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获得来源于梅花鹿瘤胃的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本试验采集了3锯龄健康梅花鹿的新鲜瘤胃液,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综合其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测序等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利用DNS法对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以不同物质为底物时的纤维素酶酶学特性,为后期菌株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结果显示,本试验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的菌株N-11是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产酶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在30~45℃(最适温度为40℃),pH为6.0~7.0(最适pH 6.0),碳源含量为2%~5%(最佳接种量5%)较高;培养36 h时达到产酶高峰,纤维素酶酶活力(CMCA)和滤纸酶酶活力(FPA)分别为12.563、12.414 U/mL,在20~50℃或pH 6.0~8.0环境下作用1 h,其相对酶活力均保持在80%以上,稳定性较好。以上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N-11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在纤维素利用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分离发酵黄芪菌株,试验采取黄芪样品接种营养琼脂,置30℃环境培养。取分离菌接种纤维素刚果红琼脂,筛选能形成较大降解圈的细菌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纤维素酶性质。结果表明,筛选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该菌株降解圈直径(H)与菌落直径(C)的比值(H/C)为4.03。在37℃环境培养36 h酶活力达到高峰,为32.16 U/m L。在低于60℃及pH值6.0~8.0环境纤维素酶较稳定,可保持酶活力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史同瑞  刘宇  王岩  王爽  李丹  陈曦  秦平伟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10):2794-2799
为从秸秆中分离出能够降解纤维的菌株,试验采取秸秆样品接种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在室温环境下培养,取分离菌接种纤维素刚果红琼脂培养基,筛选能形成较大降解圈的细菌,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其纤维素酶性质。结果表明,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筛选菌为黑曲霉菌,该菌在室温环境能够生长,菌株降解圈直径(H)与菌落直径(C)的比值(H/C)为7.64。筛选菌在20 ℃环境下培养5 d酶活达到最高值,为42.18 U/mL。纤维素酶最适pH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20 ℃,在20~40 ℃或pH 6.0~8.0环境下作用1 h,相对酶活力仍保持在90%以上。综上所述,本试验分离的黑曲霉菌株是低温产纤维素酶菌株,产酶能力较强,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青藏高原冷地早熟禾草地土壤为样品,筛选低温纤维素降解菌株。采用刚果红染色法(水解圈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进行菌株筛选与酶学特性研究,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筛选出一株低温纤维素降解菌株(LD19),经鉴定为钉斑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ifer),同时该菌还具有降解半纤维素的能力。该菌产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6,在30~70℃、pH值4~10时相对酶活力较稳定,Zn~(2+)对酶有抑制作用。该菌产半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6,在30~40℃、pH值4~9时相对酶活力较稳定,Cu~(2+)等对该酶有促进作用。该菌株在培养102 h后两种酶的相对酶活力均达到最高值。菌株LD19可以同时分泌低温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在饲用酶制剂的应用中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蛋白酶和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牛瘤胃液中筛选出一株性状优良、产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较高的菌株,经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结果表明:该菌株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适时间分别在培养的48h和96h,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高酶活力分别为221.57U/mL和54.06U/mL,最适温度分别为40~50℃和20~50℃,最适范围pH在6.0~7.0和pH6.0~8.0。  相似文献   

6.
从板蓝根等中药材中分离内生细菌,考察其生物学特性和产纤维素酶性质。依据筛选菌发酵中草药能力及产酶特性,从众多菌株中筛选出产纤维素能力强的菌株,明确其形态及生化特性、适宜生长温度、适宜生长酸碱度、生长曲线、产芽孢能力、药物敏感性和产纤维素能力及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分离菌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经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确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 ~ 40 ℃,最适生长pH为5.0 ~ 8.0,菌株的对数生长期为4 ~ 12 h、生长稳定期为12 ~ 30 h,72 h时菌株的芽孢形成率为82.1%,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好,培养至36 h时菌株的的纤维素酶活力达31.97 U/mL,温度低于60 ℃、pH为7.0时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比较稳定。分离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具有良好的产纤维素酶能力,适宜作为中草药发酵菌种。 [关键词] 板蓝根|发酵|贝莱斯芽孢杆菌|生物学特性|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7.
对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 Kpg所产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确定该纤维素酶的最佳温度和最适pH,并进行固体发酵麸皮试验,验证Kpg纤维素酶的实践效果。试验以3,5-二硝基水杨酸酶活测定法为基础,通过改变纤维素酶的反应温度和pH环境,确定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pH环境。为研究其实际降解能力,将枯草芽孢杆菌Kpg添加到麸皮中,在37℃环境中发酵6d。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Kpg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此时纤维素酶活性最大为108.45U/mL;反应液最适pH值为6.0,此时纤维素酶活性为97.72U/mL;在两者最适条件共同作用下,纤维素酶活性为113.58U/mL。发酵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Kpg能够显著降低麸皮中的纤维素含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发酵麸皮中的真蛋白含量(P0.05)。枯草芽孢杆菌Kpg表现出的酶学性质符合发酵微生物选育的标准和特征,为生物饲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鹅肠道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拟在鹅肠道筛选1株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对鹅肠道菌群进行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利用刚果红法(初筛)和摇瓶法(复筛)得到1株产酶活较高的纤维素分解菌E2.经16S rDNA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的短小芽孢杆菌.单因素试验得出菌株E2的产酶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蒙古马耐粗饲料的优良特点,试验以蒙古马盲肠内容物为研究对象,旨在筛选、分离出高效的蒙古马源纤维素分解菌株,并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酶学特性分析。采用羧甲基纤维素平板法和摇瓶发酵法分离菌株并鉴定菌株类型。最后,通过测定纤维素酶活力分析菌株在不同pH、温度、碳源和氮源条件下的酶学特性。研究从蒙古马盲肠内容物中分离筛选到具有较高降解纤维素能力的解淀粉芽孢杆菌H3(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H3)。菌株H3分泌纤维素酶的最适p H为4.8,在p H 3.0~8.0范围内,其酶活力相对稳定;在温度为65℃,酶活力最高,当温度为40~50℃时,该酶活力维持在80%左右,稳定性强。此外,H3发酵所需的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最佳氮源为2%的蛋白胨+酵母粉复合物(1:1),它具有相对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有深入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蚕沙生物转化资源化处理效率,从蚕沙废弃物中筛选出1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DC-15,优化产酶条件并评估其对蝇蛆生物转化蚕沙体系的强化作用,以期为蚕沙高效资源化处理提供优质菌株。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Na)平板法和刚果红染色法进行筛选,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种属鉴定,利用DNS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菌株DC-15的纤维素酶活力,并优化其产纤维素酶条件。结果表明,获得的高效纤维素降解菌DC-15鉴定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该菌株最优生长及产酶碳源和氮源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蛋白胨;最适接种量、产酶温度和pH分别为2%、37℃和7。优化后菌株DC-15的纤维素内切酶(CMCase)、滤纸酶(FPase)、纤维素外切酶(CBH)最高酶活力分别可达11.66、11.62、10.01 U/mL;菌株DC-15回补蝇蛆生物转化蚕沙体系后(6 d),蚕沙纤维素降解率为7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6%。获得的菌株DC...  相似文献   

11.
为了从腐殖质土壤中筛选得到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本试验进行了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特性研究。首先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A-Na)培养基初步分离产纤维素酶菌株,再经过酶活复筛得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B17。经过形态学和16S rDNA测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17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3 d、发酵温度35℃、初始pH为6.0,该条件下测得CMC酶活达85.48 U/mL、FPA酶活达59.85 U/mL。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菌株所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50℃、pH为6.0,且具在30~60℃、pH为4.0~7.0范围均具有较高酶活。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得菌株B17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可应用于农作物秸秆饲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腐殖质土壤中筛选得到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本试验进行了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特性研究。首先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A-Na)培养基初步分离产纤维素酶菌株,再经过酶活复筛得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B17。经过形态学和16S rDNA测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17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3 d、发酵温度35℃、初始pH为6.0,该条件下测得CMC酶活达85.48 U/mL、FPA酶活达59.85 U/mL。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菌株所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50℃、pH为6.0,且具在30~60℃、pH为4.0~7.0范围均具有较高酶活。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得菌株B17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可应用于农作物秸秆饲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的诱变和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的活性,以实验室保存的产纤维素酶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对其进行诱变处理,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初筛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进行复筛,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诱变后突变株的纤维素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4.476倍.该纤维素酶的最适pH为6.0,且在pH 5.0~7.0酶活力较稳定;该酶的最适酶促反应温度为60 ℃,在无底物保护且水浴30 min的条件下,酶活力在30~65 ℃保持稳定;此外,金属离子K+和Ba2+对酶活力有激活作用,相对酶活分别为108.11%和105.43%,而金属离子Ca2+和Cu2+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二者的相对酶活分别为93.80%和89.08 %.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牦牛瘤胃中产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种类,无菌采集10份成年麦洼牦牛瘤胃内容物样本,经80 ℃高温水浴20 min后分离得到耐高温芽孢菌.将分离菌株点种至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上,使用刚果红染液染色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扩增产酶菌株16S rRNA序列并测序,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10份样本中分离到64株菌,从中筛选出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共23株,其中蜡样芽孢杆菌16株,苏云金芽孢杆菌7株.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共分为两大支,有一株菌单独聚为一支,另外15株菌聚为一支,其中这一支又分为五小支,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7株苏云金芽孢杆菌分布在一个大支上.该结果为了解牦牛瘤胃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的种类和开发牦牛专用微生态制剂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通过定向筛选获得能够产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试验从生境中筛选到产纤维素酶较高的一株芽孢杆菌,通过菌株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并对这株菌的耐模拟肠液性、产酶特性和抑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所筛选的芽孢杆菌B1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产纤维素内切葡聚糖酶酶活为7.31 U/ml,纤维素外切葡聚糖酶酶活为5.26 U/ml,木聚糖酶酶活为32.46 U/ml,能够产淀粉酶和蛋白酶,耐模拟胃液能力较强,而耐模拟肠液能力较弱,不能产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物质。结果提示,本试验筛选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13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并具有良好生物学特性,为降低粮食加工副产物中纤维素含量、提高其利用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2株兼具除臭功能的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旨在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用于提高养殖废弃物堆肥效果和利用价值。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选择性培养基结合革兰氏碘液水解圈测定法,初步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经纤维素酶(滤纸酶FPA、内切葡聚糖苷酶Cen、外切葡聚糖苷酶Cex、葡萄糖苷酶BG)活性测定,筛选到2株(X-1、X-6)具有高效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细菌,其中X-1的纤维素酶活力较高,震荡培养4d后其FPA、Cen、Cex和BG的酶活分别为77.97、105.58、135.64和109.87IU/mL。结果表明,X-1、X-6对H_2S和NH_3的清除能力分别达到40%以上。经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X-1为类芽孢杆菌属中的灿烂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lautus),菌株X-6为芽孢杆菌属中的烟酸芽胞杆菌(Bacillus niacini)。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从鹅肠道中分离、鉴定纤维素分解菌,并进行优化组合,通过平板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根据菌株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并利用菌株拮抗试验和交叉酶活力测定试验对优势纤维素分解菌进行优势组合。结果表明:从鹅肠道样品中分离出纤维分解菌29株,其中需氧菌19株、厌氧菌10株;8株纤维分解能力较强的菌株分别为胶质类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解纤维梭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蜡样芽孢杆菌与绿脓假单胞菌组合的酶活力最高,达到9.86 U/mL。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筛选1株产阿魏酸酯酶的芽孢杆菌,研究其发酵玉米皮的效果。采用十字划线法和平板扩散法对产阿魏酸酯酶菌株进行初筛,结合酶活力测定进行复筛,将筛选得到的菌株利用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生理生化特征试验确定种属关系。发酵玉米皮试验设4个处理组,对照组(C组)玉米皮添加等量蒸馏水发酵,T1组玉米皮添加2 U/g FW纤维素酶发酵,T2组玉米皮添加5×106 CFU/g FW的筛选菌株发酵,T3组添加2 U/g FW的纤维素酶与5×106 CFU/g FW筛选菌株发酵,每组5个重复,室温发酵15 d。结果显示,研究筛选得到12株产阿魏酸酯酶的菌株,其中菌株A30酶活力最高,为177.1 U/L。经鉴定,菌株A30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A30能够提高发酵玉米皮的芽孢杆菌活菌数,对乳酸菌、霉菌活菌数以及物料pH值无影响,该菌株与纤维素酶协同处理对发酵玉米皮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降解率均高于其他处理组。研究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A30在玉米皮发酵过程中,能够与纤维素酶协同作用,显著提高纤维素降解率,改善饲...  相似文献   

19.
王巍杰  王胜春  尹丹 《饲料工业》2012,33(17):11-14
以树叶为原料,利用地衣芽孢杆菌发酵产纤维素酶降解树叶中纤维素,提高树叶饲料的利用率。为优化地衣芽孢杆菌发酵产酶的培养基,选取碳源(玉米面)、氮源(硫酸铵)、K2HPO43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设计,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产酶培养基,提高纤维素酶酶活力。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0.84%,硫酸铵1.79%,K2HPO40.14%,地衣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酶活力为6.73 U。  相似文献   

20.
为寻找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用于蚕沙及桑树废弃枝条等的加工处理,本研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从西南大学校园土壤中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结合测定菌株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上形成水解圈直径与其菌落直径的比值,及胞外酶活测定法(DNS法)筛选获得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SWU6。该菌株24h发酵液上清液经DNS法检测纤维素酶活力达到136.24U/mL。菌种鉴定结果表明SWU6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过氧化氢酶、硝酸盐还原呈阳性;能水解淀粉、液化明胶。基于16S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SWU6菌株与登录号为NR 116240的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处于进化树的同一最小分支。综合菌体及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结果以及基于16S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将SWU6菌株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