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2 0世纪 90年代起 ,中国开始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开发和利用。转基因抗虫棉最常用的外源基因是 Bt基因和 Cp TI基因。这两种基因已被分别或同时导入棉株中并获得了一批有发展前景的转基因棉花品种。中国转基因棉花品种种植面积占棉花总面积的比例 2 0 0 0年到达 30 %。目前在我国所推广的抗虫棉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虫的时空性、害虫抗性、抗虫范围狭窄、抗虫强度差及抗虫棉的安全管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寻找和筛选广谱抗虫基因 ,采用特异启动子和诱导表达启动子 ,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 ,加强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管理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抗虫棉研究进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转基因抗虫棉研究最常用的外源基因有两种,即Bt基因和CPTI基因.这两种基因现已被分别或同时导入棉株中并得到高效表达、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棉花品种(系).目前世界各主产棉国均有不同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虫持久性、抗虫的时空性、抗虫范围狭窄及抗虫棉的安全管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寻找和构建特异高效表达起动子;筛选广谱高效抗虫基因;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以及加强抗虫棉的区域种植管理和安全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棉花在生产应用上的风险与安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转Bt基因抗虫棉在各棉区广泛种植的现状,分析了转外源基因棉花在生产应用上存在抗除草剂棉花可能成为杂草、基因漂移威胁棉花近缘物种、转基因棉加速害虫的抗性进化、对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风险,提出培育种植转多基因棉花、调控外源基因表达、设置棉花害虫"庇护所"、轮换种植不同类型的转基因棉品种、建立转基因棉花害虫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等转Bt基因抗虫棉的安全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速国产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的推广种植,规范棉花市场,2006年8—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科技贸易公司先后在晋、冀、鲁、豫、陕、苏、皖、赣、鄂等9省召开了中棉所系列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现场观摩会100余场次,参会和到会代表及棉农近5万人次。展示的棉花品种有中棉所4l、44、45、46、47、48、52等。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使广大棉农充分认识到中棉所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系列棉花品种的优势。目前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已基本普及推广转基因(杂交)抗虫棉,尤其是中棉所47、中棉所48在长江流域棉区的广泛推广种植,引起了棉…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速国产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的推广种植,规范棉花市场,2006年8—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科技贸易公司先后在晋、冀、鲁、豫、陕、苏、皖、赣、鄂等9省召丌了中棉所系列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现场观摩会100余场次,参会和到会代表及棉农近5万人次。展示的棉花品种有中棉所41、44、45、46、47、48、52等。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使广大棉农充分认识到中棉所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系列棉花品种的优势。目前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已基本普及推广转基因(杂交)抗虫棉,尤其是中棉所47、中棉所48在长江流域棉区的广泛推广种植,引起了棉…  相似文献   

6.
新疆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转基因抗虫棉抗性的强度、持久性、时空性等问题,提出了筛选广谱性抗虫基因、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采用特异启动子调控外源抗虫基因在棉株体内的高效表达、培育多种类型的单抗品种轮换种植或混系种植、加强抗性预防与治理等措施以提高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和持久性的建议,从而为转基因抗虫棉在新疆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正>南农881是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抗虫基因、中早熟常规春棉新品种。该品种于2010—2012年依次参加了2年河南省春棉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2013年2月获得在黄河流域棉区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12)第107号],2013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棉2013001)。1选育过程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抗虫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由于棉铃虫的日益猖獗 ,对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很大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选育成功 ,抗虫棉已成为防治棉铃虫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 ,由于转基因抗虫棉独特的抗虫机理 ,较高的抗虫性 ,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和使用次数 ,减轻了对环境和水资源污染 ,降低了植棉成本 ,提高了植棉效益 ,转基因抗虫棉已逐渐被广大棉农所接受 ,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抗虫棉不是无虫棉 ,应根据它的抗虫特性 ,进行防治 ,以确保棉花持续高产稳产。1 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特性由Bt基因控制合成的Bt蛋白杀虫性较为单一 ,只对鳞翅目害虫毒杀效果显著 ,…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环保和生态环境认识的提高,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也引起科学界的极大关注。其中对在棉花生产过程中如何减少污染也已是迫在眉睫。1990年前后,根据世界棉花市场的需求开始提倡“有机棉”生产(organiccottonproduction)。有机棉指在棉花生产过程中,不施用任何化学物品,包括化肥、除草剂、杀虫剂及其它农用化学品,以环保和安全消费为目的。对有机棉有多种说法:诸如环境友好棉花、绿色棉花、洁净棉花、天然棉花等等。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建议用“有机棉生产”和“常规棉生产”来区分不施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棉花品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土壤的肥力、结构等有良好的反映。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的变化可以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土壤中微生物极易受到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比如不同的施肥制度、根系分泌物等,因此种植转基因棉花势必将影响到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生命活动状况。本文初步研究了种植转基因棉花对棉花根系微生物的影响,旨在为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数据,为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性更深入研究打下基础。1材料和方法取土棉田:常规棉田(中棉所23);转B t棉田(中棉所32);双价转B t基因棉田(中棉所41)测定菌类与培养基…  相似文献   

11.
富杂棉3号是安徽省创富种业有限公司独家选育的转抗虫基因棉花杂交种,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棉2013018),2012年获得在长江流域棉区生产应用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12)第031号]。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生产上应用的抗虫棉,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苏云金杆菌(简称Bt)的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植株体内,而产生抗虫作用。1抗虫棉的特性1.1抗虫机理。转Bt基因抗虫棉在棉花整个植株和整个生长季节都能不断产生杀虫蛋白,这种杀虫蛋白遍布植株各个部位,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取食抗虫棉后,其消化系统受到破坏而不能取食,全身软腐,最终死亡。1.2抗虫范围及效果。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具有较好的抗性。对棉花其它病虫、杂草均无抗性,且抗虫性随着棉花的生长而减弱,在棉花苗期和蕾期杀虫蛋白表达量较高,对二代棉铃虫的抗虫…  相似文献   

13.
湘杂棉22号(原名湘Q171)是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和湖南隆平高科亚华棉油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耐病、抗虫等特性。2008年获得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基安证字(2008)第128号],准予在长江流域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红  宋庆平 《中国棉花》2001,28(11):5-6
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转基因棉)不仅能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危害,而且减少了农药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对保护棉田天敌、保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作用,因而,转Bt基因抗虫棉在棉田害虫的综合防治中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由于目前转基因抗虫棉还存在着抗虫范围窄,抗虫强度差,抗虫性的时空差异性及持久性等问题,我们提出筛选广谱性抗虫基因,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综合运用多种措施,避免或延缓抗虫棉抗虫性减弱;搞好转基因抗虫棉后期棉铃虫防治及棉田其它害虫的防治工作;组建实施适于新疆棉区的Bt棉IPM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湘杂棉8号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选育而成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江苏、安徽淮河以南以及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南南部等长江流域棉区作春棉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6.
金华是浙江省主产棉区,中棉所系列抗虫杂交棉品种在其种植面积较大。为了中棉所系列新品种能在浙江金华棉区及时有效地示范推广应用,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中棉所引进新品种进行示范比较试验,以鉴定其在金华地区的丰产性、适应性,筛选适宜金华地区种植的棉花新品种,供生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秋乐杂9号(开杂棉2118)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利用陆地棉品种间杂交一代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花新品种,适应河南省棉区春播和麦套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18.
川杂棉29为转基因抗虫核不育杂交种,2010年4月通过四川省审定.该品种的选育得到了国家转基因专项、四川省育种攻关等项目的支持.川杂棉29与常规棉品种及人工去雄品种相比,具有抗虫高产、制种技术简化、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在棉花产业化生产中有较强竞争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棉所7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选育的高产、抗病(逆)、早熟和优质的棉花新品种,是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应用安全证书,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棉2009011)。  相似文献   

20.
美国转基因玉米的生产概况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化榜 《玉米科学》2008,16(3):001-003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 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均居世界首位。转基因玉米自1996年引入生产以来,使玉米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当前推广利用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基本上是抗虫和抗除草剂两种类型。抗虫是由在玉米体内表达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毒素结晶蛋白(cry蛋白)基因所致,除草剂的抗性(Herbicide tolerance, HT)是由外源的或改良的EPSPS基因在玉米体内表达来实现。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每年都稳步上升,转基因玉米的也由单一的Bt或HT转变为多基因多性状的叠加,将抗玉米螟和抗Rootworm结合,使玉米的地上部和地下部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再加之抗除草剂基因的叠加,使得转基因品种在生产上更具竞争力。转基因玉米的抗虫和抗除草剂等优良性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并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接受。转基因玉米在短短10年间的应用和发展,还不能回答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和环境的长期影响等问题。因此,对转基因作物的管理和利用仍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因对生物技术的热情而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无意的不可挽回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