土母质以滨海沉积物、花岗岩和河流冲积物为主,土种以水稻土为主,土壤硒含量越高p H值越低,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初步掌握了防城港市硒资源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研究恩施茶区土壤及茶叶中硒含量,为湖北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集了湖北恩施地区93个茶园的土壤和茶叶样品,检测了土壤pH值、土壤和茶叶中的硒含量。【结果】恩施地区的土壤全硒含量总体水平较高,变幅为0.13~43.50mg/kg,平均含量为1.52mg/kg,高于全国土壤元素平均值(0.1 mg/kg),属富硒土壤;茶叶样品的硒含量变幅为0.040~1.03mg/kg,平均硒含量为0.16mg/kg,高于全国平均值(0.08~0.12mg/kg)。土壤中pH值范围在4.5~5.5时,土壤全硒含量与茶叶硒含量呈显著相关(r≥0.90)。【结论】恩施茶园大多为富硒茶园,茶园土壤pH值保持在4.0~5.5区间有利于茶树对土壤中硒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为综合利用富硒资源,提高青海省主要蔬菜产品附加值,通过分析青海富硒区土壤硒含量与5种主要蔬菜的总硒、部分矿质元素及可溶性糖和VC含量,研究土壤不同硒水平对蔬菜硒吸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海富硒区土壤硒含量为100.00~563.00μg·kg~(-1),其中达到足硒及富硒水平土样分别为76.53%和18.88%;大蒜采样区土壤硒含量相对较高,甜菜采样区土壤硒含量相对较低。蔬菜硒含量范围为11.00~340.94μg·kg~(-1);大蒜中总硒含量最高,平均含量高达170.40μg·kg~(-1),萝卜总硒平均含量最低为73.00μg·kg~(-1)。该区域蔬菜90.63%达到足硒水平,70.31%达到富硒水平。测试样品蔬菜的Ca、Mg平均含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及蔬菜硒含量与营养品质间未呈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甘薯自然富硒能力测定及施硒方式对甘薯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富硒栽培技术,筛选富硒能力强的甘薯品种,使甘薯硒含量达到地方标准要求,为改善广西甘薯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主栽的10个甘薯品种为材料,在大田土壤含硒量0.38 mg/kg自然条件下,研究不同甘薯品种自然富硒能力的差异;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于薯块膨大期采用土施、喷施、土施+喷施3种方式对甘薯植株进行施硒处理,分析3种施用方式和不同施用量对甘薯成熟期薯块硒含量及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甘薯品种成熟期薯块硒含量变幅为0.0031~0.0137 mg/kg,不同甘薯品种茎叶硒含量均高于薯块硒含量;施硒处理后,甘薯薯块中的硒含量增幅为39.13%~192.75%,产量增幅为0.15%~27.68%。【结论】10个甘薯品种中,桂紫薇薯1号富硒能力最强;不同施硒方式可显著提高甘薯薯块硒含量,甘薯富硒效果为:土施+喷施喷施土施,施硒后对鲜薯产量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紫阳县发展富硒产业及硒资源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对紫阳县双安镇、毛坝镇的土壤和岩石中的硒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双安镇硒含量在0.803 8~16.311 1mg/kg,均超过0.4mg/kg的富硒土壤标准,平均含量2.910 7mg/kg,接近极高硒土壤标准(3.00mg/kg),极高硒土壤占17.8%;毛坝镇硒含量在0.175 7~32.839 4mg/kg,平均4.885 9mg/kg,超过极高硒土壤标准,极高硒土壤占40.91%。岩石样品中,双安镇平均硒含量达18.507 8mg/kg,极高硒岩石占95%;毛坝镇岩石平均硒含量达4.756 1mg/kg,极高硒岩石占40%。  相似文献   

13.
(续第3期第39页) 七、富硒农产品的生产途径 1.利用天然富硒资源土壤我国有世界硒都湖北恩施,中国硒都陕西紫阳、贵州开阳,海峡硒都福建诏安,还有浙江龙游,湖南桃源、新田和浏阳,江西丰城,四川成都、万源,山东枣庄,青海平安.据报导:湖北鄂西地区每公斤土壤中硒含量达25.57毫克,一般地区0.31毫克.湖南省桃源县硒资源调查结果:全县土壤中硒含量的平均值为每公斤0.733毫克,是世界土壤硒中位值的1.83倍,是中国土壤硒背景值的2.53倍.我们要充分利用天然富硒资源土壤,大力开发天然富硒农产品.  相似文献   

14.
<正>安康富硒资源一是富硒面积大。全市54.2%的土壤硒含量达到中硒(0.2 mg/kg)以上水平;二是富硒地层厚。富硒地层厚度达40—50米,硒资源丰富,开发富硒食品产业具有可持续性;三是富硒品质好。富硒浓度适中,不含有毒元素。同时,还伴生锌、锶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而其他一些富硒区往往有汞、铅等有毒重金属的伴生和超标,非常适合天然富硒农产品生产。这是大自然赋予安康人民的一笔独特的宝贵财富。进一步开发利用硒这一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15.
通过检测分析青海省东部富硒土壤中硒的含量、赋存形态和价态,旨在为正确评价青海省东部土壤的富硒状况,有效利用富硒土壤资源及富硒农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青海省东部富硒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342~0.770 mg/kg,平均值为0.487 mg/kg,是我国土壤平均硒含量的1.68倍,远大于全国土壤硒含量的平均值,属于足硒到中等高硒水平。供试土壤中可溶态硒、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和残渣态硒分别占全硒含量的10.91%~21.35%、11.56%~23.52%、11.69%~23.98%,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含量最少,占全硒含量的3.52%~11.82%;而有机结合态硒占土壤全硒含量的比例高达27.49%~50.65%,平均值为36.55%,土壤中硒的赋存形态主要以有机结合态为主。对土壤硒价态的研究表明,可溶态硒和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中均存在Se~(4+)、Se~(6+),不存在Se~(2-),且以Se~(6+)为主要赋存形态。青海省东部富硒土壤分布集中,含量适宜,供硒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青海乐都富硒区主要蔬菜对于硒的生物富集能力。【方法】2010年,以研究区内6种主要蔬菜(大蒜、萝卜、胡萝卜、甜菜、菊芋、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35个植物样品和65个土壤样品,测定样品中的硒含量,并依据我国粮食中硒含量生态景观界限值对不同蔬菜的富硒水平进行评价。【结果】青海乐都富硒区6种主要蔬菜的硒含量为1.4~574.9μg/kg,大蒜、萝卜、胡萝卜、甜菜、菊芋、马铃薯6种蔬菜硒含量平均值依次为181.4,103.0,97.8,88.2,119.8和80.3μg/kg,其对土壤硒的富集能力依次表现为大蒜萝卜胡萝卜菊芋甜菜马铃薯。6种蔬菜中,有90.4%的大蒜样品达到富硒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蔬菜。【结论】不同蔬菜对硒的累积能力存在差异,其中大蒜对土壤硒的富集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1984—2019年广西表层土壤有效磷(AP)含量的演变特征,为合理制定广西农作物施肥管理措施及提高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项目(1984年)、广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9年)及长期定位试验数据(2010—2019年),采用地统计学、动态度和分布指数等方法分析广西表层土壤AP含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在不同海拔上的分布状况。【结果】1984—2019年广西表层土壤AP含量总体上大幅提升。其中,1984年表层土壤AP含量偏低(小于10.0 mg/kg)的土壤面积约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80.00%,2019年表层土壤AP含量集中在10.0~40.0 mg/kg的土壤面积约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97.00%。表层土壤AP含量为等级2(20.0 mg/kg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不同花生品种硒富集能力的差异,为富硒花生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于2016年秋季、2017年春秋季和2018年春季在贺州市仁义镇进行大田试验,对桂花26号、桂花1026号、桂花黑1号、贺油12号、贺油14号和贺油15号共6个花生品种喷施浓度为14mg/L的微量元素硒肥2次,对比分析不同花生品种的籽粒硒含量、硒累积量和产量。【结果】增施硒肥后,6个花生品种的籽粒硒含量均超过0.05mg/kg,均达DB45/T 1061-2014《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富硒农产品硒含量标准(0.05mg/kg)的要求;其中,以桂花26号和贺油14号的籽粒硒含量与花生产量表现较好,在4个栽培季节中,桂花26号的花生籽粒硒含量、外源硒利用率分别为0.343~0.449mg/kg和1.96%~5.30%,贺油14号的分别为0.291~0.637mg/kg和3.02%~10.13%;桂花26号的籽粒产量与花生产量分别为1 720.24~2 974.85kg/hm~2和2 510.04~4 346.09kg/hm~2,贺油14号的分别为2 210.05~3 803.41kg/hm~2和3 165.79~5 736.67kg/hm~2;花生出仁率以贺油14号最高,为66.30%~70.98%。【结论】在富硒土壤上增施硒肥种植花生时,建议优先选择贺油14号和桂花26号品种,以保证获得较高的富硒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9.
据调查,青海东部3000余km~2富硒区土壤硒含量在0.23~1.5 mg/kg之间,平均硒含量为0.44 mg/kg,基本达到中国目前在江西丰城、浙江上虞等地已开发利用水平,达到足硒或中等富硒的等级。本文就青海海东富硒地区发展富硒食品生产提出建议,即重视富硒食品原料农产品生产、富硒饮料类生产加工、畜产品富硒部位、富硒水产品及富硒产品加工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同时,重视富硒食品的检测和检验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富硒资源评价项目调查数据,分析研究区内土壤有效态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农作物调查结果,分析富硒土壤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态硒含量范围在0.006~0.071 mg/kg,平均值为0.018 mg/kg;有效态硒占土壤总硒的比例为1.69%~11.49%;有效态硒含量与土壤硒全量、有机质含量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与土壤pH值呈弱负相关性。研究区内有发展富硒产业的潜力,其中不同农作物的富硒能力表现为油菜>茶叶>水稻。对比发现,当土壤硒含量>0.3 mg/kg时即可作为开发富硒农作物的潜力区,并通过调整土壤p H、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中有效态硒含量,促进农作物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