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四季油麦菜为试材,以日光灯(白光)为对照,研究了LED蓝光(B)和红蓝组合光(RB,R∶B=1∶1)对生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组合光有利于培育壮苗;红蓝组合光处理的生菜幼苗株高、主根长、茎粗、鲜重、干重和叶面积均显著的高于对照;蓝光处理的株高显著的低于对照;蓝光和红蓝组合光均提高了壮苗指数,且红蓝组合光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红蓝绿LED 延时补光对日光温室番茄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品种辽园多丽为试材,选择白光(W)及红光(R)、蓝光(B)、绿光(G)3 种LED 光源组成6 种不同比例组合光R9B1(9∶1,灯的数量比,下同)、R8B2、R7B3、R9G1、R8B1G1、R7B2G1,研究不同LED 光源延时补光对冬春季日光温室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照LED 光源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番茄幼苗的生长,其中R7B2G1 的效果最为显著,与不补光对照相比,茎粗增加27.42%,全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提高17.84%、30.91%,壮苗指数提高57.61%;幼苗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等也显著提高。综上,在红蓝光源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的绿光,能显著促进番茄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黄瓜嫁接苗愈合期间的适宜光质条件,利用LED光源调制不同光质比例,以白光(W)为对照,探究了嫁接愈合期间红光(R)、蓝光(B)和红蓝混合光(RB,红光光照度∶蓝光光照度=7∶3)对黄瓜嫁接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处理可显著促进茎秆及叶柄伸长,叶片伸展,增加嫁接苗全株鲜质量、干质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RB处理有利于嫁接苗单位叶面积的叶片干质量(LMA)及迪克森质量指数(DQI)等幼苗质量评估指标的提高;W及RB处理下嫁接苗总叶绿素含量与R、B处理相比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此外,黄瓜第1朵雌花开放节位以及10、15、20节以内雌花数也受到不同光质处理的影响。RB处理下第1朵雌花开放节位最低,R处理不利于黄瓜嫁接苗雌花的分化。综合来看,红蓝混合光最利于嫁接苗壮苗的培育,提升后期高产潜力,宜作为嫁接苗愈合光质。  相似文献   

4.
以黄心芹为试材,采用人工补光的方法,设置光质分别为纯红光(R)、红光∶蓝光=3∶1(3R1B)、红光∶蓝光=1∶3(1R3B)、纯蓝光(B)以及对照组白光(W),探究了不同的红蓝光比例对芹菜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系统电子传递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的壮苗处理并了解红蓝光对芹菜幼苗光系统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R处理显著促进芹菜幼苗株高、叶面积的增加但显著减小了茎粗和根长,B处理则相反,幼苗株高和叶面积最小,但根长和茎粗最大;B的壮苗指数最高,并且总鲜质量和总干质量的积累仅次于R处理;1R3B和3R1B的表型差异和生物量的差异并不明显。相比于R和3R1B,W、B、1R3B更有利于光合色素的积累。通过OJIP曲线及JIP-test分析发现,R处理的J点相对荧光强度显著大于其它处理并且I点同样为最大,这说明红光抑制了PSⅡ受体侧QA、QB和PQ库的还原,抑制了电子传递及PSⅡ活性。该研究中,单色蓝光处理的壮苗指数最高,并且拥有较高的生物量和光合色素积累,PSⅡ的电子传递系统未发现被抑制,是比较理想的育苗光质。  相似文献   

5.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光源,以自然光照为对照,研究红光、蓝光、白光、红蓝组合光(R/B=8/2、7/3)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形态特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红、蓝光处理下黄瓜幼苗生长不良;红蓝组合光处理的黄瓜幼苗生长较单一红、蓝光有明显的优势;红光处理对黄瓜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增加上表现突出,单色蓝光对黄瓜幼苗茎粗、生物量的影响比较大,R/B=7/3处理的黄瓜幼苗茎粗、叶面积、干物质增加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是适宜黄瓜幼苗生长的最佳红/蓝光配比。  相似文献   

6.
以‘寨选7号’蓝莓一年生幼树为试材,采用红光(R)、蓝光(B)、黄光(Y)、红蓝比3∶1(3R1B)、红蓝比1∶3(1R3B)、红蓝比1∶1(1R1B)、白光(W,对照)对蓝莓幼苗进行光照处理60 d,研究了不同光质对蓝莓植株生长量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蓝莓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光质处理下,一年生蓝莓幼树的株高、平均冠幅、茎粗、生物量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第60天时,B处理下蓝莓的株高、总鲜质量、总干质量最大,1R1B、R和3R1B处理下根长最长,1R3B处理下茎粗最大。在不同光质处理下,蓝莓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总蛋白质含量变化较平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双氧水(H2O2)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呈上升趋势。在第60天时,B处理下蓝莓叶片SOD活性和AsA、GSH含量最高,1R3B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最高,3R1B处理下■产生速率有所下降,Y处理下H2O2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条件,为探究光质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兴蔬215为试材,分别给予红蓝光(RB=3∶1)、红蓝紫光(RBP=3∶1∶1)、红蓝绿光(RBG=3∶1∶1)、红蓝近红外光(RBF=3∶1∶1)4种不同光质处理,以白光处理为对照(CK),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光质对辣椒幼苗形态、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和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RBP处理下辣椒幼苗的株高和地上部干、鲜质量最高,同时地下部干、鲜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RB、RBG和RBP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辣椒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其中RB处理较对照增加幅度最大。RB处理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RBP处理的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被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光能(TR_o/RC)、单位反应中心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_o/RC)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RBF处理下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综上,RBP处理显著提高了辣椒幼苗叶片吸收、捕获光量子的能力,增加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优化光能分配,增强电子传递的能力,进而提高了辣椒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结合形态指标和叶绿素荧光的综合表现,在红蓝光基础上增加紫光对辣椒幼苗生长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8.
以番茄"金棚朝冠"为试材,采用基质栽培法,使用1/2倍山崎番茄营养液为幼苗提供营养,以LED灯为光源,在200μmol·m~(-2)·s~(-1)光强下,以白光(W)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红蓝光(R∶B分别为1∶0、2∶1、1∶1、1∶2、0∶1)对番茄幼苗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适合番茄幼苗生长的光质配比。结果表明:红光(R)处理下幼苗株高和茎粗显著高于其它处理,B处理下最矮;不同光质处理25d后,W处理下幼苗光合速率(Pn)最高,2R1B次之,蓝光(B)处理下最低。1R2B处理下Gs最高,R最低。1R1B处理下叶绿素a/b最大。2R1B处理下,幼苗根表面积最大,1R1B处理下根体积最大。2R1B和1R1B处理下壮苗指数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总之,R处理导致幼苗徒长,B处理抑制幼苗生长,幼苗在不同阶段对不同光质响应不同,1R1B处理下根体积最大,2R1B和1R1B是较适宜的红蓝配比。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不同LED光质及配比对红桔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长出两片叶的红桔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LED白光(对照)、红光(R)、蓝光(B)、红蓝复合光(R1B1、R4B1,数字指复合光中不同色光的峰面积之比)、红绿蓝复合光(R4G1B1)等6个光照处理,水培培养2个月后观测幼苗的形态参数、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并对相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红、蓝单色光和复合光对红桔幼苗生长明显不利;高比例红蓝复合光添加绿光(R4G1B1),对红桔幼苗生长无明显不利,且株高和株叶面积分别比对照大18.8%(p<0.05)和28.7%(p<0.05),更有利于地上部分(茎、叶)的形态建成和光吸收。红、蓝单色光和复合光,导致幼苗根茎叶的生物量呈降低趋势;高比例红蓝复合光添加绿光(R4G1B1),导致幼苗叶干质量比对照高39.3%(p<0.05),其他生物量指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红蓝复合光中,R1B1的光合色素含量无显著变化,R4B1显著抑制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合成,R4B1添加绿光后(R4G1B1)使叶绿素a合成有一定恢复。红光导致幼苗的光合作用能力显著降低,蓝光则呈相反趋势,而红蓝复合光和红绿蓝复合光的光合作用能力处于红、蓝单色光之间。经主成分分析,LED红绿蓝复合光(R4G1B1)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0.
光质对苦瓜幼苗形态建成及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培育苦瓜壮苗的最适光源,设置红光(R)、蓝光(B)、红蓝光(R1B2)、红蓝光(R2B1)4个处理,以白光(W)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照射对苦瓜幼苗形态建成、光合特性、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W相比,R促进苦瓜幼苗高度的增加,抑制茎的横向加粗,B的作用与之相反;R2B1的总叶面积、全株干质量、壮苗指数、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最大,B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值最大,水分利用效率最低,R的净光合速率值最低,胞间CO_2浓度最高。与W相比,R2B1的总糖、淀粉含量最大,RUBPcase、SPS、SS活性最高,W的蔗糖含量最高。B的叶片全氮、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较对照分别增加27.88%、37.92%、30.54%,R1B2次之,但GS和GOGAT活性以R1B2最高,NR活性以R2B1最高。另外,在红蓝组合光中,增加红光比例可以促进苦瓜幼苗叶片碳代谢的加强,而增加蓝光比例可以促进苦瓜幼苗叶片氮代谢的加强。综上所述,R2B1处理的苦瓜幼苗最符合壮苗标准,且净光合速率最大、水分利用率最高、碳代谢最强且氮代谢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1.
光质对番茄幼苗碳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LED光源,研究了白光(对照)、红光、蓝光、紫光和红蓝(3︰1)组合光对番茄幼苗生长、碳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光相比,紫光明显抑制幼苗生长,红光抑制幼苗,尤其是其地下部的生长,红蓝组合光下幼苗干物质积累量及壮苗指数最高;在紫光下叶片净光合速率(Pn)、RuBP羧化酶活性、总糖和淀粉含量最低,红蓝组合光下最高;红光和紫光下转化酶的活性较高;红、蓝、紫、红蓝组合光均显著提高蔗糖合成酶(SS)活性,以红蓝组合光更明显,但红、蓝、紫光显著降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红光显著降低了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蓝、紫、红蓝组合光则显著提高了GS、GOGAT活性以及叶片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之,红蓝组合光有利于番茄幼苗生长,促进碳同化及总糖和淀粉积累,提高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2.
以黄瓜为试材,采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在不同温度下以普通荧光灯为对照,研究纯红光(R)、纯蓝光(B)、红蓝混合光(R/B=5∶5、6∶4、7∶3)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色光处理下黄瓜幼苗生长不良;综合各性状表现,在光强270μmol·m~(-2)·s~(-1)、14h·d~(-1)光周期条件下,当温度控制在8h·d~(-1) 30℃、16h·d~(-1) 23℃时,红蓝光混合配比7∶3处理有利于黄瓜幼苗生长;当温度控制8h·d~(-1) 32℃、16h·d~(-1) 26℃条件下,红蓝光混合配比6∶4的处理有利于黄瓜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3.
LED补光组合对大棚越橘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年生南高丛越橘‘Emerald’为材料,以大棚内自然光作为对照,研究LED光源的红蓝光(3︰1和6︰1)、紫外光(UVA)对植株长势、叶片光合作用、碳氮代谢、开花基因表达及开花率、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光组合处理下‘Emerald’的植株营养生长较旺盛,株高、1年生枝条长度和粗度显著高于对照。此外,红蓝光(6︰1)处理下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比叶重和净光合速率均显著提高。红蓝光组合也可诱导植株开花,开花基因FT表达量和开花率明显高于对照。紫外光下叶片的氮含量、开花率及FT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不同光质组合补光对‘Emerald’的果实品质有显著影响,红蓝光(3︰1)处理下果实的质量、横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花青素含量和糖酸比均高于对照。总之,不同光质补光会促进越橘‘Emerald’的生长发育,红蓝光6︰1组合对促进营养生长作用相对较大,红蓝光3︰1组合对提高果实品质效果较好。紫外光虽能改变植株形态和促进开花,但果实品质提高效果较红蓝光处理稍弱。  相似文献   

14.
以荧光灯为对照,研究了相同光照强度(150μmol·m-2·s-1)下,不同红蓝LED组合光源(R/B=7∶1、R/B=7∶2、R/B=7∶3)对葫芦和南瓜幼苗生长和生理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葫芦幼苗在LED组合光源R/B=7∶1、R/B=7∶3下,壮苗指数显著高于对照;南瓜幼苗在LED组合光源R/B=7∶2、R/B=7∶3下,壮苗指数显著高于对照;另外,在LED组合光源R/B=7∶3下,葫芦、南瓜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综上可知,LED组合光源R/B=7∶3最适合培育南瓜和葫芦幼苗。  相似文献   

15.
以樟树港辣椒为试材,采用塑料大棚栽培,研究了在夜间分段(19:00—22:00,3:00—6:00)进行不同光质[NIR(近红外光)、R(红光)、G(绿光)、UV-A(长波紫外光)、B(蓝光)、红蓝组合光(3R2B、2R3B)、W(白光)]顶部补光处理对辣椒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补光对照相比,蓝光(B)处理对果实品质提升效果最佳,果实中的辣椒素、抗坏血酸、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提高,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2.35%、46.64%、37.52%和18.44%。同时,B处理辣椒单株产量也显著提升,较对照提高20.64%。Pearson分析显示,果实干质量是最能代表辣椒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优劣的指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B和红蓝组合光(2R3B、3R2B)是调节效果优的光质;G、紫外光(10U、20U)和NIR是调节效果差的光质。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B处理下辣椒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高,是设施栽培中改善辣椒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最佳光环境调控光质。  相似文献   

16.
红蓝光质对转色期间番茄果实主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岩      王丽伟  文莲莲  魏珉    史庆华    杨凤娟    王秀峰 《园艺学报》2017,44(12):2372-2382
采用LED精量调制光源,以番茄品种‘Micro-Tom’为试材,设置红光(R)、蓝光(B)和红蓝组合光3︰1(3R1B)3个处理,以白光(W)为对照,研究红蓝光质对转色期间番茄果实主要品质及番茄红素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红光和3R1B处理可显著提高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降低可滴定酸含量;蓝光下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和可滴定酸含量明显升高,可溶性糖含量较低,但与对照差异不明显。随着果实成熟,红光和3R1B处理下番茄红素含量及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GGPS)和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蓝光和对照,尤以3R1B处理最明显;蓝光则显著降低了番茄红素含量,GGPS和PSY1表达受到抑制。综上,蓝光能够促进维生素C、蛋白质和有机酸含量增加;红光和红蓝组合光则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且通过提高番茄红素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GGPS和PSY1的转录水平和活性,促进番茄红素合成,尤以3R1B处理最佳。说明适宜比例的红蓝组合光有利于番茄果实转色,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瓜菜》2015,(3):14-17
西瓜是一种重要的园艺作物,种苗易徒长。以荧光灯为对照(光照强度为150μmol·m-2·s-1),探讨了相同光照强度下,不同红光蓝光配比(R/B)LED组合光源(7∶1、7∶2、7∶3)对西瓜幼苗生长和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LED组合光源下西瓜幼苗茎粗度、鲜质量、干质量、壮苗指数均有所增加,其中在R/B=7∶3下表现尤为突出。生理数据表明,较高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较大的叶片栅栏组织厚度、气孔密度、气孔开张度和光合速率,是LED组合光源R/B=7∶3处理提高种苗质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替代基质对芹菜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牛粪、秸秆和菇渣为原料,以草炭∶蛭石=2∶1作为对照,研究菇渣∶牛粪=2∶1、秸秆∶牛粪=2∶1替代基质对芹菜育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牛粪可显著促进芹菜幼苗生长,叶片和根系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菇渣/牛粪可显著促进芹菜幼苗叶片生长,但对叶片质量及根系生长无显著作用;秸秆/牛粪可显著提高芹菜幼苗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除Fe元素,其他元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菇渣/牛粪仅显著提高芹菜幼苗P、Na、Mn元素的吸收。总的来说,2种替代基质都可明显促进芹菜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科院最新研发的稀土农用光源作为光源,研究不同光质(红光、蓝光和红蓝复合光)和不同光周期(2、4和6h)条件下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和普通LED相比,增加红光在一定程度上对黄瓜幼苗的干物质积累有促进作用。短时间照射蓝光有利于黄瓜幼苗的形态建成,包括:株高和单株叶片数的增加,但随着补光时间的延长,不利于黄瓜幼苗形态建成和壮苗指数的提高。综合考虑,蓝光补光2h和红蓝光复合各处理下有利于黄瓜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20.
采用LED(发光二极管)精量调制光源,以番茄品种‘SV0313TG’为试材,设置红光、蓝光和红蓝(3︰1)组合光处理,以白光处理为对照,测定番茄幼苗叶片中主要含氮物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天冬酰胺合成酶(A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结果表明,红蓝组合光处理下硝态氮含量、NR和GDH活性及6种氮代谢关键酶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红光和对照处理,但与蓝光处理无显著差异;与对照和其他处理相比,蓝光处理下铵态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NR、NiR、GS和GOGAT活性及NR、NiR、GS2、FdGOGAT和LEAS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红光显著降低了全氮含量,NiR、GOGAT、GDH和AS活性及GDH1表达量均受到抑制。综上,与对照相比,红光处理降低了番茄幼苗叶片全氮含量和部分氮代谢酶活性;蓝光处理则提高了游离氨基酸和铵态氮含量;红蓝组合光能够提高氮代谢相关酶转录水平和部分关键酶活性,进而促进氮素吸收并向可溶性蛋白转化。可见,适宜比例的红蓝组合光可促进番茄幼苗氮的同化及转化氮的吸收,加速物质积累,进而促进番茄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