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建军  程卫东  蔺海明  刘学周  胡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536-4538,4541
[目的]研究坡缕石配施氮磷钾肥对红芪植株干物质积累、产量和红芪多糖含量的影响,为红芪药材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各生育期内进行采样,测定红芪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收获后计算产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红芪多糖的含量,计算多糖产量。[结果]坡缕石配施氮磷钾能够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提高后期(9月下旬和10月末)植株地下部分红芪多糖含量,或延缓多糖含量的降低,提高红芪药材的质量;显著增加红芪产量和多糖产量,高用量坡缕石(2250kg/hm2)和氮磷钾肥配施增产效果显著,增产731.32kg/hm2。坡缕石单施也能够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红芪各部分的多糖含量,延缓地下部分多糖含量的降低,增加红芪的产量和多糖的产量,高用量坡缕石(2250kg/hm2)单施效果显著,增产368.34kg/hm2。[结论]坡缕石与氮磷钾配施能够提高红芪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高用量的坡缕石(2250kg/hm2)和氮磷钾肥配施效果显著;坡缕石单施也有延长红芪干物质积累时期和延缓多糖含量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马铃薯氮素吸收积累特性与施用技术,在闽东南冬种马铃薯区设置不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全株及块茎的N素积累呈Logistic曲线动态,茎叶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发展动态呈单峰曲线,马铃薯产量、块茎干物质和淀粉积累量均与施N量呈抛物线型相关。在供试条件下,马铃薯目标产量38t.hm-2,平均每生产1 000kg鲜薯的吸N量为3.31kg,需施N5.91kg,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的经济施N量为239.5kg.hm-2。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水平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收获时,各施氮处理块茎干物质积累量比不施氮处理增加42.80%~91.59%,且施氮120 kg.hm-2处理最高;在磷钾肥的基础上施用氮肥增加了马铃薯的产量,增产幅度为22.30%~61.48%;施氮120 kg.hm-2处理产量增加幅度最大,且产量极显著地高于施氮60 kg.hm-2和不施氮处理。  相似文献   

4.
《吉林农业科学》2017,(1):24-27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3个施氮水平(0、105、150 kg/hm2)与2种配施比例(控释氮肥100%、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比为70∶30)对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转运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提高幅度为10.4%~28.2%。其中N150 kg/hm2处理玉米产量最高。在相同氮水平条件下,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施处理玉米产量高于单施控释氮肥处理。施氮可显著提高玉米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并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在相同氮水平条件下,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施处理玉米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高于单施控释氮肥处理。氮素农学利用率和当季回收率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氮肥偏生产力表现为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在相同氮水平条件下,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施处理氮肥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高于单施控释氮肥处理。  相似文献   

5.
杨随鹏 《农学学报》2011,1(9):49-52
为更好探索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夏玉米施肥制度,实现夏玉米抗逆高产丰产。于2010年采用裂区设计,对施磷量及磷锌配施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施磷肥或磷锌配施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增加干物质积累和次生根数,降低秃尖、改善穗部性状、提高抗病能,且配施效果优于单施磷肥。单施磷较对照增产幅度为7.70%~31.21%,配施增产15.99%~40.34%,磷锌配施较单施磷肥增产幅度达4.03%~8.73%。其中以施P2O5量在180 kg/hm2时配施15 kg/hm2硫酸锌,产量最高达9581.2 kg/hm2。经回归拟合,单施磷肥和磷锌配施的最佳施P2O5量分别为178.65 kg/hm2和203.49 kg/hm2,籽粒产量可达8823.0 kg/hm2和9499.61 kg/hm2。因此,在施氮基础上,配施磷或磷锌可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实现高产抗逆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6.
杨随鹏 《农学学报》2011,1(11):49-52
为更好探索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夏玉米施肥制度,实现夏玉米抗逆高产丰产。采用裂区设计,对施磷量及磷锌配施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施磷肥或磷锌配施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增加干物质积累和次生根数,降低秃尖、改善穗部性状、提高抗病能,且配施效果优于单施磷肥。单施磷较对照增产幅度为7.70%~31.21%,配施增产15.99%~40.34%,磷锌配施较单施磷肥增产幅度达4.03%~8.73%。其中以施P2O5量在180kg/hm2时配施15kg/hm2硫酸锌,产量最高达9581.2kg/hm2。经回归拟合,单施磷肥和磷锌配施的最佳施P2O5量分别为178.65kg/hm2和203.49kg/hm2,籽粒产量可达8823.0kg/hm2和9499.61kg/hm2。因此,在施氮基础上,配施磷或磷锌可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实现高产抗逆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7.
坡缕石为天然的纳米级生态功能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缓释性,可作为农作物的营养剂和肥料的缓释剂广泛应用于生态农业之中。为进一步探明其生态功能,进行了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效应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坡缕石生态功能肥能有效地提高马铃薯产量,改善其品质。单施坡缕石可使马铃薯增产17.38%,和复配肥配施时可使马铃薯增产46.85~59.95%;单施坡缕石可使马铃薯淀粉含量提高0.24%,和复配肥配施时可使马铃薯淀粉含量提高1.27~3.81%。同时也表明坡缕石具有对肥料的缓释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施氮0,75,150,225,300和375 kg·hm-2对杂交棉豫杂37号在不同生育阶段其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积累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杂交棉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积累量,特别是显著提高了杂交棉后期干物质与氮、磷、钾的积累量及积累比例.就产量水平看,本试验以施氮量300 kg·hm-2的子棉产量最高,比施氮量225 kg·hm-2的增产1.66%,但增产不显著;而施氮量达375 kg·hm-2,其子棉产量比300 kg·hm-2的减产3.92%、比225 kg·hm-2减产2.23%.随施氮量增加,氮肥利用率明显下降,而磷和钾的利用提高.就纤维品质指标看,施氮可以提高纤维长度和纤维比强度,而施氮处理间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差别不大,以225 kg·hm-2处理的纤维比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9.
氮磷配施对水地胡麻干物质积累规律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大田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配施方式下胡麻干物质的积累规律和产量形成.结果表明:单施低氮75kg/hm2和单施中磷150kg/hm2时胡麻植株的干物质积累最大,日均增加量分别达44.11mg/d,46.16mg/d,较不施肥分别提高22.84%和28.70%.配施氮磷均为150kg/hm2胡麻植株干物质积累及最终积累量最大,日均增加量达49.30mg/d,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达4.95g,分别较不施肥提高了37.44%,37.03%.根、茎、叶、非籽粒、籽粒干物质的最终积累量和分配比率最大的处理分别为单施低磷(75kg/hm2)、施中氮(150kg/hm2)和高磷225kg/hm2、施中氮和低磷、单施中磷、施氮磷均为150kg/hm2,且单施低氮叶物质对籽粒的转移率和贡献率最大,较不施肥均有显著提高.施低氮和中磷胡麻的产量最大,达2 200.00kg/hm2,较不施肥提高36.43%.可见,150kg/hm2氮和150~225kg/hm2磷配施时胡麻的干物质积累量、籽粒干物质最终积累量和分配比率、产量均达最大.  相似文献   

10.
施氮量对冬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冬马铃薯的合理施氮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0、80、160、240 kg/hm~2)对马铃薯费乌瑞它出苗率、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马铃薯出苗率总体降低;在块茎膨大期至收获期,马铃薯茎干物质积累量先升高后降低,以施氮160 kg/hm~2处理最高,马铃薯叶、块茎及总干物质积累量升高,均以施氮240 kg/hm~2处理最高;马铃薯商品薯比率、商品薯产量及鲜薯产量均总体提高,以施氮240 kg/hm~2处理最高,其中鲜薯产量较不施氮肥处理提高51.28%,施氮160 kg/hm~2处理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马铃薯可溶性糖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蛋白产量、淀粉产量均升高,以施氮240 kg/hm~2处理最高,施氮160 kg/hm~2处理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粗蛋白产量除外)。综上,费乌瑞它适宜施氮量为160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黑钙土不同施氮水平下,烤烟干物质的积累以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黑钙土上烤烟的干物质积累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主要在旺长期内完成;而干物质在根、茎、叶的分配比例受施氮量的影响较小,虽各处理之间无明显规律,但均表现为叶>茎>根;根、茎、叶干重最终占烟株干重的比例分别为18.6%-19.7%,28.1%-29.3%和79.8%-81.8%;研究还表明过低的施氮量也不利于烤烟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建议施氮量控制在52.5-67.5 kg.hm^-2之间比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水平下鄂麦18氮养分积累规律及产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氮素6水平4重复随机区组大田试验设计,研究鄂麦18氮素营养积累规律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鄂麦18的子粒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植株含氮量均增加,但当氮水平达到225kg·hm-2时再增加施氮量增产不显著;从苗期到成熟期,不同处理小麦植株含氮量逐渐下降,氮吸收积累量在齐穗开花期前呈逐渐增加趋势,成熟期出现下降,这可能与植株氯素挥发和淋溶损失有关.所以,在湖北省小麦种植区中等肥力条件下,鄂麦18适宜施氮量为225 kg·hm-2,单产可达6 948 kg·hm-2.  相似文献   

13.
南疆荒漠绿洲光热资源充足,但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1999~2003年连续5年对香梨园进行了覆草节水试验.结果表明:覆草能显著提高香梨产量和品质,5年间年均增产幅度为15.2;~65.3;,节水幅度达到28.8;~36.1;,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25.6;~70.5;,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分别增加39.1~76.4 mg/kg、4.5~18.0 mg/kg和29.8~76.9 mg/kg,0~30 cm土层10.0 mm直径总根数增加幅度达到55;~122.1;.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以苜蓿生草覆草最宜,5年年均增产7 514.3 kg/hm2,年增收入达到5 008.85元/hm2,节水效益达到508.55元/hm2,省肥效益达到1950元/hm2,产投比为5.56.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氮水平对丘北辣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丘北辣椒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辣椒株高、分枝数、茎叶重、根重和根冠比等农艺性状指标均随之增加。N 180 kg.hm-2处理时,辣椒的株高和分杈数最高。(2)辣椒生物量和产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N 240 kg.hm-2处理时,生物量达到最高,为3 679.6kg.hm-2;N180 kg.hm-2处理时,产量和产值达到最高,分别为3 718.8 kg.hm-2和20 553.4元.hm-2。(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辣椒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硝酸盐积累量升高。综合考虑丘北辣椒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等因素,丘北辣椒最佳施氮量为180 kg.hm-2。  相似文献   

15.
坡缕石包衣缓释肥对油菜经济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坡缕石包衣肥的增产及缓释效应.结果表明:施用坡缕石包衣的磷酸二铵225kg.hm-2后,油菜有效结角数和经济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27%和255.33%;油菜后复种小麦,施用坡缕石包衣肥300 kg.hm-2后,小麦生物产量比对照增加了57.67%.在油菜生育后期,施用坡缕石包衣肥后油菜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均较对照高,丙二醛含量较对照低,说明施用坡缕石包衣肥可提高生育后期油菜的抗衰老性和抗逆性,缓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大区试验,以种植在草甸黑土玉米鑫鑫1号为研究对象,在常规秸秆还田基础上,设置深翻(D)和旋耕(S)两种耕作方式,以常规施肥量F为对照,设置减量20%的减肥处理(F1),在减量施肥基础上设两个生物炭添加水平2 500 kg·hm~(-2)(B1)和5 000 kg·hm~(-2)(B2),共8个处理,研究减肥条件下,生物炭与耕作方式对玉米氮吸收和产量的影响,为减肥条件下玉米稳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减肥条件下玉米氮素积累和产量因耕作方式和生物炭施用量不同存在差异,深翻提高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产量,较旋耕分别增加6.23%~8.02%,0.16%~6.61%;减肥条件下配施生物炭提高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产量,深翻和旋耕条件下分别较减量施肥处理提高地上部氮素积累量6.24%和7.41%、6.10%和7.31%,提高产量8.95%和9.30%、10.21%和15.88%,且在深翻和旋耕条件下,B2较B1分别增产3.50%和5.14%。综上,在本试验减肥20%条件下,深翻和旋耕两种耕作方式配施高量生物炭(5 000 kg·hm~(-2))有利于提高草甸黑土玉米氮素吸收和产量。  相似文献   

17.
磷钾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玉/豆"套作模式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完熟期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总量及根、茎、叶、荚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随施磷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都以P2K3(P2O517kg爛hm-2,K2O 112畅5kg爛hm-2)处理最高;茎秆、叶片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时期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随施钾、施磷量增加的变化与干物质积累总量表现一致(苗期除外);完熟期干物质向荚果的分配比例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随施磷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向茎秆和叶片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增施磷、钾肥能够提高营养器官干物质向荚果的转移量、转移率及其对荚果的贡献率和产量,以P2K3产量最高,为2832畅04kg爛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不同密度和施钾水平对“闽糯001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翁定河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24-25,28
糯玉米闽糯0018的密度及需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密度为6.3万株/hm2时,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产量最高,为14533.5kg/hm2;钾肥适宜水平为225-300kg/hm2时,蛋白质、脂肪和赖氨酸的含量显著提高,过量施钾反而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密度对芝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于2008~2009年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旱田试验地进行。以辽芝1号芝麻为材料,采用单因子试验,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设6个密度:18.0、16.5、15.0、13.5、12.0、10.5万株.hm-2,其中10.5万株.hm-2为对照。底肥施N、P、K复合肥225 kg.hm-2。结果表明:密度对株高的影响:13.510.516.512.018.015.0,12.0万株.hm-2处理的密度对株高的影响较稳定;密度对叶片数的影响:10.515.016.513.5和18.012.0,在密度为12.0和13.5万株.hm-2的处理下,密度对叶片数的影响较稳定;密度对茎干重的影响:13.512.010.515.016.518.0,12.0和13.5万株.hm-2处理的密度对茎干重的积累有促进作用;密度对叶干重的影响:13.512.015.010.516.518.0,12.0和13.5万株.hm-2处理的密度对叶干重的积累有促进作用;密度对叶面积的影响:10.515.016.518.013.512.0,15.0万株.hm-2处理的密度对叶面积有促进作用;密度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10.513.516.515.012.018.0;合理的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初花期叶绿素的含量;密度对产量的影响:12.013.516.518.015.010.5,密度为12.0万株.hm-2的处理产量增长率最大,其次是密度为13.5万株.hm-2的处理。从总体看,芝麻的种植密度在12.0~13.5万株.h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