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中国2001—2017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AR(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农业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技术进步是农业碳排放减少的原因,农业经济增长是农业碳排放增加的原因;环境规制对农业碳排放的负向影响显著,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负向影响相对较弱,而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碳排放的正向影响明显,但呈逐渐下降趋势;从长期来看,环境规制、农业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VAR模型,利用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技术指标,分析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工业化对碳排放有正向促进作用,城镇化对碳排放有反向作用;从长期来看,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基本实现与碳排放的“脱钩”,并不是碳排放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3.
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伴随着农业腾跃式的飞速发展而增加,所以为了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中国梦的实现,我国现阶段应积极加强对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由此,本文从碳排放的基础上的EKC模型和碳排放因素的不同角度出发,针对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由此详细探讨了二者之间的EKC关系与碳排放变化的详细Kaya分解结果,希望可以对我国的长期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碳排放是旅游业产生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旅游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旅游业作为海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研究旅游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联性对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海南省1986-2018年的数据,尝试进行单个地区的特定产业的EKC假说验证。针对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未得到支持;VAR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旅游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85~2007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河南省FDI与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河南省FDI、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可以相互影响FDI带动了河南省进口的增长,进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本文最后就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福建省1990—2007年的统计数据,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福建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并利用方差分解方法度量进口、出口和经济增长对各自单位增量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对外贸易都对福建省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而经济增长对进出口的影响却并不很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浙江省居民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真实关系,将消费需求和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解释性指标,对这三项指标1990—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VAR模型检验,得出:投资对进口冲击在经历短期的正向冲击后转向负向冲击,冲击效果有由弱转强的趋势,两者的持续时间较长;消费需求对浙江省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冲击,冲击效果稳定促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消费需求、优化投资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村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和全国199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农村经济增长与农业投资(间接原因)和农业机械化(直接原因)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向量自回归模型很好地刻画了农村经济增长、农业投资及农业机械化之间的关系;三者两两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也有所不同;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农业投资的冲击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农业机械化的冲击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而农村经济增长的正向冲击促使了农业投资的增加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针对目前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安徽省5个基础碳源数据,结合LMDI模型,测算其农业碳排放量,并分析了2006-2015年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生产碳排放总量逐渐增加,从2006年的356.53万t增长至2015年的449.03万t;碳排放强度的变化与总量变化基本保持一致,从2006年的87.28 t/km2增长至2015年的107.37 t/km2;从市域空间来看,2015年安徽省北部地区的城市碳排放总量高于南方地区;LMDI模型的因素分解表明,与2006年相比,效率因素和劳动力因素累计实现减排527.90万t,其中效率因素影响力度较强,而结构因素、经济因素总体上对累积CO2排放量变动存在正向影响,其中经济因素影响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88-2019年四川磷肥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VAR模型对磷肥施用量与人均GDP和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磷肥施用量与人均GDP和农业机械化总动力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存在着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人均GDP的增长是推动磷肥施用量增加的格兰杰原因;人均GDP对磷肥施用量的增长是趋于平缓的正向冲击,农业机械总动力对磷肥施用量短期内呈现轻微增加的负向冲击,之后就为趋于平稳的正向冲击;农业机械化总动力对磷肥施用量的贡献度大于人均GDP对磷肥施用量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1.
依赖于传统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往往带来巨大的碳排放.对于强调“十二五”经济转型的浙江省.需要探讨经济增长方式与碳排放的关系.从而探索基于减排目标的可持续经济发展之路.本研究基于产业-能源消费和能源-碳排放2个基本判断模型,运用1990-2009年相关数据分析了浙江省产业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以及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则对浙江省碳排放影响不明显.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基于减排目标的协调能源利用与产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即开发新能源技术,促使能源消费结构不断多元化;加强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发挥经济优势,引导金融机构为低碳产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选取云南省1979~2014年城镇化水平和碳排放量的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对云南城镇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城镇化水平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城镇化是碳排放增长的Granger原因,说明云南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导致碳排放量增加的原因。"排放"和"增长"的因果关系使得未来阶段容易陷入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境,因此,必须从产业转型升级、低碳城镇化等方面入手,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文献综述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江苏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对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呈现弱"N"型变化趋势,说明随着江苏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治理投资存在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制定长期的环境治理投入计划,重点控制大型污染源,利用新的技术与工艺提高环境治理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中的碳排放量,促进江苏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向倒"U"型转化。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使得襄阳市减量化经济增长与土地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基于直接、间接系数法,本文测度了各类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总量及其变化趋势,并运用LMDI因素分解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18年期间,襄阳市的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2)经济规模、土地结构、人口规模是襄阳市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增加的决定性因素,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增长保持较强的负向效应;(3)近年来,襄阳市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状态整体是保持弱脱钩关系,碳排放的增长速率略低于经济增长的速率。  相似文献   

15.
在文献综述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江苏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对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呈现弱"N"型变化趋势,说明随着江苏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治理投资存在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制定长期的环境治理投入计划,重点控制大型污染源,利用新的技术与工艺提高环境治理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中的碳排放量,促进江苏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向倒"U"型转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算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值和经济增长综合评价值,以此作为时间序列样本数据,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河南省1995-2013年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短期内新型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现代物流业与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相互正向冲击效应。结合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业经济增长对资源所产生依赖的变化趋势及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日渐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重庆市1978-2012年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数据为基础,根据IPCC提出的碳转化系数计算方法,探讨了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进行了脱钩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34年来重庆市农业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率为3.53%,化肥施用和农业灌溉是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区域微观层面上,农业投入产生的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趋势特征.从脱钩分析来看,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以强负脱钩、弱脱钩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认识安徽省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区域低碳农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采用Tapio与LMDI模型对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8—2014年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快速增长-持续〖JP2〗下降-缓慢上升”三阶段特征;研究期内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关系以弱脱钩和强脱钩为主,说明安徽省农业低碳减排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效率因素、劳动力因素和结构因素均对农业碳排放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它们在研究期内的累计减排贡献量分别为896.51万t,341.62万t和253.67万t,〖JP〗而农业经济发展则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其引发的累计碳排放增量高达1552.29万t。  相似文献   

19.
采用BP神经网络、平稳性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模型,对河南省1993—2012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993—2012年河南省生态环境水平整体上升、与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长期看经济增长对提升生态环境具有显著正向效应,短期则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力从第二期起逐步提升;短期内生态环境的改善会牺牲一定的经济利益,长期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核心区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视角探析"一带一路"倡议中新疆和福建两核心区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差异,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文章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新疆和福建1996~2016年农业碳排放量,构建脱钩弹性模型对比两省区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结果表明:碳排总量累计增长上新疆是福建的5倍左右,而年均增速新疆近福建的3.85倍;碳源排名中,化肥和农膜是新疆的主要碳源,化肥和柴油是福建的主要碳源,6类碳源产生的碳排总量在两核心区存在差异;脱钩关系上,新疆理想脱钩状态占比年份为40%,态势尚不稳定;福建以弱脱钩为主,占研究期的75%,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显著。总体上两核心区农业碳排放量和脱钩关系差异悬殊,新疆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响应程度弱于福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