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土壤通报》2015,(1):25-30
研究目的:通过检索、整理和分析古代土地质量评价资料,结合现有的农用地分等指标体系,同时借鉴古代的评价思想,将古代典籍中土地质量评价相关因素与现有分等指标相结合,用于完善现有的农用地分等指标体系,进而更新修正现有的农用地分等成果。研究方法:文献检索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将古代土地评价的因素和现有农用地分等指标体系相结合所构建的新的指标体系可以指导我们更加科学地对农用地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论:在今后农用地质量评价研究中,我们应当借鉴古代典籍中经典的土地评价资料来修正和完善现有的农用地分等指标体系及相应的分等成果,为人们今后更加合理的进行农用地利用、评价、规划等生产实践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太原市尖草坪区农用地定级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太原市尖草坪区为例,以农用地定级规程为基础,采用专家咨询与层次分析法,对城乡结合区域农用地定级指标体系构建、指标值与权重确定的思路与方法研究,并以其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的农用地进行定级.结果表明:①太原市尖草坪区2877.89 hm2的农用地共分为7级,农用地级别类型复杂,但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城市发展对农用地利用的影响是导致级别变化的重要因素;②城乡结合区域农用地定级指标体系构建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对农用地级别的影响,采用自然型、社会经济型、生态环境型3个类型13个指标构成的定级指标体系客观地反映这一区域农用地质量;③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指标的选取将导致农用地等与级间产生一定偏离,但能更客观准确地反映农用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陕西周至县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测算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为了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合理测算耕地产能,该文提出了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体系,并对不同层次的生产潜力的测算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测算要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体系包括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及现实生产能力3个方面;农用地分等的自然质量等级指数与利用等级指数本质上就是2个不同的生产潜力,分别代表了2种不同情况下潜在的单位面积产量。用分等单元的面积分别乘以该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级指数和利用等级指数,可得到该分等单元相应的生产潜力。把全县所有分等单元的生产潜力相加就得到全县相应的生产潜力。通过理论分析及各种模型的实际模拟,采用Logistic模型对现实生产能力进行测算效果较好。结果表明,周至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为176.778×104t,利用生产潜力105.0×104t,现实生产能力为54.637×104t。  相似文献   

4.
农用地资源安全的监测-评价-预警系统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食物安全和农用地资源安全越来越受到学者和政府的关注。该文首先分析了农用地资源安全的含义及其产生原因,论述了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体系及其基本功能;结合全国农用地分等成果和现有的土地管理信息数据库,建立了农用地资源安全状况的监测网络、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提出了确保农用地资源安全的监测-评价-预警-应急预案系统的结构框架,并分析了它对完善土地资源管理、切实保护农用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流域“健康”诊断指标——一种生态环境评价的新方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介绍了澳大利亚学者建立的流域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过程。该方法利用10项环境背景指标来分析流域的总体质量或功能水平,10项环境趋势指标以及9项土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指标来分析流域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通过这些指标体系所揭示主要的环境问题,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江津区26个镇(街道)为评价单元,从农用地的产出、效率、产投比3方面建立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2005年江津区及各镇(街道)农用地经济效益评价值.结果表明;江津区农用地利用经济效益水平不高,各镇(街道)间农用地经济效益差异显著.分别依据各镇(街道)农用地产出评价值、效率评价值、产投比评价值和经济效益评价值划分出Ⅰ,Ⅱ,Ⅲ,Ⅳ级4个等级层次.并分析了区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基于土地开发整理修订农用地分等结果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补充耕地质量问题也一直是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补充耕地质量问题,以及已取得的农用地分等成果,考虑土地利用数据共享的原则,对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耕地等级评定中如何充分和合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探讨,即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耕地等级评定过程中,把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作用的因素作为补充指标对耕地等级指数进行修订。在充分考虑补充耕地质量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内涵,建立了适宜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耕地等级评定的一种技术方法。并通过大石桥市虎庄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证,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潜水位平原采煤沉陷区耕地损毁程度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中国煤炭与耕地分布复合区面广量大,煤炭开发不可避免地造成耕地减产或绝产。该文针对高潜水位平原型采煤沉陷区,在明确评价单元的目的性和尺度差异性基础上,基于农用地分等理论并兼顾采煤沉陷特点,构建了包括耕地土壤特征、耕地环境变化和耕地配套设施3个准则层、15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最差因子判别法与综合指数法,提出了耕地损毁指数模型。通过案例进行应用与验证,结果表明:沉陷盆地上坡、中坡、下坡及坡底的损毁指数分别为0.081、0.190、0.248和1,耕地损毁程度分别为轻微、轻度、中度和极严重损毁,在全面反映耕地损毁状况的同时,评价结果也能与农用地等级更新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9.
科学量化评价农用地集约利用变化过程,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资料综合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农用地集约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以陕西省扶风县1997-2006年土地利用状况为依据,结合扶风县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率和持续状况4个层次上构建了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多因素综合指数法计算历年农用地的集约度分值。研究结果表明,扶风县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在1997-2006年呈现递增趋势,但农用地利用持续状况令人堪忧。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当地实际,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公路水毁环境区划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明确公路水毁环境区划原则的基础上,对重庆市公路水毁环境区划指标体系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以公路水毁的成因机理为基础.通过专家咨询方法,建立了公路水毁环境区划的二级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按照各个指标与公路水毁联系的紧密程度,确定了它们的权重.根据现场调研和历史数据分析的结果,将二级指标划分为5个等级,并结合专家咨询方法,确定了相应的分值;建立了水毁环境区划综合值的计算方法,并根据该综合值的大小,提出了公路水毁环境区划的等级划分及其相应标准,为公路水毁环境区划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产能监测体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为了建立一个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产能监测体系,结合中国农用地分等和产能核算工作进展,确定了耕地产能监测的相关定义和原则.在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理论框架下,设计了耕地产能监测的体系,构建了监测样点与监测样区相结合、重点监测和基线监测相结合的耕地等别及其产能监测流程.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产能监测体系主要解决了监测样点与非监测样点的关系问题,耕地等别及其产能渐变与突变的监测问题和传统监测方法与新技术手段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城市近郊县域耕地保护预警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县域是耕地保护及预警最为合理的研究尺度,综合应用土地利用规划、年度计划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预测耕地资源“量”与“质”的变化趋势是科学合理地保护耕地的有效手段。该文在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2个层次上,从耕地数量、稳定生产能力、易变养分的空间变化和综合4个方面构建了县域耕地保护预警体系,并对北京市顺义区进行了耕地保护预警研究。顺义区耕地保护单项指标预警结果表明,2007、2008年顺义区耕地数量出现轻警,2009、2010年则为无警;耕地稳定生产能力在2007、2009年为中警,2008年为重警,2010年为轻警;而易变养分含量变化的警情则不尽相同。综合指标预警结果表明:2007年顺义区耕地保护出现重警,2008年和2009年为中警,2010年为轻警。研究结果从预警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出发,全面考虑了耕地的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并使警情判定与土地管理和农业生产工作相衔接,是进行区域耕地保护预警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喀斯特山区县——重庆市秀山县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进行监测评价,为该区耕地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地法开展监测评价。[结果]首先通过对秀山县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现状进行分析,对该县耕地质量监测因素区域划分及叠加分析后,构建了10等旱地沉陷等40个秀山县2014年度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区。在此基础上,利用样地法获取各等别渐变类型区监测指标。根据获得的监测因素值,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计算得到2014年耕地利用等指数。[结论]通过测算,秀山县2014年度各等别渐变类型区耕地平均等别表现稳定。耕地质量不同等别之间变化较小、各等别渐变类型区平均等别表现稳定和各等别之间面积增减较小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陆春锋  李爱军  周生路 《土壤》2005,37(2):176-181
目前我国基本上采用因素法进行农用地定级,而作为重要方法之一的修正法则应用很少。本文以宜兴市为例,对修正法农用地定级技术路线、指标控制区划分、单元划分、修正因素选取和量化、定级指数计算、级别划分的方法和改进进行探讨,并与因素法比较。结果表明:修正法和因素法的方法原理大致相似,但修正法在分等基础上进行,是对分等结果的细化和深化,可大大缩减工作量,而且其定级结果具有很好的横向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可以科学指导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广东省为例,分析了1996—2008年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结构变化、程度变化,并在统计软件SPSS的支持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寻找影响13a间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大,土地利用程度加深;(2)耕地、林地、牧草地、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面积净减少,园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净增加;(3)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可以归结为经济发展因素和农业发展因素,经济发展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农业发展因素也不可忽略。针对研究结果,"挖存量变增量、垦后备扩资源"将是解决广东省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齐头并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ISODATA聚类方法的农用地定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经典模糊聚类分析中采用传递闭包法在改造模糊相似矩阵过程中存在的传递偏差问题,本文尝试采用具有动态修正聚类中心,进行局部优化算法的模糊ISODATA聚类方法,结合GIS技术,进行农用地定级研究,并以江苏省金坛市为例进行定级评价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坛市农用地划分为四个级别,Ⅰ~Ⅳ级之面积比例为42.20%:22.41%:20.35%:15.04%.与传统的采用多因素综合法计算评价单元总分值,以数轴法或总分频率曲线法进行土地级别划分的定级结果相比较,实验结果与江苏省农用地分等成果联系较为紧密,体现了较好的等、级承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耕地资源安全是保护耕地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选取我国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松嫩高平原黑土区巴彦县为研究区,从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共4个方面构建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定量评价巴彦县2000—2009年间耕地资源安全状态,并采用SPSS软件对耕地资源安全驱动力进行主成分分析,引入Cubic曲线,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耕地资源安全变化模型,对研究区耕地资源安全值及其驱动力进行结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巴彦县耕地资源安全状态存在一定差异。2000年研究区耕地资源安全处于较不安全等级;2001—2003年处于极不安全等级;2004—2005年处于较不安全等级;2006年处于稍不安全等级;2007—2009年处于相对安全等级。研究期间耕地资源安全级别转换呈先负向后正向发展。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动力、自然干扰力和生态质量影响力是促使巴彦县耕地资源安全变化的驱动力。巴彦县耕地资源安全与3类驱动力表现出非常显著的Cubic曲线关系,说明构建的耕地资源安全变化模型符合研究区实际。  相似文献   

18.
大城市郊区农用土地定级研究——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宋佳波  周生路  彭补拙 《土壤》2004,36(2):168-172
本文在分析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目的基础上,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探讨了大城市郊区农用土地定级的思路、方法、对象及其参评因素因子体系等,并进行了实际研究。结果表明:大城市郊区农用土地定级:(1)除耕地(主要为菜地)外,定级对象还应包括园地、林地等农用土地类型;(2) 应采用将土地相对稳定和易变两大类因素因子影响作用同时评定并进行综合的方法,而不宜采用对土地分等指数进行易变因素因子订正得到定级指数的做法;(3) 宜采用多种方法并相互比较和印证,从而提高定级结果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治项目区农用地质量分等方法的修正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土地整治是改善土地利用条件,提高土地质量的有效措施.在农用地质量分等更新工作中,现有的分等体系不能反映出项目建设前后农用地等别的变化.该文探讨一种能反映出整治项目建设前后农用地质量等别差异分等更新方法.即:在原分等计算体系中,增加2级修正,选出受工程措施影响较大的、明显影响耕地自然质量的分等因素(地形坡度、地表岩石出露度、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和受工程措施影响较大的、明显改善土地利用条件的分等因素(田块规整度、田间道路、灌溉方式和排水方式),并以这些因素的变化确定建设后耕地利用水平修正系数.该文选取位于陆良县土地整治项目区中的14个点对提出的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14个监测点中,5个监测点自然质量提升了0.1等,其余9个点自然质量等未发生变化.14个监测点利用等均有提升,平均提升1.1个等别,最低提升0.5等,最高提升1.7等.14个监测点经济等均有提升,平均提升1.1个等别,最低提升0.4等,最高提升1.8等.从验证结果可看出:在农用地分等计算流程中增加耕地自然质量修正和利用水平修正系数作为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评定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农用地等级折算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简报)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实现中国严格保护耕地的一项基本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即包括数量平衡又包括质量平衡.该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摹础之上,进行了辽宁省耕地各等级之间的折算系数测算,建立了耕地各等级之间的折算系数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用地等级折算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应用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是要注意各等级折算系数间的变化规律,二是要注意耕地各等级系数间的变化梯度,本研究最后提出在依据农用地等级折算系数进行补充耕地时,有必要建立所补充耕地的质量标准体系,真正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中的质量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