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海滨锦葵数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阮成江  钦佩  何祯祥 《作物学报》2005,31(10):1310-1313
对海滨锦葵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1) 种子产量与果实数、地径、结果枝比、结果枝数、百粒重间呈十分显著的正相关(r = 0.945、0.770、0.567、0.497、0.397),与粗脂肪含量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 = 0.348);但与结果枝高度间呈十分显著的负相关(r =-0.343);粗脂肪含量与百粒重、结果枝底径和地径间呈十分显著正相关 (r = 0.389、0.383和0.358),但与结果枝枝下高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 =-0.397)。(2) 果实数对种子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其后依次是叶长、地径、结果枝长、百粒重、分枝数、结果枝角度、结果枝高度和株高;14个产量因子中有5个对产量有直接的负效应,包括叶宽、叶长宽比、结果枝数、结果枝底径和结果枝比。相关、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相结合的分析表明,对果实数、地径和百粒重的直接选择可有效增加种子产量;选择结果枝高度低的植株对种子产量改良有益;结果枝数和结果枝比的选择有助于提高种子产量,因其通过果实数和地径的间接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2.
夏播大豆生育期结构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试验从339个大豆品种中选取生育期小于100d的103个品种进行生育期结构特性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1)单株荚数与单株粒数、生育前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R1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R7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全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2)遗传力>60%的农艺性状分别为结荚高度、株高、主茎节数、R1、百粒重、生育前期、荚长、生育后期、全生育期。3)相对遗传进度的大小依次为主茎分枝数、有效分枝始节、结荚高度、株高、单株粒数。4)遗传变异系数>25%的为主茎分枝数、有效分枝始节、结荚高度、单株粒数、株高、单株荚数。  相似文献   

3.
对来自于中国黄淮海大豆产区、北方大豆产区和南方大豆产区的316个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明显不及农家品种,而其它性状如主茎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优于农家品种。以育成品种和农家品种分别所作的相关分析表明,主茎荚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均与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主茎节数与株高、主茎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分枝数与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或非显著正相关,但与主茎荚数呈负向显著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粒重正向显著相关,与单株粒数负相关显著。通过比较和分析,就百粒重、生育期和株高筛选出一些具有极端值的品种,可以用作品种选育的亲本和大豆分子育种如转基因受体或分子标记作图群体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黑骨藤种子特性的差异,以不同居群的黑骨藤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居群黑骨藤种子的形态学(百粒重、种子形态和大小)差异、种子活力和萌发特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居群黑骨藤种子形态无明显差异;种子大小以开阳(H 1)的最大,贵州中医药大学资源圃(H 4)的最小;种子的百粒重以开阳的最重最饱满;种子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为:TTC浓度1.0%,染色8 h,染色温度25℃。相关性分析表明,发芽势、发芽指数与萌发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萌发率与萌发时滞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发霉率、吸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表明,务川县(H 3)和西秀区(H 9)两个居群的种子可作为黑骨藤野生优质种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福建山区生境黄花倒水莲生殖构件表型可塑性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欧建德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9):157-160
为了解黄花倒水莲生殖构件表型可塑性及变化规律,在福建山区竹林群落内,采用大样本随机取样,对黄花倒水莲种群的生殖构件进行了表型可塑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籽实完熟期,黄花倒水莲的单个生殖植株的生物量(58.67±35.77) g;豆荚生物量及豆荚数分别为(6.64±4.93) g、(35.6±30.50)个;种子生物量与种子数分别为(2.61±2.19) g、(61.97±54.15)粒;生殖分配Ⅰ与生殖分配Ⅱ分别为10.55%±3.39%、3.93%±1.62%;各生殖构件表型观测最大值与最小值比值为4.23~39.5。豆荚生物量及豆荚数、种子生物量与种子数与总生物量间呈极显著性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豆荚数、种子数、生殖分配Ⅰ与生殖分配Ⅱ与其他组分生物量分配呈极显著性幂函数负相关关系。黄花倒水莲种群生殖植株同时具有同速生长和异速生长2种不同增减过程的表型可塑性调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假鹊肾树(Streblus indicus(Bur.)Corner.)树皮是优良的傣族止血药材,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本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假鹊肾树的外观形态及萌发生物学特性,为其有效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假鹊肾树种子为研究对象,观察描述假鹊肾树种子外观性状特征,检测其百粒重、含水量,并对通过对萌发率测定,分析种子萌发对温度、光照、种子含水量的响应,为引种提供参考数据。[结果]1)新鲜种子百粒重为63.07g,含水量为64.88%;干燥种子百粒重为41.73g,含水量为33.87%。2)温度对假鹊肾树种子的萌发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最适萌发温度为30℃(88.33%),低于10℃或高于40℃不萌发。3)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假鹊肾树种子萌发率差异不明显(p0.05),假鹊肾树种子为光中性种子。4)种子含水量对假鹊肾树种子萌发有显著的影响(p0.05),新鲜种子含水量高更易萌发,干燥种子萌发率(88.33%)低于新鲜种子(91.67%),种子失水会影响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7.
针对不同血缘的玉米种质资源,探讨自交系籽粒性状与种子萌发能力之间的关系,为选育强发芽势玉米品种提供依据。以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鉴定供试材料的籽粒类型、百粒重,同时采用纸间萌发法,测定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和芽长等性状。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的籽粒大小与种子萌发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性,即籽粒大小与发芽率、发芽势呈显著相关,均为负向低度相关。其中,百粒重与发芽势的相关系数为-0.133,百粒重与发芽率的相关系数为-0.132。籽粒大小与根长、芽长呈极显著相关,均为负向低度相关。其中,百粒重与根长的相关性为-0.222,百粒重与芽长的相关性为-0.215。籽粒类型与种子萌发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均小于0.1。发芽率和发芽势、根长和芽长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5。通过百粒重性状可以推断自交系芽期活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8.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22份豌豆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荚宽>主茎分枝数>单荚粒数>荚长;关联顺序为:荚宽>百粒重>荚长>单荚粒数>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株高>单株荚数。两种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影响豌豆产量的主要因子为百粒重和单株荚数。通径分析表明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影响百粒重的直接性状为主茎节数,影响单株荚数的直接性状为单荚粒数和主茎分枝数,因此在筛选培育新品种时应注意考察主茎节数与主茎分枝数,以减少这些性状对产量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正 《中国种业》2022,(2):80-84
为了明确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对玉米产量与穗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产量与百粒重、单穗粒重、秃尖长及出籽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行数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分析中单穗粒重、出籽率和百粒重对产量影响较大,但相关性不显著。(2)单穗粒重与行粒数相关系数最大。(3)天农9号相关性分析中,穗粗、单穗粒重和百粒重对产量影响较大,品种改良时优先选择大粒组合;太玉339产量受秃尖长影响最大,其次是出籽率和穗行数,品种改良时优先选择穗行数多的组合;太玉803产量受穗长、穗行数和出籽率影响较大,品种改良时可以优先选择果穗长和穗行数多的组合。(4)不同种植密度下,单穗粒重是决定产量的最主要因素,百粒重和穗长都对产量有显著影响;中密度时还可通过提高脱水速率和增加行粒数提高产量;高密度时还可通过增大出籽率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N、P、K,种植密度对安豆1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生育期延长、株高较高、底英较高;磷肥作底肥,花期K肥作追肥,可以提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分枝数、单株英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株英数、单株粒数差异显著,百粒重差异不显著,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  相似文献   

11.
母猪繁殖障碍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繁殖障碍是导致母猪淘汰的最主要因素,直接造成母猪非生产天数延长,繁殖猪群生产效率降低,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本文作者对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多方面因素,包括营养因素(如饲养水平、饲料品质、断奶日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疫病因素、生产技术及管理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共进行了2个试验。试验Ⅰ,成年布尔山羊在繁殖季节初期经超排处理,平均每只采得有效胚胎17.07枚,2个月后再行重复超排处理,虽有3只羊未能实现采卵,但其它羊只均获成功,其中B组(FSH加量)平均获有效胚胎15.46枚,明显高于A组(FSH未加量,平均每只12.93枚)。试验Ⅱ,选择了2000年超排效果较好的布尔山羊,在2001年和2002年秋季进行了第2次、第3次重复超排处理。结果表明:在生殖器官未发生粘连的情况下,第2次平均获有效胚胎15.83枚,与第1次超排结果(平均15.50枚)相近。第3次超排因两只羊生殖器官粘连未能采卵,其余10只羊平均采得有效胚胎13.40枚。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明确香梨优斑螟成虫的生殖系统的结构特征。[方法]解剖雌雄成虫的内生殖系统并分析。结果发现:雄虫的内生殖系统主要由1对睾丸愈合为一体的近球状精巢,经输精管与2个储精囊相连,储精囊的下端再经输精管与附腺的前端以及复射精管中部相连,其中复射精管前端与附腺前端相连,其下端与单射精管相连, 单射精管末端接于阳茎。雌虫的内生殖系统由2组各4根卵巢的上端连接与悬带,其下端连接两条侧输卵管,两条侧输卵管下端共同连接一条中输卵管,中输卵管末端连接发达的梨形交配囊、受精囊和附腺囊,其中交配囊、受精囊均与导精管相连,附腺囊与附腺相连。[结论]雄成虫内生殖系统由精巢、2个储精囊、输精管、复射精管、2条附腺及单射精管尾端组成,雌虫的内生殖系统由8根卵巢、2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交配囊及较长的附腺组成。  相似文献   

14.
刈割时间对苜蓿生殖生长及种子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为材料,研究不同刈割时间对苜蓿生殖生长及种子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苜蓿种子产量提供基础数据。试验数据表明,刈割对苜蓿生殖格局、种子产量和种子特性等影响较大。其中,返青后第44(5月8日)、51天(5月15日)刈割,与对照相比,种子千粒重分别增加24.44%、30%,种子产量分别提高26.85%、45.86%,种子发芽率分别降低了2.12%、10.63%。刈割能够延迟苜蓿花期,通过改变苜蓿花期的外部环境和花的传粉效率来影响其结实特性。在苜蓿孕蕾至初花期间,适时刈割1次,能够提高花的传粉受精效率,降低生殖败育率,增加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完善狮头鹅的品种特征数据,探讨就巢性极强的狮头鹅繁殖周期的血清生化指标变化规律。选取健康成年狮头母鹅45只,对其产蛋期、就巢期和休产期的血清钙、磷、总蛋白、葡萄糖等11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产蛋期血钙、血磷水平较高,而就巢期和休产期差异不显著;血清ALP水平在产蛋期较高,分别比就巢期和休产期提高39.49% (P<0.05)和12.70%;3个时期血清TP、CREA、UA和CHO含量差异均不显著,BUN含量在就巢期较低,分别比产蛋期和休产期低24.49%(P<0.05)和34.69%(P<0.05)。试验建立了狮头鹅不同繁殖阶段血清生化指标参考值,为其饲养管理、保种选育、疾病防治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了鹅掌楸实验群体内个体的雄性繁殖适合度.结果表明:试验群体中,鹅掌楸雄性繁殖适合度在不同个体之间差异较为明显,变幅为0%~10.9%.鹅掌楸的性选择倾向在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母本LS和BM性选择倾向明显,均倾向于种内交配,其种内交配比率分别为85.7%和94.1%,而母本HS和LYS性选择倾向不明显.鹅掌楸雄性繁殖适合度随交配距离的不同而变化,82%的有效花粉来自于35 m区域内的亲本,其累积雄性繁殖适合度为51.4%.交配距离、性选择倾向在鹅掌楸个体的雄性繁殖适合度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生殖激素及其受体作为家畜产仔数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殖内分泌激素对家畜卵泡发育、排卵、受精等繁殖性状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可以作为研究产仔数性状候选基因。本研究综述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素、催乳素、抑制素和雌激素等生殖激素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家畜产仔数性状相关的研究进展,希望对家畜繁殖性状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塑料大棚南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处于合理状态,研究选用不同化学物质诱导大棚南瓜雌花发生和控制营养生长。试验以‘永安二号’(印度南瓜类型)为材料,在南瓜苗期施用不同化学物质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南瓜苗期用增瓜灵、乙烯利能够明显降低第一雌花节位、促进提早开花并增加雌花数量,以100 mg/L 乙烯利处理促进雌花发生效果最佳;多效唑、矮壮素、增瓜灵均有拟制营养生长的作用,500 mg/L多效唑和200 mg/L矮壮素控生效果最佳。增瓜灵(每袋15 g 兑水3 kg)具有促进雌花生成、抑制营养生长的双重作用。该试验在南瓜苗期用4 种化学物质进行处理,表现出明显的诱雌和控生优势,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棉花生殖器官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生殖器官发育与棉花的经济价值紧密相关,因此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点。随着棉花三系育种体系的应用推广,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棉花生殖器官高效表达启动子的克隆和应用,棉花生殖器官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为方便相关研究人员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就国内外在棉花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核不育、棉纤维发育以及棉花生殖器官特异型启动子等方面取得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了详细介绍,并对以上各方面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高山姬鼠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996-2008年贵州省大方县高山姬鼠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山姬鼠种群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周期性波动,主要繁殖期在4~9月,一年中在春季4~5月和秋季8~9月出现2次妊娠高峰期。研究期间共解剖标本1080只, 雌鼠556只,雄鼠524只,种群性比为1.06,10年平均怀孕率为20.63%,平均胎仔数为5.92只,平均繁殖指数为0.67,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2.05%,雄鼠睾丸下降率季节变化与雌鼠怀孕率季节变化呈同步变动趋势。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繁殖参数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年龄组之间种群繁殖参数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种群繁殖参数具有明显的地理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