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肺肉瘤临床少见,本院曾收治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例1,男,6O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胸痛4个多月入院。查体:神情.生命征平稳,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涌状胸,气管右们,左胸叩诊偏实,左肺呼吸音减弱,右胸叩诊过清音,右肺呼吸音稍粗,双肺未闻干、湿性罗青,心脏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X线胸片示:左侧中央型肺癌;MRI示:左侧中央型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职部B超示:肝、胆、脾、胰、肾未见异常。拟“左侧中央型脑地”在全麻下行剖胸探查,术中发现左肺肺门部有一肿块,约4cmX3cmXZCm,左侧支气管壁增厚、变硬,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75岁。主因纳差3d,加重伴恶心、呕吐,全身疼痛1d于2014-10-9 01∶15急诊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既往因"肾结核"行左肾切除术,后反复发作心悸;"糖尿病"病史10余年,平素口服中成药降糖治疗,近期血糖不稳定。入ICU时查体:T 35.5℃,P 66次/min,BP 68/38 mmHg(液体复苏中),R 33次/min,SPO270%。意识迷糊,呈谵妄状态,四肢末梢厥冷,双下肢皮肤散在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27例病灶在2cm以下的周围型小肺癌的术前胸片和CT薄层扫描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7例周围性小肺癌早期在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影19例,浸润影6例,条索状影2例;CT片病灶的表现有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细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等,其中有5例做过1年1次的常规胸片体检,其中1例3年前胸部平片已有病灶出现,4例1年前已有病灶出现,但均未及时发现.结论:上述结果提示熟悉肺癌早期的X线表现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 ,34岁 ,因口角歪斜、右眼闭合不全 2 d入院。 1周前有“腹泻”病史 ,入院查体 :右侧额纹变线 ,闭目露白 3mm,右鼓腮漏气 ,口角歪向左侧 ,咽反射存在 ,伸舌居中 ,四肢肌张力、肌力、感觉、腱反射正常 ;病理反射 (- ) ;入院后第 2天出现视物模糊 ,面瘫加重 ,吞咽困难 ,饮水呛咳 ,步态不稳 ,构音不清 ,四肢麻木、无力 ,步态不稳。双上脸下垂 ,双瞳孔散大 ,直径约 7mm ,对光反射消失 ,双眼球各方向运动不能 ,双额纹变浅 ,口角歪向左侧 ,双侧鼓腮漏气 ,舌伸不出 ,双侧咽反射弱 ,软腭上抬差 ,四肢肌张力低 ,双上肢肌力近端 级 ,远端 级…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9岁,右侧胸痛伴咳嗽、气促1个月,且伴有低热(37.8℃)。体变:肥胖体型,气管左偏,右侧第七助间以下扪诊实音,呼吸音消失,未闻罗音。心脏体查正常。肝、牌助下未们及。实验室检查:胸水为渗出液、淡黄色,未找到癌细胞及抗酸杆菌,OT试验明性,血沉110mm/h,WBC15.5X10~9/L。X线检查:于右中下叶支气管开口交界处可见一约0.5cm的小给节影,边线尚光滑,右中、下叶支气管分可见片状的致密形.右下胸腔少量积液并胸膜增厚粘连。X线诊断:考虑为右下肺癌或脉瘤可能。MRI检查:右中间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明显增厚,…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年,加重伴气紧1个月于1990年2月3日入院.体查:半坐卧位,全身皮肤紫绀,桶状胸,听诊双肺呼吸音减弱,双下肺可闻散在小水泡音,心脏无异常.全身皮肤凹陷性浮肿.周围血白细胞11.38×10~9/L,中性分类0.72,电解质正常.血气分析:pH7.3,PaCO_27.2kPa,PaO_27.5kPa,BE1mEq/L、HCO_326.3mEq/L、T_(CO2)27.9mmol/L、SH24.7mEq/L.X线胸片示肺纹理增粗紊乱,右中下肺野透亮度明显增高,见一个16.1cm×8.5cm巨大空洞,其间无肺纹理(附图见217页),左肺野透亮度略高.诊断:(1)慢性支气管  相似文献   

7.
喙肩韧带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外伤之一。我院从 1997年10月至 2 0 0 1年 6月应用喙肩韧带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 17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7例 ,男 13例 ,女 4例 ,年龄 2 0~ 5 2岁 ,平均 30 .8岁。右则脱位 12例 ,左侧脱位 5例 ,合并锁骨骨折 5例。均有明显外伤史 ,新鲜脱位 12例 ,陈旧性脱位 5例。临床表现 :患肩局部隆起 ,有压痛 ,患侧上肢外展、上举力量较对侧弱及疼痛明显 ,X线检查 :锁骨外端明显上移脱位 ,喙锁间隙距离增宽 ,双肩应力 X线片显示喙锁间距明显差异 [1 ]1.2 手术方法颈丛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 62只眼外伤的 X线平片及 CT表现 ,比较其对眼外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进一步提高诊断确率 ,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62只证实的眼外伤 ,84%的患者在 1 d内行 X线平片及 CT检查 ,X线平片常规摄眼眶正位及侧位片 ,而 CT常规轴位扫描 ,层厚及层距 3mm,矩阵 51 2× 51 2 ,用骨窗及软组织窗条件分析眼眶骨质和眼球结构。结果 :X线平片、CT对 39枚异物 (眼球内 2 3枚 ,眼球壁 1 1枚、球后 4枚、眼脸 1枚 )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 46%和 92 % ;X线平片诊断眼眶骨折 5例 ,CT诊断眶骨折 1 2例 ;CT诊断眼球破裂伤 (合并球内出血 ) 51例 ,而 X线平片未能显示。根据 CT表现结合临床将眼球破裂分为三型 :重度外伤无法修复 ,无复明希望 ,应行眼球摘除术 ,而轻、中度破裂均可行清创修复。结论 :CT检查对诊断眼部异物、眼眶骨折及眼球破裂伤均明显优于 X线平片 ,并可估价眼球外伤的程度 ,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国内甚少报道,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作一报道。例1,唐某,男,35岁。因右下颌骨逐渐膨隆,伴反复疼痛、口内流脓15年,于1984年5月24日住院.局部检查:面部不对称,右下颌骨体外侧明显膨隆,(?)缺失(发病后拔除),该区牙槽突不规则突起,以颊侧明显,扪诊大部分膨隆区质硬,少部分有囊性感,相当于(?)处有一瘘管溢脓。X线片示:右下颌骨(?)区域)见大小约6cm×4.5cm不规则骨质透亮区,内有大量大小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4岁。因右上腹外伤曾在当地医院X线检查,发现右肺野类圆形结节影拟诊为:右肺周围型肺癌;右肺结核瘤。后曾到市内两医院检查,X线胸 相报告均同上述诊断。患者于1990年9月6日转入我院胸外科治疗。 患者自述13年前患过肺结核,未经治疗自愈。余  相似文献   

11.
左房粘液瘤是原发性心脏肿瘤中最常见的,虽属良性肿瘤,但因其特殊的位置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所致的并发症较重,临床症状和体征往往随体位改变而改变,有间歇性的特点。肿瘤改变了心腔的血流动力学,表面常附有大小不等的血栓,一旦脱落,便导致周围血管栓塞,且易反复发生。现报道1例左房粘液瘤并发全身血管多发性栓塞病例,包括:反复脑栓塞、视网膜动脉栓塞、双下肢股动脉栓塞、右上肢动脉栓塞和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2.
病例:3岁8个月男性患儿,因双眼睑及四肢浮肿4天伴少尿入院.入院前4天发现患儿双眼睑及四肢浮肿,以双下肢浮肿明显,渐加重,诉颈部不适,伴烦吵,无发热、咳嗽及气促,精神食欲差,大便正常,小便量少.查体:T 37℃,R 32次/分,P 140次/分,BP 18.67/12.00KPa,轻度贫血貌,双眼睑及双手背轻度浮肿,双下肢中度浮肿,呈非凹陷性,无皮疹及出血点,气管居中,双肺听诊无异常,心音有力,律齐,心界不大,腹稍隆起,肝脾肋下未触及,未扪及包块.化验检查:尿粪常规正常,血常规示Hb 85g/L,RBC 3.19T/L,WBC 8.9G/L,N 0.51,L 0.48,PLT 305G/L.胸部正位片示两肺野清晰,心影及两膈影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诊治经过:入院后予速尿静推,尿量增多,血压渐降至正常,20小时后血压复升至18.67/12.00KPa,查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范围,血沉不快,复查尿常规正常.入院第2天仍烦吵,腹胀,肝区压痛(+),查肝功能示LDH 1460u/l,余正常范围,腹部B超探查示肝脏切面形态大小正常,肝右叶前方可探及一低回声团块,胰腺前方可见两个类圆形低回声团块,右腹膜后可见低回声团块.急查纵膈及腹部CT示右侧神经母细胞瘤可能,伴肝转移,腹腔淋巴结及纵膈淋巴结转移,上下腔静脉受压变窄.查尿儿茶酚胺含量260mg/24h,临床确诊神经母细胞瘤.入院第3天,家长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周后死亡. 讨论:神经母细胞瘤在小儿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略多见于男孩,末梢血像可示贫血,尿儿茶酚胺含量明显增高,多以腹部肿块或腹痛为首发症状.该患儿双眼睑及双上肢浮肿为上腔静脉受压所致,双下肢浮肿为下腔静脉受压所致,高血压与儿茶酚胺升高及循环充血、水钠潴留有关.该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同时出现上下腔静脉阻塞的表现,临床少见,且易误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或心包炎,临床中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8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10年,腹胀半年,加重伴气促10天于1992年5月4日入院。10年来曾两度在外院诊断为“肝硬化、慢性肾炎”,5年前曾住我院亦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但疗效不佳.近10天上述症状加重,伴气促,尿少色黄,再次入院。体查:T38℃,面色晦暗,双下肢皮肤色素沉着,巩膜黄染,气管左偏,右第三肋间以下叩诊实音,呼吸音低,未闻罗音。心脏(一)。下胸壁、腹壁及腰背部静脉明显曲张,血流方向均朝上,蛙状腹,肝肋下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患儿 ,男 ,3岁。因腹泻家人给复方新诺明 2次 ,每次 1片(儿童片 ) ,服药 12 h后出现四肢皮肤紫斑 ,次日眼睑及双下肢浮肿 ,尿少而来就诊。既往史 :1个月前曾服复方新诺明 1片后 ,出现皮肤紫斑 ,停药第 2天消失。入院查体 :T36 .5℃ ,P10 0 /min,R2 4/ min,BP12 / 8k Pa。四肢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紫色斑点 ,以双下肢为著 ,略高出皮肤 ,压之不退色。两眼睑浮肿 ,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颈软 ,心肺未见异常 ,腹软 ,肝脾不大 ,肾区无叩击痛 ,双下肢有非指凹性水肿。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10× 10 9/ L,中性 0 .5 0 ,淋巴 0 .45 ,嗜…  相似文献   

15.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7岁。因反复咳嗽11个月而于1990年4月5日入院。11个月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刺激性干咳,进行性加重伴气促,间有发热,无血痰。当时在外院门诊作胸透检查“正常”。用抗生素和中药治疗无效。2d前在本院门诊拍X线胸片发现右上肺尖后段团块影6cm×5cm,边缘不整,呈分叶状,疑“中央型肺癌伴右上肺不张”收住院。  相似文献   

16.
黄某,男,因咳嗽、气促3个月并加重伴下肢浮肿20余天,于1990年4月6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咳嗽(多为干咳)、气促,无发热、畏寒,无咯血,经对症治疗,症状逐渐加重且出现双下肢浮肿,不能平卧。曾在某院胸外检查示;双肺野片状、小斑片状模糊阴影,心影增大,拟“隐原性双肺纤维化肺泡炎”收入院。曾用红霉素与强的松等治疗,用药2个月,症状逐渐加重转入本院。发病以来,食欲与睡眠差,体重减轻15公斤,二便正常,既往健康、无肝炎及肺结核病史。  相似文献   

17.
肺曲霉菌病临床较少见,用外科治疗更少报道,我们曾手术治疗3例,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例1,男,42岁。因反复咯血3年多,曾用多种抗结核药物治疗未见效果,咯血日渐加重。于1987年6 月由肺内科转入本科。痰结核杆菌、霉菌检查及培养均为阴性。X线胸部正位片示右上第一肋间有直径2.5lcm的结节状阴影,两肺尖有条索状阴影。断层片见右上肺有一空洞,伴有“新月征”。在全麻下行右上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肺癌居全球癌症发病率首位,常出现转移而死亡~([1])。肺癌的好发转移部位为脑、肝、骨、肾上腺,消化道转移较少见,十二指肠转移更为罕见。我院偶见1例肺腺癌十二指肠转移,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57岁,2015-05月上旬出现咳嗽、咯痰,为黄色黏痰,6月上旬痰中带血,并活动后气短,2015-06-17来我院门诊行胸部CT检查提示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周围型肺癌X线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周围型肺癌28例的X线资料。结果:①肺癌:瘤体较大多在3cm以上,密度较高;瘤体多呈分叶,脐凹征较多见;瘤体周围毛刺多较粗较长,呈索条状;瘤体内空洞多为单个且较大,内壁凹凸不平;转移征象出现晚;肿瘤使局部胸膜增厚并与之粘连。②腺癌:瘤体较小,直径多在4cm以下,密度较低;形态多为圆形呈切迹样小分叶;瘤体周围毛刺呈毛刷状;空洞罕见,为多个小圆形空洞;胸膜凹陷征出现率高;肺内播散及胸水较其它类型多见。③肺泡癌:结节型肺泡癌与腺癌不易区别,密度较腺癌更低,小泡征及细支气管充气征则首先考虑肺泡癌。广泛型肺泡癌表现两肺广泛分布之粟粒样病灶,无特异性表现。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周围型肺癌的X线表现有一定特征性,X线可作为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病理类型的辅助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1病例 患者,男,40岁。因间断胸闷、气短、心悸10年余,加重伴紫绀1年入院。人院查体:口唇及甲床轻度紫绀,心率80次/min,房颤律,三尖瓣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肝脾未扪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心脏彩超示右室前后径71mm,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32mm,三尖瓣形态异常,前叶冗长,隔叶短小,位置下移,其附着点与二尖瓣前叶距离24mm,对合不拢。右房形态失常,横径96mm,房化右室范围64mm&#215;32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