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北塘公社沿海渔业大队,从75年至76年连续两年引进贻贝在盐田汪子进行了人工筏式试养。能通过低温越冬和高温渡夏关,但成活率低,不能应用于大规模生产。为了了解贻贝耐高温情况、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和半人工采苗的可能性,以便在今后继续试养时掌握浮筏下沉时间,防止雨季大量排淡造成死亡和解决苗种问题,我们于今年进行了紫贻贝半人工采苗、耐高温极限和稀释海水对贻贝的影响试验,其结果如下:一、半人工采苗试验半人工采苗是解决贻贝苗种来源的一种途径,是国内成功经验。我们利用引进的34,000斤贻贝集中于饲养池进行筏式垂养,池内设有棕榈绳、贝壳、聚氯乙烯绳三种采苗器进行采苗。吊绳长1米,栓在贻贝浮筏上,设杆插在池内岸边四周,有的挂在排注水口处。  相似文献   

2.
海州湾毛蚶半人工自然采苗及筏式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养殖扇贝大面积死亡,造成了浅海贝类筏式养殖的大幅度减产,我们根据国内外原有的贝类养殖研究成果,结合海州湾的自然环境及养殖现状,利用原有的养殖海域及养殖器械,在2000-2002年进行了试验,探索出了一套毛蚶Seapharea subcrenata(Lischke)半人工自然采苗及筏式养殖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大官板垦区水体对长牡蛎(又称太平洋牡蛎)进行半人工采苗,具体操作工艺作扼要概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大官坂垦区水体对长牡蛎(又称太平洋牡蛎)进行半人工采苗,具体操作工艺作扼要概述。  相似文献   

5.
野生稚参比同期人工培育的稚参体质健壮、肉质肥厚、生长速度快,深受养殖业户的欢迎。养殖栉孔扇贝和牡蛎都能不同程度地采集到一定数量的稚参。受此启发,去年在总结往年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在套子湾扇贝养殖海区结合栉孔扇贝的养殖和栉孔扇贝半人工采苗生产投挂刺参采苗器,进行了刺参半人工采苗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海州湾毛蚶浅海筏式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江祥  刘刚等 《齐鲁渔业》2002,19(11):13-13
毛蚶俗称瓦楞子、毛蛤,壳质坚厚,适应能力强,发病率低。其肉质鲜美,食用价值高,市场需求大,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为克服传统底播增殖方式的局限性,探索黄海南部地区毛蚶养殖高产高效新技术,我们于2000~2001年在海州湾北岸腹地浅海区进行了毛蚶半人工采苗与筏式养殖试验,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2001年采苗2000万粒,养殖面积 100亩,收获毛蚶 25万 kg,产值 120万元,纯利润 45.4万元。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贝类半人工自然海区采苗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类的半人工自然海区采苗,就是在贝类的繁殖季节里,通过人工手段投放适宜的采苗器材,生产贝苗的一种技术。它较室内人工育苗具有得苗数量多,苗种生长快和投资小、效益大等特点。近年来,辽宁的长海、山东的长岛、烟台等地沿海,扇贝、魁蚶、贻贝等贝类的海区采苗蓬勃发展,每台采苗筏效益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不仅为生产者带来较大经济收入,也方当地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牡蛎俗称蛎黄、蛎钩,为浙江乐清湾的3大贝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现将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技术,自然海区采苗技术,棚架式、延绳武等新的养殖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988年,浙江省玉环县芦浦乡在楚门港内用浮筏养殖牡蛎500亩,挂橡皮条100余万条。这些浮筏式养殖的牡蛎是分别于6月下旬在自然海区和室内人工采苗、附苗的,经过4个月的管理,一般壳长已达4厘米左右;室内人工附苗的牡蛎,长势更为喜人,虽然附苗期比自然海区晚了近一个月,但目前平均壳长已4.5厘  相似文献   

10.
李克元 《水产科学》1996,15(2):29-30
褶牡蛎潮间带采苗及养成技术李克元(长海县水产研究所,116500)为开发利用我县沿海滩涂,发展褶牡蛎增养殖,近年来在哈仙岛等渔区进行褶牡蛎自然海区采苗及养成试验,取得了每片采苗板平均苗585个的好效果,达到了生产要求。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采苗海...  相似文献   

11.
单体牡蛎培育是指利用牡蛎一生只能附着1次的特性,将人工培育的牡蛎苗从附着基上剥离,单体装网笼内进行筏式养殖的技术。单体牡蛎即游离的无固着基的牡蛎,其生长不受空间限制,可充分发挥个体的生长潜力,壳形规则美观、大小均匀,易于运输、放养、收获和加工,便于筏式笼养,能提高抗风浪能力和单体水体产量,商品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虾夷扇贝自然采苗是一项近几年新兴起的技术^[1],其优点在于贝苗生长和成活率都高于人工育苗。辽宁省旅顺渤海沿岸现有采苗台筏11000余台,年采苗量在30亿枚左右,随着采苗技术的不断完善,如何快速、高效分离大批量的扇贝苗已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制备牡蛎采苗串人工强度大、劳动力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等问题,研制了一种结绳式牡蛎采苗串自动化生产装置。该装置以尼龙绳、聚氯乙烯带、防锈镁铝合金丝为加工原料,以PLC为控制核心,控制步进电机以及气缸的工作,将冲孔、顶绳穿孔、送丝、裁丝、打结、裁片、收串等一系列工序融合在一个工作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实时监控设备工作状态,实时修改工艺参数,实时数据库报警等功能。样机试验发现,采苗串自动化生产的平均成功率达96. 55%以上,装置运行稳定可靠、实用性强,降低了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该设计可为固着型贝类采苗器自动化生产装置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部门积极扶持牡蛎(大蚝)生产,位于钦州湾要冲的康熙岭乡被确定为牡蛎和海水鱼虾的养殖基地。1986年组建的康熙岭水产养殖公司,利用地处近江牡蛎采苗区的优势,大力发展牡蛎自然苗的采集生产,改过去单支插植为15支一丛的“枪架式”插植法,大大提高了附苗量,成为全区的牡蛎采苗基地之一。目前这批苗  相似文献   

15.
<正> 山东省长岛县经过几年的大胆探索和反复研究试验,先后在赤贝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成功经验。他们抓住1991年的赤贝半人工采苗获大面积丰收的有利时机,在全县迅速掀起了赤贝养殖热潮,  相似文献   

16.
1文蛤半人工采苗的预报 笔者于2004年6月12日实施了文蛤性腺发育情况的连续观察,并与海上浮游动物拖网检查相结合,从而做出采苗区文蛤半人工采苗的时间预报。  相似文献   

17.
贻贝半人工采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贻贝生性泼辣,繁衍能力极强,所以,贻贝养殖的苗种来源很广。目前,我国获取菌种主要靠三个途径:一是靠海上半人工采苗;二是利用海带苗绳上附着的自然苗直接养成;三是采集养殖筏架上、浮漂上、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ca gjgas)即日本真牡,是广盐性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应性强的特点。自1979年起,浙江省连续两年从日引进苗种2,000多万颗,放养于乐清湾和象山港两海区。为加快引种繁殖的进度,我所于1980年开始行人工育苗试验。通过几年的研究试验,已基本掌从亲贝选择、诱导催产、幼虫饲育到采苗等育苗技  相似文献   

19.
褶牡蛎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固着型经济贝类,具有食物链短、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随着福建省平潭县褶牡蛎养殖业的发展,褶牡蛎养殖已从传统的滩涂养殖发展成为浅海浮筏式(垂下式)养殖、棚架式养殖等等,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其中,苗种普遍采用自然海区采苗法获得,现将其采苗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工养殖的裙带菜主要集中在大连和山东地区,是海上筏式养殖的主要品种。早期的苗种生产是以半人工采苗方式来解决苗种来源的。现在海上养殖基本上都是全人工苗种。与传统的半人工菜苗相比,全人工苗种的诸多优点也很明显:省时省力,苗的密度人为可以控制,菜的品质和产量都大幅提高。裙带菜全人工育苗在室内培养阶段可以通过人为控制条件,如光照。温度、营养盐等,生产出小苗孢子体。随着孢子体越来越大,室内的环境条件越来越满足不了其生长的需要,必须进入海上暂养。由于海上环境变化大,不同于室内可以人为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