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宁波市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强劲动力。宁波市对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农户采取多种方式将自家多余田地流转给旅游开发公司,形成一种规模效应。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为宁波市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象山县Y村是宁波市土地流转的典型代表。其"以农业带动生产、以农家风情拉动旅游"的模式诠释了成功的土地流转可以让农民不出村门半步,也可腰缠万贯。本次调研以Y村的土地流转为主要对象,其原因在于:其一,宁波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发展;其二,宁波市土地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性资源,能否得到有序流转和合理利用对"振兴乡村"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意义重大。鉴于乡村旅游与土地流转的紧密联系,就土地流转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展开研究,分析土地流转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可能带来的正负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基.国内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土地流转的典型模式主要有土地入股分红模式、土地租赁模式、土地转包模式和土地委托一代理模式.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有利于乡村旅游实现规模经济,促进乡村旅游更好地吸纳剩余劳动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土地流转主要存在损害农民切身利益,地方政府存在"越位"和"失位"现象,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稳定性和安全性,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不健全等问题,急需通过加强乡村旅游用地规划与评价,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流转机制以及健全乡村旅游景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正>前言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工作,要想确保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首先就需要确定土地产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但是从吉林省现阶段的实际工作中可以看出,在土地确权环节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地流转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制定有效的土地流转新政策。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必经之路,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其含义是在保留农民土地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乡村旅游用地与农村集体用地的关系,其实质是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基于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合理利用。乡村旅游用地的获取一般有征地和土地流转两种途径。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用地的开发对农民的土地权益造成诸多损害,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创新乡村旅游用地开发模式,建立具有旅游禀赋的土地产权交易机制是优化乡村旅游用地获取途径,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胡芬  李季 《安徽农业科学》2016,(10):219-221
界定了农村土地旅游化流转的基本含义,分析了农村土地旅游化流转为农村和农民群体带来的影响:农村土地旅游化流转提升了农村产业结构,创新了农村就业形式并提高了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农地过度非粮化、土地价格上涨、土地流转收益分配不公、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诸多不利影响。提出了农村土地旅游化流转的优化策略,为农村土地旅游化流转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理论依据,进一步优化乡村旅游中土地流转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在农业发展中,土地流转是重点问题。改革前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并且还带来了土地细碎化、增加生产成本和阻碍农业科技推广等问题。另外,农村土地流转"三权分置"后,经常出现有关土地产出、土地流转期限和土地流转形式等问题,因此要尽快解决土地流转问题。以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为例,对张家湾镇的土地流转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剖析,结合张家湾镇农民的意愿,从农民、村委会和政府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郑燕  李庆雷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61-7963
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出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集中体现在旅游产品的老龄化、同质化、初级化,进一步分析了乡村旅游困境的根源,强调了旅游资源的相似性与相对稳定性、开发主体的分散性与非专业性、产业要素的约束性与不可替代性3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破解乡村旅游发展困境的创新战略,指出创新是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关键,而推进农民创新能力建设、培育创新农业和特色村镇、探索乡村旅游合作社运作模式、依托龙头企业与农业园区、推进土地流转和旅游用地改革、引进大型企业开发新型项目是乡村旅游创新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中土地流转与开发策略的联动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赟 《湖北农业科学》2014,(12):2958-2962
新型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对农村土地利用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实现土地利用的规模化效应奠定了基础。以乡村旅游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博弈分析法分析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土地流转和旅游开发策略的联动关系,剖析利益相关者在土地流转中的不同诉求,为乡村旅游的土地开发策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春走基层     
<正>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意义、原则和工作重点。如何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以土地流转为载体,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各地政府部门的重大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土地流转在从土地产出效益看,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流转后每亩土地收益是流转前的4-6倍。土地流转为农民带来了双收益:转出土地的农民不仅获得了流转收益,还可以被返聘到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1.
王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409-13412
在阐明乡村旅游发展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旅游用地对提高土地附加值的贡献,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土地利用模式.总结了我国现行的土地流转政策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以山西省武乡县北良村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访谈等方法,从农户私下流转情况、土地流转形式、土地流转主体、土地流转费用、流转签订合同情况及农户对流转土地法律的了解情况等方面对农户土地流转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影响流转意愿的因素进行调查。为了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ML旅游区所在的GT村为例,探讨了大城市郊区农地旅游化流转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对当地村民的半结构性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GT村农地旅游化流转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流转市场机制尚未形成,旅游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农地流转过度非粮化,产业转型后农户社会关系恶化;流转区土地利用效率低,周边生态环境缺乏有效治理。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若干促进农地旅游化流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我国农村新出现的土地转包这一经济现象,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分析与探讨。农村的土地承包,无论采取按人按劳或按人劳比例进行分配,都带有平均分配的色彩,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土地转包便应运而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土地经营规模逐步扩大,这是各国农业发展带规律性的趋势。但在我国,由于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农业生产水平低,这一发展趋势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本文还分析了土地转包中经济关系的处理问题,着重就有偿转包中土地报酬的经济实质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提出了合理报酬的经济界限。凡在合理界限以内的转包,应予以支持;凡超过合理界限者,应予以严格限制。同时,为保证土地转包的健康发展,还必须有相应的具体措施加以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为发挥河南省著名革命老区卢氏县的山水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探明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路径及产品类型,推进卢氏县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文章首先分析了卢氏县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的自然资源与区位、人文历史与文化及经济发展与产业基础等三个方面的优势条件。其次,提出休闲农业发展方向,以及建设“洛河流域生态农业休闲观光长廊、杜关河流域越夏有机蔬菜休闲采摘长廊、老鹳河流域原生态产品挖掘展示长廊及淇河流域现代生态农业科普教育长廊”,即“四条长廊”的总体布局。基于此,进一步提炼休闲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类型,即休闲观光游、养老度假游、美丽乡村游和红色革命游,并集中规划和设计四种模式的重点建设产业项目,为休闲农业发展指明方向。最后,提出规范土地有序流转、落实惠农政策、发挥科技兴农作用及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等四点对策建议促进都市休闲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凌旭  梁亚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11-19912,20004
解析了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参与旅游项目的两个政策,指出其中存在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参与旅游项目的条件、程度、方式不明确等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休闲视野下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乡村旅游市场的日趋成熟,传统乡村旅游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催生着乡村旅游不同业态的产生。诸如拉动内需和农村土地流转方式的新策,也为乡村旅游的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分析了休闲经济条件下乡村旅游所面临的机遇与契机,探讨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广东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晓茗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633-2635
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使农民有了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广东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阶段和特点入手,分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配套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平台、引导集中成片流转承包土地和因地制宜适度流转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评价乡村旅游用地竞争力并识别其障碍因素是优化乡村旅游产业布局的前提和基础。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从资源禀赋特征、区域生态环境和旅游开发条件3个维度选择13项指标,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法的旅游用地竞争力评价模型,以揭示密云区乡村旅游用地竞争力的格局。引入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分析主要乡村旅游用地竞争力类型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用地低竞争力类以组团状形式,在密云区东南部和密云水库东北集中连片分布;中竞争力类沿“潮河轴带”“白河轴带”“安达木河轴带”和北部山区带状分布;高竞争力类以点状形式,涵盖张家坟村、司马台村、贾峪村、河北村、石城村、圣水头村、石马峪村和龙潭沟村。(2)以中竞争力类区域为例,基于主要障碍因素,将其划分为资源、环境和开发障碍型,并分别提出优化对策。研究成果可为乡村产业用地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