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膜全覆盖对旱地甘蔗产质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旱地甘蔗新植与宿根地膜全覆盖技术和不覆盖种植条件下对甘蔗产质量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地膜全覆盖处理的株高、单茎重、有效茎、产量、糖分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不覆盖地膜的处理。新植甘蔗地膜全覆盖的平均产量133.9t/hm2,比不盖膜的高59.6%;效益为35407元/hm2,比不盖膜增加20892元/hm2,增效144%;宿根甘蔗地膜全覆盖的平均产量133.7t/hm2,比不盖膜的增高32.5%;效益为43951元/hm2,比不盖膜增加11986元/hm2,增效37.5%。此技术是旱地甘蔗保水保肥、增产增效、延长宿根年限的一项技术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采用施肥与地膜覆盖相结合的栽培模式,设置两次施肥+普通地膜、一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两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两次施肥+不覆膜4个处理,研究不同轻简高效栽培模式对新植甘蔗的出苗率、分蘖率、株高、茎径、有效茎、糖分、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推广应用甘蔗轻简高效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新植甘蔗桂糖32号采用两次施肥+普通地膜、一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两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3种栽培模式的出苗率、分蘖率、有效茎、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两次施肥+不盖膜栽培模式,且全覆盖3种栽培模式的甘蔗实收产量和新增纯收益无显著差异,分别为8127.52 kg/667m~2、1234.11元/667m~2,7073.91 kg/667m~2、1010.31元/667m~2,7173.96 kg/667m~2、1046.06元/667m~2。在全膜覆盖栽培模式下,无论是缓释肥一次施肥或复合肥两次施肥,都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缓释肥一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全覆盖的轻简高效栽培模式更有利于甘蔗轻简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3.
新植宿根试验结果表明,3个参试品种蔗茎产量、甘蔗糖分、含糖量等经济性状比对照优.云引42号蔗茎产量127.39t/hm2比CK1、CK2增产14.0%和57.8%,甘蔗季平均蔗糖分13.85%比CK1、CK2增1.06和1.72个百分点,公顷含糖量16.12t/hm2比CK1、CK2增产27.0%和62.7%.云引3号蔗茎产量114.30t/hm2比CK1、CK2增产2.2%和41.6%,甘蔗季平均蔗糖分13.76%比CK1、CK2增0.97和1.63个百分点,公顷含糖量14.17t/hm2比CK1、CK2增产11.7%和43.0%.云引15号蔗茎产量115.97t/hm2比CK1、CK2增产3.7%和43.7%,甘蔗季平均蔗糖分13.58%比CK1、CK2增0.79和1.45个百分点,公顷含糖量14.94t/hm2比CK1、CK2增产17.7%和50.8%.  相似文献   

4.
桂糖34号是按"五圃制"常规杂交育种方法经过9年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比较适合广西旱坡地种植。该品种高产稳产,在广西区域试验中,平均蔗茎产量为112.80 t/hm2,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分别增产20.82%、11.00%;宿根性好,宿根蔗发株率达196.64%,比新台糖16号高47.66个百分点,比新台糖22号高53.27个百分点;耐旱性较强,在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种植,产量最高达107.84t/hm2,比新台糖16号和新台糖22号增产,增幅最高达44.7%。  相似文献   

5.
地膜全覆盖对旱地甘蔗性状及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旱地甘蔗地膜全覆盖、半覆盖和不覆盖种植条件下对其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种植后进行地膜全覆盖(处理A)的出苗率、单茎重、有效茎和产量均显著高于不覆盖地膜的(处理C);各处理20cm深度的土壤温度地膜全覆盖高于半膜覆盖,最低的是对照不覆盖地膜处理;各处理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地膜全覆盖半膜覆盖不覆盖地膜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桂糖51号(试验代号:桂糖06-1023)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ROC20为母本、崖城71-37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五圃制"常规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出苗好、宿根发株多、分蘖力强,有效茎数多,中大茎,具有早熟、高糖、高产稳产、宿根性好、易脱叶、抗倒性强、适应性广等诸多优良特性。在2014—2015年广西区域试验中,桂糖51号2年新植1年宿根平均蔗茎产量(102.66 t/hm2)比对照ROC22增产2.49%,平均蔗糖产量(14.46 t/hm2)比对照增产5.17%;其中宿根蔗优势明显,蔗茎产量(108.74 t/hm2)比对照增产12.25%,蔗糖产量(15.59 t/hm2)比对照增产17.67%;平均蔗糖分(14.09%)比对照高0.36%(绝对值)。桂糖51号适宜在土壤疏松,中等以上肥力的蔗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云蔗03-194,亲系:新台糖25×粤糖97-20,中大茎,中早熟,丰产、高糖,自然脱叶,宿根性好,抗旱性和抗倒性强。云蔗03-194在国家区试中蔗茎产量101.4t/hm2,甘蔗糖分14.40%,含糖量14.68t/hm2;在云南临沧、德宏、保山、红河等主产蔗区旱地生产示范中蔗茎产量117.6 t/hm2,甘蔗糖分15.23%,含糖量17.43t/hm2;该品种适应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蔗区肥力中等以上的蔗区种植,在燥热蔗区种植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1年旱地新植甘蔗节水灌溉地膜覆盖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旱地春植甘蔗干旱年景3月底种植时不灌出苗水,不论盖膜与否,均不能保证甘蔗出苗,产量较低。采用灌水宽膜覆盖技术栽培可起到显著的增温保湿作用,对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分蘖率、提高蔗茎产量、提高早期糖分具有明显的效果。宽膜覆盖蔗茎产量比半膜覆盖增产1537~1918 kg/667m2、增28.9%~38.1%,早期蔗糖分提高0.53~0.6个百分点,含糖量增加236~277 kg/667m2、增34.1%~44.7%;宽膜覆盖比不盖膜增产3635 kg/667m2,增109.6%,早期蔗糖分提高1.19个百分点,增糖507kg/667m2、增131%。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实现农业机械化操作,提高蔗农综合经济效益,进行宽窄行间套种玉米、大豆和花生试验,探索出甘蔗宽窄行种植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和甘蔗糖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的甘蔗比普通种植的产量高1.9t/hm2,增1.8%。同时玉米收入达6.15t/hm2,产值达到12915元/hm2,两样产值比普通甘蔗种植的产值高13713元/hm2,增幅达30.35%。同时投入产出最高的是间套种花生为3.5∶1。通过探索宽窄行间套种提高植蔗的综合效益,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业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宿根蔗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对宿根蔗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黑白地膜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采用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A)和常规施肥地膜半覆盖(B)进行宿根蔗栽培,调查各处理的甘蔗出苗率、发株率、产量性状、蔗茎产量及蔗糖品质表现。【结果】A处理甘蔗发株率、有效茎数、茎径及株高等表现均优于其它处理;A处理蔗茎产量(83.94t/hm2)与对照(73.80t/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B处理差异显著,B处理产量(78.73t/hm2)与对照差异显著;各处理的蔗糖分为13.31%~13.92%、相差较少。【结论】宿根蔗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促进甘蔗早生快长,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产量;简化生产环节、减少作业次数,节约生产用工,优化和节省物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高产综合栽培管理技术较常规综合栽培管理技术具有株高高、茎径粗、有效茎足、单茎重、产量高的特点,比常规综合栽培管理技术增产29.18t/hm~2,增幅18.96%,含糖量增加4345kg/hm~2,增幅27.02%。单位面积收益较常规综合栽培管理技术净增8152.4元/hm~2。经过锤度和糖分数据比较,发现糖分积累并未受到肥料增施而降低,盈江高产综合栽培管理技术符合工、农双方利益,在严格遵循因时因地制宜的种植管理原则指导下适合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云蔗081609亲系为云蔗94-343×粤糖00-236,中大茎,早熟、高产、高糖,抗旱性强,宿根性强,5级中抗黑穗病,高抗花叶病,属耐贮性品种。在预备品比、品比和生态试验中,云蔗081609平均蔗产量97.06 t/hm2,全期(11月至翌年2月)甘蔗平均糖分15.88%,平均含糖量15.48 t/hm2;在云南省甘蔗区域化试验中,云蔗081609平均蔗产量108.59 t/hm2,全期(11月至翌年3月)甘蔗平均糖分15.70%,平均含糖量15.98 t/hm2。该品种适宜在水田、坝地、旱坡地、台地种植,在水肥条件好的田坝地种植增产增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平衡施肥对甘蔗产质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平衡施肥能促进甘蔗生长发育,改善经济性状,提高产量、糖分含量及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平衡施肥的甘蔗产量达119701.0kg/hm2,比常规施肥的增产11757.8 kg/hm2,增长10.9%;糖分含量提高0.28%,产糖量19271.9 kg/hm2,比常规施肥的增产2216.9 kg/hm2,增长13.0%,降低生产成本520.0元/hm2,净增效益47917.7元/hm2,比常规施肥的增收5811.1元/hm2,增长13.8%,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甘蔗品系桂糖96-167,亲系:粤糖85-1622×崖城84-125,中大茎,晚熟、较高糖、丰产、宿根性特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蔗量(97.9t/hm2)较新台糖16(78.8t/hm2)增产24.2%;甘蔗蔗糖分(13.48%)略低于新台糖16;含糖量(13.2t/hm2)较新台糖16(12.1t/hm2)增产9.1%。适应于广西、广东、云南、福建等蔗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滴灌能明显促进甘蔗生长发育,改善经济性状,提高单产、糖分含量及经济效益。甘蔗生长全期滴灌12次,每次滴灌2h,甘蔗产量达124139.7kg/hm2,比每次滴灌1h甘蔗增产20194.5 kg/hm2,增长19.4%,糖分含量提高0.14%,产糖量19986.5 kg/hm2,比每次滴灌1h增糖3396.8 kg/hm2,增长20.5%,净增经济效益6637.7元/hm2,增长23.2%;比不滴灌增产31437.6kg/hm2,增长32.9%,糖分含量提高0.21%,增糖5256.1 kg/hm2,增长35.7%,净增经济效益8713.1元/hm2,增长32.9%;每次滴灌1h比不滴灌增产11243.1 kg/hm2,增长12.1%,糖分含量提高0.07%,增糖1859.3 kg/hm2,增长12.6%,净增经济效益2075.4元/hm2,增长7.8%;滴灌甘蔗宿根性好,宿根年限可由传统3年延长至5年,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产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云引3号是云南甘蔗研究所(YSRI)1999年从法国国际农艺研究合作发展中心(CIRAD)引进,经8年的试验筛选、种性研究而育成的早熟高糖丰产品种。蔗茎产量100.6t/hm2,比对照新台糖10号(CK1)增产7.6%,比桂糖11号(CK2)增产3.7%;甘蔗糖分15.52%,分别比CK1和CK2高1.24和1.50个百分点,含糖量为15.58t/hm2,分别比CK1和CK2增糖14.5%和12.4%。该品种适宜在云南及与云南自然气候条件相似的西南蔗区海拨1300m以下的水田及水浇地种植。  相似文献   

17.
甘蔗最佳优化施肥田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龙陵县甘蔗主产区,以有机肥、磷钾肥作为底肥,氮肥作追肥:设不同时期、不同施氮量6个处理,探讨优化甘蔗追肥不同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处理B(氮肥总量1/4分别作苗肥和壮尾肥,2/4作拔节肥)的甘蔗产量为109.02 t/hm2,比常规施肥(氮肥全部作拔节肥)的90.94 t/hm2增18.08 t/hm2,增幅19.88%;处理B的产糖量为13.55 t/hm2,比处理A的10.91 t/hm2增2.64 t/hm2,增幅24.2%。处理B增产增糖效果十分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砂页岩母质发育的酸性赤红壤上种植甘蔗新台糖25号,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甘蔗产量、糖分含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常规施肥和不施肥相比,产量分别增加6.53t/hm2和40.24t/hm2,增长7.5%和75.2%;糖分含量分别提高0.8%和1.8%;产糖量分别增加1629.2kg/hm2和6919.6kg/hm2,增长12.5%和89.8%;生产成本降低454元/hm2,净增效益分别增加2935元/hm2和8813元/hm2,增长11.2%;和43.3%,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对两种生物菌有机肥料在旱地甘蔗上和甘蔗专用肥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它们有一定增产增糖增收效果,蔗茎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5400kg/hm2和12750kg/hm2,增产5.12%和11.09%;含糖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1.70%和2.13%;农业收入分别比对照增值858元/hm2和3292元/hm2,增值3.3%和12.6%;工业产值分别比对照CK增值为282、2289元/hm2,增值0.7%、5.9%[1].  相似文献   

20.
国家第十一轮区试10个参试品种在德宏点通过1年新植、2年宿根的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较好的是德蔗07-36、桂糖06-2081、福农09-7111。德蔗07-36平均产蔗量116.73 t/hm2,比CK(ROC22)增产8.28%;11—3月平均糖分16.50%,比CK增0.68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19.20 t/hm2,比CK增12.74%。桂糖06-2081平均产蔗量118.13 t/hm2,比CK增产9.58%;11—3月平均糖分16.45%,比CK增0.63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19.37 t/hm2,比CK增13.74%。福农09-7111产蔗量132.07 t/hm2,比CK增产22.51%;11—3月平均糖分15.64%,比CK减0.18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20.59 t/hm2,比CK增20.90%。德蔗07-36可在冷凉蔗区的山田和旱地上推广应用,桂糖06-2081和福农09-7111可在水田或旱地上推广应用,其余品种表现不够理想,不适合在本试验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