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筛选适合于稻秸秆资源丰富的中国南方地区工厂化生产栽培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株和育种的亲本菌株,比较了AS2796、W192、W2000、8301、8302、J5、A15共7个双孢蘑菇菌株分别在稻秸秆为主要培养基质和麦秸秆为主要培养基质的条件下的出菇时间和产量等方面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在稻秸秆基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双孢蘑菇菌株W2000、W192和J5出菇最早,A15出菇最慢;白色菌株8301产量最高,棕色菌株8302和J5产量最低; 8302、W192和AS2796菇型较好、菌盖较厚,8302和J5菇质最好。综合分析认为,白色菌株8301、W2000和W192是较为适合的栽培菌株和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2.
马波 《农家致富》2013,(15):6-7
双孢蘑菇新品种W2000、W192是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用As2796的单孢菌株与"02"的单孢菌株杂交选育而成的。该品种继承了As2796产量高的特点,同时也增强了抗逆性,综合品质得到较大改善。种植双孢蘑菇是农户创业致富好项目。  相似文献   

3.
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引进2个双孢蘑菇新品种(W192和福蘑38),对其进行品比试验及示范研究,以As2796为对照,比较其产量、菇质、形态特征等,分析其在闽南地区的种植适应性。品比试验结果显示2个新菌株的菌丝长势和菇质均要优于对照。规模示范栽培结果显示福蘑38平均产量为18.4 kg/m2,比对照增产7.9%。菌种播种后萌发快,出菇早,转潮较明显;子实体多单生,平均单粒重23.6 g,子实体结实,不易开伞,鲜菇商品性状明显优于对照。由此可见,双孢蘑菇新菌株福蘑38可以在闽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双孢蘑菇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筛选适宜新疆栽培的高产优质双孢蘑菇品种,为双孢蘑菇品种示范推广提供基础材料。【方法】以主栽品种AS2796为对照,对引进的4个双孢蘑菇品种进行栽培对比试验,研究各试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栽培特性和商品性等特征。【结果】品种W192和SBG003产量均高于对照AS2796(7.98 kg/m2),分别为8.34和8.30 kg/m2,产量增幅分别为4.54%和3.97%,同时这两个品种的菌丝生长健壮、洁白,气生菌丝少,子实体形态较饱满、品相较好。【结论】品种W192和SBG003在生物学特性、栽培特性和商品性方面较AS2796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在高海拔地区对引进的3个双孢菇菌株进行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As2796菌丝浓白粗壮、生长迅速、抗杂性强、出菇较快,各项指标均优于其它两个菌株,出菇产量最高,为17.2 kg/m2,较其它两个品种增产2.7~5.0 kg/m2,适合高海拔地区大面积栽培。  相似文献   

6.
以4个双孢蘑菇菌株As2796、W192、W136、W20为材料,观察其在杏鲍菇菌糠栽培基质上的发菌状况及产量。结果表明,4个供试菌株在杏鲍菇菌糠基质上均可发菌,表现最好的为W192菌株,其菌丝发菌速度快、长势强、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短(19 d),发菌至出菇时间为45 d,菌丝稠密而整齐、颜色洁白;其次为As2796和W136,菌丝发菌速度较快,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为20 d,发菌至出菇时间分别为46 d和47 d,菌丝稠密而整齐、颜色洁白;较差的为W20,菌丝发菌速度慢、长势弱,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为21 d,发菌至出菇时间为49 d。子实体表现最好的为W192,其菌盖大小适中且厚,直径为3.85 cm,厚度为2.16 cm,菌柄粗短,不易开伞,菇质最好;其次为As2796和W136,菌盖厚度分别为2.13 cm和2.14 cm,直径为3.89 cm和3.25 cm,菌柄略细微长,菇质中等;较差的为W20,菌盖薄且小,厚度为2.10 cm,直径为3.13 cm,菌柄细长,菇质较差。W192产量最高,达到53.44 kg/m~2;其次为As2796和W136,分别达到46.73 kg/m2和44.43 kg/m~2;产量较差的为W20,仅42.53 kg/m~2。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合在菇房智能化调控模式下生长的双孢蘑菇菌株,特进行了相关双孢蘑菇菌株比较试验。结果表明,"W192"和"W2000"这两个双孢蘑菇菌株的产量较高且集中,子实体性状优良,比较适合在智能化调控的菇房内生产。  相似文献   

8.
蘑菇品种W192     
正蘑菇W192属双孢蘑菇新品种,足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以"As2796"的单孢菌株2796-208与"02"单孢菌株02-286杂交选育而成,2012年通过品种认定1.特征特性。菌落形态贴生,气生菌丝少;子实体单生,菌盖扁半球形、表面光滑,直径3~5厘米;菌柄近圆柱形,直径1.2~1.5厘米。播种后萌发快,菌丝粗壮、吃料较快,抗逆性较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种植蘑菇的主要品种是双孢蘑菇,多属中低温型菌株,不适合南方春、夏季栽培.我所从1998年开始对属四孢蘑菇Ag-H1、Ag-H2(从野生蘑菇中分离)品种进行培养观察和栽培试验,表明这两个菌株子实体耐高温,出菇快(30~40天),产量高,平均单产7.5~10kg/m2,菇质优、耐储运,适合广西等南方省区栽培.  相似文献   

10.
双孢蘑菇采用稻田栽培方式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一是集约利用耕地、时间、空间和农作物废弃物生产双孢蘑菇;二是选用的双孢蘑菇新品种"2796"经稻田栽培试验,该蘑菇抗性好、产量高,每平方米菇床产鲜菇7.5kg,按8元/kg计算,667m2稻田产值可达2.35万元.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3个新引进的双孢蘑菇品种在菌种扩繁、试验种植方面的特征特性、产量性状及适应性。结果表明,W2000及W192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适宜在豫北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基质栽培双孢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6,(8):1135-1137
试验选用4种不同的基质栽培双孢菇菌株As2796,W192和W2000,对其产量、生物转化率、子实体营养、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菌株产量、生物转化率在4种栽培基质中趋势一致,均为棉籽壳配方基质最高,其次是稻草、玉米芯,玉米秸配方最低;4种栽培基质子实体各项营养指标含量大小趋势各菌株不一致,品种间有差异;以W2000为栽培菌株,等量投料棉籽壳配方为栽培基质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3.
以工厂化生产的海鲜菇废料为主要原料,采取熟料袋栽模式,设计若干不同配方及不同灭菌条件处理,研究其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海鲜菇废料熟料袋栽双孢蘑菇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较合适的栽培料配方和灭菌条件是海鲜菇废料50 kg、牛粪10 kg、过磷酸钙0.50 kg、轻质碳酸钙0.25 kg、石灰0.06 kg、含水量64%,在121℃条件下高压灭菌2 h。  相似文献   

14.
以双孢蘑菇菌株AS2796为试材,选用双孢蘑菇床式栽培模式为对照,以双孢蘑菇筐式栽培模式为处理,研究了2种栽培模式对双胞蘑菇发菌速度、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筐式栽培模式较床式栽培模式发菌速度快0.7 d,产量增加0.7 kg/m2,利润减少11.3元/m2。但是栽培筐可重复循环利用,从长远经济效益考虑,筐式栽培模式更利于降低成本,适于发展循环经济。双孢蘑菇筐式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以双孢菇品种As2796为试材,研究双孢蘑菇覆土材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泥炭土、发酵棉籽壳、麦衣等材料后对双孢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一定比例的泥炭土、发酵棉籽壳、麦衣等材料后能有效改善覆土结构,出菇快、菇蕾整齐,出菇期分别较对照提前2~7 d。较常规覆土处理增产0.25~1.60 kg.m-2,其中泥炭N-3及综合覆土配料Z-3覆土处理增产率为17.98%及10.67%。  相似文献   

16.
双孢蘑菇栽培基质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5,(10):115-117
针对重庆地区外出务工多、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状,采用稻草、谷壳、玉米秆与牛粪为原料,通过合理调配,进行双孢蘑菇栽培基质筛选试验。最终得到牛粪+玉米秆的比例为2∶1,牛粪+谷壳的比例为3.26∶1。试验结果表明:采用As2796或W-192菌种生产双孢蘑菇,栽培基质选牛粪+玉米秆最好,出菇比对照快了5 d,产量增加了1.23倍;其次是牛粪+谷壳,再次是牛粪+稻草。处理3生产的双孢蘑菇基本营养成分含量与对照比明显提高,品质有较大改善。两种基质与传统的牛粪+稻草栽培基质相比,理化性状更加优化,更易于处理,劳动力和原料成本有较大降低,菌丝生长更快。  相似文献   

17.
《农村新技术》2003,(8):12-13
日光温室栽培双孢蘑菇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而且省工省料,生物效率高,经济效益显著.温室栽培的双孢蘑菇的菇形、菇质均明显优于常规菇房产品,100平方米的栽培面积可产鲜菇2000公斤.现将日光温室双孢蘑菇栽培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引进9个双孢蘑菇新品种,在温控菇房中对其进行品比试验,综合比较菌丝长势、产量、菇质等,以期筛选出适宜在温控菇房栽培的新品种.结果显示,在温控菇房中各菌株表现存在较大差异.HK和褔蘑52走菌速度相对最快,褔蘑52、褔蘑58和HK原基形成速度最快,褔蘑52、褔蘑58、HK、A15抗褐变能力好,HK、W192、褔蘑38和褔蘑...  相似文献   

19.
采用工厂化双孢蘑菇隧道发酵工艺进行培养料制备,将制备后的培养料制作不同投料量的菌包,在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对比双孢蘑菇的菌丝长势、出菇期、产量和效益。结果表明,采用投料量为22 kg/包的菌包,单菇重、商品菇率均优于20 kg/包的菌包。产量为18.97 kg/m2,比投料量20 kg/包的菌包增产1.45 kg/m2,增产率8.28%;纯收入达40.68元/m2,比投料量20 kg/包的菌包增加2.57元/m2,增值6.74%。22 kg/包可作为双孢蘑菇农法栽培最佳的菌包发酵料投料量。  相似文献   

20.
<正>进入9月下旬以来,双孢菇生产中不出菇或出菇难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就此分析其中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希望对广大食用菌种植户有所帮助。一、品种(菌株)选择问题以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气候条件而言,双孢蘑菇宜选As2796等菌株。若引进新菌株,应将该品种的全部或同温类菌株进行品比试验,选出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品种进行推广,或留作商品生产。二、菌种质量问题引进菌种本身种性已退化;或制种技术欠缺、操作不规范使得其种性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