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白癜风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6例白癜风患者为患者组,皮损分布局限型24例,其中进展期13例,稳定期11例;泛发型12例,其中进展期4例,稳定期8例。2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每人采静脉血3 mL,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TNF-α、IL-6含量。结果白癜风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局限型及泛发型白癜风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局限型白癜风患者中进展期与稳定期患者 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泛发型白癜风患者中进展期与稳定期患者 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癜风患者血清 IL-6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局限型及泛发型白癜风患者血清 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及P<0.01);局限型白癜风患者中进展期与稳定期患者 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泛发型白癜风患者中进展期与稳定期患者 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和TNF-α可能在白癜风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L-35+调节性B细胞(i35-Breg)在桥本甲状腺炎(HT)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HT患者及32例对照者外周血CD 19+IL-12p35+IL-27EBI3+细胞比例及PD-L1、CD169、PD-1、CD43、IL-12p35、IL-27EBI3、IL-12Rp2、IL-27Rα、pSTAT1、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19+细胞SHP-2、Vav 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浆中IL-35、TNF-α、IL-12水平.结果 HT患者外周血CD 19+IL-12p35+IL-27EBI3+细胞比例及IL-12p35、IL-27EBI3、IL-10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T患者血浆IL-35水平及CD19+B细胞IL-12Rβ2、IL-27Rα、pSTAT1、pSTAT3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浆TNF-α、IL-12水平及CD14+细胞PD-L1、CD169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35-Breg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HT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IL-2受体(sIL-2R)和γ-干扰素(IFN-γ)变化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乙型肝炎患者72例(肝功能正常者33例,异常者39例)和健康成年人35例血清IL-2和sIL-2R及IFN-γ。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异常组和对照组的IL-2、sIL-2R、IFN-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肝功能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T细胞功能障碍与缺陷,这种障碍与缺陷与其肝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蒜素联合阿昔洛韦对预防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复发的疗效和血清IL-2、IFN-γ的影响。方法84例RGH患者随机分为大蒜素联合阿昔洛韦组(联合组)和单用阿昔洛韦治疗组(单用组)各42例,观察停药后1a内复发情况和每次复发时皮损、症状消失时间,并采用ELISI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L-2、IFN-γ水平。结果联合组随访1a内的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单用组(1.02±0.78vs2.94±0.92,P<0.01);联合组治疗后的血清IL-2、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单用组治疗后(P<0.01),而单用组治疗前后血清IL-2和IFN-γ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蒜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RGH可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加味参附姜苓汤对围月经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4、IFN-γ和IL-8表达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实证依据。方法 将围月经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味参附姜苓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氨茶碱缓释片联合酮替芬片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采集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静脉血,经离心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4、IFN-γ和IL-8表达水平。结果 经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血清IL-4和IL-8表达显著降低(P<0.01),IFN-γ水平显著上升(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IL-4、IL-8和IFN-γ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结论 加味参附姜苓汤对围月经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围月经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IFN-γ的表达和抑制IL-4和IL-8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7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A级、Child—PughB级、Child-PughC级各25例)和25例正常对照血清IL-18、IL-18BPa亚群(IL-18BPa)水平。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IL-18BP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并且Child—PughA、B、C三级IL-18、IL-18BPa的水平依次递增,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检测血清IL-18、IL-18BP水平有助于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的严重程度,IL-18BP可能不足以中和IL-18。  相似文献   

7.
雏鸡经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后IL-2及IL-2R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雏鸡经马立克氏病(MD)三价疫苗免疫后,脾脏和胸腺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活性比未免疫健康对照雏鸡和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免疫雏鸡显著升高(P < 0.01,P < 0.01和P < 0.01,P < 0.05),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诱导表达显著增加(P < 0.01,P < 0.01和P < 0.01,P < 0.01);雏鸡经HVT疫苗免疫后,脾脏T淋巴细胞IL-2R诱导表达比未免疫健康对照雏鸡显著增加(P < 0.05),脾脏和胸腺T淋巴细胞IL-2诱导活性和胸腺T淋巴细胞IL-2R诱导表达虽见升高和增加,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 > 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和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调节作用。方法48例UC患者随机分为白头翁组和西药组,每组24例,分别采用白头翁汤、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PMN凋亡;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治疗前后及25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IL-6、IL-8水平。结果白头翁组治愈、有效、无效的例数为20、3、1例,西药组则分别为15、6、3例,以白头翁组的疗效为优旧扣3.84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MN凋亡率则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外周血PMN的凋亡率明显升高,且均以白头翁组改变得更显著(P〈0.01)。结论白头翁汤治疗UC疗效显著,从免疫角度调节患者PMN凋亡、下调IL-6、IL-8水平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IL-2,IL-12、IL-8水平与乙型肝炎病变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IL-12、IL-18的水平,观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肝炎发展的关系。结果:慢性及重型肝炎患者血清IL-2水平出现显著性下调(P〈0.01),而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患者的IL-12、IL-18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结论:血中细胞因子水平是判断乙肝患者免疫状态及进行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血清IL-4、IL-5和IFN-γ的影响。方法 8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晚睡前加服孟鲁司特5mg,治疗6个月后检测两组患儿血清IL-4、IL-5和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血清IL-4和IL-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IFN-γ水平则明显上升(P〈0.01)。结论孟鲁司特能降低哮喘患儿血清IL-4和IL-5水平,增高血清IFN-γ水平,减轻免疫炎症反应,在哮喘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介素-8(IL-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水平与结肠癌的关系.方法选择结肠癌住院患者64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用ELISA法测定结肠癌患者术前、术后与健康者血清中IL-8和VEGF含量,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结肠癌患者血清IL-8和VE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ukesC,D期结肠癌患者血清IL-8和VEGF含量明显高于A,B期(P〈0.05);肿瘤根治术后血清IL-8和VEGF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检测血清IL-8和VEGF含量对于结肠癌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关节液中IL-17的含量与关节炎症损伤的相关性,为研究RA的关节损伤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RA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关节液中IL-17的含量,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性.结果 RA组关节液中IL-17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RA组关节液中具有较高的IL-17检测值,证实IL-17是RA患者关节滑膜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张霞  张丽  张正华 《湛江医学院学报》2012,30(4):358-360,363
目的检测轻度和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皮肤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质3(TNFAIP3)和TNFAIP3相互作用蛋白质1(TNIP1)mRNA表达。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来检测20例寻常银屑病患者皮损和正常皮肤中TNFAIP3和TNIP1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皮肤相比,10例轻度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出现TNFAIP3基因表达下调和TNIP1基因表达上调(P〈0.05)。10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正常皮肤和皮损中,TNFAIP3和TNIP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AIP3和TNIP1 mRNA表达异常可能在寻常性银屑病的早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0(rhIL-10)对白兔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36只白兔随机等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再将18只受体白兔随机分为rhIL-10组(5、10μg·kg-1·d-1)、环孢素(CsA)阳性对照组(5、10 mg· kg-1·d-1)、rhIL-10+ CsA联合组(5μg·kg-1·d-1 hIL-10+5 mg·kg-1·d-1 CsA)、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1 mL/d).在移植前1d至术后8d连续肌注药物,观察各组皮片移植排斥反应情况及外周血CD4+和CD8+细胞数、CD4/CD8细胞比值.结果 rhIL-10组排斥反应发生时间比阴性对照组延长(P<0.05),而rhIL-10+ CsA组排斥反应发生时间比低剂量rhIL-10及CsA组延长(P<0.05).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CD4+细胞数及CD4/CD8细胞比值升高,在皮片坏死时达到峰值.结论 rhIL-10可抑制白兔皮肤移植排斥反应,CD4/CD8细胞比值有助于监测排斥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IL-23R基因rs7517847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IL-23R基因多态性检测,并与35例健康者对照分析.结果 rs7517847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AS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在假设遗传方式下,rs7517847位点的纯合突变GG基因型与( TG+TT)基因型比较,其频率分布差异在AS组与对照组之间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3R基因rs7517847位点的多态性与吉林地区人群AS易感性有关;携带G等位基因且为GG基因型的个体患AS的危险性增大,这可能是患AS的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已发表的IL-18蛋白cDNA序列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ConA活化的牛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扩增到编码牛IL-18蛋白基因,其大小为582 bp。将该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经序列测定表明该基因与gengbank上发表的牛白细胞介素-18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8%。将该基因从重组pMD-gIL-18质粒中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 a(+)质粒中,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经酶切和PCR鉴定后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为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膜表面标志的表达及其细胞因子的分泌,了解人鼻息肉T淋巴细胞的活化状态及Th1/Th2反应的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外周血中T细胞膜表面标志CD3、CD69的表达和Th1代表性细胞因子IFN-γ、Th2代表性细胞因子IL-4的分泌水平,并与正常人下鼻甲黏膜及外周血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患者鼻息肉组织及外周血T细胞均表达CD69分子,在鼻息肉组织局部CD69分子的表达更高(P〈0.01)。而在正常人下鼻甲黏膜中几乎未见CD3^+CD69^+细胞。(2)鼻息肉组织及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均检测到IL-4、IFN-γ的表达,而在正常人下鼻甲黏膜中几乎未见CD3^+IL-4^+和CD3^+IFN-γ^+细胞。与正常人相比,患者外周血中IL-4、IFN-γ的含量均升高(P〈0.01);与同一患者外周血相比,鼻息肉组织中IL-4的含量增高(P〈0.01)而IFN-γ的含量降低(P〈0.01)。结论鼻息肉组织中的T细胞高度表达CD69分子,处于免疫活化状态,产生Th1/Th2混合模式的细胞因子,与外周血相比Th细胞因子分泌优势发生改变,可能与鼻息肉"微环境"形成及黏膜免疫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主动脉损伤后血管紧张素受体(AT1R、AT2R)和胞外信号调控激酶1(ERK1)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损伤组、PD123319(AT2R拮抗剂)组、缬沙坦(AT1R拮抗剂)组、PD98059(ERK1拮抗剂)组、缬沙坦+PD98059组,其中后4组在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制作前、后给予相应的受体拮抗剂。造模后7d处死,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降主动脉中层及内膜中AT1R、AT2R和ERK1表达。结果单纯损伤组、PD123319组和PD98059组AT1R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缬沙坦组和缬沙坦+PD98059组(P〈0.01)。PD123319组AT2R表达明显高于其它4组(P〈0.01)。与单纯损伤组比较,缬沙坦组、PD98059组及缬沙坦+PD98059组ERK1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 AT2R可能通过下调AT1R激活的ERK1来抑制新生内膜形成,AT2R可望成为治疗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免疫功能和C-反应蛋白(CPR)水平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8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轻型62例、重型26例)和60例正常孕妇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田胞、IL-2、IL-4、IgA、IgG、IgM、CRP水平.结果 与正常孕妇比较,妊娠高血压疾...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静脉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含量,探讨IL-12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10例初诊未治、10例缓解期、5例复发患者和9例正常对照血清中IL-12的含量.结果对照组的IL-12水平(58.96±38.11)ng/L与初诊复发组(初诊未治组与复发组的合称)(32.51±14.58)ng/L、缓解组(71.67±119.09)ng/L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12与AL的病情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