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乏情是指产后60~90 d没有发情表现的经产奶牛及14~18个月龄不发情的育成牛,机体不表现出任何明显的发情状态,导致卵泡发育不良,从而影响机体排卵,引起发情周期紊乱、妊娠推迟,这对奶牛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综述奶牛出现乏情状态的繁殖性疾病的研究状况,为进一步研究奶牛产后乏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某一集约化牛场通过跟踪检测发情和乏情奶牛(每组15头)产后45 d、55 d、65 d、75 d和85 d血浆中内分泌指标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孕酮(P_4)、雌二醇(E_2)、催乳素(PRL)和代谢指标(GLU、NEFA、BHBA、BUN),结果显示,乏情奶牛产后血浆CLU浓度低于发情奶牛,而NEFA浓度却高于发情奶牛,并且差异显著;发情组奶牛血浆中LH、FSH和E_2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乏情组;乏情奶牛血浆呈现低BUN浓度、低Glu浓度和高NEFA浓度的生化特征。结论是产后奶牛能量负平衡是造成奶牛产后乏情的主要原因。奶牛生殖激素分泌量不足、分泌模式紊乱及缺乏峰值是导致奶牛发情时间间隔延长及乏情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奶牛性成熟之后或产后长时间不发情称之为病理性乏情。奶牛产后一般40~60天发情,只有及时配种,才能保持1年1胎。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后期是指从奶牛胎衣排出后开始到生殖器恢复到正常状态为止.在此期间,奶牛没有明显的发情表现、卵巢无周期性机能活动,称为产后乏情.为了能够及时给产后的奶牛进行配种,缩短产犊间隔,要特别注意奶牛产后的第一次发情.奶牛产犊后,需要经过卵巢功能、子宫形态、子宫和内分泌机能等恢复过程,才会出现发情.奶牛产犊后第一次发情时间,通常在产后20~60 d.如果产后90 d还没有出现发情,就视为产后乏情.在奶牛生产实践中,其经济效益主要受奶牛产犊和产奶量的影响,要提高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益,就是缩短产犊间隔.为了能达到奶牛1年1胎的目的,就要在产后75~85 d范围内受胎,不能超过90 d.一般认为在产后40~60 d发情配种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乏情对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奶牛产后乏情对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了黑龙江省两个牛场(I、II)产后实施同期发情的奶牛共48头,根据试验奶牛产后40 d内发情表现分发情组(E)和乏情组(A)。E组再分为同期发情后发情组13头(EE)、不发情组10头(EA);A组也再分为同期发情后发情组10头(AE)、乏情组15头(AA)。通过A和E组实验牛的临床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A组奶牛的初配天数明显高于E组;(2)三针和五针同期发情处理后乏情组奶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都低于发情组奶牛,两组奶牛五针法的效果优于三针法;(3)与E组相比,A组奶牛产犊间隔延长,平均利润损失1 242.5元/头。因此,奶牛产后乏情对同期发情应用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荷斯坦泌乳牛情期体内生殖激素与生化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放射免疫法和生物化学方法测定随机选取的60头发情与乏情泌乳奶牛情期血液促黄体素、促卵泡素、催乳素、前列腺素、雌激素、孕酮和葡萄糖、尿素氮、白蛋白、总蛋白的变化情况。分析血液激素、生化指标与奶牛生殖机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情奶牛血液激素变化规律性显著,发情奶牛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乏情奶牛。发情奶牛血清尿素氮含量低于乏情奶牛。产后奶牛应该给予高能日粮,并适当控制蛋白质比例,有利于奶牛产后发情。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与乏情的发生状况,该试验选取产后14~21 d奶牛100头,检测其能量平衡相关指标BHBA、NEFA、GLU,根据其结果将奶牛分为能量正平衡组和能量负平衡组。跟踪奶牛至产后60~90 d,并通过B超和直肠检查确定奶牛是否发情,同时明确乏情奶牛卵巢状态,确定乏情类型,对各组奶牛数量及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记录统计。结果显示:能量负平衡与正平衡奶牛所占比例分别为49%和51%。去除患病牛后的73头奶牛跟踪到产后60~90 d乏情与发情在负平衡组所占比例分别为94.4%和5.6%,在正平衡所占比例为62.2%和37.8%。负平衡组乏情奶牛中卵巢静止所占比例最高,达61.8%。该牛场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和乏情现象较普遍,已成为影响该牛场奶牛健康和繁殖性能的严重问题。卵巢静止在能量负平衡所致的乏情牛中所占比例最大,因此,能量负平衡是引发奶牛卵巢静止的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8.
奶牛性成熟之后或产后长时间不发情称之为病理性乏情。奶牛产后一般40~60天发情,只有及时配种,才能保持一年一胎。在生产中,奶牛产后长期不发情较常见。从而导致母牛不能及时配种,产犊间隔延长,繁殖率下降.不能正常产奶,使牛场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技术人员对14月龄以上的不发情后备牛和产后60天不发情的母牛。应及时进行生殖器官检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奶牛性成熟之后或产后长时间不发情称之为病理性乏情。奶牛产后一般40~60天发情,只有及时配种,才能保持一年一胎。在生产中,奶牛产后长期不发情较常见。从而导致母牛不能及时配种,产犊间隔延长,繁殖率下降,不能正常产奶,使牛场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究围产期亚临床酮病与泌乳早期奶牛繁殖性能、卵泡发育之间的关系,并检测试验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试验在黑龙江某大型集约化牛场开展,根据产后血酮水平确定亚临床酮病组(SCK)和健康组(C)奶牛共60头,根据试验牛产后50 d内发情状况,将SCK组再分为发情组(SCKE,16头)和乏情组(SCKA,14头),C组也同样分为发情组(CE,25头)和乏情组(CA,5头)。所有试验牛在产后50 d通过直肠检查和B超检查了解子宫复旧及卵泡发育状况,记录繁殖性能数据,并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与健康组发情奶牛相比,亚临床酮病发情奶牛产后首次发情日期推迟约10 d(P0.05);产后50 d卵泡直径差异极显著(差值约4 mm)(P0.01)。亚临床酮病乏情奶牛子宫复旧延迟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组发情奶牛(P0.05);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奶牛(P0.05),而泌乳量极显著提高(P0.01)。与发情奶牛相比,乏情奶牛血浆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Glu)、胰岛素(Ins)、雌二醇(E_2)、孕酮(P_4)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奶牛患亚临床酮病而导致能量代谢指标异常是引起奶牛乏情、产后卵泡发育受阻和繁殖障碍的主要因素,进而导致奶牛繁殖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