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对旱作条件下生长十余年的9种豆科牧草的生长状况、草群结构及产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营养物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草原2号苜蓿、公农1号苜蓿、新疆大叶苜蓿和山野豌豆4种牧草的草群密度,盖度均减小,牧草产量仅为天然草地产量的10-15%;小叶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的牧草产量协商高,但其茎杆的本质化程度高,利用较困难;扁蓿豆,胡枝子和蒙古岩黄耆草群密度、盖度大,牧草产量为天然草地产量的2-6倍,且单位面积上粗蛋白质也具有较高的收获量。  相似文献   

2.
围封对沙地草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试验设嫩团状林围封草地,群团状林自由放牧地和未围封天然草地3种处理,按照低平地,丘底,丘腹,丘顶4种立地类型分别进行植物种类,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根量等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1.围封育草能显著增加手草的产量加快菖 植被的恢复,改善牧草的质量,对提高多年土禾本科和多年生豆科牧草的产量,百分含量效果明显,而杂草则相反;2.围封育草在提高草群高度,密度盖度上有明显的效果,地下根量也有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各类型天然草地质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各类型天然草地的盖度、可食风干牧草产量、牧草利用率、草群中优良牧草比率等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海南州各类型天然草地质量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灰色关联废分析应用于天然草地类型综合评价的数量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云南省巧家县尖山自然村不同治理措施(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封育草地)下石漠化草地各经济类群植被盖度、高度、密度、鲜草产量等进行连续3年的定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措施下各经济类群草地植被盖度、高度、密度和鲜草产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一年内均呈单峰曲线,8月份达到最高,出现峰值。从不同年份相同季节上看,随草地建植年限的增加,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和封育草地内大多数优良牧草的盖度、高度、密度和鲜草产量、优良牧草比例及年鲜草总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杂类草则随草地建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天然草地(对照区  相似文献   

5.
1998-1999年对不同放牧强度下内蒙古大针茅草原地上现存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地的现存量与牧草的生长速率和采食量密切相关。牧草生长旺盛,草地现存量相对较高,随放牧期的延长表现出明显的单峰型季节动态,其季节高峰与牧草生长高峰同步;牧草生长缓慢,草地的现存量随放牧期的延长,呈现较低峰值的单峰型或下降的趋势,现存量较低;不同放牧强度对草群及优势种大针茅和羊草的地上现存量有显著的作用(P<0.05),重度放牧下的草群、大针茅和羊草的地上现存量明显低于放牧强度(P<0.01);而不同放牧强度对伴生种如柴胡、寸草苔、台草和糙隐子草地上现存量的作用则取决于牧草的生长速率;地上现存量过高对丛生型禾草大针茅翌年返青及春季的生长起阻碍作用,进而,影响草群的生长量;现存量太低,影响牧草的生长发育和植物群落的组成,会造成草地的退化和家畜冬季的牧草供应不足。  相似文献   

6.
朱宝文 《青海草业》2010,19(1):2-6,10
利用青海湖北岸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1997~2008年观测的天然牧草生长特征资料,分析了近12a来该区域牧草生育期、高度、盖度、产量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猪毛蒿返青、开花期推迟外,其余牧草返青和开花期均提前;除矮生嵩草外,其余牧草黄枯期推迟,生育期延长;群落盖度呈下降趋势;虽然分种牧草高度和产量变化表现有所不同,但群落草层高度明显上升,总产量也呈增加趋势。说明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青海湖北岸天然草地生态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甘南玛曲七种主要饲草营养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南玛曲七种主要饲草的干草产量、高度、常规养分(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钙、磷)进行测定,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干草产量为2882kg/hm2,比新疆大叶苜蓿、甘农l号苜蓿、红豆草和箭(苫)豌豆高,比绿麦、燕麦和垂穗披碱草低,牧草营养价值为甘农1号苜蓿>绿麦>箭(苫)豌豆>垂穗披碱草>新疆大叶苜蓿>燕麦>天然草地>红豆草.  相似文献   

8.
用主成分分析评价青海湖流域各类型天然草地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南州草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各类型天然草地的盖度、可食牧草产量、牧草利用率、草群中优良牧草比率等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海南州天然草地典型的23个草地型进行综合评价,将海南州天然草地分为3个等级,并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采用各类型天然草地的盖度、可食风干牧草产量、牧草利用率、草群中优良牧草比率等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海南州各类型天然草地质量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灰色关联度分析应用于天然草地类型综合评价的数量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样方调查、生物量测定和多样性指数计算,研究了内蒙古荒漠化草原锦鸡儿(Caragana)属灌丛扩增对牧草产量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锦鸡儿灌丛内草本植物高度显著高于灌丛外和非灌丛化草地(P 0.05),灌木栽培区草地平均草本植物生物量显著大于天然灌丛化草地和非灌丛化草地。2)灌木栽培区草地和天然灌丛化草地的牧草产量显著高于非灌丛化草地,且栽培区草地的牧草产量显著高于天然灌丛化草地,说明锦鸡儿灌丛明显提高了草地牧草产量,在人工种植灌丛草地作用更加显著。3)灌木栽培区草地和天然灌丛化草地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均低于非灌丛化草地,这表明锦鸡儿灌丛对草本植物多样性有一定的消极作用。4)锦鸡儿灌丛明显提高了建群种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的优势度。  相似文献   

11.
对中度退化的高寒草甸进行补播改良,其研究的结果表明,人工补播是改良退化草地的一项重要措施。补播的第三年,改良草地产草量比天然草地产草量提高20-30%,草地植被盖度由原来的32.5%提高到56.5%,草群品质改善,草群中可食牧草种类增多,有毒有害植物明显减少。杂草及有毒有害植物为建群种的群落,变为老芒麦-无芒雀麦-披碱草为优势种的群落。由于草地盖度的增加,也减少了土壤冲刷,有效地控制了土壤养分和水分的流失。  相似文献   

12.
植物补偿性生长与草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安渊  杨持 《中国草地》2001,23(6):1-5
1998-1999年,对不同放牧强度下内蒙古大针茅草原植物的利用率和净初级生长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绵羊对草群和大针茅的采食率与牧草的叶龄结构和生长速率密切相关;在降雨量充沛的情况下,随着牧草采食率的提高,草群和大针茅净初级生长量呈现单峰型增长动态,草群和大针茅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45%-55%和55%-60%的采食率范围,并且分别在30%-55%和35%-65%的采食率范围内表现出超补偿生长,超出此范围则表现欠补偿生长;依据草群和大针茅补偿生长规律,大针茅草原适宜采食率在45%-55%之间,相应载畜率为3.5只羊/夏、秋季/hm^2。在此采食率范围内,草地可以获得长久的超补偿或等补偿生长,草地的生产能力增加,草地植物组成维持相对稳定,可保证草地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江西草地资源现状及草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江西草地资源类型及特征江西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热资源丰富。全省以山地丘陵为主,草地占全省总面积的26.6%,为444.2万hm2,其中宜牧草地384.8万hm2,占草地面积的86.6%。天然牧草品种丰富多样,其中常见的天然牧草500多种,常被家畜禽采食的130余种。虽然冬夏2季冷热极端气温、干旱给牧草生长带来不利,但经过引种栽培已筛选出了适宜江西生长的许多优良牧草,如苜蓿、黑麦草、三叶草等。1.1草地类型根据地形地貌,江西的草地可粗略分为如下四大类型:1.1.1中高山草地。占宜牧草地面积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黑龙江西部垦区农牧场草地生态现状,笔者采用实地踏查结合随机样方调查法,于2018年8月份在黑龙江西部垦区设置11个农牧场调查样地,记录各样地草群高度、草群盖度、草产量、物种数量、毒害草数量及人工培育措施等。结果表明:草群盖度大于80%的样地有5个,其中和平牧场草群盖度最大(为88.18%),安达畜牧场草群盖度最小(约为53.00%);干草产量达到3 000 kg/hm~2以上的样地有4个,其中巨浪畜牧场草原生产力最高(鲜草产量为12 408.33 kg/hm~2,干草产量为4 349.07 kg/hm~2),大山种羊场草原生产力最低(鲜草产量为1 780.69 kg/hm~2,干草产量为703.69 kg/hm~2);11个农牧场草类多样性丰富,优质牧草禾本科、菊科和豆科植物数量较多,分别为20种、17种、9种,各占总科数的27.78%、23.61%和12.50%;仅在绿色草原牧场和大山种羊场发现少量毒害草,其余样地均未发现毒害草,表明这几个农牧场保护较好;人工培育措施主要为禁牧休牧、围栏封育和补播等。说明垦区农牧场草地草群生长状况良好,生产力较高,物种组成丰富,优良牧草资源多,草原生态建设较好。  相似文献   

15.
草原火对克氏针茅+扁穗冰草——冷蒿型草地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a观测结果表明,草原火刺激牧草返青,使牧草在火后第1个生长期内提前6d返青,但第2、3个生长季无差异;改变了草场植被结构,禾本科牧草盖度,产量下降,杂草的盖度、密度、产量提高,草场植被总盖度和总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6.
半干旱地区禾-豆混播草地生物固氮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平  周道玮  姜世成 《草业学报》2010,19(6):276-280
 本研究以羊草-沙打旺、羊草-兴安胡枝子、羊草- 花苜蓿和羊草- 紫花苜蓿混播草地为对象,比较4种豆科牧草在松嫩平原半干旱地区的生物固氮能力、氮素转移能力以及生物固氮量对草地氮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羊草-沙打旺、羊草-紫花苜蓿混播草地氮产量显著高于单播羊草草地,草地粗蛋白含量的增加显著改善了草地质量。沙打旺、兴安胡枝子、花苜蓿和紫花苜蓿生物固氮率为35%~40%,大气氮是豆科牧草生长不可缺少的氮素来源。豆科牧草向羊草转移氮素2~12kgN/(hm·a),占羊草氮产量的5% ~24%。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增加了草地氮素资源,沙打旺、兴安胡枝子、花苜蓿和紫花苜蓿生物固氮量分别占其混播草地总氮产量的20.30%,17.78%,11.29%和31.77%。  相似文献   

17.
研究5种禾本科牧草与草原二号苜蓿在不同混播方式下种群的生长高度、种间竞争率(CRi)及产草量。结果表明:草原二号苜蓿的生长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混播促进了禾本科植物的生长。随着豆科播种量的增加,各试验小区的产量增加。人工草地较天然草地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混播人工草地比单播人工草地又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其中2/3草原二号苜蓿+1/3披碱草的混播组合比其他组合增产现象明显。综合结果表明,草原二号苜蓿和缘毛雀麦的混播组合具有合理的禾/豆比例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为较合理的物种组合。  相似文献   

18.
草地改良对高寒退化草地植被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近年来高寒草地退化问题,进行了围栏封育、划破草皮和施肥三种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改良措施都增加草群高度、盖度、密度、频度和产量,施肥改良使可食牧草产量增加45.9%~191.1%;围栏封育使可食牧草产量增加60.5%~158.3%;划破草皮使可食牧草产量增加32.7%~113.9%.由此可知,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河西走廊地区建植碱茅(Puccinelliatenuiflora-P.chinumpoensis)人工草地,做收种和刈割兼用。撒播方式下,播量达22.5kg/hm2时,种子落种数为2000/m2,田间出苗数794/m2,出苗率为13%,定苗数受地表积盐程度的影响(P<0.01),地表盐斑为50%,90%的幼苗数为988株/m2和301株/m2;碱茅草地盖度,种子产量和牧草产量均与土壤全盐含量呈负线性关系(r--0.8051,r=-0.8158,r=-0.9292),但种子发芽率和千粒重似乎不受立地土壤盐分的影响。由于受田间管理措施和碱茅自身发育节律的影响,生长第3年的草地盖度、种子产量和牧草产量均比第2年有不同幅度的下降,据此,适时灌水,加强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对维持草地基况良好,获得高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青海省共和县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结构特征,对其经济类群产量进行了分析和相关性计算。结果表明,共和县天然草产量最高的为高寒草甸类天然草地,优势种植物多为莎草科植物;除温性荒漠类、低地草甸类天然草地外,其他天然草地类优良牧草产量占总产量比重较大,这说明共和县天然草地整体退化程度较轻,可以通过生态工程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