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犬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犬红细胞表面以及血浆、骨髓中,引起感染犬发热、贫血、黄疸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犬附红细胞体病为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也是目前在兽医临床上屡见不鲜的一类疾病。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情况。因此,对该病的科学预防和有效诊疗是控制其发生发展、维护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2.
附红细胞体是寄生于动物体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的一群多形态微生物。迄今为止.已发现并命名的附红细胞体有14种。在不同动物体中寄生的附红细胞体各有其名。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及地区报告了人及动物附红细胞体感染。犬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犬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红细胞表面而导致犬的免疫力下降,各种生理指标发生改变的一种疾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是寄生于动物体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的一群多形态微生物。迄今为止,已发现并命名的附红细胞体有14种,在不同动物体中寄生的附红细胞体各有其名。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及地区报告了人及动物附红细胞体感染。根据1984年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附红细胞体应为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但近年来发现其应归为支原体目支原体属,是一类血营养性支原体。犬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犬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红细胞表面而导致犬的免疫力下降,各种生理指标发生改变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4.
魏长君  朴炯宇 《吉林农业》2011,(11):198-198
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CPV主要感染犬,尤其幼犬,传染性极强,死亡率也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多发。饲养管理条件骤变,长途运输、寒冷、拥挤均可促使本病发生。病犬是主要传染源,呕吐物、唾液和粪便中均有大量病毒,康复犬也可长期通过粪便向外排毒,CPV成为危害犬业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犬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附红细胞体病犬持续性发烧、食欲不振、贫血,呕吐,腹泻,粪便常混有粘液或血丝。临床上很难将犬细小病毒病与犬附红细胞体病区分开。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这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病犬的诊断与治疗过程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汪夏时 《现代农业科技》2010,(7):366-366,369
总结了犬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等,并提出治疗对策,以期为犬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能感染猪、马、牛、羊、猫、兔、鸡和犬等多种动物,亦能感染人,但相互问有各自种属性。如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犬细小病毒(CP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犬细小病毒主要感染犬,尤其幼犬,传染性极强,死亡率也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多发。病犬是主要传染源,呕吐物、唾液和粪便中均有大量病毒。康复犬也可长期通过粪便向外排毒。犬细小病毒病成为危害犬业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犬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血液传染病,附红细胞体病犬持续性发烧、食欲不振、贫血,呕吐,腹泻,粪便常混有粘液或血丝。本文对这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过程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几年来,附红体病呈上升趋势,该病可感染许多动物,这种疾病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广大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犬的附红细胞体病临床上以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特征,感染率较高,但多呈隐性经过,在应激条件下出现急性临床症状。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院近日接收一例苏格兰牧羊犬,经诊断为附红细胞体病,经治疗后痊愈,现报告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等部位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以黄疸、贫血、发热为主要临床症状. 该病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的疾病,目前,已在近3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据报道1981年我国首次发现家兔感染附红细胞体病以来,相继在牛、羊、猪、犬、猫等病畜中查到附红细胞体病,近年在部分省、市均有不同程度流行.动物附红细胞体病不仅会导致产毛量及乳肉产量的减少,产仔力下降,而且还会引起较严重的临床表现,甚至死亡,给畜牧养殖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有的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猪犬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学玉 《现代农业科技》2009,(14):310-310,314
介绍了猪、犬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提出了鉴别与诊断方法,并给出了治疗药物及用法。以期为猪、犬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犬附红细胞体抗原特性。[方法]对犬附红细胞体进行体外培养,培养后对解离的犬附红细胞体经超声波裂解,制备粗提抗原并提纯,对所提抗原进行SDS—PAGE及免疫印迹分析。[结果]犬附红细胞体抗原在电泳图谱上出现了3条主蛋白带,其分子量分别为66、32和25kD,其中32和25kD的抗原具有较好的免疫性,且不与犬附红细胞体阴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结论]该研究为犬附红细胞体的抗原成分及犬附红细胞体病的免疫学诊断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前言: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主要是由血浆以及骨髓所引起,其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贫血以及黄疸等。该病对动物和人都会造成很大的健康威胁,所以,应该重视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本研究介绍这种疾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并且主要讨论鸡附红细胞体病的预防以及治疗。鸡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红细胞上或者是附红细胞体游离在血液中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各种家禽都有可能感染。鸡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以及黄  相似文献   

13.
龙井地区犬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院就诊及龙井屠宰场屠宰的犬用血液压滴标本、血涂片染色镜检、差速离心浓集法进行附红细胞体检查,观察其形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犬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很高,用血液压滴标本法检出犬附红细胞体感染率达100%,红细胞的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最高达94.4%,平均红细胞感染率达70.3%。  相似文献   

14.
猪附红细胞体病又叫红皮病,是由寄生于猪红细胞或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破坏猪体红细胞造成机体贫血,很容易引起继发感染. 1 流行病学 附红细胞体病的出现在我国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近年猪的附红细胞体病有趋于严重的态势,很多猪场因此损失惨重.附红细胞体对宿主的选择并不严格,人、牛、猪、羊等多种动物均可感染,且感染率比较高.有人做过调查,各种阶段猪的感染率达80~90%:人的感染阳性率可达86%;而鸡的阳性率更高,可达90%.但除了猪之外的其它动物发病率不高.该病可发生于各龄猪,但母猪和生长肥育猪一般为单一感染,而仔猪容易并发大肠杆菌感染.仔猪和长势好的架子猪死亡率较高,母猪的感染也比较严重.患病猪及隐性感染猪是重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5.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内,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病。该病不仅导致畜产品质量、产量降低,动物生育能力下降,而且可导致动物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阻碍畜牧业的发展,造成经济损失,必须科学防治。一、病原学分类附红细胞体的种类很多,多以寄生的宿主来命名。如牛附红细胞体、兔附红细胞体、犬附红细胞体,尤其猪附红细胞体报道占绝大多数。猪附红细胞体  相似文献   

16.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老百姓俗称红皮病,是一种由立克次体所引起的热性溶血性疾病.过去由于附红细胞体对人和动物感染的不普遍性及临床发病的不显现性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近几年来,有关人和家畜附红细胞体病例的报道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7.
1 关于貉犬瘟热流行问题 貉的犬瘟热近几年流行较严重,部分貉于疫苗接种后没有得到有效地保护,很多养殖场(户)都有犬瘟热的散在发生,也有呈地方流行的,个别的发生爆发流行,治愈率几乎为零.对此,有人认为是附红细胞体感染;但从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来分析,附红细胞体应该是继发性感染,原发性应为犬瘟热病毒感染,用多种抗附红细胞体药治疗无效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普遍流行,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可导致猪抵抗力降低,极易引起混合感染。临床上很难做出准确判断,容易引起误诊,导致病情难以控制而暴发,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奚应海 《乡村科技》2019,(11):93-94
附红细胞体病为重要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其病原为附红细胞体,可感染动物或人,使病患出现发热和溶血性疾病,而奶牛感染后会降低其泌乳和繁殖性能,给奶牛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18年8月,宁陵县某规模化奶牛场出现发热、消瘦和贫血等临床症状,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检测技术确诊为附红细胞体病感染所引起,通过进行积极治疗,使得该病在奶牛场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通过青蒿素、大蒜素、四环素、新胂凡钠明、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嘧啶对附红细胞体病患犬治疗效果比较,结果表明,青蒿素、大蒜素同四环素、新胂凡钠明均能有效地抑制和杀灭附红细胞体病原,具有显著的疗效,其治愈率分别为 100%、90%、90%和 80%;而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嘧啶对附红细胞体病治疗无效,青蒿素、大蒜素应用于治疗大附红细胞体病的成功,为发掘祖国宝贵的医学遗产,避免和减少四环素、新胂凡钠明等药物毒副作用对机体的危害,为治疗人类附红细胞体病提供临床实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