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我国农村,农作物秸秆作为养牛的主要饲料尚未充分利用,其价格仍维持在80年代初的水平;而另一方面,市场上牛肉价格不断升高,已较80年代初翻了三番,所以发展秸秆养牛有利可图,大有可为。 发展秸秆养牛符合我国国情 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很快,但由于人口的增加,人均粮食占有量却增长很慢,人畜争粮的矛盾难于解决。此外,蛋白质饲料不足也是一个大问题。预测到2000年  相似文献   

2.
《中国牛业科学》1994,20(1):32-34
蒙城县位于黄淮海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宜于各种动物生长,特别适宜发展黄牛生产。全县23个乡镇,577个行政村,农业人口97万,上报耕地187.4万亩,人均1.78亩(实有耕地230万亩,人均2.4亩)。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养牛业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1983年以来,全县粮食总产量保持在50万吨以上,1992年达到63.36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653千克。粮多、草多,各种作物秸秆和可用饲草达5亿千克以上,每年用于黄牛饲料粮达1亿千克左右,因此,促进了黄牛连续14年的稳定发展,成为我国养牛第一大县,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张永泰 《养猪》2003,(1):47-47
1“秸秆发酵剂”为什么会兴风作浪?农作物的粮草比为1∶1~2,即每产1千克粮豆,就有1~2千克秸秆和秕壳。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中国历史上只有唐朝人均占有粮食达到550千克,新中国诞生以来只有4个年头人均占有粮食超过400千克,据《2001中国农业年鉴》资料,1999年世界人均占有谷物和油料365.3千克,中国为367.9千克。很自然,人们会想到,如果能有一种技术把作物秸秆加以处理,使其可代替粮食养猪,一可节省“宝中之宝”的粮食,二可大幅度降低养猪成本,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应该说,这种想法是合情合理的。有求必有应。各级领导…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加工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加工利用贾万富(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畜牧水产局101700)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我国自然资源匮乏,人均占有粮食不足400千克。显然,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完全依靠粮食发展畜牧业这条路是行不通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年产农作...  相似文献   

5.
八、开发饲料资源,发展高科技饲料工业饲料是支持养殖业的物质基础。没有饲料,养殖业就等于空中楼阁。已经说过:在较长时期内我国人均占有粮食难以超过400~420千克,而国际上公认的粮食过关标准为500千克。就算从400千克粮食中拿出25%作饲料,也不过只有100千克。可是,我市人均占有粮食仅175千克,实际人年均消耗粮食却已达500千克  相似文献   

6.
<正> 一、我国青、粗饲料资源及其加工利用现状我国青、粗饲料资源虽然丰富,但因受自然、技术、经济条件等的影响,使其开发与利用受到限制,影响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目前人均占有粮食虽然已超过350千克,但还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保持这一水平也将是很困难的。今后用于饲料的粮食不可能高于粮食总量的20%.因此,发展牧业生产要靠对青、粗饲料的开发与利用,特别是对作物秸秆的开发与利用。因为作物秸秆本来就是家畜的主要饲料资源,其来源广,数量多,产量高,且容易收集。它是粮食的副产物,分布区域和粮食类饲料的分布相一致,在种粮食的同时,也就种了秸秆,收  相似文献   

7.
<正>1养牛专业化方向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点是突出发展奶类和加快牛羊肉生产。奶牛饲养作为21世纪纪的朝阳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1.1乳牛生产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奶类生产是十分薄弱的环节。目前世界人均占有奶类123kg,发达国家人均达l43 kg。而我国则发展缓慢,至2000年底人均仅占有6.9 kg。乳牛是饲料转化率最高的家畜,并且它可以利用大量的粗纤维,转化农作物秸秆。牛奶是营养全面、极易消化吸收的食品,  相似文献   

8.
<正> 九十年代是本世纪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十年,能否实现2000年我国人均肉类消费达到25千克、奶类消费达到8千克这一目标,仪有十年努力的时间。1989年,我国人均肉类消费18.95千克、奶类消费3.9千克,其中牛羊肉仅1.6千克。我国畜牧业怎样跃上新台阶,发展潜力在那里。畜牧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通过饲料转  相似文献   

9.
1-种公牛站已建数量多,同时各地仍在申请建站,说明养牛将成为我国畜牧业结构中重要的产业,加快发展养牛业符合畜牧业发展方向我国的养牛业自1990年以来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到1996年全国牛肉产量达490万吨,成为世界第二牛肉生产大国,人均占有牛肉达4-0千克。随着秸秆氨化养牛项目实施,各地养牛热情持续高涨,使用人工授精配种的比例增大,这为出栏肉牛的个体生产性能提高起到了很大作用。由于人工授精技术的普及和农牧民欢迎使用牛冷冻精液,种公牛站的建设数目也在持续增多。据统计,全国地市级以上的种公牛站…  相似文献   

10.
粮食对于维持一个国家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而粮食生产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原有的畜牧业结构过分依赖粮食,造成了畜牧业与人争粮的局面。因此,著名经济专家于光远先生认为,在我国,粮食问题实际上是饲料问题。经过多年的探讨,有关专家提出了“秸秆畜牧业”的概念,即利用农区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牛羊等反刍家畜,建立“节粮型”的畜牧业结构。中共中央对此非常重视,从1992年起秸秆养牛被列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划拨专款,建设秸秆养牛示范县;1995年起又建设秸秆养羊示范县;1996年国务…  相似文献   

11.
尽管随着农业生产力的进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但由于人口的同步增长,到本世纪末我国的人均占有粮食仍超不过400千克,而且只能拿出20%作为饲料用粮。这就是说,我国近期内还拿不出更多的粮食来发展畜牧业。我们应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谷物饲料的转化率,降低单位畜产品的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世界各国,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即畜牧业的发展对粮食有很大的依赖性。世界上畜牧业发达的国家(新西兰除外)无不以大量粮食为后盾:美国人均占有粮食1500多千克,苏联800多千克(每年还大量进口饲料粮)。我国人均占有粮食只有360千克,随着人口不断增加,耕地继续减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将长期存在。展望未来,即使是比  相似文献   

13.
贾万富 《饲料研究》1994,(12):12-13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加工利用大厂回族自治县畜牧水产局贾万富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我国自然资源匮乏,人均占有粮食不足400公斤。显然,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完全依靠粮食发展畜牧业这条路是行不通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年产农作物秸秆5亿吨,是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市场上对牛肉需求量的增加 ,现在农牧民饲养肉牛已基本形成了肥育牛热。根据资料 :近 4年我国牛肉产量增加了 117% ,人均占有量已经翻了一番 ,即由原来的人均占有量 1.6 8千克 ,增加到了 3.42千克 ,而世界人均占有量为 10千克 ,牧业发达国家为 30~ 5 0千克 ,我国人口多 ,若人均占有增加 1千克牛肉 ,全国总产量就要增加 12 0万吨 ,可见国内市场的需求是颇有潜力的。随着生产技术及科学的发展 ,人们已经完全改变了过去的传统肉牛肥育方式 ,不再是肥育牛群中的老、弱、残牛 ,而是集约化 ,规模化生产肥育牛 ,更注重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省粮食人均占有不足300kg,用于发展畜牧业生产的饲料粮很有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耕地的减少,合理开发利用不与人争粮的饲草资源,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河西走廊:既是我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又是畜牧业生产发展基地,为了稳定,优质、高速度地发展河西地区畜牧业,除了要有保护、建设、合理利用草原等措施外,还必须大力开发河西地区丰富的农作物秸秆,采取各种办法提高秸秆的饲用价值,扩大饲料来源.近年来,河西地区推广饲草青贮、麦秸氨化技术效益显著.青贮饲料技术自1986年推广以来,四年的青贮量分年度分别达到:101.53、1879.41、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需求的增加,我国畜牧业也在迅速发展,饲料粮作为养殖业生产的基础,其重要性也在逐步提高。一方面,我国饲料粮用量随着粮食总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且饲料粮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也随之增加,由20世纪50年代的20%上升到目前的30%以上;另方面,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对饲料的需求增加迅速。今后几年我国精饲料缺口约5000万吨,但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连续几年处于360千克的水平,与主要依靠谷物解决饲料的国家和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800千克的水平相差甚远。由此可见,我国未来的粮食问题很大程度上是饲料粮问题,对饲料粮的研究就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效节粮型畜牧业是一种以资源导向型的草食畜产品开发和以先进饲养技术为依托的猪禽高效生产同时并举,以实现尽可能少用粮食而能稳定增加畜产品产量,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型畜牧业经济. 发展高效节粮型畜牧业是我国国情决定的. 一、发展高效节粮型畜牧业的必要性 1.人均占有粮食少,饲料粮不足:目前我国人均365~370公斤粮食,预计到2000年人均可达400公斤.按畜牧业发展目标测算,到2000年人均占有肉20-30公斤,蛋10-15公斤,奶15-20公斤,鱼14-15公斤.全国则需要饲料粮1537亿公斤,预测可以拿出粮食1250亿公斤,尚缺287亿公斤.  相似文献   

18.
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草食家畜,建立“节粮型”畜牧业结构,已成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人均占有粮食不足400公斤,维持这一水平,口粮大抵无虑,只是没有足够的粮食作饲料。因此,粮食问题实质上是个饲料问题。为了满足人民对肉类日益增长的需要,调整畜种结构,大力发展草食家畜,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发  相似文献   

19.
双城市充分利用农区粮多、秸杆多、酒糟多的优势,大力发展肉牛生产。从各级领导,到广大农户,到处都掀起了肉牛热。到1992年末,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72036头,比上年增长63%,存栏量50991头,增长49%,出栏21045头,比上年增长114%,出栏率达到29.6%,产肉3257吨,比上年1470吨增长122%。人均占有牛肉从上年的2千克猛增到4.3千克。全市养牛产值1.2亿元,占牧业产值的31.5%,比上年增加49%,养牛纯收入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40%,养牛加工获利税1500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6%。双城市是黑龙江省奶牛生产重点县,产奶母  相似文献   

20.
我国1989年粮食总产量4050亿公斤,人均350多公斤,可供饲料粮总量为600多亿公斤,占总产量的14.8%。到本世纪末粮食总产量即使达到5000亿公斤,但由于人口的增加,人均占有粮食水平也只有400公斤左右。依靠饲料粮大幅度增加来发展我国的养殖业,是不现实的。应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扩大配合饲料原料来源,积极发展饲料工业,提高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