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4种环境因子对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铖  肖亮  陈智勇  易自力 《草业科学》2016,33(11):2254-2258
为研究芒(Miscanthus sinensis)种子的萌发特性,探究了不同温度、光照时间、土壤含水量和播种深度对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5℃为芒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低于10℃时,抑制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2)光照时间对芒种子萌发率无影响,但对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生长有显著(P0.05)影响,光照12h为最适光照时间;3)芒种子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0%,土壤含水量25%时,芒种子萌发受到显著(P0.05)抑制;4)播种深度对芒种子出苗与建植影响较大,3mm播种深度最为适宜。综上所述,本研究为芒进行温室育苗与大田建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热带常见杂草飞扬草(Euphorbia hirta)的种子萌发特性,本研究运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盆栽法,分别研究温度、光照和水分条件对飞扬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飞扬草种子在20~40℃范围内均可萌发,其中30℃为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均最大),25℃时幼苗生长最好(根长/苗长为1.031)。恒温条件(25℃)下,光照8~24h时的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平均值94.07%)、光/暗0h/24h时萌发率降至52%(P0.05),萌发指数随光照时间缩短先增大后降低,光/暗16h/8h时最大(93.93),0h/24h最低(30.59);有光照时幼苗的根长均显著大于苗长,无光照时苗长显著大于根长(P0.05)。变温条件(光/暗,35℃/25℃)下,光照时长对飞扬草种子萌发率和幼苗苗长无显著影响(P0.05),随光照时长缩短萌发指数和幼苗根长均显著减低(P0.05)。综合各指标,12~16h光照为飞扬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光照条件。25℃、光/暗12h/12h条件下,飞扬草在土壤最大持水量60%时的种子出苗率达39%、幼苗根长苗长比为1.10∶1。  相似文献   

3.
王进  张勇  颜霞  鄂利锋  王桔红 《草业科学》2011,28(9):1640-1644
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是我国北方草地广泛分布的一种有毒多年生草本植物,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本研究分析了光照、温度、水分和播种深度等环境因子对披针叶黄华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光照、持续黑暗和16 h/8 h光暗交替时披针叶黄华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 ℃;16 h/8 h光暗交替下,25 ℃/15 ℃日夜变温是披针叶黄华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其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7%~12%,最适宜播深为0.5~2.0 cm。  相似文献   

4.
环境因子对苦豆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进  韩多红  陈叶  金自学 《草地学报》2007,15(3):259-262
研究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壤盐分等因子对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持续光照、持续黑暗和16 h光照/8 h黑暗下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在16~8 h光暗交替下,25℃/16℃昼夜变温发芽率最高;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种子萌发最适土壤含水量为8%~13%;种子发芽期对NaCl的耐受浓度为1.2%。  相似文献   

5.
长芒草种子适宜萌发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光照、温度以及二者之间的互作对长芒草(Stipa bungeana)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芒草种子在10~30 ℃温度范围内均能萌发,萌发最适温度为20 ℃,在光照与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分别为72%与88%;2)光照显著抑制长芒草种子的萌发,且相比适宜温度条件下,光照对亚适宜温度下种子的萌发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湘杂芒2号种子发芽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远缘杂交新品种湘杂芒2号(Miscanthus sinensis×lutarioriparia)为材料,研究了温度、发芽床、光照、贮藏条件、带颖壳与去颖壳等处理对芒属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湘杂芒2号种子在15和45℃条件下不发芽,在变温条件下(20℃/30℃)发芽率最高,为96%;纸上发芽的平均发芽率最高,为94%;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差异均不显著;在4℃的冰箱冷冻和在室温下非密封保存1年后,平均发芽率超过85%,而在-20℃条件下保存1年后萌发率为0;种子去颖壳后发芽率由66%提高到86%.该结果能为芒属植物种苗繁殖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深绿木霉对几种牧草草种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豆科的三叶草、苜蓿、红豆草,禾本科的黑麦草、紫羊茅和高羊茅种子用深绿木霉孢子悬浮液浸种处理,通过设置深绿木霉孢子悬浮液不同浓度,分别为原液、稀释10倍、50倍、100倍及对照5个处理筛选出稀释50倍对种子的促生作用最明显;在50倍稀释浓度下,设不同温度5、10、15、20、2.5、30℃6个处理,不同湿度0%、40%、60%、80%、99.5%5个处理;不同光照条件全光照、半光照半黑暗、全黑暗3个光照处理,统计牧草种子发芽率。结果表明,深绿木霉稀释10倍、50倍和100倍均对供试牧草种子的发芽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其中50倍液的促生作用最明显。最适萌发温度为25~30℃、最适萌发湿度为60%~80%和最适萌发光照条件为全黑暗。  相似文献   

8.
PEG与低温对法国百里香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波  杨秀云  沈向群 《草业科学》2015,(11):1808-1814
以法国百里香(Thymus vulgaris)为材料,研究了PEG模拟干旱胁迫和低温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探索进口百里香种子播种育苗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温度、干旱及其互作对法国百里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0~10%PEG-6000水分条件下,8~24℃下法国百里香种子均能良好萌发,其中在10~12℃时发芽率最高,达79.3%,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P0.05)。当PEG-6000达15%时显著抑制其萌发,至30%PEG-6000时仅在22~24℃下少量萌发。萌发后,当温度为22~24℃,根长、茎长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种子和幼苗生长均表现出对PEG模拟干旱胁迫和低温不同的响应。  相似文献   

9.
紫花苜蓿种子水引发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苗与建植难是限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黄土高原干旱雨养区栽培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种子引发技术可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高种子活力、增强幼苗抗性,从而提高幼苗建植率。基于此,本研究以陇东苜蓿为材料,探讨了种子引发温度(10、15、20℃)、引发时间(12、24、36、48h)以及加水量(原始种子质量的90%、120%、150%)对种子引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多数条件下引发能显著提高苜蓿种子的萌发速率,促进幼苗生长,但对种子最终萌发率没有影响。当引发加水量为种子初始重的90%、引发温度为10℃、引发时间为36h时种子的活力指数最高,可作为紫花苜蓿种子引发的最适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绵果荠(Lachnoloma lehmannii)无菌苗培养体系,以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消毒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并对影响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种子消毒适宜方法为种子流水冲洗1~2 min,70%酒精浸泡1 min,0.1% HgCl2消毒1.5 min;2)光照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而幼苗的不同部位对光照有不同响应;3)种子萌发对低温有依赖性,而幼苗生长需要一定的高温;4)适宜激素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而幼苗的不同部位对激素有不同反应。因此,绵果荠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适合培养体系为把种子消毒后接种无激素的MS,放在变温为15 ℃/5 ℃的光照条件下培养4~5 d,萌发后转至温度为(25±1) ℃的光照条件下培养,发芽率达到90%,比对照高16%,且幼苗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1.
姜黎  田长彦 《草业科学》2023,(3):674-679
当前干旱区荒漠植物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种群存在自我更新障碍,荒漠区很少见到幼苗,水分和温度可能是荒漠区造成自我更新障碍的两个主要的生态因素。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在不同温度下(20℃/5℃、25℃/10℃、30℃/15℃和35℃/20℃),研究干旱胁迫(0、5%、10%、15%、20%、30%PEG)对盐爪爪种子发芽特征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探索盐爪爪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与其原生境温度和干旱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盐爪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P<0.01),其中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在30℃/15℃条件下达到最高,该温度可作为盐爪爪种子发芽特性和幼苗生长时期最适宜的温度;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对其种子萌发产生显著影响(P<0.05),在30℃/15℃下,高浓度(>15%PEG-6000)溶液对盐爪爪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强,低浓度的PEG-6000溶液(5%)对盐爪爪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略有促进作用,适当的干旱胁迫有利于盐爪爪幼苗的生长,使出苗整齐。  相似文献   

12.
疆3种锦鸡儿属植物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晓梅  赵晓英  赵法  郭名军 《草业科学》2009,26(10):140-145
白皮锦鸡儿Caragana leucophloea、草原锦鸡儿C.pumila和刺叶锦鸡儿C.acanthophylla均为旱生灌木,在植被恢复中具有潜在的价值。通过萌发试验,研究3种锦鸡儿种子萌发对昼夜变温和土壤水分的响应,及其萌发物候。结果表明:3种锦鸡儿种子在10/6 ℃、15/6 ℃、20/10 ℃、25/15 ℃和30/20 ℃昼夜变温(昼12 h/夜12 h)均能萌发。试验条件下,启动它们萌发的最低土壤水分含量为2.50%。白皮锦鸡儿和草原锦鸡儿种子萌发速度快,在种子成熟的当年就能萌发出苗,刺叶锦鸡儿由于部分硬实种子,直到来年还有幼苗出土。  相似文献   

13.
土荆芥种子贮藏与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温度对外来有害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及种子在不同贮藏时间和不同贮藏温度下萌发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光照是土荆芥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全黑暗条件下,萌发率仅为9.7%.种子在15~20 ℃恒温条件下萌发率均达到80%以上,25 ℃恒温和10 ℃恒温能显著抑制其萌发.零下低温(-20 ℃)和零上低温(4 ℃)贮藏3个月的土荆芥种子萌发率分别为86.3%和84.7%,与贮藏前萌发率(89.3%)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在室温和25 ℃条件下贮藏的种子,萌发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不同处理对北方嵩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化学试剂(NaOH、GA和CaCl2)分别处理北方嵩草Kobresia bellardii种子,将其置于5、10、15、20和25 ℃恒温条件下进行光照培养。结果表明,温度和3种化学试剂及化学试剂的不同质量浓度显著影响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及幼苗高度(P<0.001),且温度对种子的萌发影响更大。北方嵩草种子在1025 ℃条件下萌发,适当质量浓度的3种化学试剂对种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低温下,较高质量浓度的化学试剂处理的种子其萌发率和萌发指数较高;而在较高温度下,较低质量浓度的化学试剂处理的种子其萌发率和萌发指数较高。在20和25 ℃,对照组及用3种化学试剂处理的种子其萌发率和萌发指数较高,幼苗生长较快。其中在25 ℃,用5 g/L CaCl2处理种子其萌发率最高,可达84%;在20 ℃,用20 g/L NaOH处理种子其萌发速率最快,萌发指数最高, 为5.26。  相似文献   

15.
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吸水特性与萌发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吸水特性与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萌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吸水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吸水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在2h时达最大值0.1363g/h,种子萌发最低吸水量为种子原重量的83.66%.在不同温度处理下,扁穗雀麦种子在25~30℃恒温条件下萌发相对较好,发芽率达97%,发芽指数较高.25℃萌发条件下活力指数最大,为679.41,其次为30℃.胚根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胚芽为25℃.综合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最后确定扁穗雀麦的最适发芽温度为25~30℃.当温度降低到10℃或升高到40℃时,种子发芽受阻,发芽率均为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一年生早熟禾(Poa annua)种子萌发适宜温度。【方法】试验以甘肃省16个不同地区的野生一年生早熟禾种子为材料,设4、8、12、16、20、24、28和32℃8个恒温处理,研究温度对一年生早熟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一年生早熟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苗鲜重、活力指数均呈先增后减趋势,胚芽长呈逐渐增大趋势。结论 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光照周期为16 h光照/8 h黑暗,相对湿度55%的恒温条件下,野生一年生早熟禾种子适宜萌发温度范围为16~24℃,最适萌发温度为24℃。  相似文献   

17.
伊犁绢蒿是新疆退化蒿类荒漠草地补播改良的首选草种之一,而确定适宜收获期是保障其种子质量和补播成功的关键。为确定种子最适收获期,对结实初期(H1)及初期推迟5d(H2)、10d(H3)、15d(H4)、20d(H5)、25d(H6)收获的伊犁绢蒿种子含水率、千粒重及种子萌发特征(萌发温度设置为2/15℃、10/20℃、15/25℃、15/30℃)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收获期的推迟,伊犁绢蒿种子含水率、千粒重、千粒重烘干重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H4达到最高,依次为14.9%、208.6mg、177.4mg,且H2、H3、H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伊犁绢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幼苗重及简化活力指数均随收获期延迟呈先增后降趋势,H3、H4达到最高,依次为59.8%~65.6%、48.4%~53.7%、12.6~13.2、15.5mm~15.7mm、3.2mm~3.3mm、1.8mg~1.9mg、0.93~1.03;低萌发温度抑制伊犁绢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及胚芽长,但对其幼苗重及发芽率影响不显著(P0.05)。总之,伊犁绢蒿在结实初期推后10~15d收获较为适宜,表现为种子籽粒饱满,发芽率高且整齐,含水量较适宜。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适宜高寒地区的抗旱抗寒无芒雀麦种质,观测了55份无芒雀麦种质在青海省高寒地区,早春田间水分胁迫和变温条件下的种子萌发性能。处理1充足水分(土壤饱和含水量48.63%)+最适温度(25℃),处理2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10.21%)+最适温度(25℃),处理3充足水分(土壤饱和含水量49.22%)+田间变温(-3~18℃)以及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11.03%)+田间变温(-3~18℃)。结果表明:4种处理下,无芒雀麦1号和17号俄罗斯种质的萌发性能适应早春变温和干旱的条件;3号俄罗斯种质在水分或变温单一的胁迫条件下萌发性能优良;8、33、50号俄罗斯种质和53号甘肃种质在变温条件下萌发性能达到对照水平,35号俄罗斯种质高于对照。筛选的8份种质可以用做培养抗干旱或适应变温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9.
以6个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建植阶段的耐盐性。结果表明,温度、品种、盐分及其互作对多年生黑麦草不同生长时期的耐盐性都有一定的影响,且不同生长阶段黑麦草耐盐性并不一致。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黑麦草的相对萌发率、相对萌发指数、相对根苗长、相对生物量、相对密度各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温度为15/25℃(12h光照/12h黑暗)时各品种耐盐性最好,5/15℃和25/35℃都会加剧盐分胁迫。通过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品种的黑麦草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耐盐性最好的品种为启明星,最差的为名仕。  相似文献   

20.
对青格里河湿地植物群落的优势种多刺锦鸡儿种子萌发对季节性昼夜温度变化、土壤含水量、原生境贮藏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在不同变温(15℃/5℃、20℃/10℃、25℃/15℃、30℃/15℃、30℃/10℃、30℃/5℃)下的萌发率为74%~97%;种子萌发的最低土壤水分含量为1.25%,适宜萌发的土壤水分含量为3.75%~25%;种子在原生境贮藏期间萌发能力逐渐下降,至第2年夏季大部分种子失去萌发能力;取食多刺锦鸡儿种子的昆虫为刺槐种子小蜂,取食比率为15.9%。多刺锦鸡儿种子在生长季和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可以萌发,但种子在原生境萌发能力失去以及被昆虫取食可能限制了其萌发,这是其种子途径更新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