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对室温贮藏条件下的大蒜的总糖、还原糖、脂类物质、可溶性蛋白以及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蒜总糖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之后迅速减少;还原糖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脂类物质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则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贮藏时间对陈香岭头单丛茶的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测定不同香型(兰花香型和蜜兰香型)不同贮藏时间(贮藏5、10、15、20年,对照组2016年制作),岭头单丛茶的主要品质指标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兰花香型和蜜兰香型单丛茶水浸出物含量和pH值下降,水分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上升;茶多酚含量蜜兰香型上升,兰花香型先上升后趋于稳定;游离氨基酸含量兰花香型上升,蜜兰香型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兰花香型为先下降后上升,而蜜兰香型上升。2种香型单从茶除了对照组的茶多酚、贮藏5年的pH,其余指标同一贮藏年份2种单丛茶的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贮藏有利于蜜兰香单从茶茶多酚、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积累,有利于兰花香型单从茶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积累,而茶多酚含量在整个贮藏期间相对稳定。结合感官审评,兰花香型单丛茶贮藏20年品质最好,蜜兰香型单丛茶贮藏15年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3.
贮藏期间大蒜的生理特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大蒜在室温下贮藏过程中水分含量、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以及可滴定酸等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大蒜的水分含量、可溶性固形物等都不断减少;呼吸强度在贮藏1周后有所增强,之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维生素C含量也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减少,贮藏1个月后维生素C含量减少至零;可滴定酸含量在贮藏1周后增加,之后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金银花贮藏过程中的变色机理,为合理贮藏提供理论依据,在45、55、65、75℃条件下进行加速货架测试试验,用色差仪测定金银花贮藏过程中的颜色参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游离氨基酸、还原糖等成分含量,HPLC法测定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金银花暗度值和色差值增加,褐变指数增大,提示金银花在贮藏过程中发生褐变生成了有色物质;金银花提取液A420nm值稳定上升,说明褐变生成的有色物质为类黑素;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且水提液p H值在贮藏过程中显著下降,说明氨基酸和还原糖可能为褐变的初始反应物;5-HMF不断积累,且温度每升高10℃,褐变反应加快3~5倍,说明5-HMF可能为褐变反应的中间产物,5-HMF生成量和褐变速度密切相关。金银花贮藏过程中颜色参数、氨基酸、还原糖、p H值、A420nm值及5-HMF的动态变化,说明发生了美拉德反应,这是发生褐变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大豆分离蛋白涂膜保鲜大蒜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豆分离蛋白作为涂膜保鲜材料,在常温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保鲜膜材料对大蒜米贮藏期间主要理化特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5.0%和7.0%浓度的大豆分离蛋白膜都可有效抑制大蒜米的呼吸强度,保持大蒜米的水分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实际应用中采用5.0%的大豆分离蛋白涂膜大蒜米,可达到较为理想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杧果对细菌性角斑病的抗性与生理指标变化的关系,以感抗杧果品种红杧6号(抗病品种)、贵妃杧(感病品种)为材料,采用刺伤接种法,测定杧果叶片中的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杧果受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侵染后,其体内O2-·、H2O2、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杧果抗性呈正相关;而MDA、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抗性呈负相关。X.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侵染杧果后,O2-·、H2O2、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杧果抗性密切相关,初步确定为抗性生理指标,可作为该病防控与育种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以3种不同类型萝卜基因型的花药为试材,研究低温条件下甘露醇与秋水仙素预处理对萝卜离体花药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经过预处理后表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表现小幅度的回升;可溶性糖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在经过预处理后显著高于对照,但在两种处理方式中变化趋势表现不同,甘露醇预处理表现先增加后减少,而秋水仙素处理表现先减少后增加。  相似文献   

8.
低温对南果梨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低温条件下南果梨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为提高其抗寒性提供依据.以南果梨嫁接苗为试材,考察在自然低温和人工模拟低温条件下,枝条、根系、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SOD活性、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自然低温处理时间延长,南果梨枝条、根系和根颈韧皮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不断增加,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8.64%)和可溶性蛋白含量(8.33mg·g-1)最高,枝条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910μg·g-1).枝条中的SOD活性和MDA含量随处理时间延长,先增加后降低.人工低温处理比CK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除-15℃处理外,人工低温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比CK高,随着人工低温处理温度的降低.游离脯氨酸、MDA含量和S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  相似文献   

9.
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兰州百合中部鳞片物质变化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兰州百合为试材,研究了2℃、6℃、10℃条件下保湿贮藏101 d内兰州百合中部鳞片中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游离氨基酸以及内源激素的变化对解除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降低和处理时间延长,淀粉明显降解、ABA含量显著下降,可溶性糖、酚类物质、内源GA3、IAA含量急剧增加。低温处理初期的34 d是上述物质变化最活跃的时期。相关分析表明,淀粉酶和PAL活性升高是分别导致可溶性糖和酚类物质含量增加的因素。低温贮藏期间,游离氨基酸总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精氨酸含量最高、变化最大。根据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初步判定鳞片内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等物质变化主要受内源GA3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兰州百合中部鳞片物质变化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兰州百合为试材,研究了2℃、6℃、10℃条件下保湿贮藏101 d内兰州百合中部鳞片中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游离氨基酸以及内源激素的变化对解除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降低和处理时间延长,淀粉明显降解、ABA含量显著下降,可溶性糖、酚类物质、内源GA3、IAA含量急剧增加。低温处理初期的34 d是上述物质变化最活跃的时期。相关分析表明,淀粉酶和PAL活性升高是分别导致可溶性糖和酚类物质含量增加的因素。低温贮藏期间,游离氨基酸总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精氨酸含量最高、变化最大。根据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初步判定鳞片内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等物质变化主要受内源GA3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