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艳 《植物检疫》2003,17(4):223-225
杆草螟属 (Diatraea)属鳞翅目 (Lepi doptera)、螟蛾科 (Pyralidae)、杆草螟亚科(Crambinae)、Argyriini族。该属害虫中的西南玉米螟 (Diatraeagrandiosella)、南方玉米螟 (Diatraeacrambidoides)、小蔗螟 (Dia traeasaccharalis)在中美洲地区发生严重 ,危害玉米、甘蔗、高粱、水稻等的生产 ,是美洲地区玉米、甘蔗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小蔗螟、西南玉米螟和南方玉米螟分别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二类和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我国目前尚无该属害虫发生的记录。现把这 3种害虫的形态特征、幼虫鉴定特征的比较以及检疫处理方法介绍如下。1 小蔗螟…  相似文献   

2.
甘蔗螟虫是我国甘蔗害虫中分布最广、发生最普遍的一类害虫。在广西发生的主要种类有二点螟、条螟、黄螟、大螟、沿海蔗区还有白螟发生为害,宿根蔗、高旱地、沙质地发生较重,近年来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甘蔗整个生长期间,从下种到收获,均受到各种蔗螟不同程度的为害。苗期受蔗螟幼虫入侵造成枯心;中后期为害造成虫蛀节,甘蔗梢部枯萎,  相似文献   

3.
用两个抵抗和两个不抵抗西南玉米杆草螟(Diatraea grandiosella Dyar)的玉米杂种愈伤组织饲喂西南玉米杆草螟、小蔗杆草螟(Dratraea saccharalis Fabr.)和玉米螟(Ostrinia nublalis Hubner)的幼虫7天,在抗和不抗西南玉米杆草螟的玉米杂种上发育的三种螟虫的平均体重分别为4.8和7.0毫克、5.5和7.6毫克、7.2和10毫克。让幼虫对4个杂种的愈伤组织自由选择时,取食抗性杂种愈伤组织的幼虫明显较少。抗生作用和幼虫的不喜食表明了这些杂种对三种螟虫的抗性机制。  相似文献   

4.
小蔗螟简介     
杨国海  徐伟 《植物检疫》1993,7(6):446-446
1 学名和分类地位Diatraea saccharalis(Fabricius)鳞翅目:螟蛾科2 寄主主要是甘蔗,其次为玉米、高粱、水稻和草本植物。3 分布西印度群岛、中美洲和南美洲、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路易斯安娜和得克萨斯州。4 危害情况该虫是世界甘蔗的主要害虫,由于补尝的生长,造成的经济损失很难精确估算。在美国,估计每年损失甘蔗4%~305。幼虫钻蛀种子,使其容易腐烂;钻  相似文献   

5.
甘蔗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甘蔗螟虫的危害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与质量。目前,针对甘蔗螟虫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易造成环境污染,且防治成本高,降低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因此,推广甘蔗螟虫的生物防治,是实现甘蔗螟虫种群可持续治理的理想措施。文章综述了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 (Bjojer)、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红尾白螟Tryporyza intacta (Snellen)、黄螟Argyroploce schistaceana (Snellen)、台湾稻螟Chilo auricilius (Dudgeon)、甘蔗木蠹蛾Phragmataecia sp.、美洲条螟Diatraea saccharalis(Fabricius)8种主要螟虫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其44种寄生性天敌、9种捕食性天敌和9种病原微生物主要种类的应用现状及防效,其性诱剂有效组分、配比、应用现状及防效,RNAi技术的应用和防效;最后提出了甘蔗螟虫生物防治今后应重点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甘蔗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甘蔗螟虫的危害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与质量。目前针对甘蔗螟虫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易造成环境污染,且防治成本高,降低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因此,推广甘蔗螟虫的生物防治是实现甘蔗螟虫种群可持续治理的理想措施。本文综述了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 (Bjojer)]、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红尾白螟[Tryporyza intacta (Snellen)]、黄螟[Argyroploce schistaceana (Snellen)]、台湾稻螟[Chilo auricilius (Dudgeon)]、甘蔗木蠹蛾(Phragmataecia sp.)、美洲条螟[Diatraea saccharalis (Fabricius)] 8种主要螟虫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其44种寄生性天敌、9种捕食性天敌和9种病原微生物主要种类的应用现状及防效,其性诱剂有效组分、配比、应用现状及防效,RNAi技术的应用和防效,提出了甘蔗螟虫生物防治今后应重点研究的方向和内...  相似文献   

7.
甘蔗是我省和珠海市重要经济作物,甘蔗螟虫是甘蔗主要害虫,1973年,甘蔗螟虫为害,苗期枯心苗率达10~15%以上,造成严重缺株,生长中后期,造成蔗茎螟蛀节常在8~10%。珠海市地近海边,大风和台风频繁,螟蛀节常达5~8%左右,使甘蔗倒伏,损失较大。由于甘蔗生长期长,植株高大茂密,蔗螟种类有条螟、黄螟、二点螟等,世代重叠,给化  相似文献   

8.
甘蔗螟虫是甘蔗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为掌握目前广西主要蔗区苗期螟虫的主要种类和发生情况, 本研究于2019年4月-5月, 对广西主要蔗区苗期螟害种类及其为害率进行了田间实地调查, 并分析了螟害种类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宿根蔗地, 甘蔗苗期黄螟为害最严重, 造成的枯心苗率为5.59%; 其次为条螟, 造成花叶苗率为5.29%; 黄螟为害造成的宿根蔗枯心苗率以桂西南和桂南两大蔗区相对较高, 其平均值分别为7.34%和6.76%; 条螟为害造成的宿根蔗花叶苗率以桂西南蔗区最高, 平均值达7.82%, 桂中和桂南蔗区其次, 其平均值分别为4.59%和4.46%?同一蔗区, 黄螟和条螟在宿根蔗地发生均比新植蔗地严重, 在宿根蔗地平均枯心苗率分别为7.13%和7.99%, 而在新植蔗地分别为2.31%和3.43%?以黄螟枯心苗率为防治指标的达标防治蔗地样点数占比为52.06%, 条螟花叶苗率为防治指标的达标防治蔗地样点数占比为56.16%?广西蔗区甘蔗苗期的主要螟虫为黄螟和条螟, 尤其是黄螟已上升为主要害虫, 表明广西蔗区的优势螟虫种类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 广西南部和西南蔗区的苗期螟害重于北部蔗区; 宿根甘蔗地的螟害重于新植蔗地, 宿根蔗地是螟害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田间释放经滞育冷藏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涤节  陈巧贤 《昆虫天敌》1992,14(3):130-132
甘蔗螟虫是为害甘蔗较普遍而严重的一类害虫,珠江三角洲常见的有黄螟 Eucosmaschistaceana、条螟 Diatraea venosata、二点螟 Chilo infuscatellus、白螟 Scirpophaganivella 和大螟 Sesamia inferens。五十年代初,蒲蛰龙等成功地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并选择了蓖麻蚕 Philosamia Cynthia ricina 卵作为大量繁殖的寄主,在广东率先建立赤眼蜂站,大量繁殖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冷藏积累蜂种,是大量繁殖应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过去冷藏蜂种,有效期较短,最长在2~3个月,时间长了,蜂不能羽化或羽化的蜂生活力弱,影响防治效果。为此,我们通过改进繁育技术,人为诱导赤眼蜂滞育,延长其有效贮存时间,并在甘蔗  相似文献   

10.
新侵入害虫蔗扁蛾的寄主范围正在扩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 (Bojer)是一种新传入我国的重要检疫害虫,给花卉生产、园林绿化和华南的经济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该虫属鳞翅目Lepidoptera,辉蛾科Hieroxestidae,扁蛾属Opogona,广谱钻蛀性贪食者,已记载的寄主植物达22科49种,其中主要包括一些名贵观赏植物如巴西木[香龙血树Dracena fragrans(L.)]、发财树和经济作物如甘蔗、香蕉等。该虫在南美巴巴多斯为害甘蔗的程度超过蔗螟Diatraea saccharalis,在非洲加那利群岛对香蕉造成毁灭性为害。因此,许多国家将其列为重要的检疫对象。我国1997年正式报道在北京发现此虫,虫源是广州北运的巴西木。笔者在广州及其附近县市的初步调查表明,该虫除主要为害巴西木和发财树外,其寄主范围已扩大至  相似文献   

11.
黄朝光 《植物保护》1985,11(6):45-45
蝗虫种类很多,在我国对农、林、草造成较大危害有记录的不足20种,除著名的东亚飞蝗外,稻蝗为害稻苗、竹蝗为害竹林、蔗蝗为害甘蔗,这3属蝗虫中每属造成大害者也只一两种而已。这些蝗虫虽属杂食性,但对农林作物为害则较专一。北方草原牧区,为害牧草也有一些著名的种类,习惯上统名为土蝗,约有11—12种。而在广西,今年却发生一个危害多种农林作物的蝗种,即越北露腹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aris will,发生于桂东的恭城县,笔者于6、7月间前往考查,并协助群众进行防治,深感此种蝗  相似文献   

12.
严方明 《广西植保》2006,19(2):26-27
突背蔗龟(Alissonotum impressicolleArrow)属鞘翅目,金龟子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糖料作物———甘蔗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区),发生危害比较普遍,为害造成的损失很大。突背蔗龟除了为害甘蔗外,还可以为害玉米、高梁、受旱的水稻等。1危害症状突背蔗龟以其成虫食害甘蔗基部,形成半球形缺口,地上部的一两张叶片形成干枯,如咬食更深,造成枯心;1~3龄幼虫取食蔗根,并在地下部蛀成孔洞,遇风易折倒,影响甘蔗产量和品质。2形态特征成虫:初羽化时淡黄白色,渐变成黄褐色,最后为漆黑色而带有光泽,体长15~…  相似文献   

13.
甘蔗螟虫(为害甘蔗的二点螟、条螟、白螟、黄螟和大螟的统称,下同)是来宾市甘蔗生产最重要的害虫,也是我国华南、西南等地蔗区的重要害虫。由于其具有世代重叠、发生时间长、危害范围广、生产损失大等特点,是甘蔗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对象。甘蔗螟虫在来宾市一年发生4~5代。苗期为害  相似文献   

14.
小蔗螟是重要的检疫性害虫,许多国家将其列入检疫性害虫名录,主要危害甘蔗、玉米等作物。本研究基于小蔗螟分布记录,结合环境数据,采用MaxEnt软件对其在中国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小蔗螟在我国的高度和中度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广东、广西及福建等。影响小蔗螟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变量是最暖季平均降雨量和温度变化方差。阐明小蔗螟在我国潜在地理分布及限制其分布的环境变量,可为我国的检疫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金龟子幼虫蛴螬,是为害我省旱地作物的主要地下害虫,种类多、食性杂、生活史不一、抗逆性强。为害小麦、玉米、高梁、红苕、花生、甘蔗等多种作物,常造成缺苗、断垄,蛀空果实,影响产量和质量,为害严重的可造成毁种绝收。南充市调查71块花生地,平均果类被害率为20.62%,严重的达87.37%。1 蛴螬主要种群分布及发生特点通过近年调查,我省为害农作物的蛴螬有59种,其中发生面大,为害严重的优势种群有大栗鳃金龟、四川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铅灰鳃金龟,霉复鳃金龟及灰胸突鳃金龟  相似文献   

16.
甘薯跃盲蝽[1](Ectmetopterus micantulus Horvath)属盲蝽科.国内华北、华东、西南等地均有分布,国外朝鲜和日本也有发生.该虫原主要为害甘薯、大豆、玉米等农作物,但近年发现大量为害草坪草、白三叶等园林植物.  相似文献   

17.
3%米乐尔防治甘蔗二点螟及蔗龟的药效试验贤小勇,周至宏,王助引,韦德卫,覃周平(广西农科院植保所),(百色行署开发办)广西是我国蔗糖的主要生产基地。甘蔗二点螟及蔗龟是甘蔗生产上的重要害虫。甘蔗二点螟为钻蛀性害虫,为害后造成枯心苗,使甘蔗减产;蔗龟则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稻区螟害日趋严重,过去不常发生的种类大量出现,原来被控制不成灾的种类又上升为主要威胁,如稻纵卷叶野螟,在各稻区普遍发生,为害严重;三化螟、二化螟的发生数量迅速回升;日本稻巢螟、台湾稻螟也都有上升趋势。稻螟是水稻螟虫的统称,除少数种类(如“大螟”、列星“大螟”、稻螟蛉等也称稻螟)属于夜蛾科外,多数种类均属螟蛾科害虫,在我国稻区就有二、三十种。为了避免混淆和误  相似文献   

19.
条螟寄主新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螟[Procerasvenosatum(Walker)]属螟蛾科,又称高粱条螟、甘蔗条螟。国内报道其寄主有高粱、甘蔗、玉米、粟、麻等[1]。近20a来,笔者在苏中地区还发现条螟的几种新寄主,特记录如下:1)番茄。幼虫钻食青果。2)柿。1农户将成熟玉米棒晒于树下,幼虫(与玉米螟幼虫一起)上树蛀食柿果  相似文献   

20.
方文杰  雷化莹 《植物检疫》1993,7(5):353-356
26 玉米野螟学名 Marazmia trapezalis 英名 Maize Webworm 寄主主要是玉米,还可选择粟、高粱、甘蔗、水稻、小麦和许多野草(禾本科)。为害此虫通常是较次要的害虫,但在某些季节为害很常见,十分引人注意。幼虫吐丝将叶片的两个叶缘粘在一起,使叶片形成漏斗状,幼虫在里面从上表皮一小段一小段咬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