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副结核病(BovineParatuberculosis)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paratuberculosis)感染引起的以牛、羊等反刍动物为主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可通过病畜传染给人类或其他动物。Johne和HothinghOW于1895年首先发现此病,因此又称为Johne病。本病在全球流行广泛,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对养牛业尤其是奶牛饲养业有重大危害,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根除此病的惟一办法就是检出,隔离或淘汰病牛。因此,极早正确诊断奶牛副结核病对预防和控制奶牛副结核病的扩散有重要的作用。现将一例副结核病奶牛的剖检变化、组织学观察、细菌学观察、诊断和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牛副结核病及其防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Johne和Hothinghow于1895年首先发现此病,因此又称为Johne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给养牛业带来重大损失,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防治措施。我国在80~90年代农业部作为重点攻关项目进行研究,美国农业部(USDA)  相似文献   

3.
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Johne和Hothinghow于1895年首先发现此病,因此又称为Johne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给养牛业带来重大损失,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防治措施。我国在80~90年代农业部作为重点攻关项目进行研究,本病又称副  相似文献   

4.
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Johne和Hothinghow于1895年首先发现此病,因此又称为Johne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给养牛业带来重大损失,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防治措施。我国在80~90年代农业部作为重点攻关项目进行研究,本病又称副结核性肠炎,是由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牛、羊慢性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副结核病(Johne′s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引起的,常使绵羊极度消瘦,并造成羊毛产量的严重损失。因为临床上和死后投有特征性病变,所以在绵羊的诊断是困难的。诊断绵羊副结核病(PTB)可以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血液学变化、尸体剖检所见、粪便涂片抗酸染色后检查以及副结核菌素和禽结核菌素皮内注射的  相似文献   

6.
1 前言副结核病(paratuberculosis)是古老的传染病之一,自1895年Johne氏描述此病以来,有近百年的历史,此病广泛流行于全世界。1955年,在我国内蒙古一些牧场就有流行,1972—1975年吉林省某牛场发生牛副结核病,1975年吉林省农业大学第一次从病料中分离出牛副结核分枝杆菌。本病主要发生于牛、绵羊、山羊,骆驼和鹿也都能感染。牛副结核病的报道多见,然而,鹿副结核病的报道尚属罕见。1987年以来,在新疆某鹿场的育成鹿群发生了一种以顽固性下痢,进行性消瘦为特征的鹿病,  相似文献   

7.
选用39头PPD皮试法阳性结核病牛进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结果.32头出现阳性反应.占试验数82.05%. 对流免疫电泳(简称CIE)在人群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研究上已取得了一定进展,而用以诊断奶牛结核病的研究却甚少。为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CIE技术对奶牛结核病血清学诊断进行粗浅的试验研究,观察CIE对奶牛结核病的诊断或免疫监察等方面有无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和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必须强制报告的疫病,在我国的动物疫病名录表中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此病分布于全世界,我国奶牛结核病的患病率很高,人与病牛长期接触或不慎食用含结核菌的牛奶,都有可能感染此病。因此,该病的诊断和防制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副结核病     
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MP)引起的慢性传染性肠炎。1895年 Johne 等首先发现本病,1906年 Bang 用病牛肠饲喂犊牛感染成功,确立它是一种独立疾病,并命名  相似文献   

10.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布鲁氏菌病和奶牛结核病。这两种病都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因此,做好奶牛"两病"净  相似文献   

11.
加强奶牛"二病"监测 确保市民吃上放心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结核病和奶牛布鲁氏菌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两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则将该二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都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是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而牛型结核杆菌也能使牛、羊、家兔患结核病,并且对动物的毒性要比人型结核杆菌强。布鲁氏菌病是再度肆虐的传染  相似文献   

12.
奶牛布鲁氏菌病与结核病的防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以下简称奶牛“两病”)分别是由布鲁氏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严重危害奶牛业持续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危害公共卫生安全。人类尤其是儿童,可因饮用带菌的牛奶而感染。近年来奶牛”两病”死灰复燃,直接导致了人间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感染率的上升,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控制和净化奶牛“两病”刻不容缓。因此对奶牛结核病和布病进行检测,淘汰感染奶牛,净化奶牛群,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柴贵明 《中国乳业》2022,(11):72-75
副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细菌疾病,病原为禽分支杆菌副结核亚种,主要感染牛、羊,造成病畜小肠和其他器官损伤,引发腹泻、体重降低、营养不良、贫血甚至死亡。奶牛副结核病可导致奶牛死淘率增加、产奶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繁殖能力下降、屠宰率降低以及增加其他病原的感染率,从而对奶牛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副结核分支杆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也可通过子宫进行垂直传播。副结核分支杆菌通过在小肠黏膜下层中的巨噬细胞中持续感染来逃避免疫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隐性感染至少会持续两年,然后细菌开始脱落并出现临床症状。副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进程缓慢,管理不当会使易感犊牛发病率更高,这使得牛副结核病的防控具有很大挑战性,尤其是在季节性产犊牛群中。本文对奶牛副结核病的概念、可造成的经济危害以及诊断方法进行阐述,旨在为奶牛副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与新型诊断方法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两病")。布鲁氏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病菌,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之一。人感染布病后,会失去劳动能力和生育能力。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人类感染途径主要是食人未经检疫的畜产品,尤其是饮用未经巴氏消毒或煮沸的患有结核病牛的奶而经消化道感染。为了切实了解西宁地区奶牛两病的基本情况,笔者对2008~2011年"两病"防控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结核病与布鲁氏杆菌病都是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据卫生部门统计,我国现有结核病病人近600万人,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约25万人,是单一病菌引起死亡最多的传染病。仅1998年第三季度新疆结核病发现人数为 4 794人,由此可见,此病对人类健康有较大的威胁。而布鲁氏杆菌病同样是人畜共患的全身性传染病,且结核病和布鲁氏杆菌病的传播途径相同,由于人类的结核和畜禽结核有较强的相互交叉感染性,结合我地区实施“放心肉、放心奶”跨世纪“牧业工程”,我们于2000年春、秋两季对哈密市郊区的500余头奶牛…  相似文献   

16.
奶牛副结核病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疫病。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等,少则6个月,多则15年以上。所以奶牛感染副结核病后,在一定的时期内不出现临床症状,较多的情况是在产犊后体质虚弱时才出现临床症状,3~5岁的奶牛发病最多。特别是在母牛开始怀孕、分娩以及泌乳时,易于出现临床症状。因此在同样条件下,此病在公牛和阉牛比母牛少见得多;高产  相似文献   

17.
1牛群保健内容1.1预防牛场环境定期清洁、消毒,特别是在产犊前后,可以减少环境微生物的生产繁殖;对病牛的隔离,或从其它奶牛场购进奶牛时,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确保无病,并继续隔离2~3周,可以大大减少奶牛个体之间和畜群之间的疫病传播。1.1.1奶牛易患的传染病奶牛的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副结核病为其常见的传染病,为了控制其发生、传播,我国养牛界已总结出净化“三病”的有效措施。随着牛群扩大,引进牛只特别是频繁地从国外引进奶牛,伴随而来的是牛群发生一些新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RVD?MD)等将会在一…  相似文献   

18.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的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均属人兽共患病.奶牛结核病主要表现为日渐消瘦,被毛粗糙无光泽,干咳,顽固性腹泻.奶牛布鲁氏菌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可导致怀孕母牛流产、不孕,还可引发公牛睾丸炎等.因此,奶牛"两病"对畜牧业的积极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奶牛传染病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口蹄疫、布病(布鲁氏菌病)与结核病危害最为严重,均为人畜共患病,严重威胁着奶业生产和人类自身安全健康。奶牛群一旦发生传染病,彻底淘汰患病牛非常困难,研究奶牛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对于预防和监控奶牛传染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口蹄疫、布鲁氏菌病与结核病奶牛常见传染病的生物学特点、遗传机制以及实验室诊断方法等进行综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牛结核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是由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可通过病畜传染给人类或其他动物。牛结核病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在我国依然是最常见的多发性疾病,牛结核病有众多的宿主谱,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温血脊椎动物。牛结核病的传染流行严重地影响到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造成奶牛乳房炎、结核性胸膜炎等疾病,还造成牛奶产乳率和乳质下降,更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