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重庆市北碚区中梁山坡耕地上的100 m×100 m标准样地进行网格取样,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25个土壤样品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7种土壤养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试验样地中有机质、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速效磷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全氮和碱解氮的空间相关性较弱。在试验样地的不同坡位上,各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有机质、碱解氮、全磷和速效磷在坡顶、上坡和中坡位置含量较高;全氮、全钾和速效钾在坡底含量较高,往坡顶逐步降低。对土壤养分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主要受环境因子中地质、地貌、土层厚度等结构性因子的影响,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主要受植被种植类型、耕作程度等随机性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岩溶区坡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庆市北碚区中梁山坡耕地上的100 m×100 m标准样地进行网格取样,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25个土壤样品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7种土壤养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试验样地中有机质、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速效磷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全氮和碱解氮的空间相关性较弱。在试验样地的不同坡位上,各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有机质、碱解氮、全磷和速效磷在坡顶、上坡和中坡位置含量较高;全氮、全钾和速效钾在坡底含量较高,往坡顶逐步降低。对土壤养分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主要受环境因子中地质、地貌、土层厚度等结构性因子的影响,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主要受植被种植类型、耕作程度等随机性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本试验明确不同肥密处理下,在化肥、生物有机肥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对土壤养分含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水稻品种及种植管理模式下土壤肥力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免耕处理使土壤有机质、全钾的富集程度优于其他处理;施肥处理对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积累贡献最大;翻耕处理对全磷含量的积累效果最好。转基因水稻和多年生普通野生稻密植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提高的作用,稀植可促进全磷、全钾及速效N、P、K的增加,栽培稻可提高土壤氮素的含量,野生稻品种可提高速效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沼液排放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沼液排放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对比研究了沼气站周边在不同沼液影响频率下的土壤容重、酸碱度和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结果表明,受沼液影响的土壤质量发生了变化,其中长期受沼液排放影响的土壤、人工每年灌溉4次沼液的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降低,酸碱度变化不大;与海南省砖红壤农田平均水平相比,受沼液排放影响的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明显增高,全磷含量偏低,说明长期排放沼液已经造成了土壤氮、钾盈余,磷缺乏,养分供给不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后不同覆膜模式及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找到适合当地条件的覆膜方式和较好的腐熟剂。[方法]以玉米秸秆、腐熟剂、地膜和还田后土壤为研究材料,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用方差分析法,分析玉米收获后,各处理因素对试验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p H、容重等指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2种覆膜方式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显著,玉米产量差异极显著,以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最佳,但2种覆膜方式之间土壤其他指标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含量差异不显著,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在覆膜条件下,秸秆还田比不还田能够极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提高玉米产量,但对土壤p H影响不大。秸秆还田后,使用腐熟剂后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全钾含量显著提高,但对土壤全氮、速效钾、容重、玉米产量、p H无影响。2种腐熟剂之间土壤各种指标、玉米产量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建议在该地区推广秸秆还田后使用腐熟剂,并推荐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氮沉降对米槁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米槁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养分对氮沉降的响应.【方法】于贵州省罗甸县祥林村进行野外氮沉降模拟试验,以NH_4NO_3为供施氮源,设置低氮(N_1)、中氮(N_2)、高氮(N_3)和对照(CK)4个处理,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施氮组有机质含量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显著;施氮组土壤全氮含量比对照组含量高,但没有显著差异;对比低氮、中氮和高氮3组,中氮组的水解氮含量比低氮组和高氮组的水解氮含量高;施氮处理对土壤全磷含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高浓度下抑制作用最强;土壤有效磷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后减;土壤全钾含量随时间不断减少,但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施氮处理对有效钾的含量整体表现为下降状态,且高氮组表现出显著性下降.【结论】氮沉降对土壤全氮、全钾含量无明显的影响,对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含量有促进作用,对全磷、有效钾含量有抑制作用,对土壤有效磷含量表现出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张掖市土地利用类型,采集未利用土地、林地、耕地和草地表层土壤样品182个,分析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土壤养分指标,以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张掖市土壤全磷含量为耕地>草地>未利用土地>林地;土壤全钾含量为耕地>未利用土地>林地>草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均为草地>林地>耕地>未利用土地;张掖市土壤全氮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全磷及全钾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气东输冀宁联络线具有代表性的19个样点的作业带和非作业带土壤养分状况监测对比,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工程对土壤的养分干扰指数和土壤养分表底层分布干扰指数,分析工程施工对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以及对土壤养分的干扰强度,为工程建设后的土壤环境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对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而言,非作业带的含量低于作业带,说明工程施工导致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的降低.(2)对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而言,非作业带的含量和作业带差异不大.说明工程施工对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小.(3)就土壤养分含量干扰强度而言,工程施工对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干扰较大;对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干扰较小.(4)就土壤养分表底层分布干扰强度而言,施工对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和速效磷干扰较大;对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干扰较小.(5)施工对于土壤养分表底层分布干扰趋势与对养分含量的干扰趋势基本相同.施工对土壤养分表底层分布干扰强度高于对土壤养分含量干扰强度.为减缓工程施工对土壤养分产生的不利影响,结合施工特点本文在管道开挖、回填、泥浆池处理、地貌恢复、土壤养分恢复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典型土壤样点进行土壤养分研究调查,实验室处理测定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土壤含盐量等6个因子,综合分析土壤养分现状和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伊金霍洛旗能源开发区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量、土壤全磷量均呈现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含量逐步降低的趋势,土壤全钾量保持相对稳定;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量、土壤全磷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差异性显著,土壤全钾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差异性不显著;有机质含量属于土壤肥力状况的评价标准中“稍缺”、“缺”的类型;全氮含量大部分处于6级水平,即“极缺”,急需大量补充;从全磷含量来看,均处于4~5级水平,即“稍缺”或“缺”,应补施磷肥;全钾含量比较均匀,差异不大,均处于2级水平,即“稍丰”的类型,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鼠茅草对苹果园土壤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树龄6年的红富士为材料,研究了鼠茅草对苹果园土壤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鼠茅草提高了苹果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且0~20 cm土层有机质提高幅度大于20~40cm土层;提高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降低了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且全钾的含量下降最大,其次是全氮,再次是全磷;提高了苹果产量,增产5.72%;提高了苹果含糖量、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和果肉硬度,降低了总酸含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气东输冀宁联络线具有代表性的19个样点的作业带和非作业带土壤养分状况监测对比,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工程对土壤的养分干扰指数和土壤养分表底层分布干扰指数,分析工程施工对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以及对土壤养分的干扰强度,为工程建设后的土壤环境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对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而言,非作业带的含量低于作业带,说明工程施工导致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的降低。(2)对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而言,非作业带的含量和作业带差异不大,说明工程施工对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小。(3)就土壤养分含量干扰强度而言,工程施工对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干扰较大;对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干扰较小。(4)就土壤养分表底层分布干扰强度而言,施工对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和速效磷干扰较大;对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干扰较小。(5)施工对于土壤养分表底层分布干扰趋势与对养分含量的干扰趋势基本相同。施工对土壤养分表底层分布干扰强度高于对土壤养分含量干扰强度。为减缓工程施工对土壤养分产生的不利影响,结合施工特点本文在管道开挖、回填、泥浆池处理、地貌恢复、土壤养分恢复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影响地表覆被状况和生态过程,关系到土壤肥力与土壤碳库功能"源-汇"关系的改变。黑河中游甘州区和临泽县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的荒漠绿洲区,以土壤表层(0-20 cm)养分变化为对象,利用2011-2012年甘州区和临泽县的土壤野外调查数据和该区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两时期土壤表层养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pH值)的变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分别降低了3.54%和12.5%;而全氮、全钾和pH值分别增加了74.4%、98.2%和4.9%。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荒漠、耕地与草地三者在各土壤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林地在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上显著高于前三者。2011-2012年,耕地土壤的全磷、全氮与其它土地利用存在显著差异。土地利用的保持和改变对土壤养分变化有着重要影响,耕地的长期耕作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4.94%,全氮增加86.93%,全磷减少5.02%,土壤碱性增强;荒漠植被的自然演替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66.21%,全氮增加71.70%,全磷含量减少37.33%,土壤碱性变弱。所以,耕地扩张及其长期耕作活动将导致地力退化并有盐碱化风险,而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改善和土壤固碳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基于通径分析的纯林结构特征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京山县太子山林场内马尾松、柏木和杉木3类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运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林分各结构因子与表层土壤养分之间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结果表明,凋落物现存量、平均胸径和草本层盖度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共同成为影响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的主导因素,影响土壤全磷含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叶面积指数(LAI)、林分年龄和林分密度,林分密度、凋落物现存量和LAI是影响土壤全钾含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所选定的8个结构因子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73、0.907、0.859和0.878,说明8个结构因子能表达影响土壤养分含量众多因素中60%以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烤烟连作与轮作土壤养分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明影响烤烟连作障碍的土壤养分含量因素,对我国湖南、贵州、云南三大烟区烤烟连作与轮作土壤进行了样品采集与分析,并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烟区土壤养分共性特点是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氯、土壤碱解氮含量均比轮作土壤低(P<0.05),而各烟区连作和轮作土壤全磷、Olsen磷、全钾、交换性钾的含量有所不同.相关性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极显著相关(P<0.01),碱解氮与全磷、全钾负相关(P<0.01),Olsen磷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极显著负相关(P<0.01),交换性钾和其它养分不相关,仅与土壤pH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海南不同生长条件下槟榔种植园土壤为材料,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不同生长年限以及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土壤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槟榔园土壤养分含量皆处于较低水平。槟榔土壤养分含量随槟榔产量降低而下降。槟榔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平均含量随着槟榔生长年限增加而有所下降,高产组槟榔土壤全氮、有机质减少量比低产组的偏低,高产组槟榔土壤全磷和全钾减少量比低产组的偏高;而槟榔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随着槟榔生长年限增加而有所上升,高产组槟榔土壤碱解氮增加量比低产组的偏高,高产组槟榔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增加比低产组的偏低,除了全氮含量差异表现不明显,黄化槟榔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比正常结果槟榔土壤和对照土壤的低。此外,黄化(重)槟榔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比黄化(轻)的低。槟榔土壤中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高低对槟榔产量有很大影响,低含量的氮磷钾和有机质等养分的土壤可能会导致槟榔黄化病发生和恶化。  相似文献   

17.
昭苏马场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对昭苏马场的不同草地类型做了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亚高山草甸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冲积平原草甸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土壤全氮含量表现为中山山地草甸最高,低山丘陵草原最低;而土壤全钾含量正好相反,低山丘陵草原的土壤全钾含量最高,中山山地草甸最低.亚高山草甸草地土壤全磷、速效氮的含量较丰富,其他各草地类型间土壤全磷分布较均匀;山前冲积平原草甸的土壤速效氮含量最低,各草地类型之间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变化也不大,而且速效磷在各层中分布的比较均匀.中山山地草甸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亚高山草甸的最低.各草地类型土壤养分随土层深度增加,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氮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土壤全钾和0~10 cm速效钾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8.
山西农谷土壤养分空间特征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山西省耕地质量及生产能力调查评价数据为基础,采用Kriging插值方法,以山西省太谷县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以及全钾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不同地形因子下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研究区土壤养分含量等级上来看,有机质主要位于中等偏低水平,全氮位于较低水平,全磷位于偏低水平,全钾位于中等水平;从分布位置上来看,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在西北部高于东南部,全钾含量高的地区位于东南部和北部;从海拔和坡度因子等地形因子上看,全钾与地形因子呈正相关,有机质、全氮和全磷与地形因子则呈负相关,其中,全氮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栽培废料养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 4种食用菌栽培废料的分析结果表明 :食用菌栽培废料自然风干后的吸湿水含量在1 1 .1 1 %~ 1 6.62 % ;pH值为 5 .2 9~ 6.60 ;全氮为 4.9~ 1 1 .0 g/kg ,全磷为 0 .0 4 6~ 0 .0 68g/kg ;全钾为 0 .0 38~ 0 .1 62 g/kg ;有机质含量为 2 36.1~ 762 .4g/kg ;有效氮含量为 32 0~ 5 2 0mg/kg。可作为有机肥料来培肥和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槟榔叶片营养与土壤养分间关系,在海南槟榔种植园采集槟榔与相应土壤样品,包括槟榔不同生产管理水平、正常结果和黄化槟榔区,分析不同生产管理水平和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氮、磷、钾和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槟榔营养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全磷与速效磷、全钾与速效钾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全钾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质、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与叶片全N、P、K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槟榔土壤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间存在彼此互相促进的关系;槟榔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变化对槟榔叶片N、P、N含量会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